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什么是"后现代叙事"

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理论和系统的研究。在整个20世纪,它都以不同形式与我们相伴随,到现在,它已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最具体、最连贯和最确切的专门学头号之一。它作为研究叙事形式和叙事结构的科学崭露头角,继而以研究叙事的方法独领风骚,曾压制历史研究方法达数十年之久。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叙事学却遇到了麻烦,多年以来,从历史主义的营垒里不断发出反对的声音,近20年里,后结构主义者又不停地对其科学化的走向和权威性发起了进攻,于是人们开始宣布叙事已经寿终正寝。 ------《后现代叙事理论》 作者: (英)柯里 / 定一中下面是忘记什么时候保存在电脑上的一份文件,希望对你有用:◎ “类后现代叙事”与中国当代小说 “类后现代叙事”与中国当代小说 张立群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内容摘要]“类后现代叙事”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以独特的外部表征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并进而使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小说艺术潮流趋于同步。本文主要运用了叙事学的理论,从两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叙事”在发生、演进过程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特征。[关键词]“类后现代叙事”;中国后现代小说;叙事。 当以“类后现代叙事”这个具有中西合璧色彩的词语,去指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小说叙事文本时,它所拥有的内涵大致包括如下两个方面:首先,作为诞生于一种独特语境下的文本叙事风格以及阐释代码,“类后现代叙事”不但在对西方话语借鉴与移植的过程中,具有西方后现代小说的种种叙事特征,同时,其作者身份,文化传统以及理论研究现状等又决定了其必然会具有本土性和中国性,因而,所谓的“类后现代叙事”就是一种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之后而出现的中西合璧、身份多重的小说文本;其次,尽管,以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等为典型代表的诸多实验小说都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叙事特征,但这种叙事却存有明显的悖论倾向:即一方面它是我们的新潮小说家以一种超前预支,突击补课的方式对西方后现代进行了模仿与拼接;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现有社会条件在总体上尚未达到西方后工业社会发达程度的前提下,以迅速缩短由于种种时代原因而造成的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小说艺术潮流之间距离与界限的一种行为策略,因而,其存有复杂而特别的倾向,如其中往往含有诸多“非后现代因子”也就不可避免。基于这种前提,我们将这种叙事风格难以单纯划一,但在总体上又类似西方后现代文本的小说叙事称之为“类后现代叙事”。 然而,在我们具体论述“类后现代叙事”在文本上所呈现的种种艺术特征的时候,我们必须还要指出的是:尽管诞生于新时期文学语境下的诸多小说创作常常被看作中国后现代小说的真正代表。不过,像历史上任何一种创作风格一样,中国的“类后现代叙事”无论从自身的兴起原因、历史演进,还是从具体的类别归属上看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从这些特点进行切入,进而研讨“类后现代叙事”的知识谱系乃至艺术特征就成为了本文的逻辑起点。 一、“类后现代叙事”的兴起与历史演进 “类后现代叙事”在中国兴起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首先,从其诞生的历史语境来看,自80年代中后期以降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氛围无疑为后现代主义小说浮出历史的地表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前提条件。80年代中后期以降的中国正逐步经历着一个具有明显文化过渡倾向的“转型时期”,而转型时期文学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意识形态整合性功能的弱化,个人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存在空间,往日文学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权力话语己逐渐退失,任何写作样式都取得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与独立地位。同时,在可以众语喧嚣的“转型时期”,商业化浪潮对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冲击是巨大的,文学日益商品化、世俗化,不但造成具有启蒙倾向和乌托邦倾向的精英文学的悄然远遁和高雅的纯文学逐渐沦为边缘,还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精英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的鸿沟正被不断填平,而这些都无疑为以解构宏大叙事为目的的,不断消弥雅俗文学界限的后现代叙事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从外部影响来看,8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学创作的“引进”的不断深入,类似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可以纳入到后现代视野的诸多理论被迅速地介绍到中国;同时,类似博尔赫斯式的创作、法国新小说以及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后现代文学作品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尽管,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坛而言,许多人并不知道它们究竟应归属于什么派别并常常与现代派的概念混合为一体,但它们在文本上所表现出的新鲜而独特艺术特征以及与以往小说创作的显著差异,都为想在文坛上标新立异的青年小说家所瞩目。与此同时,西方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批评家与学者如哈桑,詹明信,佛克玛等应邀来华讲。

