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与太子玩起了亚偷情? 武则天为何接受潜规则

Posted 武则天 太子 偷情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竟然与太子玩起了亚偷情? 武则天为何接受潜规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竟然与太子玩起了亚偷情? 武则天为何接受潜规则

2、王朝选太子有3条潜规则,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竟然与太子玩起了亚偷情? 武则天为何接受潜规则

武则天的隐忧

贞观十九年(645年)冬,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不利,回到长安后,一下子病倒了。他这一病急坏了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则是武则天。李世民急的是,他自感体力不佳,来日不长,太子又十分软弱,将来难以统领大唐帝国。

武则天着什么急呢?前面说过,武则天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即使处于人生最低潮,她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努力。眼下,李世民行将就木,她还在才人这个位置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似乎根本没有机会出人头地。更糟糕的是,李世民要是一断气,她就得入寺当尼姑,那就永无翻身的机会了。

处于这样一种境况下,武则天能不为自己的前程着急吗?她怎么可能甘心后半辈子当尼姑呢?

不能!绝对不能!我武则天生下来就是干大事的,我绝不会服从命运的安排,天无绝人之路,我要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让自己翻身,翻身,再翻身!

未来领导人示爱

就在武则天奋力找机会让自己翻身时,机会向她招手了。准确地说,是李治在向她招手。

李治应该在被立为太子后,就见过武则天。但大部分史学家认为,他是在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回朝养病,特许他入侍药膳期间才见到武则天的。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不过,李治在入侍药膳期间见到武则天的机会可能要多些。因为武则天负责李世民的日常食宿工作,经常不离左右,李治肯定有机会见到她。

史书上关于李治和武则天见面的记载,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时,上(李治)在东宫,因入侍,见才人武氏悦之。”就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特别是一个“悦”字,竟引起了无数小说家和史作者们的无限意淫和无度描写,不少小说家和史作者把武则天描写成一个蓄意勾引李治上床,进而上位的无耻淫妇。这种描写是没有历史根据的,也是不符合常理的,原因后面再分析,暂且不提。

先说说李治和武则天见面并“悦之”的事。悦,就是喜欢,喜爱,一见钟情,有点触电的感觉。这是李治对武则天的感觉,是他单方面的感觉,武则天可没有这种感觉。

李治生于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比武则天小4岁。人们也许不解,李治为什么会对年长他4岁的武则天一见钟情呢?难道姐弟恋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开始流行了?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李治有着很深的恋母情结,这种情结,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熟女情结,就跟现在的小男孩一样,不爱青涩、清纯的少女,却偏爱成熟、丰韵的少妇。别以为他们心理有问题,他们心理没问题,他们甚至爱得理直气壮:哥爱的不是少妇,而是少妇身上那股成熟的魅力和独有的韵味。其实这是很多男人的恋爱观,不必大惊小怪。

李治大抵就是这样的人,你可以理解成他的恋爱观跟21世纪接轨,也可以理解成熟女或少妇能把他秒杀,反正他是玩命地爱上武则天了。他爱武则天超群出众的才貌,尽管他妃妾成群,但那帮刚刚发芽的嫩丫头,根本无法和风姿绰约、韵味十足的武则天相提并论;他爱武则天果敢、无畏的性格,以及她那明快、干练的工作风格,这是他最欠缺的,也是他最羡慕和欣赏的。按照异性性格与爱好互补的逻辑来分析,他理所当然会爱上武则天,他和武则天在一起,才是最合适的。

不过,这仅仅是李治的一相情愿。因为武则天见了他,并没有“悦”他,并没有对他一见钟情。我们知道,武则天自小就崇拜、追捧李世民,进宫之后,更是把他当作了心中偶像。也就是说,她喜欢李世民这样的纯爷们儿。而李治和李世民比起来,截然相反,差之万里,他肯定不会赢得武则天的好感,因此就谈不上喜欢。

但武则天是过来人,她早就读懂了李治爱慕她的眼神,只是无法从心里接受他。且不说她不喜欢李治,就是喜欢,年龄、身份以及传统道德伦理,也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另外,她总觉得,接受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男人,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干的事。李治却不这么认为,他再三向武则天表白:“不是世界变化快,而是姐姐你太可爱,我没有办法不爱你!”

