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历史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福建福清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福建福清历史

福清的历史

福清简称融。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析长乐东南太平、感德、崇福、山亭、孝义、万安、长乐、永乐8乡置万安县,隶于泉州(今福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福唐县,隶于长乐郡(今福州)。

元和三年(808年),长乐县并入福唐县。元和五年(810年),复析出置长乐县。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名永昌县,隶福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

楼主需要了解跟多有关福清的历史,可以关注这个网址 ://bbs.52fuqing/thread-780-1-6.。

福建省福清市的历史

福清简称“融”,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69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现辖20镇1街,市域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19平方公里,人口121.7万,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

一、福清区域特色 一是山海资源丰富。福清西北多山,东南濒海。

山地面积102万亩,盛产枇杷、龙眼、荔枝等四时佳果;浅海滩涂92万亩,放养着蛏、蛤、蛎、鱼、虾等海味珍品;并有储量较大的矿藏资源。福清海岸线长达348公里,占全省的13%,建港条件优越,可建5-30万吨深水优良泊位100多个。

现已建成5000吨位融侨集装箱码头、3万吨级元洪通用码头、5万吨级江阴港区1号泊位集装箱码头,在建中的还有元洪码头二期、江阴港区2、3号泊位及火电项目等专业码头,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二是区域位置特殊。

国道和福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把福清与省会福州及厦漳泉等省内经济最活跃区域连成一片。东临台湾海峡,最近处与台湾新竹市仅距84海里,是福建省对台、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是爱乡贤达众多。福清人素有爱拼敢赢、重情重义的精神特质。

现有海外华侨和新移民78万多,分布在东南亚、欧美、澳洲、非洲等112个国家和地区,还有近10万玉融儿女活跃在全国各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广大旅外乡亲致富不忘造福家园,或回乡捐建公益、投资办厂,或积极牵线搭桥协助招商引资,对福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卓著,建功至伟。

四是人文胜迹荟萃。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石竹山、日本三大佛教之一黄檗宗祖庭万福寺、南少林寺遗址、灵石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瑞岩山弥勒佛造像等诸多名胜古迹。

福清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祖籍地,郑侠、叶向高等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为玉融古邑赢得“文献名邦”的美誉。 二、福清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建市10多年以来,伴随共和国前进步伐,百万福清人民领开放风气之先,借政策驱动之利,扬侨台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富民强市的道路上勇立潮头,阔步向前,构筑起了福清新世纪经济腾飞的坚强基石。

2004年福清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上升势头,达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福清各项事业又登上了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全市上下呈现出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 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

全面超额完成2004年初市委提出的经济发展“234”目标任务,其中财政总收入达到20.38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70.97亿元,分别增长23%、15.56%和45.06%,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量、增幅均位居福州各县市区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民经济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突破200亿到2004年突破300亿元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二是财政总收入在2001年10.27亿元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翻一番,也仅用了3年时间,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过20亿元和国税收入过10亿元三个县市之一;三是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去年接近2.5万元,折合3000美元,这意味着福清已经提前16年率先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

能够实现这些突破,工业经济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624.3亿元,增长32.28%,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8.96%。 二是“三大需求”强势增长。

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得到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66.94亿元,增长53.4%;“亲情工程”成效逐步显现,在海外、在国内和在福清的“三支福清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福清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全年内资实际到资达到21.49亿元,增长52.53%,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

外贸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实现出口总值34.15亿美元,增长64.95%。商贸市场日趋繁荣,引进了国美电器、拓福建材超市等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福清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8亿元,增长10%。

三是工业园区快速推进。融侨开发区“国家级”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南部片区开发和显示器产业园申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出口加工区建设已经启动;以电子信息、汽车玻璃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7.7%;冠捷、捷联显示器产量突破200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福耀汽车玻璃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浮法玻璃第一条生产线顺利试产,福耀公司入选第六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并名列第7位。

元洪投资区镇街捆绑招商和“飞地”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许多经济指标实现了倍增式增长,第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面竣工并基本招商完毕。江阴工业集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2、3号泊位码头和钢铁前期项目、国电一期等重。

福建福清市历史有多久

500多年。

福清市简介

福清位于闽中沿海,别称"玉融"。东与平潭隔海相望,南与莆田相接,西与永太相连,北与闽侯、长乐相邻。全市版图面积2430平方公里,设有21个镇街,总人口119.58万人。