有哪些研究晚清史,近代史比较好的学者或学术书籍

要做研究首先需要知晓学界的研究动态:五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 曾业英编 上海书店2000年版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徐秀丽主编2009——201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王建朗 载于中国近代史研究 2013年第3期同时还要经常关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这样的期刊。还要有一些史学理论方面的指导:历史主义的贫困 波普尔著 何林, 赵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法)孔多塞著; 何兆武,何冰译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8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海登•怀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词与物 :人文科学考古学 福柯 上海三联2001后现代与历史学 王晴佳 古伟瀛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赵世界瑜 三联书店2006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杜赞奇著 王宪明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 1919-1937 德里克著 翁贺凯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怀柔远人 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美)何伟亚(James L.Hevia)著 ; 邓常春译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柯文 中华书局1989还要对近代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海南出版社200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胡绳著,(1948年香港出版)人民出版社,1959现代化新论 罗荣渠 北京大学 1993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罗荣渠 牛大勇编 北京大学 1993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王国斌 江苏人民1998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彭慕兰 江苏人民2003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杜赞奇 江苏人民1994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彭慕兰 社科文献200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中国的现代化 吉尔伯·特罗兹曼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剑桥中国晚清史 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剑桥中华民国史 费正清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 吴义雄 中华书局2009英国的课业 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 社科文献2007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系列 山东 湖北 闽浙台地区 湖南 江苏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 1982-84对鸦片战争、天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等重要专题的权威力作有所涉猎: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王庆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太平天国史,全四册,罗尔纲著,中华书局,1991太平天国通史,茅家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茅家琦著,人民出版社,1984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王庆成著,中华书局,1985太平天国宗教,夏春涛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史景迁 上海远东2001戊戌变法史,汤志钧著,人民出版社,1984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周锡瑞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路遥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 林华国 天津古籍2002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运动 柯文 江苏人民出版社辛亥革命史,三册,章开沅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0五四运动史,彭明著,人民出版社,1984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传播,丁守和著,三联书店,1979从帝制走向共和 杨天石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再细分专题(大致划分,不严谨)研读:社会史(包括很多美国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力作):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张仲礼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中国士绅的收入 张仲礼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2001文化、权力与国家--1940-1942年中国华北的农村杜赞奇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莫里斯·弗里德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出版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 钱杭 上海社科院 2001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黄宗智 中华书局2000年版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黄宗智 中华书局1992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 蔡少卿 中华书局 1987晚清帝国的叛乱及其敌人 孔飞力 三联书店,1990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荡魏斐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孔飞力 上海三联2002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 刘志伟 中山大学1997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 郑振满 湖南教育 1992清末下层社会的启蒙运动:1901-1911 李孝悌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余新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再造病人 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2006街头文化 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中国人民2006“贼”“民”之间:12-18世纪的赣南地域社会 黄志繁 三联2006性别、妇女:《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史景迁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辍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曼素恩 江苏人民2005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当前,历史评价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历史认识论问题,同忽视唯物史观的史学方法论有关。