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的人文历史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肥东的人文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肥东的人文历史
肥东县的历史
西汉:武帝时肥东大部分地区为浚遒县境,县治在今石塘区的龙城集(一说在白龙镇清水桥),属九江郡。
东汉:橐皋县(今柘皋)并入浚遒县,仍属九江郡。三国:浚遒属魏扬州淮南郡,后期撤浚遒。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恢复浚遒县,改“浚”为“逡”,仍属扬州淮南郡。南朝宋:武帝年间废逡遒。
永初三年(422年),将颍上西北的慎县侨置于原逡遒境,县治在今梁园,属南豫州南汝阴郡。南朝齐:改南豫州为豫州,慎县属豫州南汝阴郡,郡治移于今梁园。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南豫州改称合州,慎县属合州汝阴郡。北魏:慎县一度属魏,隶合州南汝阴郡。
东魏:慎县属平梁郡。南朝陈:改平梁郡为梁郡,慎县属梁郡,郡治在今梁园。
隋:开皇初年,慎县属庐州;大业初年,改庐州为庐江郡,慎县属庐江郡。唐:慎县属淮南道庐州。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慎县属保信军庐州。宋:慎县初属淮南道庐州,后改道为路,属淮南西路庐州保信军。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因避孝宗赵昚讳,慎县改为梁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梁县属淮西总督府,次年改属庐州路。
明:洪武初年,梁县并入合肥县,属南京直隶庐州府。清:清初,合肥属江南省庐州府。
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布政使司。
后属安徽省庐州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3年合肥属安徽省安庆道。17年废安庆道,仍属安徽省。
21年合肥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27年日军侵占合肥县城,县政府迁至肥西,在梁园设肥东办事处,辖今肥东县的全境,因受日军阻隔,合肥县政府不便领导,直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
34年日军投降,县政府迁回合肥城,撤销肥东办事处,肥东地区仍属合肥县。38年1月21日合肥解放,析合肥县为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两县,因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之东,故名肥东。
属江淮解放区第五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肥东县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1952年3月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同年,皖南、皖北合并设置安徽省,属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6年1月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8年7月属合肥市。
1961年4月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65年7月属安徽省巢湖专区。
1983年7月属合肥市,为市郊县。 。
肥东的别称是什么
肥东县地处江淮之间,居皖中腹地,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东望滁州,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
中文名称: 肥东
外文名称: Feidong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店埠镇等18个乡镇
政府驻地: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人民路
电话区号: 0551
邮政区码: 2316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中部,巢湖北岸
面积: 2216平方公里
人口: 110.9 万人(2009年)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等
火车站: 肥东站
车牌代码: 皖A
目录
基本介绍
区位优势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气候资源
历史人文人文简介
建置沿革
肥东一中
肥东地震
旅游景点岱山湖旅游区
四顶山
其他
合肥汇景生态园
风土人情衣、食、住、行
婚丧喜庆
本地主要商品基本介绍
区位优势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气候资源
历史人文 人文简介
建置沿革
肥东一中
肥东地震
旅游景点 岱山湖旅游区
四顶山
其他
合肥汇景生态园
风土人情
衣、食、住、行 婚丧喜庆本地主要商品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肥东县[1]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东部。总面积221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95400(“六普”数据),常驻人口861960(“六普”数据),其中非农业人口14.3万人。 全县辖1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店埠镇、陈集镇(岭上江南)、撮镇镇、梁园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石塘镇、古城镇、八斗镇、元疃镇、白龙镇、包公镇、众兴乡、张集乡、马湖乡、响导乡、杨店乡、牌坊回族满族乡,有3个开发园区。县政府驻店埠镇。
肥东的民风民俗(作文)
为您提供有关中国新年的来历有些材料传说有很多的民俗,这是多年更普遍的故事。
