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年历史京剧

Posted 京剧

篇首语:不要以为努力只是自己的事,别忘了生命赐给你的春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多少年历史京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多少年历史京剧

京剧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京剧的形成期在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距今(2019年)已有约180年的历史了。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

京剧的经典剧目:

1、《长坂坡》

《长坂坡》是京剧传统剧目,选自《三国演义》第41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故事叙述: 刘备自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与所属部队及家眷失散;

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后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

2、《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京剧中著名的剧目。这个戏本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似取《水浒后传》中李俊事改编而成,为京剧优秀剧目之一。

原剧讲梁山老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鱼为生。

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自燮遣丁郎催讨渔税,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

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大发英雄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京剧

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

剧究竟有多少年历史?近年来京剧史研究者们的说法有三。有云:京剧有二百年历史;有说近二百年历史;也有说百年来历史。

持第一种说法者认为,研究京剧历史的形成、发展,不应忽略京剧形成之孕育期,即徽班进京(1790年)后的这段时间。不研究、不弄清这段历史,不可能对京剧历史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有全面的、科学的研究和理解。持此观点者认为应将徽班进京这段历史纳入京剧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即从1790年徽班进京至今,有213年历史。

持第二种说法的研究者们认为,徽班进京时,其演出仍属地方戏曲,而京剧的形成,是在徽班进京几十年以后的清代道光年间,因此时徽班进京的演出,从演出样式到表演风格与徽班1790年进京时的演出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标志着一个新剧种的出现。若从道光元年的1821年算起,至今有182年历史。持此论者称京剧有近200年历史。

持第三种说法的京剧史研究者认为,京剧艺术真正有自身完美的艺术形式、风格是在清代的同治·光绪年间,当时演员的代表人物是谭鑫培、王瑶卿。若从同治元年(1862年)计算,至今京剧有141年历史。

若从京剧形成的角度去论及京剧形成的历史年代,以第二种说法较为妥当。

中国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首页>>;文 化>>;中国京剧>>;京剧知识>>;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

京剧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日本学者波多野干一写过一本《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这种观点是把1790年徽班进京作为京剧的起始。虽然徽戏与以后的京剧有着渊源的关系,但京剧与徽戏毕竟是两个剧种,1790年还只有徽戏,而并无京剧,徽班进京在历史上开始了我国京剧的孕育期。京剧史徽、汉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以后形成的产物,且形成过程中,汉调占有重要地位。严格来说汉调的声腔、板式、剧目、字韵等是后来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徽班则是融会徽汉二调演员同台演出的“载体”。徽调演员演的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也演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耳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京剧声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是西皮和二黄,从后来的京剧剧目和声腔看,更多的源于汉剧,如现在的传统戏《击鼓骂曹》、《乌盆记》、《卖马》、《碰碑》等都源于汉剧,至于徽调主要演员程长庚掌管三庆班后,与他人编演了许多京剧本戏如《三国志》等,但那已是京剧基本形成以后的事了。

1990年出版的、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艺术研究所联合编着的《中国京剧史》上卷提出:京剧形成于清道光二十年以后到咸丰末年这段时间,即1840年至1860年之间。当初徽班风靡京华,到嘉庆、道光年间,湖北的汉调艺人纷纷进京,其中不少搭入了徽班,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戏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演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终于产生出一种新的剧种,那就是京剧。这种说法显然优于第一种说法。1999年10月,《中国京剧史》下卷出版,并对上卷、中卷进行了全面而重要的修订、增补和勘误。其中,对京剧形成的时间也重新作了考订,定在清道光二十年左右,即1840年左右。其理由是到1840年前后,徽班中演的戏,无论在剧目、声腔、音韵、舞台演出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与前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京剧形成的标志。比如出现了以西皮、二簧为主的声腔板式体系,北京字音与湖广音结合的演唱语言规范;比如出现了京剧本剧种专有的独特剧目;比如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出形式、班社、舞台、表演等方面的规范。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京剧形成的明显标志。

这样,京剧的历史有160多年。

京剧在我国的历史有多久

京剧最早是形成于北京的地方戏曲剧种之 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摩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江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髙宗(乾隆帝) 的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班、四喜班、台班、和春班,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4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徽调多为二黄调、髙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大约在1840年。

京剧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京剧的形成期在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距今(2019年)已有约180年的历史了。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 京剧的经典剧目: 1、《长坂坡》 《长坂坡》是京剧传统剧目,选自《三国演义》第41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故事叙述: 刘备自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与所属部队及家眷失散; 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后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 2、《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京剧中著名的剧目。这个戏本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似取《水浒后传》中李俊事改编而成,为京剧优秀剧目之一。 原剧讲梁山老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鱼为生。 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自燮遣丁郎催讨渔税,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 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大发英雄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国粹“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了,它以其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俗称“皮黄戏”。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相继进人北京演出,他们把汉调、秦腔、昆曲的曲调及表演方式融入了徽剧,并将其演变成一种更为美妙的声腔,称为“京调”。清末民初,京班掌控着上海的全部戏院,于是“京调”正式被称为“京戏”。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称为“皮黄”。经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程式。 京剧在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艺高超,唱腔悠扬委婉,念白也带有音乐性,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表演艺术体系。

