中苏关系高中历史

Posted 关系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苏关系高中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苏关系高中历史

高三历史求助(中俄关系)

一、中国古代史:①宋元:元朝时,俄罗期是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所属的莫斯科大公国。

②明清:明末清初,俄国趁清军入关,中国东北边界空虚,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并对是中国提出的撤军要求置若罔闻,并继续增兵,扩大侵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重创俄军。

俄国政府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乾隆帝时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与沙俄的压迫有关(直接原因)。二、中国近现代史: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和美国公使充当“调停”角色(实际上是帮凶)。

1858年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记忆:公开行贿)。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记忆:爱妃北京,外黑里酷)。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通过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被俄国侵占。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支持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地区,俄国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左宗棠率军收复收复新疆后,曾纪泽与俄国交涉,中国收回伊犁。

甲午战前,俄国虽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有极大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本侵华采取不干涉政策。甲午战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软硬兼施、干涉还辽)。

1895年,俄法银行团最先取得中国债主地位。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地区,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势力范围。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参与签订《辛丑条约》。③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与十月革命的指引有关。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

苏联和共产国际在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国共对峙及抗战时期:1933年至1934年,博古、李德等人照搬苏俄以城市为中心革命的经验,在党内和军内实行“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1935年,中共驻国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

⑤过渡时期: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毛泽东率团访苏,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有重要意义。苏联积极援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如“一五”期间重工业项目)。

中国奠定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也是走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⑥探索时期:中共注意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成为中国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外部原因。三、世界近现代史方面: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904—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在美国斡旋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将旅顺与大连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铁路和库页岛南部转让给日本。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5年雅尔塔会议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派兵到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但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独立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特权,这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③两极格局的世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断绝对中国的援助,甚至出现边境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和边民大规模偷渡(如6万伊犁人迁入苏联)。

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对外转向全面收缩,主动改善中苏关系。④两极格局解体后:前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

近年,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线路问题,原订的安大线已改为安纳线,这对于韩国、日本的石油进口更有利。近年,中俄两国的多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取得成功,中俄双方在亚太地区更能发挥维护和平作用。

高三历史求助(中俄关系)

1,俄国的统治中心在东欧地区,早期的俄国尚不是独立王国,处于蒙古势力的控制之下。

2,蒙古势力瓦解后,俄国获得了独立,并四处扩张,在中国处于明清时期一直致力于东扩。西伯利亚地带气候寒冷,为苦寒之地,自古以来少有人居住。俄国在东亚的扩张比较顺利。

3,清朝在康熙皇帝在位时和俄国发生了领土上的纠纷,清军击败了俄国入侵势力,遏制了俄国的东侵进程。但是俄国并不死心,一直虎视眈眈东亚的领土,对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4,清朝后期,中国国力衰退,俄国趁机割占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积极支持外蒙独立。俄国和日本一样是近代对中国造成最大损害的国家。

5,苏联建立后,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因,一度和中国关系良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了大量援助。

6,好景不长,由于沙俄觊觎中国主权,中苏交恶。

7,苏联解体后,俄国实力大幅下滑,国际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俄国不得不与中国修好,联合中国遏制美国。但是这种联合是不稳定的,俄国也担心中国势力的膨胀。

总体来说,俄国从过去到现在都对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的伤害不下于日本。现在两国虽然暂时交好,但是这是被欧美国家压缩的结果,一旦美国势力衰退,或者中国实力大增,等等,这种暂存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中苏关系的变化历史

中苏关系可分为三个时期:古代 清康熙于1689年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近代 主要是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签订后干涉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19世纪末参与瓜分狂潮,以东北作为势力范围。 20世纪初于日本发生日俄战争争夺东北而失败。五四运动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在党成立初期影响很大,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由于右倾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30年代,又对中国革命进行错误指导,只是中国红军在做倾错误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四十年代在抗战后期出兵东北,加速抗战胜利进程。建国后第一次承认新中国,帮助中国进行建设。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恶化,甚至发生了边境武装冲突,代表是珍宝岛事件。80年代中苏关系缓和走向正常。苏联解体后,中国与其关系发展良好。

中苏关系的变化历史

1、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苏联诚心帮助了中国。

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1950年的中苏条约也是不平等的; 2、20世纪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分歧从何开始,一般认为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矛盾。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首先跳出了两极格局,这是一个创举; 3、20世纪70年代,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表面上的思想意识分歧,实际上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 4、20世纪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