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容易产生大而空的问题,实证研究才是历史学的正宗做派;二是认为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等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比之运用唯物史观更能够得到科学结论,因为唯物史观毕竟已经是100多年前的理论了;三是以分析历史哲学、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念“建构”历史,主张历史本身不存在客观性。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重新认识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和历史认识论很有必要。一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是以唯物史观理论的立场、观点转化为研究历史的方法,它强调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是同一的。但它在转化为史学方法论后,有自身的特点与要求。笔者在研究恩格斯的史学思想时,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唯物史观是在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和尼布尔、蒙森、兰克为代表的德国批判史学的产生在时间上有同步性,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也就是唯物史观创始人是如何看待批判史学的?笔者发现恩格斯对于当时在西方史学界如日中天的批判史学,持一种有保留的赞赏态度。一方面认为批判史学发明的文献资料考证方法是科学的,在确定历史事实的真伪时必不可少,历史研究不能缺少这一步工作。如恩格斯在研究爱尔兰史时,曾经广泛收集有关爱尔兰研究的著作,他发现后来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比之以前的有了更多的可靠性,原因是它们比原先的那些多了一些历史批判态度。在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起源和变异》一书所作的批评中,恩格斯指出:“这本书没有任何价值”,“作者所举出的每个证据,都需要再用新的证据来加以证实”,因为他“不会作最起码的历史文献批判”。①这里的评价就是从赞同批判史学的立场出发的。另一方面他认为,批判史学以陈述事实为历史研究的目的,仍然未能脱离旧的历史编纂学的窠臼,主要的缺陷是,由于对历史的联系缺乏了解,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历史的进程。他在不少地力谈到德国批判史学存在这样的问题,如认为“德国的历史科学在三十年战争以后,曾经由于德国的政治极端腐败而堕落到卑贱的地步,现在竟然由于德国上升到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而再次堕落到同样卑贱的地步”②。相反他认为梅林的《莱辛传奇》就高明得多,“是现有的对普鲁士国家形成过程的最好的论述……正确地揭示出相互联系”③。认为考茨基在《一八七八年的阶级对立》一文中,对兰克的《论近代史的几个时代》所作的批评很好。认为格罗特、尼布尔、蒙森以及当时的其他一切古典古代历史编纂学家,都没能弄清氏族的关系,将其看作是幻想的产物,而摩尔根由于自己的发现为唯物史观做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非常重视历史学家毛勒的著作,认为毛勒的著作是研究古德意志公社所有制的经典作品,但他仍然指出了他的研究方法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引用证据和事例时缺乏历史感;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历史;对暴力的作用认识不足;将历史看作是直线上升的过程等。经过这样的考察,我认为当时恩格斯是这样看待批判史学的,即认为它在整理史料方面是科学的,但由此形成的历史学派并不是科学的。不能发现历史的内在联系,不揭示历史的规律,历史学就不是科学的。这是唯物史观与当时的批判史学的区别所在。唯物史观之所以在科学价值上高出德国批判史学一筹,是因为前者是以自觉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基础,而后者却把黑格尔彻底抛弃了。西方史学史专家古奇曾指出:“黑格尔当时正享有盛名,他对兰克即无助益,兰克对黑格尔来说也无用处。”④由于缺乏辩证法,德国批判史学当然也就无法去理解历史的辩证运动过程。恩格斯对批判史学的认识,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认同。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谈到,20世纪历史学之所以会走上社会科学化的道路,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观念认为,19世纪的历史学虽然是科学,但是不够科学,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改造。唯物史观是现存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从恩格斯和巴勒克拉夫的认识出发,可以肯定地说,历史学回归到实证主义研究立场上,就使历史学倒退到19世纪批判史学的水准上,从而倒退到准科学的地位上了。二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构成包含着历史研究的宗旨、学术价值、目的,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方法,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需要注意的思维方法等内容。历史研究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表达出先进阶级的愿望,做到科学性与价值判断相统一,是唯物史观历史研究的宗旨。阐明历史进程的总联系和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对未来作出预测,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目的和基本方法,也是其学术价值的体现。恩格斯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表达”了“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⑤虽然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也是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方法,但认为任何一个阶级、学派都可能使用它们。对它们的使用只是在与研究宗旨和目的发生联系的情况下,即与立场相联系的情况下才产生特殊性。所以,唯物史观史学方。