福清古属七闽。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置县,称万安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福唐县,后唐兴四年(公元933年)始称福清县,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福清市是著名侨乡,华侨旅外历史有500多年。在海外有华侨、华人63余万人,遍布东南亚、日本、美国、西欧等73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清市属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雨量丰富。夏季台风频繁,雨量集中,有利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

福清山海资源丰富,以此为依托的综合农业发展迅猛,正逐步走上创汇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51.3亿元,比增6.67%。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为全省重要产粮区.为全省重要产粮区.水产和畜牧业已经形成种苗繁育,饲养,产品加工,运销以及饲料相配套的龙形产业链.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99年实现总产值316.84,比增19.6%,拥有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190家。一个以山海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为 导向,以传统种养为基础,以"两高一优"农业为龙头,带动农林牧副渔各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福清现已跃居全国农业生产百强县(市)第十位.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福清交通十分方便。福厦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市内又新建、拓建了建城路、元洪路、西圣路、渔江路、清荣大道等;境内海岸线长达430公里,有天然良港,现已建成融侨集装箱码头和元洪码头及进港航道主体工程。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猛,程控电话总容量达26、37万门,21个镇街全部开通程控电话,2000年末城乡电话用户普及率达62、51%。

福清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颇多。其中瑞云塔、龙江桥、黄檗寺、瑞岩山、万安城、石竹山、灵石寺等都是中外游客神往和游览憩息之所。

福建省福清市的历史

地域大镇 一都镇地处福清市西北部,连接三地,北靠闽侯县,南邻莆田市,西接永泰县。

全镇有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是福清市第二国土面积大镇。一都有山地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8100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福清市发展山地农业经济的重点镇。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7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6元。 历史名镇 一都镇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8个自然村,总人口11000多人。

一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福清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黄定(南宋乾道年间状元)是一都人的骄傲。

1958年前,一都属永泰县管辖,因地理位置在永泰最靠东方向,排名永泰“三十六都”第一,故称“一都”。1958年后,由于“大跃进”大炼钢铁,福清木材资源匮乏,一都被划归福清管辖。

1994年12月,撤乡建镇。改革开放以来,有数千一都籍乡亲闯荡海内外打拼创业,在经济、政治、法律、金融等领域颇有建树。

他们中有的荣任福清世联会副主席,海外新侨中的南非、菜索托等地福清同乡会领导大多是一都籍乡贤。近年来,广大一都籍乡贤以振兴家乡经济为己任,在国内各地兴办企业,全方位参与祖国、家乡的经济建设,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水果重镇 一都的山区气候特征明显,雾多昼夜温差大,适合水果生产,是福州市名优水果示范基地。主要水果品种有枇杷、青梅、脐橙、水蜜桃、杮子、黑李等品种。

特别是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享誉国内外的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融都枇杷”是一都人引以为傲的特产, 2006年枇杷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产值突破9000万元。 旅游新镇 一都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

有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堡式山寨---东关寨,有始建于南宋年间集宋、明、清三代古建筑艺术的协济庙,还有状元厝、张百万宅等;宋代文豪欧阳修溯闽江考察经一都挥笔留下的“遗照台”和“三生石”笔迹崖刻;有人称“小武夷”的位于东山村的石门坑;有后溪的“东方第一漂”以及待开发的后溪森林公园;有闽中特委游击队主要活动据点,1931—1932年中共福建省委临时办公地点,可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的罗汉双福寺革命遗址;有尚待开发的拥有上百个奇异景观的位于一都原始森林深处的龟湖风景区等,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初步形成了一都作为旅游休闲胜地的声势。并正在科学规划,挖掘开发,积极推介。

福清历史名人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林栗,字黄中,一字宽夫,今城关人。少时就“笃志好学,留心经术”,“以圣贤自期”;参加国子监考试得第一名,登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进士,因在对策论文中有议论秦桧的地方,被列为下第,埋没在下层19年。孝宗即位后,升其为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为患的教训,曾考虑把大权收回,亲自处理政事。林栗上疏直言,说了集权于一人身上的害处,劝孝宗广开言路,信任臣下。孝宗对这些建议都采纳。权臣怕林栗得宠,极力排斥他,终于把他排挤出京,到湖州任知州。临殿陛辞时,林栗对孝宗说:“今天下大势,元气虽存,邪气尤盛。”恳切希望孝宗以社稷为重,不要听信谗言。但是这件事招致权臣忌恨,就借口根治湖州水害不力,将他解职赋闲。林栗家居八载,直至淳熙年间才被重新起用,累官秘阅修撰、直宝文阁、荆南路安抚,直至兵部侍郎。逝世后,赠少师,谥简肃,享年69岁。

