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历史文化
Posted 茶叶
篇首语: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西茶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茶历史文化
江西茶文化
“茶使世界更美好,茶使人类更健康”。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观念。据记者了解,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酷爱饮茶。茶已经成了通行全世界的最实惠、最大众化的饮料!南昌乃至江西的爱好者们当然也不在少数。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江西的茶文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颇有名气的。
赣地茶道闻名中外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诗中,皎然是最早将“茶事”和“道”连在一起的人。在唐代,我国就已大兴“茶道”。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整个中国都少有人从事老祖宗传下来的“茶道”和“茶艺”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江西茶人开始了复活和弘扬中国茶道的工作。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江西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求作一关于茶历史和文化的介绍
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如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代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
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茶叶文化的缘起 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但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
《僮约》中有"脍鱼أ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
后面的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
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2、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继续持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
⑴晋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 晋代及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是在三国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如前所述的《广雅》记载内容外,《三国志·吴志》中"以茶当酒"的故事也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了。
三国时,孙吴据有的现在苏、皖、赣、鄂、湘、桂一部和广东、福建、浙江全部陆地的东南半壁河山,也是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 西晋时期正如杜育《荈赋》所形容的"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发展。
⑵晋南北朝茶叶文化的几个特征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化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饮进一步普及,茶饮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于了浓浓的文化色彩,根据文献记载来看,晋代茶叶文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饮茶已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 东晋时期,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地区的一般待客之物,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任育长随晋室南渡以后,很不得志。一次,他到建康,当时一些名士便在江边迎候"。
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就是说,他一到就感到奇怪,因为刚坐下,就有人送上茶来。 任育长是中原人,对茶还不太熟悉,大概只是听人说过。
看到有茶上来,便问:"此为茶为茗?"这下子,轮到江东人奇怪了:"这人怎么连茗就是茶都不知道!"任育长看见主人一脸的疑惑,知道自己说了外行话便连忙掩饰说:"我刚才问,是热的还是冷的"。 ②茶饮是清谦俭朴的标志 据《晋中兴书》载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准备去访问他。
陆纳的侄子陆?m见叔叔没有准备丰盛的食品,心中暗暗责备,但又不敢问。于是,擅自准备了十多个人的用餐酒菜招待谢安。
事后,陆纳大为光火,觉得侄子的行为玷污了自己的清名,狠狠打了陆?m四十大板。在《晋书、桓温传》中也记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惟下匕奠,茶果而已"。
③茶饮广泛进入祭礼 在《异苑》一书中记有一则传说:剡县陈务妻,年轻时。
江西有什么古色文化
1、书院文化 “江右书院甲天下”。
在1000多年的古代书院历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并且数度“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重镇,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高安桂岩书院和德安东佳书院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私家招徒授业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书院准绳;上饶的鹅湖书院首开学术自由辩论之风;吉安的白鹭洲书院绵延800年,至今朗朗读书声不断。
20世纪80年代,季啸风先生率领全国百余学者普查古代书院,发现全国有书院7300余所,其中江西990所,居全国各省之首。 2、茶业文化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江西是历史上著名的产茶区,在中国茶叶和茶业文化史上,曾扮演过极其辉煌的角色。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怀海禅师创立禅门茶事仪规,茶圣陆羽将庐山康王谷谷帘泉定为天下第一泉,上饶广教寺(现上饶一中内)为天下第四泉。
宁王朱权著《茶谱》将饮茶“崇新改易”,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才得以普及。茶兴于唐、盛于宋、简于明,江西茶叶的产销在唐代即进入昌盛时期,浮梁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茶贸易集散中心,且上交的茶税最多时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3、商帮文化 江西商帮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最早成形的商帮,从北宋时期开始,纵横中华工业、金融、盐业、农业商品等市场900多年。江右商帮以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瞩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湖广,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说法;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 如今遍布全国及东南亚的以“万寿宫”命名的江西会馆共1500余家,当年就是江右商帮的主要落脚点和联络点,这既是赣商财富与实力的象征,更是赣商的标志,也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
4、陶瓷文化 “昌南瓷名天下”。陶瓷是江西闻名于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江西是我国陶器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万年仙人洞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陶片;吴城遗址中发现中国目前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和已初备瓷器烧造条件的六座龙窑;鹰潭角山窑址是至今我国最大的商代窑炉。 丰城洪州窑是全国研究青瓷起源和发展的主要窑场之一;吉州窑是宋代著名的兼收南北名窑制瓷技艺的综合性大瓷窑,其生产的黑釉瓷和彩绘瓷独具风格,尤其彩绘技术对景德镇元青花瓷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景德镇更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其御窑与长城、故宫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5、稻作文化 江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利于水稻生长,成为历史悠久的稻作之乡。江西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万年发现的距今1.2万年前的栽培水稻植硅石,成为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栽培稻遗存,表明江西人最早实现了水稻从野生到种植的转变,为人类解决吃饭问题进行了成功探索。