武则天死了,也晕倒了接受潜规则

她并不是不识时务的人,眼下她正找机会翻身呢,李治这个多情种子正向她暗送秋波,她猛然觉得机会来了。

对,救命稻草就是他了,一定要抓住他!

刚刚产生这样的想法,武则天就被自己吓了一大跳:论辈分,我是李治的庶母,他和我就等同于继子与继母的关系,我要是接受他的爱,岂不是乱伦吗?我要是接受了他,这层关系说得好听点是姐弟恋,说得不好听就是婚外情啊,还带乱伦的!因为我和他都有家室,都是已婚之人。李世民要是知道这事了,我们两人的脑袋岂不得搬家?再说,这事要是传出去,传给子孙后代的话,岂不成了历史一大丑闻?

想到这里,武则天没敢接受李治的爱。因为多年的职场失宠经历,练就了她隐忍坚强的个性和做事滴水不漏的风格,她绝不会在李世民眼皮低下莽撞行事。然而,这些年来,她太缺爱了,太需要一个男人的关怀了,哪怕这个男人是个她看不上的人。只是,李治的身份极为特殊,她想接受他,但却又不敢。可要是不接受李治的话,她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于是,武则天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抉择。一方面,她要顾及李世民的威严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另一方面,她要顾及李治的感受和自己的前程。在这件事情上,退一步可以保全性命,但前程一片黑暗;进一步,也许会跌进万丈深渊,但要是能不出意外,就会前程似锦。武则天是个渴望成功的人,她不想就这样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于是选择了后者。

一朝君子一朝臣。李治是未来大唐帝国的最高领导人,我只有投靠他,才能有好的发展。况且,他向我示爱,想和我暧昧。这既是机会,也是宫廷潜规则,我只好接受了。

那就被他潜一下吧,潜一下也好。

就这样,武则天默默地接受着李治发来的暧昧信息,比如,一个深情专注的眼神,一句贴心亲昵的问候,一次故意为之的身体碰撞……

这一切,他们当然都背着李世民进行,仅此而已。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发生性关系。一个是皇帝的才人,一个是太子,他们身边有那么多双眼睛,皇宫戒备又是那么的森严,他们怎么可能发生性关系呢?就是偷偷地暧昧,他们也承担着掉脑袋的风险。不要忘了,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人,他就是病入膏肓,也绝不会容忍他们这样。

另外,太子每次行房,都有专人负责记录,但在所有史料上都查不到他和武则天背着李世民发生性关系的记录。这也就很好地说明了,那些小说家和史作者把武则天描写成一个蓄意勾引李治上床,进而上位的无耻淫妇,是没有历史根据的,也是不符合常理的。

在此,或许可以为武则天正名:不是她勾引李治,而是李治在勾引她。

李治这样做无异于玩火,可他玩的就是心跳。年少情动的他,背着父亲跟心爱的庶母偷偷地暧昧,这种感觉肯定刺激和过瘾,他能不心跳吗?每一次暧昧,他都会心跳。

在现代职场上,男女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亚偷情,就是发乎于情,止乎于性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在今天似乎很流行,却是李治和武则天玩剩下的。看来,人家玩的不仅是心跳,还是前卫和时尚!