林栗与朱熹同时代,学术观点与朱熹迥异,具有朴素的呀唯物主义的观点。他一生著作甚多,有《周易经传集解》32卷。《林黄中奏议》5卷、《论语知新》10卷和《简肃集》30卷。现城头乡五龙村后的涌泉山麓有其墓及简肃祠的遗址。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林栗,字黄中,一字宽夫,今城关人。少时就“笃志好学,留心经术”,“以圣贤自期”;参加国子监考试得第一名,登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进士,因在对策论文中有议论秦桧的地方,被列为下第,埋没在下层19年。孝宗即位后,升其为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为患的教训,曾考虑把大权收回,亲自处理政事。林栗上疏直言,说了集权于一人身上的害处,劝孝宗广开言路,信任臣下。孝宗对这些建议都采纳。权臣怕林栗得宠,极力排斥他,终于把他排挤出京,到湖州任知州。临殿陛辞时,林栗对孝宗说:“今天下大势,元气虽存,邪气尤盛。”恳切希望孝宗以社稷为重,不要听信谗言。但是这件事招致权臣忌恨,就借口根治湖州水害不力,将他解职赋闲。林栗家居八载,直至淳熙年间才被重新起用,累官秘阅修撰、直宝文阁、荆南路安抚,直至兵部侍郎。逝世后,赠少师,谥简肃,享年69岁。 林栗与朱熹同时代,学术观点与朱熹迥异,具有朴素的呀唯物主义的观点。他一生著作甚多,有《周易经传集解》32卷。《林黄中奏议》5卷、《论语知新》10卷和《简肃集》30卷。现城头乡五龙村后的涌泉山麓有其墓及简肃祠的遗址。

福清历史有多少名人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祖籍福建福清。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隐元(公元1592年—1673年),灵得里东林(今福清市上迳镇东林村)人,被日本学术界誉为“黄檗文化”,日本天皇还追封他为“真空大师”。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出生于福清县化南里后叶村(现港头镇后叶村)。

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明朝书法家及政治人物,历任国子监司业、右谕德兼侍讲、左春坊左庶子,皇长子侍班官,辅导太子朱常洛读书,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长期担任内阁首辅,五朝元老,东林党领袖。

敖陶孙(1154—1227),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南宋著名学者、诗人兼诗论家。

福清人。清乾隆《福清县志》载:“敖陶孙,字器之,东塘人”。

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

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

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

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

《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林汝翥(?~1647),福清灵得里(今上迳镇)人。

公元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领乡荐授沛县知县,后曾以抵御徐鸿儒的战功,升四川道监察御史。 郑侠,福清西塘人,生性忠耿,屡遭朝中权臣排斥,历经贬、赦数次,但仍不忘社稷黎民。

黄祖舜(?—1165),出生于福清市东瀚镇大壤村,先后任同知枢密院事(中央最高军事机关副长官),参知政事(副宰相)。著有《论语讲义》等文集十五卷。

魏(文夜),字德章,号南台,出生于福清市东瀚镇后营村,明嘉靖13年进士,累官至广西左布政使(省部级),著有《征龙洲记》,《征支罗记》,《石室秘钞》等书,其中《石室秘钞》保存于福州市档案馆。 魏杰(1796—1876),祖籍福清市东瀚镇文林,出生于福州,著名诗人、书法家。

杨振(1758~1851), 生于乾隆十八年(1758年),福清市东瀚镇南浔村人。原名承忠,字柳宵,汉族,56时,官至太傅(正一品,与宰相平起平坐),73岁,被封为爵(地位在一品之上,当时整个朝廷共3人):义天公。