到东汉时期,江西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的重要的产粮地区,清代时九江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米市。元代广丰县尹王祯著《王祯农书》37卷,为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并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扩展资料: 江西名声古迹: 世界遗产:九江庐山(文化遗产)、上饶三清山、龙虎山-龟峰(中国丹霞组成部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瑞金市。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上饶集中营、井冈山革命遗址、赣州古城墙、瑞金革命遗址、梅关古驿道、龙南关西新围等。 国家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江西武功山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江西石城地质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赣文化。
茶的文化起源
茶字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 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十三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
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神农的传说有很多,神农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典型代表,神农传说中的种种发现和发明,也就是那个时期广大人民的劳动智慧的集中体现。
神农时代,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逐渐趋于发达,茶叶的解毒功能在日常采集劳动中已被认识。 茶的发现 神农是上古时代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茶叶的传说,也反映出当时先民们在采集和劳作中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
在神农传说中,茶的发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这种偶然的现象中,也反映出先民们知道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植物来尝试着治病。说明在蛮荒时代,人们本能地对自然植物加以充分利用,用来保护自己、生存下去。
茶的发现,与其他许许多多的药用植物一样,经过了不断的尝试后,人们终于了解了它有解毒、利尿、提神等等的功能。然后慢慢加以利用。
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然后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如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代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主要名茶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
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
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君山银针 中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是谷雨前后在当地良树茶树上,选采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杀青、整形、初烘、足火等工序精制而成。先用手工或机械杀青、整形,后用炭火烘焙,制作过程十分考究。
岳西翠兰品质的突出特点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明代张源《茶录)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
精、燥、洁,茶道尽矣”。茶是圣洁之物,茶艺器具必须至清至洁。
信阳毛尖中国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自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群山之中。信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群山环绕其中,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
北苑御茶 属青茶类,。
江西精神层面的茶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茶文化的历史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
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
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
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
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
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
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
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
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茶文化内容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
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
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
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
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
第二层次。
茶的文化历史
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的传播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 线路。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2.茶在国外的传播 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江西什么茶最出名
1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
庐山年平均温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雾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茶生其间得天独厚。
朱德有诗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鲜叶于5月初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轻揉理条整形提毫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形如石松,紧结圆直,绿润多毫;汤色碧亮,香高味浓,鲜甘耐泡;叶底嫩绿。从容舒展。
2 遂川狗牯脑:产于江西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狗牯脑产茶始于清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
曾用名“玉山茶”。3 宁红工夫: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县,武宁、铜鼓次之,毗邻修水的湖南平江县长寿街一带的红毛茶,亦由修水茶厂加工为宁红工夫。
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清朝称义宁州,故名。4 双井绿: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
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
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品质特点为,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
5 上饶白眉:产于江西上饶县,1982年创制,曾四次被评为江西生优质名茶。因其外形似老寿星之眉,故有此名。
其鲜叶采自大面白茶树品种。 6 麻姑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10公里处的麻姑山区。
麻姑山素有“洞天福地,秀山东南”之誉。这里山势磅礴,峰峦叠嶂,溪瀑飞流,风光秀丽。
山上有著名的神功泉、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 7 婺源茗眉:产于江西省婺源县,县位于赣东北山区,与浙、皖接壤。
1958年创制。茶区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贯穿县内,年平均温度1617℃,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云山雾海,四季不绝,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宜于茶树生长。
8 瑞州黄檗茶:瑞州黄檗茶产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市),1985年进京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历史上的黄檗茶在元、明两代列为贡品。
9 婺源墨菊:婺源墨菊产于江西省婺源县。茶区境内层峦叠嶂,云雾了然,溪涧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为什么江西茶叶的知名度那么底
现在政府加大了对茶业产的支持力度,现在江西茶产业发展最快的是宁红集团。
收集到的资料:
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宁红集团建设了宁红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占地1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园,集生产、加工、科研、茶文化展示和生态旅游于一体;江南国际茶城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是江西省省最具规模的专业茶叶市场,该项目具有茗茶散茶交易、茶器茶具交易、茶文化展示及商务中心等功能。
