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红娘子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的红娘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的红娘子
红娘子-历史上真的有李岩和红娘子这两个人吗
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
李自成以饥民造反起家,所过残破,实为流寇,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一片石大战,大顺军闻得“辫子兵来了”竟然立时大溃;在清兵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退出京师,途中李自成信牛金星之馋,害了李岩,部众离心,失去河南根据地,李自成复为流寇,最后抢粮时竟被乡民程九伯所毙。 呜呼哀哉! 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
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
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崇祯年间,大明帝国已经日暮穷途,苛政胜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在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杞县县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的惨状让天性善良的李岩无法坐视不理,他毅然去见宋某,为杞县百姓请命。
但宋县令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百姓的死活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李岩无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
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李岩作了一首《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 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李岩的侠义心肠,但也很有些书生意气。财主们一向都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在却要反过来,他们又岂肯答应?因此,“劝赈”丝毫没有效果。
赈灾之事发生之后不久,杞县就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奇事,《明史·列传第197》是这样记载的:“会绳伎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 当地有一位人称“红娘子”的“女山贼”爱上了李岩,在一天夜里将他掳去,并强逼他与自己成了亲。
这样一件事情,不要说是在当时了,即便是我们今天看来,也一定会感到万分惊奇。 因为这与我们从小看惯、听惯的“情节”是完全颠倒的。
中国那些传统的戏曲小说、野史逸闻、民间传奇里讲的都是山大王(或者恶衙内)强抢民女、威逼成亲,像这样,一个女山大王抢了一位举人公子去成亲,相信有史以来也是头一回吧。 事件中的女主角红娘子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
她的籍贯、身世、真实姓名都已无从查考,只知道她是走江湖卖艺为生的(类似于穆念慈),最拿手的是“绳技”即舞绳(可能是鞭法的一种)。她的年龄、相貌史料上也没有记载,不过既是在江湖上卖艺,想来应该是一个年纪不大、容颜俏丽的女子。
大约与李岩赈济饥民同时,她也在河南举义,占山为王,与官兵对抗。 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固然痛快,但红娘子毕竟是一个年轻女子,她内心中最渴望的恐怕还是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一个心心相印的夫君。
这种心态是与一般年轻姑娘丝毫无异的,甚至是要更加强烈些的。李岩的出现,让她压抑心中多年的感情再也无法克制,终于不顾一切采取了行动。
无疑,红娘子对李岩的种种事迹是早有耳闻的,这肯定也是她对李岩最初动心的原因。她从朴素的阶级观念出发,以为李岩帮助饥民,必是与她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内心中感觉亲近也是很自然的事。
另外,若稍加猜测,她一定曾经见过李岩。因为在这之前,她在江湖上漂泊多年,后来又率众起事,可说既有见识又有才干,不大可能仅凭一些传闻就爱上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子。
以红娘子这样阅历丰富之人见了李岩之后也终致颠倒不能自持,想来李岩不但心地善良正直,而且风度仪表也必定不凡。 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红娘子是极爱李岩的。
唯其爱得真、爱得痴,所以才会被爱情冲昏头脑,做出了这样不理智的事情。当然,从她的立场上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她爱李岩,可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李岩是不会爱她。她是一个“贼寇”,李岩却是一个豪门公子,双方的身份犹如天壤之别。
