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萨同盟的历史

Posted 同盟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萨同盟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萨同盟的历史

历史上真的有汉萨联盟吗历史上在波罗的海区域真的有汉萨贸易联盟吗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2世纪中叶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

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 拥有武装和金库。

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

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编辑本段]建立 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由市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

莱茵河(Rhein)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Schwaben)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很快这种城市联盟发展为一种互利手段,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

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区市民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觉醒并发挥影响的表现之一。 然而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到14世纪时都先后解散了。

汉萨同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纪。科隆(Köln)、吕贝克(Lübek)、汉堡(Hamburg)和不来梅(Bremen)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这四座城市先后继承了诺曼人征服以前丹麦、挪威、冰岛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贸易关系。

科隆商人在英格兰取得了贸易特权和建立侨居地的特权,而且曾慷慨地为狮心王理查支付赎金,以此获得了在英格兰的免税特许状。此后继位的英格兰国王相继给予吕贝克和汉堡的商人以相似的特权,这几个城市的商人在英格兰形成了早期的商业联盟。

1158/1159年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公爵手中夺占吕贝克城。 通过这一占领,经济繁荣的萨克森王国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

下德意志地区的商人很快以此为基地,将商业活动扩展至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吕贝克商人很快在瑞典城市维斯比和俄罗斯的赫尔姆加德(诺夫哥罗德)设立了商站,并在1299年控制了里加的商业。

由于种族相同,以及拥有共同利益,在国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团开始趋向于联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盟,以减少竞争。 1210年吕贝克和汉堡同意在某些事务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此在本城中保护对方的商人,可视为汉萨同盟的肇端。

1241年,两城为保护其商人抵御抢劫者和海盗的袭击而结成了正式的联盟。1259年,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维斯马为镇压海盗而结成了类似的联盟。

到1282年,伦敦和布鲁日的汉萨同吕贝克和汉堡等城市的汉萨合为单一的合作团体时,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商业城市而言,汉萨同盟已经形成。 “汉萨”一词来自哥特语“军队”或“ 连队”,在德语中原意为“堆集”,初指同业公会或行会,后指在国外的德国商人团体。

在14世纪以前,“汉萨”只是用来称呼伦敦和布鲁日的德意志人团体,如“科隆汉萨”、“汉堡汉萨”,至此也被用来统称北德意志商人的商业共同体,商人汉萨自此演变为城市汉萨。 1293年,应吕贝克的一再要求,来自梅克伦堡(Meklemburg)和波美拉尼亚的商人在罗斯托克(Rostock)召开代表大会,决定今后凡与他们有关的案件都按吕贝克法律解决。

有26个城市投票通过这一决议。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总部所在地,吕贝克法律成为同盟之共同法律。

[编辑本段]汉萨同盟的活动 汉萨同盟成立之后,其宗旨很快从镇压海盗、打击掠夺行为和取消不合理的通行税等保护商业的行为转至在海外扩展商业势力,垄断商业利益,压制来自同盟外的德意志城市以及来自英国、俄罗斯和佛兰德本土的商业竞争。 到1300年,从威悉河口的不来梅到维斯杜拉河口的但泽,沿波罗的海的所有德意志港口城市都加入了汉萨同盟。

普鲁士和立窝尼亚骑士团的城镇不久也加入同盟。到1356年在吕贝克召开第一届汉萨同盟大会时,其成员已增至52个。

汉萨同盟的主要贸易货物为盐、青鱼、咸肉、粮食、酒类、呢绒、羊毛、毛皮、牲畜、草木灰、鲸油、木材、大麻、树脂、蜂蜡、弓料、桶板、铁、铜、锡和金属制品,沟通了原料产地与制成品产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北方来自丹麦和南方来自勃兰登堡的军事威胁的扩大,汉萨同盟开始建造海军,并由单纯的经济同盟演化成经济-政治-军事同盟。

许多城市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获得安全保障而加入同盟。加入同盟后即可受到保护,使得商业诉讼不受封建法庭的管辖。

任何逮捕同盟成员、对同盟失信、或出售夺自汉萨同盟商人的赃物的城市,都将受到汉萨同盟的贸易抵制。 一个汉萨城市的市民可以在其他汉萨城市受到公正审判,若遭到骚扰则可向任何一个城市求援。

