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红色历史

Posted 同盟会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青海省红色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青海省红色历史

青海省的革命人物是

丁耀奎、吴钧签名“公车上书 蔡占珽、蔡廷基参加“保国会” 杨希尧(1885-1971),字子高,循化积石镇人。

幼时在本县就读私塾,15岁时转到兰州学堂学习,1909年进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4年毕业,1916年返回兰州。 杨希尧在北京读书期间,正值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十分高涨,虽然经过戊戌变法失败,但从朝野改良的思潮仍然活跃。

尤其是在京各类学堂读书的学子,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情况。杨希尧一到北京就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革命活动。

1916年,杨希尧返回兰州后,先后担任甘肃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师,开授“法学通论”、“商法概论”、“工业政策”、“民法物权”等课程。他不仅教授学生民主思想、而且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特别甘肃省在民国帽子下仍然是满清帝制体制的状况,他主动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地下革命组织,并于1914年积极反对甘肃督军张广建倒行逆施,反对民主的活动,行动失败后他被军阀通缉,连夜逃亡,避居于青海黄南和海南牧区。

在牧区,他深入帐房羊场,进行社会调查,写成了《青海风土记》,1920年代曾在报刊登载并出版发行。直到1921年后返回西宁继续从事社会活动。

先后担任西宁县县长、青海省政府处长、县长、教育厅长等职。 邓宗(1882-1955),字绍元,号翰清,别号汉卿。

循化厅禀生。在县读私塾,入甘肃兰州文高等学堂学习,1907年入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1911年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在京师大学堂毕业时将给举人资格。

但他思想开放、意识超前,在学堂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返回兰州后,积极奔走革命,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被推为甘肃省临时议会议员。

期间,他主动筹备国民党甘肃省支部,并担任主任干事,不断推行共和民主体制。 邓宗在从事革命宣传的同时,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任过甘肃优级师范学校教习,省立师范学校校长,省巡按使署教育科长,省教育会会长等职。

从20年代起,邓宗在兰州和全省推行国语教育,并创办了第一所国语学校,提倡国语教育,受到国语大师黎锦熙等专家的高度评价。邓宗还在学校他极力宣传三民主义,为推动共和和民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0年后,邓宗隐居兰州下沟亦园。 焦桐琴(1886-1920),字友邕,乐都县人。

1902年,不安于现状的他在兰州和四川结识了一些有维新思想的先进人士,对他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不久,他参加了同盟会。

1909年,他被保荐到保定陆军学堂学习。1912年毕业回川,因甘肃闭塞,革命落后。

便与其他同学返回兰州,密谋二次革命。焦桐琴等策划炸毁保皇倾向明显的甘肃督军赵惟熙及总督府,但由于有人告密被赵维熙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

焦桐琴等在国民党人师世昌的支持下,进行护法斗争。他们选择在临洮新军中首先起事,并击毙了团长刘忠荩,但由于未充分动员士兵参加,焦桐琴被追捕而逃亡四川。

在四川新军担任营副,后来在与军阀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曾国佐(1890-1945),字伯勋,互助人。

17岁入甘肃武备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维新和反清思想,积极参加了兰州的革命活动。后荐入保定陆军学校。

毕业后先后在马鸿宾、冯玉祥部任营长、旅参谋长等职。1930年任宋哲元部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国佐先后担任旅长、副师长等职,并在河北铁门关、喜峰口、卢沟桥、大名等地率领战士,坚持一线抗日,奋勇杀敌,几次负伤。1943年后,到马鸿宾部任少将参谋长等职。

1945年病逝。 孟慧(1888-1925),字智生。

循化人。毕业于甘肃省高等小学堂。

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兰州加入同盟会。与兰州名士水梓、张维、牛载坤等人创办同盟会甘肃省支部,他们积极宣传同盟会,宣传三民主义、发展会员成为甘肃政坛名士。