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深入了解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在固定洋山美丽的山,没有过大的村庄。在山坡上的村庄与小石屋,住着一个年轻人叫年。
家境贫寒,砍柴挖药为生。那么季节性一塌糊涂,弄得农民无法耕种。
年是一个有心计的年轻人,试图定准季节,但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一天,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休息,运动阴影启发了他,他做了一个日晷,测日影来计算一天的长度。
然而,雾,雨阴的天空与云彩影响考虑测量。他想做一些记时装置,以弥补缺乏良好的日晷。
那一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悬崖弹簧节奏打勾,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神的喷泉。
一会儿想着,回到家里,画了一幅画,尝试,取得了五漏壶。从那时起,他测日影,望漏水,秦奋尽职调查。
慢慢地,他发现,每过360天,一天的长度将再次从头开始重复。冬至的最短的一天。
然后,皇帝叫祖乙,季节性疾病,所以他很着急召集百官朝迎接暴风雨的季节性疾病。季节性官方叫阿衡,不知道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规律,也就是说,是人们做任何不经意间得罪了神灵。
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帝的宽恕。祖冲之对素食素食浴,并提请寺百官朝拜,并传谕全国,建立了单位的天堂。
但提供牺牲去,但效果不理想,通常季节性乱七八糟;祭坛周围的人,以构建和在服务,但也来捐,真是胆汁用黄连混合,加很苦很苦。多年终于忍不住了,他带着朝见天子日晷和漏壶。
几年见了皇上,说冬至,太阳和月亮说话运行周期。祖听了,心中大喜,即使大兴土木,太阳和月亮在天坛公园的庙前,建立在一个日晷台,使得漏壶亭的建设。
还能起到男孩拨打十二年,六年的时间让男孩保持日晷,六名男孩保持漏壶,认真记录,及时报告。 一天,祖乙日月阁,让阿衡请教一个日历,该日历年来,指着草地上,说:。
“日出三百六十,从开始到季节枯荣,一个10年有2轮植被周期。”阿衡深睡眠的原因,心中忐忑不安。
他心想:如果季节定准年,朱元璋高兴,重用百年来,谁听我的一个平衡?阿衡想啊想啊,一心年摆脱。有一天,阿衡利打听拍好了,就派人回家,把酒席,解释为什么,答应重新礼物。
刺客答应去刺杀连夜赶到。天交二鼓,而狂欢留下的刺客阿衡,跑到太阳和月亮法院。
怎奈围绕天坛,你有守卫严格,不靠近刺客太阳和月亮,弓箭积极的人生观月亮和法院枪杀占星年。谁知道刺客喝酒太多,他的眼神茫然,箭头射中年仅手臂。
哎呀年很快就倒在了地上,所有的痛苦那贼小子。谁听到喊声,一起出去警卫,抓住了刺客,扭见皇帝。
祖问真相,预示着A值关闭该监狱,但也经不住打印登机的屋子参观日月潭大厦年。几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每晚午夜,旧的一年结束,时间和春季的开始,希望皇帝设置了一个章节”祖说:。
“春天的开始,它被称为春节,艾青柜,三载无,披肝沥胆,以取其制出太阴历月亮真的现在高德重艾青龚诡计,和我。宫殿恢复它,“来,说:”虽然胚胎阴历,但不是很准确,因为时间接近尾声留下点滴时尾部今年不会碰到这个,日月如梭,遍地是错误的。
日历。罗宾逊负众生有希望,由皇帝的恩典,太阳和月亮都愿意碎心法院,周密计算,草历定准。
“所以,多年来在太阳和月亮法院,仔细观察植被麦菽的起伏,仔细计算,尾巴年终时积日成一个月内运行。那日,祖行祭天坛,节日神罢工,并登上日月阁,给了仪式五月桃年。
年提出阴历,祖日夜奋战多年的寻找,白眉毛也需要有白色,深受感动,放得叫阴历,月亮也封住年长寿。这样的话,它也被称为春节,中国新年的时候,房子往往挂祝寿图,新年添寿的象征,也送年的高德重怀旧的力量。
一个民俗 - 春联。春联系列职位是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前,街道挤满了小贩大声卖春联了几天。
放置在摊位楹联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每一个字,但不同的,有趣的,有些写在羊皮卷:“刘江南绿,风,雨推开塞北花”,有的写在春联:“山的水山画随处可见,每家每户年年丰。
“短短的几句话,写的新年祝福过上更好的人的心目中。 听爷爷,在中国春联有着悠久的历史。
宋代诗人王在“元日”中写道:“除了鞭炮,和煦的春风到数千屠苏瞳瞳,新桃换旧符总的年龄。”这首诗的新桃和旧字符是滚动的雏形。
一副对联春联也作为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从五代十国的开始,今天已经发展到了一千多年,但它仍然是最鼎盛时期的明,清两代。开国皇帝在南京朱元璋传说中的资本后,除夕等前一年金陵传旨:“师叔上议院须加一对在门上的对联。”
除夕夜,他亲自便衣身体的真理。有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没有春联,问后方是一个生猪谁知道,不知道如何操作自己写的内容联句。
当听到皇帝,琢磨了一会儿,因为猪是题联曰:“双手分开生;刀切非根。”因此,一旦皇帝朱元璋,促进和发展卷轴在同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到康熙,乾隆,楹联艺术也越来越完善。无论从形式的内容,有一定的水平。
康熙也相关联的主撰,镇江金山七峰阁连接他的问题。
合肥的历史文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
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虽然“合肥”的名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史记》中才出现,但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前20世纪),合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公元前16世纪夏桀曾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即今合肥城附近)。西周时(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这里曾分布着巢、庐、舒等不少小国,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这些小国先后为楚国兼并。