即便李岩同情她,不计较彼此的身份,可是他已成了亲,不可能抛下妻子来爱她。更何况,和她在一起,即是要造反。
李。
古代女英雄红娘子
明代崇祯末年,河南地区连续遭受水旱蝗灾。
官府的横征暴敛,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逼得老百姓无法生活,只得四处逃难,流离失所。中州大地饿殍满路,到处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悲惨景象。
此时,由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河南,大批困于饥寒的农民蜂拥参加了起义军,反抗的烈火燃遍了中州平原。行侠好义的女艺人红娘子,团结和组织了一批杂技艺人与贫苦农民,在河南信阳鸡公山起义。
在红娘子率领下,起义军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毁官府,破狱放囚,打开粮仓,赈济饥民,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红娘子起义军声威大振。 史书记载有“绳技红娘子乱河南”、“红娘子贼起”、“中州时讨红娘子贼”等史实。
说明红娘子确实是有一大批群众拥护的一支起义军的首领。 红娘子是河南人,但原籍何处,乡居何里,并没有明确记载。
她从小跟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史书称她是“绳技红娘子”,就是耍杂技卖艺的女演员(类似走钢丝的演员),红娘子乃因发也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
她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流动卖艺的过程中,她耳闻目睹了当时的种种黑暗现象,受尽了官府、地痞的侮辱、蹂躏和迫害,这形成了她倔强反抗的性格。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她敢于跟黑暗的统治势力进行斗争,处处帮助受苦的人们,成为明末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女。
河南杞县有个举人,名叫李信,家道也算殷富,为了也仗义疏财,能文能武,曾拿出粮米救济饥民,所以在乡里中享有很高的德誉。当红娘子率起义军第一次攻打杞县时,得到了李信的大力协助,因而红娘子对他十分敬重,随后两相景慕,两情相愿,结为伉俪。
但是,李信当只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慈善家,有同情人民的一面,却没有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来,所以他不辞而别,离开了红娘子的队伍。然而统治者并不容忍他的乐义好施和同情“叛贼”的行为,因而当李信回到家里之时,官府便以“谋叛”罪逮捕了他,并投进监狱。
红娘子得到消息后,随即带领义军第二次攻打杞县,并一鼓攻破县城,杀了贪脏的县官,打开监狱,救出李信和被关的其他人,开仓放粮后,一把火烧了县衙。然后,红娘子和李信商量,一起投奔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
从此,李信更名为李岩。 红娘子和李岩的才能与表现,深得李自成的器重。
红娘子成为李自成起义军的一员女将,她带兵打仗,屡建功绩,已经由一个行侠好义的好艺人,变成一个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的巾帼英雄和女中英豪了。她的丈夫李岩也成了李自成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将领。
他为李自成出谋划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并帮助李自成整顿军队,加强纪律,实行仁义的措施。对发展和壮大农民起义队伍,增强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在李自成的英明领导下,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公园),统治了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封建社会是儒家礼教统治的时代,重田轻女,视妇女为“小人”,社会地位很低,对妇女的英雄业绩本来就记载不多,对统治者的叛逆者更是隐而不书。
红娘子和唐赛儿一样,都是记载廖廖,语焉不详。所以红娘子还有些什么事迹和最终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
正因为如此,便有人怀疑她的存在,不能说不是传统的偏见。 但是,历史是抹不掉的,红娘子的英雄故事还是被流传下来,不断为人们所颂扬,而且将继续流传下去,成为中国妇女的骄傲!。
红娘子其人吗?历史上有李岩?历史上有李岩、红娘子其人吗? 爱问知
关于李岩、红娘子其人,因史籍记载的不同,300多年来,或以为 “子虚乌有”,或以为确有其人,众说不一。
绳妓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一个叫李 信的青年,是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河南杞县人。1630年,当 地灾荒闹得凶,好多农民断了粮。