孟慧同年还创办了同盟会革命报《大河报》,任副总编辑。在《大河报》上发表了许多宣传辛亥革命、鼓吹三民主义的文章。

后革命派失利,大河报被反动派封锁。孟慧意识到革命需要宣传,但更需要以经济实力来支持。

于是他返乡经营"福如海"商行,走以实业救国之道。之后他又在兰州开办经营煤厂、铁厂、光明火柴厂等经济实体。

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利用获利的资金,投资兴办教育,同时在家乡修桥补路,作了很多的公益事业,受到公众赞誉。但他不幸早逝,年仅37岁。

罗凤林(1885-1957)字竹亭,循化人。1906年,20岁的罗凤林被马麒(时任循化营参将)选派到甘肃武备学堂。

二年后,他与弟弟罗凤翔等人选入湖北武备学堂,在学习军事的同时,罗凤林等接受了同盟会的思想,参加了同盟会。10月10日,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时,他参加了攻打清军的行动,16日,他被派往西安,参加西安的武装起义。

但他们于22日赶到西安时,西安已被义军掌控,于是,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在甘肃河州人徐让的带领下,返回兰州,从事陇上革命活动。途中被捕,险遭杀害,后在友人保释下获救。

在兰州,罗凤林先后参加了反对赵惟熙、张炳华、张广建的活动后,因张广建开始捕拿革命人士,他于1913年底返回西宁,他在西宁西大街开设冰鉴照相馆。1916年,周希武等奉命勘测玉树边界,他随队。

青海省的主要历史

青海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

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据考古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灿烂辉煌 ,青海彩陶举世闻名。青海的古文化与羌人及其先民有关。

古羌人活动地区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 ,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设令 居塞,并在河西设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 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宁市)。

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 。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奉命平先零羌杨玉得胜后,罢兵田于河湟,设“金 城属国”,先后设置临羌(治所在今湟源县)、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县)、破羌(治所在今 乐都县)、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允街(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河关(治所 在今贵德县)7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体系。

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 年(222年),凭依汉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甘青地区,后向青海境内发展,并建立了吐谷浑国。

其盛 时,势力范围东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连,东到甘肃洮河,西达新疆南部,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吐谷浑人自进入青海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亡于吐 蕃止。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 区。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

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 、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全境,统治近200年。

五代十国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复统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区。

宋时,角厮罗势力渐 强,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咯地方政权, 臣属于宋。徽宗初,角厮罗政权势力日衰,宋军遂进占河湟地区。

崇宁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为西宁州,是 “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

公元13世纪,南宋理宗元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青 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青、甘一带吐蕃部落。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

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 定、阿端、曲先、罕东(地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 连山北麓地区)。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宁卫兼辖。

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 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

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 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

从此,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 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

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

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

青海历史、、

要说"马家军"的详细资料 当然首先要说马家军的头子---马步芳 马家军的历史其实就是马步芳的历史. 马步芳(1902—1973),字子香,经名胡赛尼,回族,出生于积石山县bie藏乡,马麒仲子。

少时人寺学经,后随父到西宁国民学校读书。民国四年(1915)进入军界,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一等参谋,继任巡防马队第一营帮带(副营长)。

民国八年(1919)娶马朝选之女海力买为妻,次年生一子,取名继援。同年马麒将宁海军扩编为20个营,马步芳任骑兵第十五营管带,后改编为骑兵第一营,驻防巴燕戎。

为了扩军,在驻地成立了军土教导连。仿照国民军军事训练,整饬军队,扩展队佰,一时人数陡增,军需供应不足,民国十一年(1922)向化隆全县摊派“营买粮”150余石(每石900斤),草8万余斤,后随兵员增加不断追加。

挤掉马禄,接办经营“义源祥”商号,营利所得用于购买军械,实力大增。 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军人甘,排挤甘肃八镇地方势力,马麒为防国民军,提升马步芳为宁海军骑兵团长,苏彦龙、马步康、韩起功分任营长。

同年3月马步芳率部开赴青海民和享堂,把守兰州进入青海的门户。后看国民军次第剪除陇东镇守使张兆钾、陇南镇守使孔繁锦、河州镇守使裴建准等部,马麒为保存实力,10月上旬撤到化隆。