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前221年)这里称“宋胡”,先为吴国占有,后被越国兼并,最后又回归楚国,已是兵家争夺之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此地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国(治驻寿春)。
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此处先是刘邦之子刘长受封的淮南国,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所属的合肥县。东汉建武年间刘秀封功臣铿镡为合肥候,九江郡又改称合肥国(候国)。
三国时(公元202年-265年),是曹魏的扬州州治。晋代(公元265年-439年),属淮南郡,是南北货物运输线商的重要中转站。
南北朝时(公元420年-581年),是江淮之间军事上理想的屏障,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的名称,是庐州州治的所在地。
自此以后,经历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合肥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治(或府治)。是古代的地区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后在这里是合肥县。抗战胜利,曾为国民党安徽省会。
解放后,先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年后是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
二千多年来,古城合肥历经藏三。据《庐州府治》卷4记载。
汉代的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位于今南淝河北岸,四里河东岸,现九零八库西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经营,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孙策攻占合肥,令严象为扬州刺史顾雍为合肥长,不久严象被其部下庐江太守李述所杀。
合肥地区发生混战,郡县残破,人口大量逃亡,合肥成了一个荒芜的空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有效的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的地盘,首次委任刘馥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州治从历阳(今和县)迁到合肥。
刘馥就任后,采取各项重建措施“招流亡,广屯田,兴陂,高为城垒,修战守备”,使一度空旷荒凉的合肥又振兴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之后,魏吴为争夺合肥,进行了历史三十二年频繁的战争。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就是对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行动的描写。逍遥津、飞骑桥、藏舟浦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
曹操为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也曾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亲率水兵进驻合肥,教弩台、筝笛浦等处有他当当年活动的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为之,地势低洼,易遭水患。
南北朝时,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豫州刺史韦睿为夺取北魏的合肥城,曾围堰肥水灌淹,冲毁了合肥。从此此城池又日趋湮废。
公元618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东距原汉城六里左右的南淝河南岸,选择地势高爽、水运便利的地形(即今十字街中菜市以南的范围),营建新的合肥城,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合肥地区又是一片荒凉,诗人王之道在《出合肥北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断垣醔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
阛凋零煨尽里,春风生草没牛羊”。衰败之象,可见一斑。
后经近二百年的生息发展,城镇逐步恢复了繁荣的景象。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的合肥成了抗金前线。
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统帅郭振见“镇大城小”着手扩建,将原城墙外一大片土地,连同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圩一起围入新建的合肥城内,称斗梁城,范围较唐金斗城扩大了很多。城外除筑护城河外,并设东、西二水关(水闸)。
平时,江南漕粮、辎重可直接由金水河水运入城,城内军民也有了清洁的水源;战时关闭有利于防守,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已能充分。
古庐州是现在的合肥
古庐州是现在的合肥
合肥古称庐州.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东邻滁州,西界六安,南与巢湖市相望,水依舜耕山与淮南市相连。辖长丰、肥东、肥西三县,庐阳、包河、蜀山、瑶海四区。总面积:749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占安徽省面积的5.2%,总人口:438。18万,市区人口:142.57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秦并六国,建立郡县制,置合肥县。公元581年,随置庐州治于合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1400余年均为庐州治所,故又名庐州,其地名的来历,缘由淝水、北魏郦道元《水径注》:“施于合肥,故曰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美誉。