中国坚持提出的“三大障碍”问题,是为国家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 扩展资料: 1989年5月15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的邀请,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于16日举行会晤,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两位领导人就中苏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赵紫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中苏两党关系将在以下四项原则的基础上顺利发展,这就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这也是我们党处理同其他国家共产党关系所遵循的原则。 李鹏同戈尔巴乔夫举行了正式会谈,双方就国际问题、发展双边关系问题以及其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5月17日,戈尔巴乔夫向中国学术界人士发表演讲,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18日,中国和苏联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共18条。

当天,戈尔巴乔夫一行离开北京到上海参观访问,随后回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苏关系正常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想知道中苏关系的变化历史

1949年——1954年:毛泽东的对苏外交政策是“一面倒”,甘愿做斯大林的“马前卒”。

出兵朝鲜,放弃了收复台湾的大好时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用了大量的苏联专家,老百姓略有怨言,即被打成“反苏”的反革命。

1954年——1965年毛泽东因为对苏共批判斯大林持反对态度,并要同赫鲁晓夫抢夺国际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权,于六十年代开始攻击“苏联修正主义”。 1966年——1976年中国开始“文革”,二党关系进一步恶化,1967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苏二国进入准战争状态。

在中国“美帝”“苏修”成为两大敌人。 1976年——1989年老毛死去。

邓小平执政,中苏间的坚冰开始融化。1989年,邓同戈尔巴乔夫订立中苏二国全面恢复合作关系的协定。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好的一部著作。”这位网友讲得很对,本文即按此书观点叙述。

中苏问题高一必修一历史

实际上起源于吃饱了撑的搞意识形态争论。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民族的东正教特性,首创者必然会有的不自信和教条主义,加上苏联自身的强大,都促使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搞一种僵化的沙文主义。但是中国有自己的毛泽东思想,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和容易产生误解的文化差别,对苏联的友好也有很不正确的认知,关键以前的第三国际帮助我们的时候也经常犯些大到难以原谅的致命错误。

。建交后,意识形态发生争论是难免的,但双方都不加克制,终酿大祸。

首先,我们总在社会主义国家开会的时候,亮出不一样的观点,苏联感到他的意识形态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他们暗地里把这当成弱国对强国的侮辱,而我们一无所知!特别是关于苏联干涉东欧的问题,我们总要分清是非说三道四,虽然一回帮助苏联,一回帮助别国,态度上对事不对人,不偏不倚的,但客观上分裂了社会主义阵营,使苏联把共产国际的替身社会主义国家情报局都取消了,这让苏联深恨我们。积攒了这些矛盾,苏联就想报复我们,起初报复措施无足轻重,而我们反应不大,激怒他们升级事态。

偏偏赫鲁晓夫秘密批判斯大林,我们认为此举不当,又大批苏修,苏联修不修,关我们屁事,但当时人们就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胡乱探讨,甚至警惕别人变色,根本没想什么内政阿,主权阿,双方在这些事情上都是任意侵犯。结果苏联连一声通知都没有,就决定撤走专家,后来(无数年以后)据说目的只是让我们得到更严重一点的教训,报复前面那些侮辱,但是我们想起南斯拉夫被孤立以前也是这一套,我们认为事态不一般的严重!可苏联还觉得报复的不够,要我们还朝鲜战争的债务,我们是为朝鲜打仗,用了他的装备算什么债务?我们又赶上国内困难时期,解放后民族心理又是极度膨胀的,结果我们选择了一种有骨气的做法,勒紧裤腰带还债,当然以往的友好感情也大半还掉了,这事万劫不复,直到今天。

然后就是长期的断交了。

高三历史求助(中俄关系)从古代到现代~~提纲

一、中国古代史: ①宋元:元朝时,俄罗期是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所属的莫斯科大公国。

②明清:明末清初,俄国趁清军入关,中国东北边界空虚,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并对是中国提出的撤军要求置若罔闻,并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重创俄军。

俄国政府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乾隆帝时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与沙俄的压迫有关(直接原因)。 二、中国近现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和美国公使充当“调停”角色(实际上是帮凶)。

1858年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记忆:公开行贿)。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记忆:爱妃北京,外黑里酷)。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归俄国。通过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被俄国侵占。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支持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地区,俄国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左宗棠率军收复收复新疆后,曾纪泽与俄国交涉,中国收回伊犁。