民国十七年(1928)马仲英起事反冯,马步芳率所部骑兵一营和化隆东西堡民团驰赴应援。在bie藏听从马全钦“在此危急时刻,离开驻地,如虎离山,一旦失机,将无容身之地”的劝告,即率部撤回化隆。

后听马仲英兵败,将自己派去联络马仲英的人员杀死在黄河渡口,并把四名骑兵以不守纪律、煽动兵变的罪名在化隆小教场用马刀砍死,悬首示众。民国十七年(1928)8月,国民军孙连仲部进驻西宁,马麒被迫交出军政大权。

次年孙连仲派旅长高树勋以清乡为名,率部赴化隆、循化,马麒星夜派人送信,嘱马步芳谨慎应付。马步芳思虑再三,老父已在国民军掌握之中,无退路可走,率领城乡各族头目应候,执礼甚恭,并将自己所属宁海军兵员、枪械、弹药、粮秣等造册呈送处理,并送全副鞍马100匹和鹿茸、狐皮等贵重物品。

自己轻装简从,不分昼夜,随侍高树勋左右,并协助清乡,收缴土枪60余支,刀矛300多件,取得高的信任。在赴循化清乡途中,将当地农民和小贩4人以“匪”名杀头不众,并揭露在凉州率众攻击过国民军的马伏良、马朝佐,交付高部解送西宁枪决,以示大义灭亲。

高树勋返回西宁后,呈请孙连仲任命马步芳为暂编第二十六师七十七旅旅长。民国十九年(1930),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军东下参战,马麒接任省主席,马步芳由化隆调回西宁,任独立第九混成旅旅长,随之又任改编后的第九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国民军失败后又改编为青海暂编第一师,继任师长。

民国二十年(1931),马步芳出兵河西,击败马仲英占领甘州,并用计诱杀马仲英守城残部200余人。后马步芳投靠蒋介石,被改编为国民党第九师,马步芳继任师长。

同年成立青海蒙藏文化促进会,马步芳任理事长。并设立蒙藏小学(后改为中学)一所。

8月马麒病故,省政府改组,马步芳任省政府委员。 民国二十一年(1932)2月西藏地方政府亲英派派兵攻占玉树,引起青藏战争,马步芳派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抗击,并派兵增援。

10日,藏兵退至金沙江西岸,次年6月15日签订停战协定,战事结束。 是年马步芳任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委员长,该会设立回民中学一所,附设小学两所,各县分会也分别设立小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夏,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其率所部四十一军开往青海,为排除异己,蒋介石又密电马鸿逵、马步芳联合拒孙。马步芳接电后,在西宁新编第九师司令部召开团以上人员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派甘州先遣第三旅和马步銮骑兵团、马步青部马禄第一旅先行到宁夏,后又不断增派部队,先后共派兵力达2万多人。

宁夏战役打响后,马步芳乘汽车赴宁夏指挥,任预备队总指挥,经数次激战,打败孙殿英。民国二十三年(1934)3月,孙殿英败退山西,马步芳率部回青海。

年底蒋介石任马步芳为新编第二军军长,并将所辖新编第九师改编为一百师。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四川、西康北部,迫近青海,蒋介石严令堵截。

马步芳依照蒋介石迭次电令,抽调官佐30余人分赴各县督修“甘青边区碉堡封锁线”青海段,调部分兵力和民团设防。并派马彪等到临潭等地阻击红军,马彪陷入红军包围,后突围到黑措,团长马元祥受伤。

6月青海省政府成立保安处,马步芳任处长,着手编训保安团队。全省划分15个保安区,共编组107个保安团,有团丁15万余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8月,马麟出国赴麦加朝觐,马步芳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并就任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10月26日,红四方面军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等部,组成西路军,从靖远强渡黄河,一举突破马步青部韩起禄旅防地,沿河西走廊节节推进。