在李治的勾引下,武则天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亚偷情的感觉,想到未来的一切,她就和李治达成了一种默契:暧昧下去,把亚偷情进行到底,爱咋咋地!三、爱我就要给我承诺

武则天接受宫廷潜规则,实在是为了实现她的政治理想。她想通过和李治的这种暧昧关系,从他身上捞点政治资本,以期继续在帝国政治核心站住脚,进而谋求发展。

武则天接受了李治的爱后,并没有直接把她的目的告诉李治。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何况李世民还没死,事情做得太露骨了,必然引火烧身。但李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武则天需要什么,他也知道自己该给她什么。只是,他还是太子,给不了武则天什么。此时,他把爱情看得很重,整日沉醉于和武则天那种令人心跳的暧昧之中,却忽略了对爱的承诺。

武则天和他恰恰相反,她特别需要李治的承诺。她需要的承诺,不是房子,不是车,也不是钞票,而是需要李治向她明确表态:“我会把你带到我新组建的核心班子里去,让你在那里好好工作,让你做我的女人!”

武则天发自内心地希望,李治能向她作出这种承诺,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恪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格言,何况李治是未来的皇帝,他的承诺一定会得到兑现。遗憾的是,李治并未向武则天作出过这种承诺,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不过,这件事是可以探讨的,因为史书不可能把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记载下来。

我们知道,武则天接受李治目的很明确,以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来看,她肯定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同李治谈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李治并不傻,他知道武则天目前的处境,也知道她需要什么,他那么的爱她,能不向她作出承诺吗?难道爱一个人,仅仅是挂在嘴上吗?

因此,武则天在同李治谈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时候,李治是会向她作出某种承诺的,虽然这样的承诺兑现起来难度很大,但爱情是要讲究成本的,也是需要付出的。特别是政治目的很明确的武则天,如果李治不作出承诺,她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李治会向她作出承诺。这种承诺,貌似谁都可以想象得出来:“等我当了皇帝后,一定会妥善安排你的。我的大唐帝国,一定有你的位置,你永远是我的女人!”