李信试图劝说宋知县赈济穷人,宋 知县以交纳繁重的捐税为由拒绝了。李信随即拿出自己家的粮食,很 快成为出名的李公子,得到乡亲们爱戴和拥护,但李信一家的粮食远 远不够灾民果腹,人们依旧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李信的这一义举也遭到了有些富户的嫉恨,认为现在饥民闹得这样凶, 全是那李信惹出来的,然后跟知县合伙,以李信造反的罪名将他抓进 了牢狱。 这消息泄漏了出来,附头的青年女子,是江湖上卖艺的,人们叫她红娘子。
红娘子平时听到李信捐粮救灾的事,十分钦佩,现在听说李信有遭害的危险,就带领起义军将他从狱中救了出来。他们一起杀死县官,去投奔李自成起义军。
李信改名李岩,成为李自成的谋士,并与红娘子成为夫妇。 很快,李自成在李岩等人的辅佐下,占领湖北、陕西和山西,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但传说归传说,历史上是否确有李岩其人,人们各执一词。持肯定意见者认为,诸多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比较一致地肯定,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举人,是魏忠贤党羽、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
崇祯时,因魏忠贤案,李精白入狱判刑,李岩即家居未仕,人称李公子。时值河南大旱,灾民惶惶呼救,李岩遂力劝杞县府宋知县 停征赈济,又出粟赈灾,被诬下狱。
后又被灾民攻破县城,劫狱后, 杀知县,逼上梁山,投奔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用为谋主,赐名李岩。 关于李岩投奔李自成起义军一事,无名氏《祷杌近志》有传奇式 的记载,不妨迻录于此:“崇祯末,流寇四起,绳妓红娘子乱河南,虏 杞县举人李信去,强委身之。
信不从,逃归。有司疑信,执下狱。
红 娘子来救,城中民应之,信仍归红娘子。遂与李自成约为兄弟,决意 为逆。
李信妻汤氏劝不听,缢于楼,面色如生,不知何时死。”但有的学者却认为,李岩不过是某些人虚构出来的“乌有先生”。
并提出以下论点:一是没有提出基本的和可靠的来源。在杞县和开封府的地方志中 没有提及任何一个生员、举人、平民保护人、武士或文人的造反者叫李信或李岩的(《开封府志》、《杞县志》)。
在开封抵抗起义军进攻的人 的日记中(《守汴日志》),在豫北试图镇压“土匪活动”的地方官员的 塘报中(《新乡地考》),也没有提及任何造反者李岩或红娘子。许多在 起义军占领期间居住于北京的明朝官员的日记中也没有李岩和他的弟 弟李牟(《虎口余生记》)。
在各省和北京的两个与起义军合作的文人名 单中都没有他们的名字(《烈皇小识》。)此外《杞县志》中,还专门附 有一篇《李公子辨》,据此,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认 为,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出狱“绝无其事”,“这故事是一个虚构的 传说”。
二是一些有见识的观察者断然否认这一故事。在康熙《杞县志》 上的《李公子辨》一文中,否认李岩是明代大学士李精白之子,否认 有举人李岩的存在,否认他参加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并说:“独怪谷 应泰作《纪事本末》亦妄行采入。一事失真,举属可疑。
如此乃欲信 今以传后乎?然稗官野史任意荒唐可也,今《明史》正在纂修,倘又 不察,公然采录。 ……一代信史不将来魏收之讥耶”(《杞县志》)?三是承认它的基本轮廓的学者也对它的细节有怀疑。
赵宗复承认 李岩不在被审查人员的表上。郭沫若退一步承认,他描写李岩的一些 来源是“不可靠的”。
曹贵林认为“没有清楚的和准确的来源表明李岩 是否有地位。 ”他承认李祖旦提供的证据和“李岩不是李精白的儿子” 的断语,因为“尽管李栩和李岩非常相似,我们也不能相信他们是同 一个人。”
对于李岩建立民团的看法,他写道,“我怀疑吴伟业在这里 从李精白的儿子李栩生平中取了一个事件,把它加到李岩的生平之中 来”。 这是对李岩的历史性最仔细的研究者,他第一次提出这个英雄是 一个合成的形象。
而关于红娘子的存在,考证起来更是变得扑朔迷离。在许多记载 中,有关红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末,都语焉不详。
我们至今连她姓什 么,都还不知道。仅知道她是一个“踏绳妓”,走江湖的杂技表演者。
所称“红娘子”,恐系以穿红色衣为标志。据查继佐《国寿录》记载, 李自成进京后,“忽有红衣一人,随数卒”到杞县进士出身的刘理顺 家,说刘家有恩于他,他能“自达于李将军”,要对刘进行保护。
有些 研究者认为,红娘子率领的大概是一支白莲教起义军,因为身穿红衣, 被称为红娘子。 李岩出狱后统率的这支起义军,基本上就是杞县一带的贫苦农民,其中骨干可能就是红娘子所领导的起义军。
关于红娘子的记载,最初见于吴伟业(梅村)的《绥寇纪略》(即 《鹿樵纪闻》)。吴梅村是明清之际的大诗人,声望很高,他的《绥寇纪 略》又成书较早,如此故事影响较大。
稍后的戴笠的《怀陵流寇始终 录》、冯苏的《见闻随笔》、毛奇龄的《后鉴录》中,都采用。
红娘子历史问题
官方教科书上说,军阀覆灭阶段是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但是北伐并没有消灭所以军阀,广义的军阀就是指那些拥兵拥地拥有大权的军人。一些著名军阀如阎锡山、曹锟之流一直活跃到三四十年代。所以红军长征时1934--1936年军阀是有的,但并不像北洋政府那样遍地军阀。
其实关键是,马戎他算不算军阀。说他是军阀真抬举了他。他不过是拥有玉屏这么块小地,这不过就是一反动军官。
作者不是历史学家,有纰漏是难免的。
楼主能在看电视剧时又自己的看法,有怀疑精神,值得学习哈!