曲言的叙事学意义

后经典叙事:泛互文性及其文化表征——以《反复》的叙事策略为例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03期

后经典叙事与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有着本质的差异,是现代主义叙事与后现代主义叙事共同的表义方式。从本质上说后经典叙事不是对经典叙事的解构和颠覆,而是对经典叙事的涅?和再生。正如申丹所言:“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不仅联手与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构成一种对立关系,而且两者在叙事学内部构成一种互动的共存关系。”①后经典叙事站在文化诗学的高度,通过建立一种全面“互文”的叙事关系,悬置了叙事的陈述性,而强调了叙事的表征性,从而赋予了经典叙事新的生命。

矛盾修辞法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法,它以非常经济的文字表达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按功能划分,可归纳为四类:夸张格、移就格、比喻格和曲言格。

探索《大学英语》中的修辞现象 崔传明.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3年04期

修辞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有:明喻、暗喻、转喻、平行的运用、拟人、夸张、移就、仿化、委婉语和曲言法,分类列举具有修辞意义的句子,并用定义加以说明。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初版历经编写组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于1997年完成。2005年又增补了两章内容。我们希望它能为高校文科的选修课,提供一本观点正确、材料较新、内容较丰富的合适教材。也为希望了解西方当代文艺理论整体状况和最新发展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读物。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本书简称当代西方文论,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今,范畴主要为文学理论。本书所用的“西方”概念,除了地域含义外,还包括历史文化因素,因此,本书介绍了若干俄罗斯文论,但未介绍前苏联的文论。

目录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2 表现主义

3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4 精神分析批评

5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

7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8 原型批评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10 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12 解释学与接爱理论

13 解构主义

14 女权主义批评

15 后现代主义

16 新历史主义

17 后殖民主义

18 文化研究

19 空间理论

20 结语

后记

相关参考

对话: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

一、急求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一千字左右的小论文《长恨歌》的叙事艺术,既有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赓续,又有拓展与突破。《长恨歌》对叙事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表现出与现代审美观念惊人的契合,

历史叙事中的

一、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是什么《左氏春秋》又名《左传》,汉代时改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说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

历史叙事散文

一、以历史课为题写散文我上小学的时候,五年级开有历史课。教我们历史的是一个半老的老头儿,姓刘,名玉书。刘老师的历史课很有特色,在匆匆给我们讲过一遍课文后,剩下的大部分课时,都是在教我们说唱一些由他自编

初心永驻 薪火永续——百色起义历史叙事

初心永驻薪火永续——百色起义历史叙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红七红八军在左右江根据地主要军事活动示意图(1930年2月-1930年10月)百色起义纪念馆内的油画作品。陆杰/摄今年是百色起义90周年。

杨奎松:历史写作的情感、概念与叙事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杨奎松教授2019年4月23日在历史学系唐小兵副教授主持的「”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演。杨奎松教授同学们好,很高兴跟大家见面。每个老师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他们写作的经验,都不一样,所

杨奎松:历史写作的情感、概念与叙事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杨奎松教授2019年4月23日在历史学系唐小兵副教授主持的「”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演。杨奎松教授同学们好,很高兴跟大家见面。每个老师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他们写作的经验,都不一样,所

中国最早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长篇小说是哪部作品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多种多样、题材丰富,但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诞生得较晚,

民初十年是错失的“白银时代”

100年前的1916年,放在中国大历史的视角下来看,我认为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所熟知的近现代史叙事,基本上以辛亥革命、民国肇始(1911~1912年)为分界点,自此中国由传统社会演进为现代社会,由

用屈原的故事说明中国人有骨气(边叙事边议论)

屈原是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在七国争雄时期,文人墨客游走于诸国之间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国王从而获取钱财在此期间还有一句俗语“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可见当时的文人骚客根本没有爱国意识,然而屈原曾任楚国左徒

朱湘长篇叙事诗《王娇》(全)

(一)北戴河之滨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