在同盟的集市上,禁止任何非同盟成员的商人进行相互交易。 加入汉萨同盟的条件比较苛刻,凡是不位于沿海地带或通航河流两岸、或没有自主权的城市,都无权加入汉萨同盟。

入盟申请通常寄给吕贝克,由同盟议会加以考虑,在大会中决定接受或拒绝其入盟。由于各城市的财富、所处位置和重要性不尽相同,因此各城市的入盟条件和缴纳的盟费也不相同,在同盟内部出现了盟员城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居住在同盟势力范围以外(如英国、西班牙、法国)。

希望介绍介绍德国北部汉萨商业同盟的基本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爱问

如果这里还有人记得我从前的网名的话,没错,就是hanseatic,意为“汉萨的”。

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德语作Hanse,是由德意志北部城镇和致力于海外贸易的德国商人社团所创建的旨在保护彼此共同的商业利益的组织。同盟从13世纪到15世纪掌握了北欧的商业活动,Hanse一词即为德语“同业公会”的意思。

12世纪末13世纪初,北德商人以惊人的速度控制了波罗的海海域的贸易。自从1158年狮子亨利占领卢卑克后,这座城市成为了威斯特伐利亚和萨克森商人向北面和东面拓展的主要基地。

瑞典哥特兰岛上的Visby随即成为波罗的海与俄罗斯首要贸易中心诺夫哥罗德之间贸易的重要转运站。 从Visby出发,德国商人协助在波罗的海东岸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城镇,如里加(今拉脱维亚首都)、Ravel(今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但泽(今波兰城市格但斯克)和Dorpat(今爱沙尼亚城市塔图)。

到13世纪初期,德国商人已经基本垄断了波罗的海的长途贸易,与此同时,来自科隆和其它莱茵兰地区城镇的商人获得了佛兰德斯和英格兰的贸易特权。 促成汉萨同盟成立的决定性事件发生在13世纪后叶。

从事海外贸易的德国商人日益倾向于彼此合作,建立一个协会("hanses")对付海盗和匪患以保护共同的利益,13世纪中叶开始,这个组织愈发扩大和完善。到1265年,所有采用了“卢卑克法”的北德城镇在保护商人及其货物的立法上达成了一致。

13世纪70年代,卢卑克-汉堡同盟联合莱茵兰的竞争对手取得了在佛兰德斯和英格兰的贸易特权,到13世纪80年代,这一在西方从事贸易活动的德国商人联盟加入了波罗的海商贸协会,汉萨同盟应运而生。 汉萨同盟试图借助镇压海盗和土匪来保护他们的商船和商队,同时还兴建灯塔并且培训导航员。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赢取商业特权和垄断权以及在海外建立贸易基地来组织和控制整个北欧的贸易活动。同盟在许多外国城镇建立了永久的商站,特别是佛兰德斯的布鲁日,挪威的卑尔根,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和英格兰的伦敦。

同盟的主要贸易品包括从俄罗斯和波兰运往佛兰德斯和英格兰的粮食、木材、毛皮、柏油、蜂蜜和亚麻,相反再把衣服和其他成品向东运往斯拉夫地区。 他们把瑞典的铜矿石和铁矿石运往西方,再把瑞典南部捕获的鲱贩往整个德国直到阿尔卑斯山。

汉萨同盟激进的贸易保护措施时常激起外国商人的反对,同盟则往往给与外国政治领袖礼物和贷款来保护它的贸易特权,一旦这种办法行不通,它即威胁要取消贸易,有时甚至要采取禁运和封锁等手段,但只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诉诸武力。 13世纪60年代,联盟面临来自丹麦国王Valdemar IV的严峻挑战,后者企图掌握西南波罗的海并终结同盟对那里的经济控制。

同盟各成员因此发动了一场对丹麦的战争,并于1368年将其击败。在1370年的Stralsund和平协定中,丹麦被迫承认同盟在波罗的海的霸权。

14世纪,同盟宣称有大约100个会员城镇,大部分在德国。尽管它主要是一个商业组织而非政治组织,但是联盟也试图确保内部的和平与秩序,成员城镇之间的财富,调和城镇中市民的冲突以及尽全力镇压路上的劫匪等。

除了定期的集会(diets),同盟没有自己的宪章、没有常备的陆军和海军,也没有管理实体。 从15世纪早期起,由于成员各自的利益超过了共同的利益,会议召开的频率越来越低。

汉萨同盟的衰落,部分原因是缺少中央集权以应对新生的和日益强大的周边国家。立陶宛和波兰于1386年合并,丹麦、瑞典和挪威于1397年建立联盟,莫斯科的伊凡三世于1494年关闭了同盟在诺夫哥罗德的商站。