《碧血剑中的李岩和红娘子历史上是否确有
李岩是确实存在的。
李岩(?-1644年),原名李信,明朝河南开封府杞县青龙岗(今开封杞县黄土岗)人。原为明王朝天启丁卯年举人,后投奔李自成,后被牛金星诬陷,李岩惨遭冤杀。
而红娘子可能是虚构的。
红娘子,姓名不详,明末民变中起义军的女将,出身于江湖艺人。李岩在河南杞县散粮赈灾济贫,红娘子率众起义,攻破县衙,与李岩成婚。李岩后来离开义军,回到家乡。被官府缉拿。红娘子救出李岩,一起投靠李自成。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都有李岩与红娘子的一些记载,但是这几本书都是野史故事书,可信度并不高。
但是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彭孙贻的《平寇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红娘子,这基本书相对来说严谨一点。
所以李岩是真实存在的,但红娘子应该是虚构的。
到底有没有红娘子这个人啊
最早对红娘子作过一番研究, 并认定红娘子确有其人的是郭沫若.他在1944 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 引用了《明史·李自成传》中的记载: `会绳妓红娘子反, 掳信, 强委身焉\', 说的是江湖卖艺的杂技演员红娘子造反后, 看中了杞县举人李信 (岩) , 一定要嫁给他.李岩开始放不下举人公子的身份, 不肯就范, 在被迫做新郎后又逃脱, 被官府抓进监狱.红娘子率领杞县饥民, 破杞县城, 把李岩救了出来, 结为夫妇, 又劝李岩投奔李自成.这个故事, 颇有戏剧性, 因此使郭沫若一直念念不忘, 想改写为历史剧.三年后, 即1946 年, 他在《关於李岩》一文中说, 《甲申三百年祭》对`关於李岩与红娘子的逸事有所叙述, 颇引起读者的注意\'.又经过三年, 他在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 发现了有关李岩与红娘子的一些记载, 可惜都很简单, 内容与《明史》所述中无甚出入.因此他认为, 《明史》中的记载可能就是根据吴梅村等人的著作写成的. 解放以来的研究证明, 绳妓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的故事, 确实如郭沫若所言, 最初见於吴伟业 (梅村) 的《绥寇纪略》 (即《鹿樵纪闻》) .吴梅村是明清之际的大诗人, 声望很高, 他的《绥寇纪略》又成书较早, 如此故事影响较大.稍后的戴笠的《怀陵流寇始终录》、冯苏的《见闻随笔》、毛奇龄的《后鉴录》中, 都采用这一故事.有人认为《明史》中的《流贼传》系毛奇龄主稿, 他根据《绥寇纪略》等书, 便将这一故事写入了《明史·李自成传》.《明史》在官修史书中较受推崇, 这个故事也就流传很广了. 明史专家谢国祯, 也主张红娘子确有其人, 写有《红娘子与卦子陈四》一文, 引用了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中的有关红娘子的记载.在他编的《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中, 收集了毛奇龄的《后鉴录》.该书称红娘子为`踏绳妓也\'.上述史料, 均为郭沫若当年所未见, 但内容与《明史》中的记载也没有什么出入.所有这些记载, 有一点是共同的: 有关红娘子的事迹, 都与李岩紧密相联而不可分, 讲的都是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这件事. 前几年, 学术界对历史上是否有李岩其人, 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 李岩不过是某些人虚构出来的`乌有先生\'.持否定说的人论证说, 李岩其人其事, 在他家乡河南地方史料及父老的口碑中并不存在, 当年, 郑廉在《豫变纪略》中, 就矢口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他家离杞县仅百余里, 他的朋友中有许多杞县人, 他本人包括其他一些被李自成部队捉去过的人, 都未听说李自成部队中有个杞县的李将军.此外, 康熙《杞县志》中, 还专门附有一篇《李公子辨》, 否认李岩是明代大学士李精白之子, 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据此,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认为, 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出狱`绝无其事\', `这故事是一个虚构的传说\'. 