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历史文化
Posted 民国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百色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百色历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什么历史文化
广西历史沿革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
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 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
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
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
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
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
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俍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
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 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昇,军事家袁崇焕等。
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 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
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 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
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答案补充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
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
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 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唐代开始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羁縻州县,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世袭管理;宋代沿袭;元以。
百色的历史沿革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
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百色属象郡。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今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三国时,今百色属吴,仍归郁林郡增食县地。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今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南北朝,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隋朝,百色属郁林郡宣化县地。
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乐州和武隆县。五代十国,今百色先属楚,后属南汉,仍称添州、归乐州和武隆县地。
宋朝,除归乐州不变外,改武隆县为武龙县,置古天县(县治在今那毕乡大和村),属羹州路添州。增置龙川州、唐兴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为田州路,今百色仍称武龙县,羁縻归乐州、龙川州、唐兴州、睢州、天州(宋古天县)。属田州路。
明初,撤销羁縻龙川州、归乐州、唐兴州、睢暇州以及武龙县,其地并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为田州土州。
今百色为田州土州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属思恩府,府治驻武缘县(今武鸣县)。
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
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
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地)、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地)等地。同年,划下田里(今四塘乡全境、那毕乡七塘一带、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武隆县(今百色百兰乡、龙川乡及田阳坤平乡之一部)、龙篆里(今巴马县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马县城、巴料、定马等中部地区)归百色厅治所属。
这是百色有属之始。全境东西长360里,南北宽95里。
民国元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原百色直隶厅、百色府所属的土州、土县均划出另置县,与百色县同属田南道(民国2年(1913年)设,道治驻百色)。
民国15年(1926年)废道。民国18年(1926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县苏维埃政府,县下属的龙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龙川(时属凌云县)等六个区、五十一个乡分别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19年(1930年),广西始建民国制度,百色县属百色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设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称行政督察区),百色县属之。
民国31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广西改划为7个区和15个区,百色县属第五区。区署驻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镇)。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称百色市(县级)。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47号)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右江区。
百色市设立右江区,以原县级百色市的行政区域为右江区的行政区域。百色市辖原百色地区的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右江区。
6月19日,自治区政府以桂政发[2002]32号转发国务院批文。2005年,百色市撤并乡镇50个。
其中:右江区5个、田阳县5个、田东县3个、平果县5个、德保县6个、靖西县5个、凌云县2个、隆林各族自治县5个、西林县3个。从6月8日起,全市正式启动实施乡镇撤并工作,并在6月底前完成。
2013年8月,经自治区批准,右江区永乐乡建制变更为镇建制,百色市一同获得撤乡建镇的还有田阳县五村乡、平果县凤梧乡、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西林县那劳乡等4个乡。2015年8月1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的批复》(民函〔2015〕247号):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
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图" >。
百色的历史沿革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百色属象郡。
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今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三国时,今百色属吴,仍归郁林郡增食县地。
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今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南北朝,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隋朝,百色属郁林郡宣化县地。
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归乐州和武隆县。
五代十国,今百色先属楚,后属南汉,仍称添州、归乐州和武隆县地。
宋朝,除归乐州不变外,改武隆县为武龙县,置古天县(县治在今那毕乡大和村),属羹州路添州。增置龙川州、唐兴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为田州路,今百色仍称武龙县,羁縻归乐州、龙川州、唐兴州、睢州、天州(宋古天县)。属田州路。
明初,撤销羁縻龙川州、归乐州、唐兴州、睢暇州以及武龙县,其地并入田州。
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为田州土州。今百色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属思恩府,府治驻武缘县(今武鸣县)。
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这是百色得名之始。
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地)、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地)等地。
同年,划下田里(今四塘乡全境、那毕乡七塘一带、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武隆县(今百色百兰乡、龙川乡及田阳坤平乡之一部)、龙篆里(今巴马县西部)、篆里四都(今巴马县城、巴料、定马等中部地区)归百色厅治所属。这是百色有属之始。全境东西长360里,南北宽95里。
民国元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原百色直隶厅、百色府所属的土州、土县均划出另置县,与百色县同属田南道(民国2年(1913年)设,道治驻百色)。
民国15年(1926年)废道。
民国18年(1926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县苏维埃政府,县下属的龙篆里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龙川(时属凌云县)等六个区、五十一个乡分别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19年(1930年),广西始建民国制度,百色县属百色民团区。
民国23年(1934年)设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称行政督察区),百色县属之。
民国31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广西改划为7个区和15个区,百色县属第五区。区署驻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镇)。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称百色市(县级)。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47号)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右江区。百色市设立右江区,以原县级百色市的行政区域为右江区的行政区域。百色市辖原百色地区的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右江区。6月19日,自治区政府以桂政发[2002]32号转发国务院批文。
2005年,百色市撤并乡镇50个。其中:右江区5个、田阳县5个、田东县3个、平果县5个、德保县6个、靖西县5个、凌云县2个、隆林各族自治县5个、西林县3个。从6月8日起,全市正式启动实施乡镇撤并工作,并在6月底前完成。
2013年8月,经自治区批准,右江区永乐乡建制变更为镇建制,百色市一同获得撤乡建镇的还有田阳县五村乡、平果县凤梧乡、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西林县那劳乡等4个乡。
2015年8月1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的批复》(民函〔2015〕247号):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广西百色一带曾经有过什么皇帝
历史文化 早在80万年前,百色就有人类居住。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百色盆地先后挖掘了百谷遗址、檀河遗址、杨屋遗址等古人类遗址群,共出土各类标本3万多件,其中石制品7000多件,经考古学家反复研究表明,早在80.3万年前右江河谷就有古人类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百色手斧”的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统治学术界把亚洲大陆视为“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维斯理论”,2000年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其中百谷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百色西林已成为古句町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区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的居住地。