1998年合肥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
肥东县志里有哪些人名人
肥东历史人物:包 拯:北宋朝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
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 包拯执法 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被作为“清官” 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
余 阙:元散文家.刑部主事。淮西宣慰使.淮南行省右丞,不会阿谀权贵,弃官归庐州。
后又被起用,仍直言敢谏。明宋濂在《余左丞传》中说:“阙在位,知无不言,言峭直无忌。
人劝阙少避祸,其曰:‘吾纵昏,岂不知披麟为危。委身事君,身虽杀,弗悔也’。”
《元史》本传称余阙“留意经术,《五经》皆传注。”吴 复:明朝开国大将。
封安陆侯。 现境内有吴复墓遗存。
张德胜:明朝开国大将。封蔡国公。
李文安:李鸿章父。刑部主事。
李翰章:李鸿章长兄。湖广、两广总督 。
李鸿章:合肥县东乡人氏,现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北洋军政首脑。
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世人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 李鸿章忠。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经方:出任钦差全权大臣,清廷商约大臣。以邮传部侍郎首任邮政总局局长。
李经羲: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云贵总督。
吴伯华:淮军华字营统领。 一品封典。
吴毓兰:天津布政司。一品封典。
吴育仁:直隶通永镇总兵。一品封典。
肥东当代名人:张劲夫:历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浙江省委常委、省财委主任、华东财委副主任、地方工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省军区第一政委、国务委员、国家经委党组书记、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中顾委常委。党的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刘和谦:台湾海军一级上将 参谋总长。罗本立:台湾陆军一级上将 参谋总长。
获颁青天白日勋章乙座。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吴邦国: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 吴邦国委员、常委。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
周本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盛纲: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1985-2001)。为等离子体微波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德双:工学博士、双博士后。
纽约科学院院士。温光春:中将。
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徐承云:中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赵经彻:兖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贸促会煤炭行业分会(商会)副会长 。
刘湘如: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电视台高编,作品选入高中教材,中国新文学大系,著作数十部代表作 美人坡,风尘误,星月念。
安徽的历史文化有多久
[文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历史风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鲧是雄居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富有平治水土的经验,在与尧舜斗争中失败。后来,禹在伊洛河一带,纠正过去以塞为主的错误做法,改为以疏导为主,开展新的治水工程。他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陂障洼地的薮泽散流,使肥沃的平原广野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难,散漫的流水又能积到一定的地方。禹平治水土,发展生产,得到群众支持,博得许多部落首领的拥护,确立了禹王权。为巩固政权,禹又沿颖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怀远县境内),大会夏、夷诸部从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就是"涂山大会",标志着夏王朝正式建立。后来,禹的儿子启在"钓台之享"大会正式废除"禅让制",开始了我国文明时代的历史。今天,在涂山上还留有相传建于汉代的禹王庙。
[艺苑奇葩]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流行于安庆、池州、徽州一带,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之一,它以安庆地方语言为歌唱基础,抒情见长,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富于韵味。黄梅戏剧目有大戏36本,小戏72出。唱腔100多种。伴奏乐器主要是高胡及民族乐器和锣鼓。黄梅戏以安庆为中心迅速发展,合肥及安庆市均有黄梅戏剧团和学校,农村有业余剧团。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