荷兰的商业和工业日趋强大,15世纪他们在荷兰国内市场和北海地区已经能够取代德国商人。连结波罗的海和地中海以及旧世界和美洲的新航路导致贸易逐渐西移至大西洋沿岸港口。

截至16世纪中叶,荷兰商船已经控制了由波罗的海向西欧的贸易,给卢卑克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伴随着英格兰与荷兰争夺北欧商业的主导权以及瑞典在波罗的海建立商业霸权,同盟缓慢瓦解。

汉萨同盟最后一次召开会议是在1669年。但此后卢卑克、汉堡和不来梅始终坚持称自己为汉萨城市。

卢卑克于1937年并入当时的石账找娓?荷尔斯泰因省,而汉堡和不来梅至今仍分居德国16个州级行政区划之列,它们的全称分别是自由的汉萨城市汉堡和自由的汉萨城市不来梅。 (全文译自《不列颠百科全书》,略有增删)。

汉萨同盟的兴衰及其对德国和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汉萨同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客观上对西、北欧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相当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加强商业联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

在汉萨同盟形成过程中,西、北欧各国和地区的封建化过程皆已基本完成,生产力的水平明显提高,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但相比于德国北部城市,无论在经验还是在资金方面都处于相对的劣势,这就为德国北部城市的商业扩张提供了条件。更兼当时的西、北欧诸国和地区大多苦于封建割据,王权衰弱,财源枯竭,不得不以商业特权来换取德国北部城市商人的巨额贷款和所谓的“津贴”,这样就使德国北部城市商人获得了可乘之机,大肆进行商业渗透,并最终垄断了北欧地区的贸易。

介绍一下汉撒同盟的情况

汉撒同盟:汉撒的本义其实代表着群体的意思。原来在十世纪之前,地中海商人喜欢先由陆路经阿尔卑斯山经瑞士再到达莱茵河出海边,由水路再把货品运往北海各地贸易,然而旅途上危险重重,盗匪极多,故商人多连成群体移动,这种结伴行为也就是汉撒,也是汉撒同盟的雏形。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

1241年吕贝克与汉堡的联盟

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汉萨同盟的兴衰及其对德国和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汉萨同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客观上对西、北欧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相当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加强商业联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

在汉萨同盟形成过程中,西、北欧各国和地区的封建化过程皆已基本完成,生产力的水平明显提高,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但相比于德国北部城市,无论在经验还是在资金方面都处于相对的劣势,这就为德国北部城市的商业扩张提供了条件。更兼当时的西、北欧诸国和地区大多苦于封建割据,王权衰弱,财源枯竭,不得不以商业特权来换取德国北部城市商人的巨额贷款和所谓的“津贴”,这样就使德国北部城市商人获得了可乘之机,大肆进行商业渗透,并最终垄断了北欧地区的贸易。

汉萨同盟为何没落

自15世纪早期开始,汉萨同盟出现衰落的迹象。

它通过商业手段获取了巨额利润,但是没有将其回馈于社会,这就使得其有别于近代的商业世界。由于长期强调“只从最便宜地区采购”的原则,汉萨同盟本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没有得到开发。

随着汉萨同盟所采取的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手段在其他国家的兴起,汉萨同盟开始遇到对手的竞争。享有特权和豁免权的汉萨商人开始受到各国本国商人的仇恨,英国和荷兰商人开始绕过汉萨同盟,同北欧和俄罗斯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对汉萨同盟的生意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英国,由于汉萨同盟的启发,爱德华三世逐渐产生了与之竞争的念头,由纯粹的羊毛出口地向呢绒制造地转变。他直接从佛兰德招募纺织工人,建立起英国自己的呢绒工业。

玫瑰战争的爆发使得汉萨同盟在英国的特权又维持了一段时期,至亨利七世时期,英国开始禁止直接出口贵金属,并要求汉萨同盟商人用所得利润在英国购买本地产品。到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汉萨同盟在英国长达300多年的商业特权已经被全部剥夺。

伊丽莎白一世认为,汉萨同盟的海运力量同英国的五港联盟发生了直接竞争,而后者长期以来一直是英格兰海军的战舰来源和兵力后盾。1598年1月13日,伊丽莎白一世下令逮捕了60艘与英国的敌人西班牙进行贸易的汉萨商船。