蒋介石急电马步芳星夜调遣大军,配合马步青骑五师堵击红军,马步芳当即调遣马彪骑兵旅、马朴骑兵旅及马占成、马宗林、马秉成所率三个。

青海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有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院36座,其中隆务寺及附属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么日寺5处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传氛围文化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

境内散布着新石器、青铜器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70余处,有19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安多地区的藏文化中心,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丰富。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古老神秘的藏乡“六月会”、“於菟” 舞等举世无双。

200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县。2006年6月,同仁县热贡文化艺术村被文化部命名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6年国家文化部把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藏戏、热贡土族“於菟”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为您呈现了名城、名寺、名景、名人为一体的同仁独有的旅游风景线。

青海的历史

原始社会时期 据在长江源头的三叉口可可西里和沱沱河沿等地发现的旧石器,可断定在数万年以前,古人类曾在那里生活过。

旧石器与新石器之间,在贵南县拉乙亥黄河二级阶地,灰坑中发现有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骼以及在动物骨骼上见到砸击或火烧痕迹,说明那时动物已成为当时人类的主要生活资料。从民和、柴达木盆地、贵南、玉树等地发现的原始社会300余处文化遗址看,文物中主要有陶器,制作上有粗、细、彩、素之分,形状上有罐、钵、鼎、瓶、壶、盆、环与纺纶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簇、石纺纶、打砸器等,骨器有骨刀、骨铲、骨针、簪、钗等,青铜器有青铜刀、斧、镞和装饰品等,还发现有粟。

以上发现反映了当时除狩猎以外,开始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并在东部地区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原始公社制的社会可能在距今3000-4500年前已开始解体。

奴隶社会时期 从远古起,羌人的祖先三苗就从江汉间流徒至青海,逐水草而居,以狩猎游牧为主。羌族是最早在青海劳动生息的民族。

在殷商以前,青海被称为"三危地"。在夏代(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生活在河湟地区的居民称为西羌,仍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开始使用牛、马耕作。

商代到周秦时,青海称为"西戎氏羌地"。商代牲畜异常繁盛,当时戎羌游牧部族,放养牲畜也很发达。

西周时代(约公元前11-前8世纪),当时的居民已能制造戈、刀镞等铜质武器,周代农业和牧业均较发达。自夏商至周,青海即属雍州地,羌人与匈奴、华夏关系密切了,接近中原地区的部分羌人逐渐同华夏族融合,成为后来的汉族。

战国时代 公元前5-前2世纪。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

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河湟地区,羌人由狩猎、畜牧转到农业。由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四方依附的部族越来越多,选爱剑(是当时受到羌人尊敬的历史代表人物)为首领,后实行世袭制,由其子孙继承。

西羌人首领称为"豪"、"酋长"、"戎王",是当时部落的统治者。他们不仅奴役本部落人民,还驱使族人向外扩张。

在各部落间的争斗中,人、畜、牧地是争夺的对象,俘获的人充作放牧的奴隶。马逐渐用于军事,以马驾战车,所谓"万乘之君",即战车万辆。

羌自古即用骑兵作战,动辄十数万骑。当时牛在河湟地区作为耕畜,游牧部落则作为驮畜。

秦 代 公元前221-前207年。秦灭六国,结束了封建领主的分立局面。

"兵不西行,故种人得以繁息"(《后汉书•;西羌传》),青海一隅比较安定,羌人有较大的繁衍。爱剑曾孙忍及弟舞仍留在湟中,其叔向南越赐支河西迁数千里,以牧为业,很是兴旺。

当时贸易是以物易物,牛在以物易物贸易中作用突出。治铜技术的传入,改进了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手工业有所发展。

公元前2100-1000年间,河湟羌人正式进入了青铜时期。由于生产发展,战争增多,使"豪"的事务增多,权力扩大,逐渐成为军政首领。

所以,河湟地区的羌人,这时就正式进入了奴隶社会,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国家政体。 汉 代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汉武帝为了截断羌人与匈奴之间的联系,进兵湟中,赶走羌胡诸部落,在青海设立临羌县和破羌县(今乐都一带),同时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文化。西汉宣帝元年,令将军赵充国引兵攻先零羌,获胜,羌人降者万余人。