一、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
1.休宁县万安古镇
2.泾县桃花潭镇(原陈村古镇)
3.濉溪县临涣古镇
4.铜陵县大通古镇——和悦洲
(以上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更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5.肥西县三河镇
6.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7.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8.岳西县响肠镇
9.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
10.桐城市孔城镇
11.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
12.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
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
1.绩溪县龙川村(原大坑口)——湖村——磡头
2.绩溪县上庄——冯村
3.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
4.歙县许村
5.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村
(以上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更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6.歙县棠樾村
7.泾县黄田村
8.固镇县垓下村
9.黟县屏山村
10.黟县南屏村
11.黟县关麓村
12.泾县查济村
13.肥东县瑶岗村
14.蚌埠市蚌山区孙家圩子村
15.歙县雄村
16.休宁县右龙村
17.休宁县黄村村
18.绩溪县石家村
19.肥西县小井庄村
20.歙县昌溪村
21.歙县瞻淇村
22.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村
23.肥西县启明村——新光村——鸽子笼村
24.凤阳县小岗村
三、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
1、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
2、东至县东流古街
(以上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更名为历史文化街区)
3、五河县城关镇顺河街
介绍一下安徽合肥的历史
合肥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夏商时期,合肥地域居住着淮夷族,为我国东方夷族的组成部分。春秋属楚,战国属吴。秦并六国,建立郡县制,置合肥县,属九江郡。公元581年,隋置庐州治于合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1400余年,均为庐州治所,故又名庐州。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会由金寨迁合肥。解放后,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省会。
合肥地名,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已逾二千二百年。地名的来历,缘由淝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相关参考
合肥名人安徽合肥历代名人:杨行密:长丰人。五代十国吴国开国皇帝。吴太祖。包拯:肥东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被作为“清官
一、包青天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代表正义,行事果断,少年时便勤奋学习,知识与智慧并重。二、历史上有包青天,也就是包拯。三、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
包拯生活在北宋时期,而宋慈生活在南宋时期。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
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磨店乡。在他出生之前,父亲李文安已经有了长子,作为次子的李鸿章,虽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生命出生的喜悦。但任何人都没有想
不是,寇准是天圣元年病逝的,而包拯是天圣五年才中的进士,寇准最高职务为宰相,包拯最高职务为礼部尚书。1、包拯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包拯的官职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称包文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据说,包拯的老婆助其仕途。那么,庐州包拯的老婆是谁?包拯的老婆是谁关于包拯的老婆,网
市区的是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瑶海工业园,包河工业园,蜀山工业园,庐阳产业园,三县还有双凤开发区,桃花工业园,肥东经开区更多追问追答追问请问为什么合肥开发区都是住宅楼为什么没有工厂企业呢追答合肥开
话说晚清时候,朝中出了两个大官,一个叫李鸿章,当了中堂大人,是文华殿大学士;一个叫彭玉麟,当了兵部尚书,一品俸禄。二人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谁也不知道,二人的老师都出在咱们肥东梁园,而
求关于苏州地方历史、人文、姑苏美景的作文素材,好句好段高中生作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寻找历史的足迹彭益清继续寻着历史的足迹,去了解苏州,了解苏州的历史,去品味吴中文化,去发现苏州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