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名称

Posted 武昌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汉历史名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汉历史名称

武汉历史上都有那些名称

武汉历史上都有江城,大武汉,九省通衢著称的。

1、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2、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3、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4、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6、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7、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武汉市历史名称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

东汉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280年)、曲陵县(305年)、汉津县(597年)、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25年)、汝南县(378年)、江夏县(589年)。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

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

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枣“武汉”开始被使用。

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1927年4月16*,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

随后分分合合,至1949年5月24*,武汉市人民**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至今保持不变。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地名的来历

武汉名称的来历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从此定名为“武汉”。武汉即为武昌、汉口、汉阳的统称,武昌、汉口、汉阳又被称为武汉三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截至2017年末,武汉市下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等13个行政区 。武汉市人民政府驻江岸区沿江大道188号。

扩展资料

武汉地区的历史沿革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庭)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民国三年(1914年),同属江汉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设立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厅),夏口县与汉阳县城区并为汉口市。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 (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

武汉的历史介绍

一、先秦至南北朝 武汉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馆对东湖之滨的放鹰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石斧、石锛以及鱼叉等新石器时代遗存,经认定属于屈家岭文化。武汉最早的传说是关于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汉汉阳江边的禹功矶上建有禹王庙。

在黄陂区发现的距今约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是迄今中国极少数已发现并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汉拥有着比北京、西安等更为悠久的建城历史的考古依据。 春秋战国时代,武汉属于楚国范畴,留下了一些遗迹传说。

《列子·汤问》所记载的俞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锺子期,名徽,楚国汉阳(今武汉蔡甸)人。

至今,汉阳仍存有古代留下的古琴台、锺子期墓等建筑遗迹和“琴断口”等历史地名,武汉也因此被称为“知音”故里。 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武汉新洲地区文化昌盛,成为儒家重地之一。

《论语》载:“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时,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西汉时期有庶民在邾县(即新洲区)孔子山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淮南王刘安遂就地建庙征召学士讲学,是为“问津书院”,被喻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史上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齐名。

现代武汉的起源,是东汉末年军阀刘表命江夏太守黄祖在今汉阳月湖附近所建的“却月城”和东吴孙权于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筑的“夏口城”。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址。

孙权筑夏口城时,在蛇山附近的城墙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这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黄鹤楼。 公元208年,在武昌附近的赤壁(今咸宁赤壁,一说在江夏区赤矶山)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发生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武汉及其周边第一次发生了改变中国政治格局的事件。

三国时期,当时的武昌(今鄂州)成为东吴政权的都城,孙权在此称帝,使武昌及其周边第一次成为中国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南朝时,夏口城扩建为郢州城,成为郢州的治所。

二、隋至清中期 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

期间,武汉经济文化逐步繁荣,成为文人墨客的汇聚之地,其中,位于武昌长江之滨黄鹄山巅的黄鹤楼被崔颢、李白、白居易、王维、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无数唐代乃至后代著名诗人吟诗颂赞,一时之间,使武昌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重镇之一,其中,崔颢所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使黄鹤楼名扬天下,而李白的另外一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使武汉从此拥有了“江城”的别称。

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郡。南宋时期,武昌再次成为中国仅次于首都地区之外的第二大政治军事据点,抗金英雄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伐金,因此岳飞也被朝廷封为“鄂王”,武汉也曾遍布“岳王庙”的遗迹。

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宋代武汉的制瓷业极为发达,经过发掘,在武昌城区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在市郊江夏区湖泗、梁子湖等地发现了宋代大型瓷窑群100多座。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湖广行省为全国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湖南大部、湖北部分、广西、海南全省及贵州大部、广东雷州半岛、重庆东南部。

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也是武汉正式成为中国中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开始。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

武昌一地继续成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政治中心,明楚王之布政使司衙门驻武昌府。明代中后期,武汉的汉口崛起。

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前期,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被世人称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全中国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也因汉口扼长江、汉水两大水道咽喉,成为天下商贾聚集之地,历史上也被称为三大茶市和天下四聚之一。

三、晚清 具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的老汉口 清代后期直至二十世纪初的武汉享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是中国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主要几个经济、金融、工业、交通、文化中心之一。 19世纪中叶,中俄万里茶道源于汉口。

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中叶,汉口一直是中国三。

武汉的地名来历及故事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武汉名称的来历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舞场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武汉”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它是武昌、汉阳、汉口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一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 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省,鄂(武昌h汉(汉阳)并称,是为“双城\'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汉阳由单称到合称的趋势。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遂逐渐形成了江北有汉口、汉阳,江南为武昌的三镇鼎立的格局。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1927年4月16日,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直到1949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隋唐年间,汉阳得名并逐渐发展。汉阳,尤其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佛教名寺“归元寺”更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而汉口在历史上,与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直至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 不过后来者居上,独立出来的汉口之后迅速发展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历史更为悠久的武昌和汉阳。

武昌得名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武汉又被称为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相关参考

武汉智能公交历史版

一、武汉公交的历史沿革武汉最早的公汽线路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2010年武汉公交线路达277条,其中专线线路200条,占公交线路比例极大。武汉公交在2002年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成立之前长期处于群雄

武汉友谊大道历史

1.武汉汉口友谊大道汉正街住宿多少钱您好:武汉汉正街附近1、武汉锦江之星连锁酒店(六渡桥店)(2星级)169元起订该酒店距离“汉正街”约0.59公里锦江之星旅馆武汉六渡桥店位于交通便利的汉口中山大道与

武汉历史百度文库

一、武汉的历史介绍一、先秦至南北朝武汉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馆对东湖之滨的放鹰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石斧、石锛以及鱼叉等

武汉文化历史

1.武汉的历史文化首先凤凰是作为南方楚地的图腾和北方黄河流域的龙图腾相对应的!龙图腾在黄河流域发育成熟,而凤则在水域泽国的古代楚地发展到了极致。战国时期楚国属长江流域..面积很大..湖北武汉属荆楚湖南

武汉大学历史系徐教授

1.武汉大学的历史系的研究生导师有哪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如下:(姓名、性别、职务、专业、研究方向)陈冰白:男副教授(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徐承泰:男副教授(考古学及博

武汉古迹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武汉名胜古迹的来历放鹰台遗址【放鹰台遗址】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水果湖畔。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传说因李白于唐乾元三年(760)曾在此观放鹰捕鱼而得名。面积约1万平方米。1956年考古发现,1965年和199

请问谁能告诉我武汉大学313历史学基础的参考书目急

武汉大学2015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武汉大学的历史学考研还是统考,考试科目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313历史学基础。所以报考武汉大学201

武汉大学的樱花有百年的历史吗

武汉大学的樱花没有百年历史,1939年春之前,武汉大学校园内并没有樱花。这之后,侵华日军从本国运来樱花树苗,在武大珞珈山校园里种下了象征国耻的、最早的一批樱花树。1973年,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

阳罗历史

1.武汉港的发展历史武汉港务集团前身是武汉港务管理局。2005年6月,由武汉市国资委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三家合资组建新的集团公司,注册资本9.4亿元,企业总资产16.6亿元,其中武

湖北历史人文

一、湖北武汉的人文历史情况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86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市北郊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可以证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大约有3500年。经古代文明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