有些研究者认为, 李岩虽不是李精白之子, 也不是河南杞县的举人, 但并不等於无其人和无其事.因为, 从当时保存下来的塘报及一些在北京目击者的记载看, 在李自成的农民军中, 确有一个被称为`李公子\'的担任都督制将军的李岩存在.但他们认为, 即使李岩确有其人, 而红娘子破城相救之说仍不可信.因为查乾隆《相县志》, 在崇祯年间, 从未发生过饥民攻破县城杀死知县的记载.此外, 许多记载有李岩事迹的史籍, 都不提红娘子破城劫狱之事.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较《绥寇纪略》问世早, 根本不提及红娘子;彭孙贻的《平寇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 较《绥寇纪略》成书晚, 也不提红娘子, 显然是有意删去的.连小说《剿闯小史》和《定鼎奇闻》中, 都没有把这极好的小说材料写进书中去. 在《绥寇纪略》等书中, 有关红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未, 都语焉不详.我们至今连她姓什么, 都还不知道.仅知道她是一个`踏绳妓\', 走江湖的杂技表演者.所称`红娘子\', 恐系以穿红色衣为标志.这, 在明末农民起义中也并非无线索可寻.崇祯十二年十二月, 活动在山东、河南、河北的有一支地方起义军, 就都头戴红唐巾.另据查继佐《国寿录》记载, 李自成进京后, `忽有衣红衣一人, 随数卒\'到杞县进士出身的刘理顺家, 说刘家有恩於他.他能`自达於李将军\', 要对刘进行保护.有些研究者认为, 红娘子率领的大概是一支白莲教起义军, 因为身穿红衣, 被称为红娘子.李岩出狱后统率的这支起义军, 基本群众就是杞县一带的贫苦农民, 其中骨干可能就是红娘子所领导的起义军. 红娘子的最后结局, 同李岩一样, 也是一个谜.按《永昌演义》中的说法, 红娘子后来成了白莲教首领, 李岩死后还见过出家当了和尚的李自成.当然, 这只是小说家言, 而不是历史.世上有无红娘子? 只好期待专家们作出进一步的回答了.。
明末红娘子叫什么名字
目前可以查找的所有史料中,均未有红娘子姓名的记载,只知道红娘子是河南人,但原籍何处,乡居何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她从小跟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史书称她是“绳技红娘子”,就是耍杂技卖艺的女演员,红娘子乃因发也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
红娘子的光辉掩盖了娘子军的第一主角闯王夫人,甚至于连他身边的男儿也黯然失色。
红娘子出身低贱,是个卖解女子,身份还比不上官妓陈圆圆。
她容颜如花,成为权贵和无赖窥探的目标,但她用高超的武艺让这些好色之徒望而止步。
她敢做敢为,他在百姓生活无着之时带头揭竿而起;她敢爱敢恨,对于心仪的李公子,他在李岩有夫人之时就敢抢李岩上山问计,在李岩被陷害之时又带人攻入县城,最终成为了李岩的妻子。她带领的娘子军不仅没有象张献忠部的妇女一样成为闯部的负担,还为闯部立下屡立战功。
她在李岩被杀之后盾入空门,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使清兵逮尽女道士女尼姑也找不到红娘子的踪影。
红娘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给明末的汉族历史画上一道靓丽色彩。
真希望现在所有的汉族男子都能象红娘子一样,敢做敢为,敢爱敢恨。
红娘子历史问题
官方教科书上说,军阀覆灭阶段是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但是北伐并没有消灭所以军阀,广义的军阀就是指那些拥兵拥地拥有大权的军人。一些著名军阀如阎锡山、曹锟之流一直活跃到三四十年代。
所以红军长征时1934--1936年军阀是有的,但并不像北洋政府那样遍地军阀。其实关键是,马戎他算不算军阀。
说他是军阀真抬举了他。他不过是拥有玉屏这么块小地,这不过就是一反动军官。
作者不是历史学家,有纰漏是难免的。楼主能在看电视剧时又自己的看法,有怀疑精神,值得学习哈!。
红娘子讲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故事