福清历史名人事迹

依清乾隆版《福清县志》称,宋代福清最后一位知县为“陈公荣”为“长乐人”,其实不尽然。

陈公荣,字子华,长乐人,曾游太学。宋德佑二年(1276),元军大举南下,南宋小朝廷很快土崩瓦解,皇帝赵显和谢太后被俘北去。5月,赵昰在福州被张世杰、陆秀夫拥戴为帝,年号景炎。端王赵昰下诏书,号召天下勤王。长乐江田太学生陈公荣毁家纾难,变卖家产招募丁壮1700多人待命。陈公荣亲率子、侄上福州拜见右丞相文天祥,矢志抗元保宋,深得文天祥的嘉许并荐举陈公荣为福清知县兼行军司马。11月,元军直逼福州,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赵昰帝从海上退到泉州。时泉州节度使蒲寿庚献城降元,小朝廷又逃奔潮州,只有兴化城仍在陈文龙“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下抗守着。陈文龙生于莆田,长在长乐,是宋度宗戊辰科(1268年)的状元。此时,陈文龙兵微势孤,在十分窘迫的情况下,他写了一封信给福清知县兼行军司马陈公荣请求援助。

陈公荣明知小朝廷已成难挽之局,但毅然率领江田陈氏子弟赴泉州,协助张世杰,和元兵大战于凤凰山下。激战中,陈公荣与陈氏家兵失散,儿子宗傅、侄老成冲锋寻救,相继阵亡。此役江田合族173人牺牲,惟陈公荣死里逃生,一人回乡。元军破了南宋所有抵抗,陈文龙被俘,押送北上,在杭州岳庙自尽,留下千秋民族英雄美名。

此后,陈公荣隐居朱熹设馆处,亲自教读本族子弟,临终前嘱戒陈氏族人:“勿事二姓,不为元官。”并留一首挽子、侄等173名义士诗:“边城将星落,浩荡烟尘黄。我亦在行阵,生死未可量。涕滂感永诀,激烈摧肝肠。昔尔仗雄剑,志丰清八荒。神武埒颇牧,奇计如平良。遇贼奋英果,逐杀何奇强。气数乖人事,竟向锋刃僵。忠魂薄日月,耿耿万古光。虽云获死所,国耻犹未忘。死应作厉鬼,虏酋尽杀伤。”(见《泉州府志》)。而长乐江田陈氏“终元之世,无一人附官籍者。”(见《福建通志》第八十六册《忠节传略》第二页)景炎二年(1277年),端宗颁旨敕建陈公荣、陈宗傅、陈老成三忠祠,并追封陈宗傅提刑司检法,陈老成御史台检法,死难173名义士一律官封千总。

大明王朝建立后,长乐县令将三忠事迹奏报朝廷,洪武帝朱元璋阅表后深为感动,颁旨敕长乐县令:春秋两季均须拜祠祭奠。吏部侍郎顾起元、户部主事魏良佐、通政参议赵缓等显宦要员亲赴江田凭吊三忠义士,并赋诗撰文,讴歌三义士毁家纾难的崇高精神。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和咸丰九年(1859年),清廷仍旨敕长乐地方官春秋两祭,并拨县衙库银供祠宇维修。1992年,南阳陈氏族人又集资重修,保持祠宇原建规制。祠宇正殿牌匾“三忠祠”三字系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写,古朴端庄。这座古祠是江田陈氏族人的骄傲,也是长乐人民的光荣。数百年来,虽屡经战火,仍安然无恙,成为历代民众凭吊一代忠烈的圣地。

三忠祠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市青少年德育基地。

长乐江田《南阳陈氏族谱》载:唐末,晋国公陈熹与子陈夔携族人随王审知从祖居地河南光州固始县南下入闽,迁居福清新丰里南阳村(今朝阳村),为南阳陈氏始祖,世称“南阳公”。陈夔五世孙陈泰,于北宋初年(960—970)从福清南阳迁入长乐十九都江田。可见,终究说来,这陈公荣祖籍就是福清。

福建的历史

名称由来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建制沿革福建,远古属百越之闽越部落,《禹贡》属扬州。

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闽越国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12] 三国时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阳)、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到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梁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

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

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闽县、建安、南安、龙溪)。郡治由建安(建瓯)移至闽县。

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朝,福建属江南道。景云二年(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

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隶属于江南东道,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

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12]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国、殷国、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

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

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

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于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福州,次年还治泉州。

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并入江浙行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复置。次年,改行尚书省。

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并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书省。