汉萨商人为此在吕贝克召开了大会,以便采取一致行动,对英国出口贸易进行打击。伊丽莎白获知这个消息后,即将英国的汉萨船只连同所载货物一概没收,并关闭伦敦商站,然后宣布她“极端鄙视汉萨同盟和它的一切行动”,宣告了汉萨同盟和英国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商业往来的最后终结。

在佛兰德地区,15世纪时强大的勃艮第公国和16世纪兴起的联省共和国通过兴建安特卫普港、鼓励海盗袭击等方式对汉萨同盟构成了威胁。1451年,汉萨商人放弃了布鲁日,转移到安特卫普。

荷兰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河道众多的条件,取代了汉萨同盟商船队的“海上马车夫”地位,垄断了西欧的商业海运。此外15世纪青鱼渔场自波罗的海转移至北海后,吕贝克遭受了巨大损失,而荷兰则借此而致富。

1593年安特卫普商站关闭,宣告汉萨同盟在佛兰德活动的终结。 在瑞典和丹麦,1397年成立的卡尔马同盟严重削弱了汉萨同盟的影响力。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强迫汉萨同盟放弃对丹麦的直接政治控制,交出同盟占据的堡垒,废除同盟在丹麦领土上实行的税收。她还支持海盗对汉萨商船发动袭击。

汉萨同盟为此支持瑞典的叛乱,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一即位即宣布断绝与吕贝克的关系。 在波罗的海东部,汉萨同盟的传统盟友——条顿骑士团在15至16世纪开始衰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王国借此机会采取损害汉萨同盟利益的措施。

1478年,沙皇伊凡三世占领了诺夫哥罗德,驱逐了全部汉萨商人。 在汉萨同盟内部,由于该同盟本身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松散同盟,其成员视其本身利益高于同盟的大利益,因此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威胁时开始出现内部分歧,一些盟员城市试图通过损害其他城市利益的方式来取得优势地位。

科隆为了取代吕贝克而同英国勾结,汉堡也企图利用吕贝克与丹麦的争端而从中取利。此外,自17世纪以来,德意志地区多次成为国际战争之战场。

三十年战争中,德国又经历过一场高度的破坏,人口与牲畜都剧减,这一切沉重地打击了汉萨同盟的经济基础。1669年,历史上最后一次汉萨同盟大会在吕贝克召开。

罗斯托克、布伦瑞克、科隆、汉堡和不来梅等市派代表参加,但此时的同盟已名存实亡。会议结束以后,许多城市宣布脱离汉萨同盟,最后只剩下吕贝克、汉堡和不来梅三城仍保留“汉萨自由市”(Frei und Hansestadt)的称谓。

拿破仑战争为汉萨同盟带来了最后的打击,汉堡、吕贝克和不来梅商船队被封锁欧洲大陆的英国海军消灭,吕贝克从此以后彻底衰落,汉堡和不来梅则借助19世纪德意志帝国的兴起而获得了新的商业中心地位。1937年,作为对吕贝克早年曾禁止其发表竞选演说的报复,希特勒取消了吕贝克的“汉萨自由市”称呼,将其并入大汉堡地区。

汉萨同盟的口号是“对内一致,对外和平”(拉丁语:CONCORDIA DOMI,FORIS PAX)。就其政治性质来说,汉萨同盟只是一个松散的城市同盟,而非联盟国家。

该同盟没有成员名册,没有共同防御方针,没有制订过对所有成员城市有约束力的法律,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一场有同盟全体成员参加的战争。从理论上讲,同盟每三年一次在吕贝克召开议会(Diet),开幕日期通常在复活节前后,被称为“汉萨日”(Hansetag)。

但是实际上会议召开次数逐年减少,从1363年至1550年召开了53次议会,头37年里召开了34次,之后60年里举行了12次,最后40年中只举行了7次。一些比较贫穷、无力负担赴会费用的城市委托其他城市代表本城出席,如果三次不能派出代表,则被开除盟籍。

汉萨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审查不出席会议的城市递交的申请书;讨论在外国的汉萨商站问题;宣战、缔约;保护陆地和海洋道路;开辟新商站;裁定货币兑换和度量衡问题;处理滞销货物;解决相关的钱财问题;听取汉萨商人就其所受待遇提出的申诉,以及向不。

关于“汉萨同盟”的问题

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由市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莱茵河(Rhein)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Schwaben)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很快这种城市联盟发展为一种互利手段,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区市民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觉醒并发挥影响的表现之一。然而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到14世纪时都先后解散了。