同时实行屯田,开地2000公项。这时羌人分化为生羌、熟羌户。

羌汉杂居,促进了河湟一带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西汉末年,王莽要西海羌人献地称臣,卑禾羌首领良愿同意让出西海周围的土地。

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置太守,下设五县。东汉建国后七、八十年,羌人移居甘肃陇东、陕西西部、宁夏南部等地,称为东羌,以西地区的羌人称为西羌。

东汉与羌人曾多次战争。从汉羌战中,汉胜利后获的羌人牲畜数量很大,以及收麦数万斛,说明当时羌人畜牧业发达,农业也具有相当的水平。

三国、西晋、南北朝时代 公元3-6世纪。此时,中国处于纷乱割据局面。

魏、蜀、吴三国鼎立,忙于战争,它们都力图争取羌人。魏在青海置西平郡(今西宁市)。

从天水、狄道以西,黄河以南,均为羌人游牧范围。晋统一后,仍设西平郡,并设将军于茫拉川(贵南境内)挟制羌人。

在茫拉河两岸,羌人众多,产业发达。这时青海社会秩序较中原安定,中原人避难至此的很多,地方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公元397年至414年,鲜卑族势力扩大,并在乐都、西平(西宁)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控制了数万羌胡部落。西平王曾在战争中掠夺人口,发展河湟地区生产。

鲜卑人的一支吐谷浑建立的吐谷浑王国,设立学校,选拔人才,开科取士,设置官职,开辟了东西交通孔道,西宁成了交通要道。四世纪为吐谷浑最盛时期,其范围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

他们与羌人杂居,从事游牧。此时,青海东部河湟谷地种植业也较发达。

青海广大牧业区进入了游牧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也促进了汉、羌 、鲜卑各族人民的互相融合,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隋 代 公元589-618年。

6世纪末,隋朝建立,统一了中国。并接受了吐谷浑"奉表称蕃"。

但吐谷浑贵族们对河西走廓丝绸商道壅遏和劫掠,炀帝发动了对吐谷浑的征服战。

谁能简单的说下青海的人文地理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枣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全省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辖6州、1地、1市、48个县(市、区、行委)总人口495.6万人。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2.77%。 青海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极富情趣。 青海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湟水河谷已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文化遗址。

羌族于公元前2世纪移居青海。公元前121年,汉代霍去病进军湟水沿岸,在西宁市以西置临羌县。

西汉时设护羌校尉。公元4年,设西海郡。

397~414年,鲜卑族在青海省东部建立南凉国。隋设西海、河源二郡。

唐、宋为吐蕃属地。元代东北部为贵德州,属甘肃行中书省,其余属吐蕃、朵甘思等处宣抚使司。

明属西蕃地。清时东北部设西宁府,北属青海蒙古额鲁特部,南为玉树等土司属地。

1928年设青海省,以其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政府驻西宁市。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博物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

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官员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

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

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

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该馆曾举办过《青海历史文物展览》, 展出文物1000余件,表现从石器时代至封建社会晚期青海地方历史的发展进程。

还举办过《藏汉关系文物展览》 、 《藏传佛教文物展览》 、 《历代货币展览》等。《藏传佛教文物展览》曾赴香港展出。

该馆编写有《唐蕃古道史料辑》和《藏传佛教艺术》画册。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

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 青海省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

《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

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

这就是为什么把“赤岭”该称为“日月山”的原因。 山下有一小镇,名倒淌河镇。

话说文成公主下山时不断流淌的眼泪竟然汇成了一条小河,西流入青海湖,是为倒淌河。翻开中国历史,强大的中原民族在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冲突中,和亲政策历来是平息边界争执,化解民族矛盾的一种手段。