大德元年(1297年),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销。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置。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

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

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

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

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8]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

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县为州。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龙岩两县为直隶州。

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

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福州,辖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厦门,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龙道驻漳州,辖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延建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此外,清。

福建历史文化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

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

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 客家文化---土楼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

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

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

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

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

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

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

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福建人民为反压迫、反侵略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福建人民贡献出万千优秀儿女,作出了卓越贡献。

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老区分布遍及的62个县(市);其中有46个老区县(市)、518个老区乡(镇)、7772个老区行政村、2919个革命老区基点村。战国晚期,无诸在福建境内称王。

之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削去无诸王号,降为君长,在闽越故地设闽中郡,但未委派职官,仍由无诸统辖。刘邦起兵后,无诸率兵相随。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复立闽越国,封无诸为闽越王。汉武帝时,闽越王余善反汉,被汉军讨平,闽越国亡。

汉廷即设东部候官,派兵驻守,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东汉末,改属南部都尉,并置候官长。

三国时,福建隶属吴国,先后统属于会稽郡和建安郡,时置候官县。晋朝时,福建始属扬州,后属江州,境内置建安郡和晋安郡,委派太守管辖。

南朝宋时,增设晋平郡,置太守;南朝齐时,撤晋平郡;南朝陈时,曾设闽州刺史,不久裁撤,福建先后隶于东扬州和丰州刺史管辖。后仍设建安郡和晋安郡,由太守管辖。

隋朝时,撤晋安郡,改为泉州,后改为闽州,置刺史管辖。后改建安郡,由太守管辖。

唐初,福建仍由各州、郡长官分治。因福建属边远地区,所以设中都督府,委派都督监管。

唐中期设福建道,道的军政长官有:福建经略史、福建都防御史、福建观察使。福建观察使实际上成为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

唐末,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膨胀,成为实际军政长官。王潮占据福建后,唐廷升福建路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

五代时,仍由节度使统辖;后唐时,王延翰建闽国。宋初,福建军政长官仍是节度使。

宋太宗时设福建路,最高军政长官为福建安抚使。另有福建转运使,掌管财赋;福建提刑,掌管司法;福建提举,管赈荒救济事宜。

此外,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属州、军的官员有节度使、承宣使、观察使、制置使、宣抚使、巡抚、招捕使、抚谕使、发运使等,多是临时性官员,或是有官无职的虚衔官员。宋代军、政分设,福建军事长官有都总管、都钤辖、都统制等。

元代,福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书省;次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为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改宣慰使司,并入江西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重置福建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治所从福州迁至泉州。

大德三年(1299年),改为宣慰使司,治所迁回福州。至正十六。

相关参考

历史龙的鼻子

1.大鼻龙龙眼有什么特点呢别名单鼻龙、胆皮龙。原种出自福建莆田江口院里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福建莆田江口和福清新厝、渔溪等地主栽品种。该品种树冠圆头形,树姿半开张或开张,树干灰褐色,树皮裂纹明显

曹德旺的个人经历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

2000万但不能卖

福建福清县一位张先生购买了一处老房子,想要重新装修这栋不起眼的老宅子。这座宅子相传建于明朝,之后多次转手,房子裡裡外外可能是「文物」的东西,老早被搬光了。翻修工人在屋顶的一个小槽内,发现了一本古书,工

曹德旺在中国富豪榜排第几位

曹德旺夫妇在2014中国400富豪榜中排名第102位。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

福建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怎么样

1.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怎么样社会历史学院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可以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1952年,由华南文理女子学院历史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和福建师范

2017福建宁德一模历史

福建宁德的人文历史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后,这方水土的名称历经变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福建,简称逗闽地,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

福建历史气候数据

1.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福建地理位置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

福建教师历史

福建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村镇2003年福建省内列入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是一上杭县古田镇和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2005年福建省内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是——邵武市和平镇、连城县宣

2015福建省历史会考

2014中国福建高中会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由于2014年1月的全国自学考试、2014年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均安排在当月11日至12日进行,各地保密室、考场及考务工作安排难度大,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福建

2014福建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福建文综卷题目结构福建新课程改革,09年的文综实行新模式,以后的模式也应该和09年差不多,提供09年的以供参考------1、选择题144分,共36题,按照地理、历史、政治的顺序,各12题,每题四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