汉萨同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纪。科隆(Köln)、吕贝克(Lübek)、汉堡(Hamburg)和不来梅(Bremen)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这四座城市先后继承了诺曼人征服以前丹麦、挪威、冰岛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贸易关系。科隆商人在英格兰取得了贸易特权和建立侨居地的特权,而且曾慷慨地为狮心王理查支付赎金,以此获得了在英格兰的免税特许状。此后继位的英格兰国王相继给予吕贝克和汉堡的商人以相似的特权,这几个城市的商人在英格兰形成了早期的商业联盟。

1158/1159年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公爵手中夺占吕贝克城。通过这一占领,经济繁荣的萨克森王国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下德意志地区的商人很快以此为基地,将商业活动扩展至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吕贝克商人很快在瑞典城市维斯比和俄罗斯的赫尔姆加德(诺夫哥罗德)设立了商站,并在1299年控制了里加的商业。

由于种族相同,以及拥有共同利益,在国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团开始趋向于联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盟,以减少竞争。1210年吕贝克和汉堡同意在某些事务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此在本城中保护对方的商人,可视为汉萨同盟的肇端。1241年,两城为保护其商人抵御抢劫者和海盗的袭击而结成了正式的联盟。1259年,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维斯马为镇压海盗而结成了类似的联盟。到1282年,伦敦和布鲁日的汉萨同吕贝克和汉堡等城市的汉萨合为单一的合作团体时,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商业城市而言,汉萨同盟已经形成。

“汉萨”一词来自哥特语“军队”或“ 连队”,在德语中原意为“堆集”,初指同业公会或行会,后指在国外的德国商人团体。在14世纪以前,“汉萨”只是用来称呼伦敦和布鲁日的德意志人团体,如“科隆汉萨”、“汉堡汉萨”,至此也被用来统称北德意志商人的商业共同体,商人汉萨自此演变为城市汉萨。

1293年,应吕贝克的一再要求,来自梅克伦堡(Meklemburg)和波美拉尼亚的商人在罗斯托克(Rostock)召开代表大会,决定今后凡与他们有关的案件都按吕贝克法律解决。有26个城市投票通过这一决议。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总部所在地,吕贝克法律成为同盟之共同法律。

相关参考

同盟会简介 同盟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同盟会主要成员要论起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组织,同盟会必是其中之一。中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

雄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为何要和崛起不久的日本缔结英日同盟

1902年,雄霸全球的顶级强国,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和偏居东北亚一隅的日本结成军事同盟。英日同盟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亚欧大陆两端的两个岛国的政治游戏,更让日本完成了重要的外交突破

第三次英日同盟是怎么回事 第三次英日同盟始末

  第一次英日同盟和第二次英日同盟的签订引发中国和美国的不满,中国虽然没有办法,但是铲除其在远东扩张的障碍,美国方面马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于是,就有了第三次英日同盟。那么,第三次英日同盟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英日同盟的内容 第二次英日同盟的影响

  继1902年1月30日第一次英日同盟建立后,英日两国又于1905年8月12日订立了第二次英日同盟。第二次英日同盟同样是以保护双方利益为主要内容的。这次的条约对英国、日本、朝鲜以及俄国都影响很大。 

忠实党员同盟会和CC系的关系 忠实党员同盟会的组织形态

忠实党员同盟会和CC系的关系忠实党员同盟会的组织形态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德国贿赂段祺瑞以期中国加入同盟国始末

北洋政府宣布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已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故事了,其实在当时中国还未对德宣战之前,还发生过一个德国贿赂段祺瑞的小插曲。因为府院在参加一战等问题上争执不下,段祺瑞再次辞职下野。总统黎元洪为了压

长袖善舞的艾森豪威尔,是如何搞好与各方同盟者关系的

点击上方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品味百态人生。1942年2月,艾森豪威尔正式出任美军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并晋升少将。六月,他被出乎意料的任命为欧洲战区司令官,并动身前往伦敦。当时艾森豪威尔没有名气,不止

第一次英日同盟的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一次英日同盟订立于1902年1月30日,标志是《英日同盟协约》的签署。第一次英日同盟的主要内容是英日双方互相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至于具体的内容细则下文将有所说明。  签订过程  《辛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汉语拼音:TaiwanMinzhuZizhiTongmeng),中国民主党派之一。简称台盟。是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汉语拼音:Chaha\'erminzhongKangriTongmengjun;英语:Chaha\'erminzhongKangriTongmengjun),中华民国时期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