和亲,也在我们的史书上留下沉重凄婉的一页。无论是昭君出塞,文姬归汉,还是文成公主进藏。

即使是创下一代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历史的重任,国家的安危,压在一个弱女子的身上,无论如何,有失大国尊严。

在我们讴歌这些弱女子们的民族大义、不世之功时,谁会想到过她们流下的那么多眼泪呢?。

红色历史故事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川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第41军代理军长等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浪潮席卷整个中国,王铭章主动请缨,带领122师出川抗日,转战晋东、鲁南,英勇杀敌,战功卓著。

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打通南北战场,决定攻取徐州。津浦路南段的中国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南段进攻的日军势头被阻,形成隔淮河对峙的局面。

津浦路北段守军韩复榘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1938年初,王铭章奉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代理41军军长,任前方总指挥。1938年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战区司令部急令41军开赴滕县。

3月14日,日军以万余兵力在20多门大炮、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发起了猛攻。我军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经一日激战,打退了进攻的日军。15日一早,敌人在攻击正面阵地的同时,又从侧面迂回,企图包抄滕县。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两千人,却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玉铭章心中十分清楚敌强己弱的形势,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16日黎明,日军向守备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发起猛攻,战机十余架对滕县进行了轰炸、扫射。玉铭章亲自指挥守城,在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城墙被炸开了十余米宽的一个缺口。守军与日军展开肉搏,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16日,正面阵地被日军突破,王铭章根据兵力变化情况,重新调整部署。17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再次向滕县发起了猛攻,在重炮与飞机的掩护下,日军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十七人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滕县死守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才使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得以实现。

王铭章将军死询传来,举国同悲,灵柩经武汉重庆运回成都,沿途万人空巷,民众挥泪送行。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 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名撰赠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解放后,王铭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其家乡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内塑有他的戎装纵马铜像,供人瞻仰。王铭章将军忠烈事迹,长留天地!

滕县之战,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国民政府对玉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

王将军灵枢经武汉、重庆、成都运回其家乡新都,沿途各地纷纷隆重举行悼念、祭奠仪式。在武汉举行迎灵公祭仪式时中共中央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新华日报》代表吴克坚等前往参加。吴克坚致悼词说:“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不仅洗涤了他们在川军二十年的罪愆,而且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的。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还联名撰赠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铭章被追晋为革命烈士。

相关参考

青海历史名人你知道哪些

青海历史名人你知道哪些?青海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83万。是一个地广人稀的省份。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你知道青海有哪些历史名人吗?下面为大家盘点了青海历史名人,一起了解下吧!宗喀巴

英国特有的红色电话亭 英国红色电话亭的历史演变

  电话亭  在英国的街头上,有一个亮眼的建筑物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红色电话亭,英国的红色电话亭有着近100年的历史演变,见证着英国的变迁。  英国独有的红色电话亭  在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长

华润红色历史

2015年以后,直到未来,华润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阶段翻阅华润近80年历史,这家拥有红色背景的庞大央企似乎从来没有如此“高调”地曝光在公众视野。作为一个多元控股集团,在这个万亿的资本帝国迈向100年的路

红色历史ppt模版

1.求关于红色革命的ppt和演讲稿春风,拂过脸颊;雨露,滋润万物;花草,点缀世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却依旧无法表达出我们的哀思。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那飘扬着的铁血十八星,就

保护历史遗存 传承红色基因

广西:保护历史遗存传承红色基因“红军万岁!”“伟大的长征精神万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1月24日,在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电子留言平台上,游客纷纷留下了观展的感受。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

黄河的历史贡献30字

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

安阳红色历史

1.安阳都有哪些历史文化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攸久,文化遗存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殷墟是甲骨文的发祥地,安阳古城是

正定的红色历史

有关正定的历史文化正定正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石家庄北约40公里。正定有4座风格不同的石塔,值得一游。木塔,坐落在正定城内,又名天宁寺凌霄塔,也称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宋、明、清均

红色旅游是谁提出的起源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

重庆的红色历史事件

一、重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东到鱼复,西至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