【关于描写京剧特点,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历史文化的文章】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麇集.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在演出安排上,据《梦华琐簿》载,四大徽班"各擅胜场".三庆以"轴子"取胜(连日接演新戏),四喜以"曲子"取胜(善唱昆曲),和春以"把子"取胜(善演武戏),春台以"孩子"取胜(以童伶为号召).在艺术和经营上备有侧重点,能够发挥专长,取得较快进展.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北京占据优势.《梦华琐簿》说:"今乐部皖人最多,吴人亚之,蜀人绝无知名者矣."又说:"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擅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最早随同徽班进京的汉调演员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湖北崇阳人(一说安徽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约于嘉庆年间加入春台徽班进京演唱,演正生,擅红生戏,声望极隆(见《梦华琐簿》及李登齐《常谈丛录》).被视为著名汉调演员余三胜的先驱(当时曲艺唱词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句).道光年间(1821-1849),汉调演员至京加入徽班演唱的逐渐增多,著名的有王洪贵、李六.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约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说:"京师尚楚调.乐工中如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称于时."楚调即汉调,也就是西皮调.可见当时北京已流行西皮调,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又推动了西皮调的革新发展.在徽、汉演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开始不同的剧目,根据不同的来源,分别唱西皮或二黄;后来,有些戏就兼唱西皮和二黄,甚至在同一唱段中先唱二黄,后转西皮,并能相互协调,浑然一体.《罗成叫关》(源出徽调《淤泥河》)就是一个例子.声韵方面,形成"中州韵、湖广音"的格律,字声间杂京音、鄂音,兼用北京、湖北两种四声调值,分别尖团字音,按照"十三辙"押韵.二黄的伴奏乐器,几经反复,终于在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废笛,而与西皮统一使用胡琴(定弦不同),但唱吹腔时仍按徽班传统用笛伴奏. 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据刊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杨静亭《都门纪略》载,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和李六、和春班王洪贵等常演的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扫雪打碗》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擅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19世。

京剧发展史有哪些

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于民间文化 或底层文化,即使它因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睐有 加而迅速繁荣,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一特质。 当然,恰因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 20世纪获得了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 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 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 中的地位。 徽秦合流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 (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 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H80年)秦 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 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 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 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 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 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 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 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 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 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 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 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 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 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 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 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 %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 (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 构孩子”之誉。 “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 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 长,融于徽戏之中。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 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 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 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 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 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徽汉合流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 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 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 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 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人 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 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 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 《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 《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 《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 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 碑》等老生剧目著称。 汉剧演员搭人徽班后,将声腔 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 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 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 徽、秦、 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民初京剧大行其道,名角儿唱一场戏能挣多少钱

民初京剧大行其道,从事梨园行的人,只如果“角儿”,无论坐科照样入室,收入都颇为可观。京剧名家们收入堪称惊人。据其时《京报》报道,一个“角儿”的戏份儿包银绝非一样工薪阶级能望其项背。且不说一线大“角儿”

赵廉,一个被历史过度 ”粉饰”的韩城人

如果说,秦腔《三滴血》中「”祖籍陕西韩城县”这句戏文被大家所熟悉,那么京剧《法门寺》中郿坞县令赵廉是韩城人,肯定没多少人知道。京剧《法门寺》是一种民间演义,正因为这种演义让这位历史人物广为流传。其实,

京剧的简要历史和特点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

京剧的“合流”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

京剧的历史背景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

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主要有哪些区别

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主要的区别在于:发声、音乐结构、念白吐字、润腔、化妆方面。1、发声上的区别在传统京剧的唱腔中为了追求演唱时候的或典雅、或妩媚、或苍老、或衰败的效果,经常要求旦角演员在演唱的时候使用假

1990年之后出道的京剧青衣都有谁著名的

赵群,原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戏曲表演专业主任。工张派旦角青衣,祖籍天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梨园世家。1988年9岁考入天津艺术学校京剧科,1992年,赵群在参加天津市

京剧上天台历史典故?

京剧《上天台》的戏剧情节跟历史史实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戏剧中表现的事件经过和人物命运结局全部是虚构的。《上天台》又名《打金砖》《斩姚期》,故事讲的是:东汉刘秀为帝时期,刘秀因姚家父子战功显赫,为姚期

京剧的名称有那些

《搜孤救孤》、《四进士》、《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1、《搜孤救孤》又名《八义图》,京剧剧目。老生传统戏。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

十一、慈禧太后与京剧

>  太后给中国人民的印象是极端不好的,在她统治中国的那些年里,内忧外患风风火火,而她也很不争气地不能摆平。在她执掌大清的那段时间里,卖国的事已成了小儿科。那么,真实的慈禧太后到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