另外,百色还有清朝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抗法将领岑毓英和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岑春煊父子故居—西林宫保府遗址;“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遗址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百色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革命传统文化 百色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拥有一大批珍贵的红色文化。
简述广西的历史
3000年前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属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中国,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广西简称“桂”即由此而来。
秦末汉初,广西属南越国辖地。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广西境内设苍梧、郁林、合浦三郡。
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三国时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分属蜀国。 晋代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
南北朝时,相继属南朝的宋、齐、梁、陈所辖。 隋统一后,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扬州辖,熙平郡和零陵郡之一部分属荆州辖。
唐初因之。太宗贞观后属岭南道。
咸通三年(862)广西属岭南西道,下设邕、容、桂三管经略使,基本形成广西后来政区疆域轮廓。 五代十国时,广西地区先后属楚、南汉。
宋代,广西地方称广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得名的开始。 元朝,广西属湖广行省。
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湖广行省南部增设广西行中书省,开广西省之先河。 明洪武九年(1376),广西行中书省改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七年(1394),将原属湖南的全州、灌阳一带划归广西,将原属广西的廉州府(今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属地)划归广东。 清初复设广西省。
广西大约在10万枣2万年前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使用石器,种植水稻,构筑干栏式住宅。 公元前21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兴安境内修灵渠,把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联系起来,促进了广西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汉以后,中原人民陆续迁入广西;唐代之后,还有一些被派遣或被贬谪的官吏来到广西,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加上垦田、修水利和修筑运河,从而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宋代,广西农业生产已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
矿治、纺织、陶瓷、交通运输、商业和对外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明清两代,由于人口、畜力增加,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某些地方官吏采取奖励人民垦荒和实行轻课减役等政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有较快增长,原有的采矿和造纸、榨油、制糖、酿酒等家庭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后,广西各族劳动人民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农村,土地进一步集中到极少数的地主手中,地租十分沉重。
中法战争中,帝国主义强迫清廷把龙州、梧州辟为通商口岸,使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大举侵入广西。同时,帝国主义又廉价掠夺广西的农副产品和其他原料。
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广西开设工商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也使广西的资本主义因素有所发展。 国民党桂系军阀统治时期,广西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劳动人民却日趋贫困化。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沦陷区不少企业内迁,使广西工商业一度出现繁荣,但到后期,因日寇入侵,广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国民党新桂系忙于内战,无暇顾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广西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败落景象。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设立桂西僮族自治区,后改称桂西僮族自治州,为广西省所属的民族地区。 1957年7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在南宁正式宣布成立。 1965年10月,国务院决定将僮族改为壮族,并将明朝以前原属于广西的钦州地区从广东省重新划回广西。
1983年试行市管县和整县改市的体制,邕宁、武鸣县划归南宁市,柳江县、柳城县划归柳州市,临桂县划归桂林市,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北海市升为地级市,由自治区直辖;玉林、钦州、百色、河池等4县分别改为市。至此,广西共有8个地区行政公署,5个自治区辖市,6个县级市,66个县,10个民族自治县。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防城港市,1994年10月,成立地级钦州市;1995年10月,成立地级贵港市;1997年2月,调整梧州地区和梧州市行政区划,撤销贺县,成立县级贺州市,梧州地区更名贺州地区;同年4月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1998年10月,撤销桂林地区,其原来所属各县划归桂林市管辖。 广西历史简述:广西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
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
百色民风民俗历史和由来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
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
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
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
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
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
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广西省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广西地处中国南部,东部与广东省接壤,西部与云南省接壤,南部面向大海,地理位置优越。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同时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中唯一最发达的地区,唯一通地铁的城市。
广西由于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开放程度并不高,再加上地形多山和石灰岩地质,导致该地区较为贫穷,中国几个重点扶贫对象都在广西。
省府:南宁市。
人口数量:约5579万。
下属辖区:桂林市,柳州市,百色市,贺州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14个)。
交通枢纽: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东站,桂林北站,柳州站,南宁地铁。
著名旅游景点:桂林山水(世界著名景点,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景取自广西桂林),北部湾,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红水河,天坑等。
主要民族分布:壮族,汉族,瑶族,傣族,回族,布依族,水族,苗族。
高等院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
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 驼 ) 的原因。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
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壮族古文字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
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
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
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
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
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 歌圩。
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
相关参考
1.广西有什么著名的历史遗址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哪三大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别是: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
1.创建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创建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一、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目的是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二、历史文化
1.“历史文化”名词解释"历史文化"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广义的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狭义的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的意识形式.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主要是社会性别意识问题文
常州怎样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昨天下午,市长姚晓东主持召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为加快推进常州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和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建言献策。今年开始,我市将对重要的历史文化
1.关于潍坊文化的知识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区域文化特色鲜明。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居住,历史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1座增补城市,共计110座。参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
1.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
有关于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怎么写(一)历史村镇的文化价值和抢救历史村镇的重大意义一个村落、一个集镇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特有的历史环境以及村镇文化则需要更长时期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长沙地区各种不同
福州文化长廊和浮雕的介绍历史在花岗岩中交响———记福州历史文化长廊福州历史文化长廊大型浮雕,位于闽江北岸三县洲大桥之西约500米的江滨公园内。它以恢宏的历史画卷,展现八闽古都纵横几千年的史诗,向人们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