李治作出承诺的那一刻,武则天长舒了一口气。因为长期处于人生低谷的她,牢牢地抓住了李治这根救命稻草,从而可以化险为夷。

王朝选太子有3条潜规则,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一、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是神圣的职业。 他们一旦被册封为太子后,地位就仅仅在皇帝之下,成为帝国的缩小版君主,而其他兄弟依然是臣子。 不仅仅是地位高。 太子还有独立的官署,朝廷大臣和学者做老师,一支小规模的军队,甚至在紧急情况时,太子还可以代理国政。 放眼帝国,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除了皇帝就是太子。 而太子的继承制度也很神圣。 从周朝起,历代王朝都秉持「 ”立嫡长子”的原则,再不济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安排的明明白白。 什么意思呢? 如果皇后生了儿子,那就一定要选年纪最大的做太子,不出意外的话,其他儿子是没有机会的。 即便是司马衷这种地主家的傻儿子,也必须赶鸭子上架,不许说 NO。 如果皇后没有儿子,或者都一一排除掉了,才能轮到皇帝的其他儿子。 在「 ”立嫡长子”的明面原则下,一般情况,可以保证皇位的顺利继承,可在明面原则之下,却时刻都有一股暗流汹涌的潜规则。 有时候,潜规则才是决定性因素。 二、 皇子们有共同的父亲,却有不同的母亲,如果想争太子位的话,各自的母亲就是重要的加分项。 而母亲的背后是家族势力。 有没有母族势力的支持,往往可以改变太子宝座的归属。 比如周幽王。 没错,就是「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他是周宣王的儿子,母亲则是齐国公主,齐国国君不是外公就是舅舅,有了强大的母族势力,他顺利成为太子并且继承王位。 可周幽王坐上王位之后,忘记初心了...... 他的王后是申国公主,儿子姬宜臼理应做太子、继承王位,这也是周朝的传统和国情嘛。 王后家族都等着将来沾光呢。 周幽王却迷恋上美女褒姒,为了博取美人一笑,不惜玩一把「 ”烽火戏诸侯”,甚至废掉王后和太子,册立褒姒和其子。 申国国君一心要做天子的外公,族人也眼巴巴盼着能分点红利,可如今都便宜了褒姒母女,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不能忍,绝对不能忍。 申国国君联合犬戎一起攻入镐京,在骊山脚下杀死周幽王,扶持外孙姬宜臼继承王位。 从此以后,开启东周列国的时代。 在帝制时代前期,君权尚未扩张到极致,诸侯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为了政权稳定,君王不得不和强大诸侯进行捆绑。 王后和太子正是重要一环。 这种潜规则在汉朝依然适用。 刘邦经常说:「 ”如意和我很类似,我想立如意做太子。”可刘如意真的能做太子,或者说坐的稳吗? 刘如意的母亲是戚夫人。 戚夫人只是一名普通姬妾,基本没有家族势力,这对母子除了刘邦的宠爱,也得不到任何外力援助。 想做皇后和太子,这些远远不够。 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吕后和刘盈。 早在沛县时期,吕后就和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等开国功臣们关系匪浅,猛将樊哙是她的亲妹夫。 人家才是穿一条裤子的自己人。 即便只论吕后的兄弟们,也都是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远远超过戚夫人的家族势力。 如果刘如意做太子、继承皇位,将来势必要重用戚氏族人,并且打压吕氏和沛县功臣,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历史书说,张良请来商山四皓才保住刘盈。 这都是扯。 刘邦不是怕商山四皓,他面对的是丰沛功臣和吕氏的压力,这些是他的基本盘,丝毫得罪不起。 这种局面,戚夫人有什么资本去争? 刘如意有什么资本做太子? 刘邦也不是在选太子,而是在两个儿子的母族势力之间做选择,其实根本不用考虑,他只能选择刘盈。 这件事的表面说法是嫡长子继位,其实是刘盈母族势力太强大。 直到三国时期,母族依然是太子宝座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刘表。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刘琦、刘琮都是前妻所生,前妻去世后,刘表才娶了荆州的蔡夫人。 他能在荆州立足,和蔡氏家族的鼎力支持有莫大关系,迎娶蔡夫人也是为了加深利益捆绑。 刘琮很聪明,也娶了蔡夫人的侄女。 这样一来,刘琮就成为自己人,长子刘琦就是和蔡氏无关的外人......于是,刘表和蔡夫人、蔡氏家族一起立刘琮为接班人。 刘琦呢,不得不向刘备和诸葛亮寻求帮助。 一直以来,刘表「 ”废长立幼”都被看做败亡的征兆,什么刘琦贤明、什么刘琮没有主见、什么刘表昏庸...... 可没有母族支持,刘琦用什么压服蔡氏家族、用什么制衡荆州的其他士族呢?他手中根本没有几张牌嘛。 