红娘子是明末时期的人
巾帼英雄红娘子是河南人,但原籍何处,并没有明确记载。她从小跟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史书称她是“绳技红娘子”,就是耍杂技卖艺的女演员(类似走钢丝的演员),因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她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流动卖艺的过程中,她耳闻目睹了当时的种种黑暗现象,受尽了官府、地痞的侮辱、蹂躏和迫害,这形成了她倔强反抗的性格。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她敢于跟黑暗的统治势力进行斗争,处处帮助受苦的人们,成为明末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女。崇祯末年,她团结和组织了一批杂技艺人与贫苦农民,在河南信阳鸡公山起义。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毁官府,破狱放囚,打开粮仓,赈济饥民,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后成为明李自成军中女将,李信之妻。
相关参考
如今,我们只知道新娘子结婚的时候,头上有红盖头,但却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发明新娘子红盖头的黄月英。黄月英是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三国时期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因为从小就很好
经常看清朝影视剧的朋友们,肯定发现了一个问题,清朝官员的帽子非常特别。与之前一系列王朝的帽子相比,清朝的官员非常的鹤立鸡群。清朝官员的帽子上有不同质量的顶子,此外还有著名的花翎,例如双眼花翎、三眼花翎
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所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篇的
在中国瓷器唐代就形成了南青北白之说,也就是南方多产青瓷,北方多产白瓷。这也符合南北方民众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南方绿水青山,以水稻为主食,冬天有常绿树木。罕见下雪,故喜青色。北方黄土黑土,以麦粟为
...。出生隋唐末年的红拂女有着过人的聪慧,也很会看人。历史上的红拂女虽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感情坎坷,但是她确实让虬髯客倾慕,并结为兄妹,那红拂女的丈夫是李靖吗?红拂女是隋唐时期的人物,被人称为隋唐女侠,红拂...
...。出生隋唐末年的红拂女有着过人的聪慧,也很会看人。历史上的红拂女虽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感情坎坷,但是她确实让虬髯客倾慕,并结为兄妹,那红拂女的丈夫是李靖吗?红拂女是隋唐时期的人物,被人称为隋唐女侠,红拂...
慈懿皇后李凤娘子女有哪些? 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她是南宋第四代皇帝宁宗赵扩的母亲,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公元1194年绍
皇家子弟,也叫“皇族”。清朝的皇族,是从太祖父亲塔世克辈份开始算起,然后按嫡旁亲疏,分做“宗室”和“觉罗”两大类。凡属塔世克本支,即努尔哈赤及嫡亲兄弟以下子孙,统统归入“宗室”;再就是塔世克叔伯兄
红米南瓜饭的做法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和煮稀饭一样,等米快熟时,放入南瓜块一起煮!井冈红米红米,又称胭脂米,是赤稻系列中的佼佼者,性温,食后有健脾、补中、益肠之功效。营养价值很高,煮粥煮饭均清香扑鼻
古代历史中,文明的辉煌中其实也伴随着诸多愚昧与无知。最为典型的例证便是:我们的祖先们居然忌惮与新娘子“圆房”。这绝非危言耸听、空穴来风!据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