请问有关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茶历史 2008-01-16 11:37 原始社会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是茶叶药用的开始。
西周据《华阳国志》记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这是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述。
东周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元前490年)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公元前59年,《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
东汉(25~220年)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提出的“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三国(220~280年)史书《三国志》进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南朝齐(479~502年)《南齐书·武帝纪》记述,在遗诏中要求以“饼、茶饮、干饭、果脯”代替牲祭。南朝梁(502~557年)《邛州先茶记》中记述南朝梁已有将“荼”字读为“茶”音,但尚未将荼改用茶字。
隋(581~618年)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618~907年)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唐代科举时,朝廷为祛除应举士人的疲乏,故送茶汤入试场,称为“麒麟草”,因此饮茶风俗渐及于文人。
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730年)首次出现“茶字”。《封氏见闻离》中记述降魔大师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朝廷。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纳越赞议,开始征收茶税,但由于民怨,于兴元元年(784年)终止。
复于贞元九年(793年)准张滂所奏重税。公元8世纪后(约760年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太宗和九年(835年)专门任命王涯为榷茶使,专责管理茶务。唐武宗时“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蹋地钱。”
(语出《新唐书》食货志)唐懿宗咸通15年(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宋(960~12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微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1170年)新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荣西禅师归日本,将末茶传去扶桑。
明(1368~1644年)明太祖洪武6年(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24年(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
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
16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1664~1911年)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8年(1669年)印度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驱。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
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1865年淡水海关公文记载82022千克茶叶,为台湾正式茶叶输出记录。
1866年英商John Dodd到台湾收买茶叶。1867年John Dodd于艋甲初设精制茶厂。
1869年John Dodd将2131担乌龙茶首销美国,并加以“福尔摩沙茶”的标记。1873年台湾将滞销的乌龙茶运往福州,首制包种茶销售。
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锦、魏静至南港大坑制作包种茶并传授技术。1889年刘铭传成立“茶效永和兴”茶叶辅导机构,并附设“回春所”作为茶职介绍所。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1911年后茶叶被发现拥有24种功效,并分离出500多种化学成分,茶医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医学家先后从茶叶中提取出了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并得到了临床上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楼福庆等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茶叶中多酚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所具有的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与促纤溶作用,后被英国生物学家罗伯特命名为“茶色素(Teapigment)”,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茶叶的研究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1993年,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在技术上一举超越全球发明了茶色素胶囊,这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了茶叶价值研究历史之最。
这里还有很多,去看看吧: ://art/art/zgwh/tea/。
江西精神层面的茶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茶文化的历史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
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
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
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
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
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
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
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
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茶文化内容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
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
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
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
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
第二层次(制度。
相关参考
1.信阳毛尖茶的历史地位.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
武汉七杯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其品牌——七杯茶。“七(qi)”取湘鄂地区口语中“恰(qia)”的谐音,故“七杯茶”亦意为“喝杯茶”。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自2001年开始,公司主要成员
自古就受到茶树恩泽的布朗人,在公弄村积淀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当地布朗人把对茶的情感凝聚成了一首首茶歌,一曲曲茶舞。还结晶成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厚重的茶艺茶道,其中有竹筒茶、煳米茶、明子茶、竹筒蜂蜜茶最让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历史文献中记
云南茶叶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
谈到明朝贸易,首先想到的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主要任务,通过赠送当时的一些珍宝奇物来以此进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融通。当时明朝的贸易种类繁杂多样,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整体贸易体系,今天我们想要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神农氏时代就已晓得饮茶,以茶作药了。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买一僮,写了《僮约》(卖身合同),规定僮儿的任务中有“烹茶敬客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神农氏时代就已晓得饮茶,以茶作药了。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买一僮,写了《僮约》(卖身合同),规定僮儿的任务中有“烹茶敬客
灵魂摆渡中冥王茶茶跟丰臣秀吉什么关系。她是淀夫人浅田茶茶吗?当然不可能啊。。她一直是中国的,是最早的第一批人类,后来当了冥王啊历史,德川家康杀死浅井茶茶之后?丰臣秀吉并没有打败德川家康。两人交战,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