甲午战前,俄国虽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有极大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本侵华采取不干涉政策。甲午战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软硬兼施、干涉还辽)。

1895年,俄法银行团最先取得中国债主地位。 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地区,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势力范围。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③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与十月革命的指引有关。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

苏联和共产国际在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国共对峙及抗战时期:1933年至1934年,博古、李德等人照搬苏俄以城市为中心革命的经验,在党内和军内实行“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1935年,中共驻国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

⑤过渡时期: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团访苏,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有重要意义。苏联积极援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如“一五”期间重工业项目)。

中国奠定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也是走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⑥探索时期:中共注意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成为中国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外部原因。 三、世界近现代史方面: 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904—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在美国斡旋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将旅顺与大连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铁路和库页岛南部转让给日本。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5年雅尔塔会议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派兵到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但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独立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特权,这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③两极格局的世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断绝对中国的援助,甚至出现边境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和边民大规模偷渡(如6万伊犁人迁入苏联)。

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对外转向全面收缩,主动改善中苏关系。 ④两极格局解体后:前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

近年,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线路问题,原订的安大线已改为安纳线,这对于韩国、日本的石油进口更有利。近年,中俄两国的多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取得成功,中俄双方在亚太地区更能发挥维护和平作用。

中苏关系的发展史经历哪些阶段

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

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1950年的中苏条约也是不平等的。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

分歧从何开始,一般认为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矛盾。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首先跳出了两极格局,这是一个创举。

70年代,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表面上的思想意识分歧,实际上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

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中国坚持提出的“三大障碍”问题,是为国家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

中苏关系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要超过很多其他大国关系。中苏关系集两国关系、两党关系和两国以及两党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交往于一体,它同时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关系、新型民族国家和欧洲传统大国间的关系等广泛内容,并且掺杂了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中苏关系的进程对中苏两国的内政和外交曾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中苏关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中苏关系的历史轨迹与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冷战时期首先表现为中苏美大三角关系的互动及其所产生的广泛政治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中,中国外交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如何处理同苏联的关系进行,并把中苏关系带进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的大博弈。

相关参考

毛主席为何拒中苏联合舰队提议

毛主席与尤金(资料图)1958年,是中苏友好关系受到重挫之年。因为苏联海军远洋潜艇需要岸基“长波电台”来进行通讯指挥,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

勃列日涅夫的"绝唱"

  当年的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一样,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许多中国外交官是这段往事的亲历者,李景贤大使就是其中一位。  李景贤,1939年2月出生。曾任中苏边界谈判办公室科员、副处长;中苏谈判办公

外交的历史事件

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历史事件五六十年代:1、13个社会主义国家有我国建交苏联,波兰,捷克,蒙古,朝鲜,越南,南斯拉夫,匈牙利等2、《中苏友好条约》的签定3、中苏关系恶化4、中法建交中瑞建交5、万隆会议的召

苏联没料到中国会不屈服

1969年3月2日,中国边防军在冲突前珍宝岛事件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关系从恶化到破裂、边界争端日趋尖锐,并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的结果。同时,珍宝岛事件也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

中国和美国的历史渊源

一、中美建交的历史渊源历史老师回答您:从中国考虑主要是由于六十年代末期以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中苏边境,威胁中国主权安全。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寻求与美国等在亚太有切身利益的国家帮助牵制。从美国考虑有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

高中历史特点题

1.怎么答高中历史大题问特点或者特征的题技巧很重要哦!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

高中历史大事记

四大发明,进步杠杆。技术进步,分工扩展。城镇增多,关系改变。庸佣不同,性质迥然。地中海岸,萌芽出现。新航路开,有其根源。商品经济,货币贪婪。商业危机,道路阻断。为去东方,起锚开船。西葡两国,率先扬帆。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

一、高一会考历史,历史的必修1,我该怎么复习我建议您先通过目录对您两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前后的关系和联系,然后再根据考试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是抓住每个单元或每

红警迷随手改百科,竟让央视闹乌龙

今天老油条想说说,曾在央视出现的一个关于游戏的大乌龙。《中苏外交档案解密》是央视出品的讲述中苏历史关系的纪录片,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绝对尊重史实的节目中,有一次,主持人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在介绍苏联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