只有蔡氏支持的刘琮,才能坐稳大位。 所谓的嫡子、长子都没什么用,关键时候还得有帮手才行。 三、 除了母族势力以外,特殊时期的太子要用实力说话。 有些皇子明明离太子宝座十万八千里,却能依靠自己的实力,让皇帝不得不立他做太子。 这种事情在隋唐比较盛行。 比如我们的天可汗 · 大野世民同志。 在《玄武门的风花雪月》中聊过,李渊的基本策略很简单,就是带着李建成、朝廷大臣和李世民相抗衡。 虽然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母同胞,李渊也说过:「 ”老二啊,我将来一定会立你做太子,你要继续加油哦。” 但那基本是口头承诺,李渊从来没有当真。 于是,李世民同志憋足了劲,亲自去打江山积累实力,顺便收编了一大批谋臣武将。 功勋只是夺取太子位的基本条件。 他苦心经营的势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论地盘,李世民在洛阳收买人心很多年,早已是在野党的基本盘,李渊甚至说过:「 ”不如去洛阳做二皇帝吧?” 论人才,南征北战的大将、各路诸侯的降臣、关东各地的官员......基本都被李世民笼络在手。 论人望,无数官员都对李世民顶礼膜拜。 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让张亮带1000人去洛阳,结交山东豪杰以防不测,结果李元吉告密,张亮被抓到监狱了。 可不管如何严刑拷打,张亮一个字都不说。 还有李建成、李元吉想暗杀李世民的谋划,东宫下属居然亲自跑到秦王府告密。 这种局面下,李建成的太子位已经风雨飘摇。 626年7月,李世民在玄武门狠下心来杀死兄弟,尉迟敬德也冲进皇宫,名义上是保卫李渊的安全,其实是在问: 「 ”秦王想做太子,你滋瓷不滋瓷啊?” 李渊还能怎么办呢? 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天下再也没有比他更符合规矩的太子了。 可李世民硬生生的走出一条血色登天路。 可见名正言顺也需要手中有刀,如果不能保护自己,只能让位给持刀之人。 当然,李世民并不孤单,他的曾孙李隆基同样不是嫡长子,照样凭借实力成为太子。 武则天去世后,大唐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 继位的李显并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反而是韦皇后大权在握,安乐公主也想做皇太女,继承武则天的女权大业。 这对母女居然把皇帝李显也毒杀了。 可怜的李显同志,父母是皇帝、兄弟是皇帝、自己也是皇帝,最终却被一张大饼给毒死了。 乱世出英豪。 冷眼旁观的李隆基以嫡系皇族的身份,悄悄联络禁军将领,没多久就在禁军中组建了团队。 710年,26岁的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的党羽,亲自扶持父亲李旦登上皇位。 为什么说李隆基的功劳大呢? 因为他在发动政变前压根没通知李旦,创意、策划、执行、收尾都是李隆基,只是在成功之后才说: 「 ”老爸,来当皇帝吧。” 这种皇帝哪有什么地位,不是自己挣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李旦在上朝时只有两句话:「 ”太平公主是什么意见?三郎是什么意见?”如果二人没什么看法的话,照办就是。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成器应该是太子。 可父亲的皇位都是弟弟夺回来的,自己只是沾光的哥哥,有什么资格争抢太子位呢? 于是,李成器自觉退出竞争。 李隆基理所当然的成为太子,3年后再次发动政变,把太平公主撸下来,李旦央求儿子:「 ”饶你姑姑一命吧,好不好?” 李隆基大手一挥:「 ”NO。” 太平公主卒。 明明只是皇族的边缘人物,硬生生在乱局中火中取栗,当太子、做皇帝,还能开创大唐盛世,牛逼大发了。 这位圣人啊,真是个狠人。 李世民和李隆基不靠母族势力,他们凭借能力积蓄实力,然后一举夺走太子宝座,最终登上皇位。 这个过程的简略版是隋炀帝杨广。 增强版则是明成祖朱棣,这家伙都不是争太子位了,直接发兵抢皇位。 但凡能在历史上完成此类壮举的,都是狠人,彼此在九泉之下相见,恐怕也会惺惺相惜,痛饮三大碗。 佩服,佩服。 四、 当然,想做太子也不一定如此血腥,这个职业还有另一条潜规则。 妥协。 所谓妥协就是皇子竞争太激烈,皇帝不能偏袒某一方,只能选择一个朝野都能接受的第三者。 这个第三者属于躺赢。 明明什么都没做,命运却决定让他做太子。 唐高宗李治就是妥协的产物。 李世民的第一任太子是李承乾,完全符合嫡长子的标准,况且母族势力也很强大。 朝野上下都对李承干寄予厚望。 可李承干的性格有点问题,俗话说就是不学好......在学校调皮捣蛋,回家也不听话,再加上腿不好,总觉得大家看不起他。 642年,李承乾居然以父亲为榜样,勾结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抢班夺权,想把李世民赶下台。 这位大兄弟真的是...... 在李世民面前搞政变,真是吃饱了撑的。 虽然抢班夺权计划失败,但依然保住了性命,只是太子不能再做了。 此时的李世民最喜欢李泰,这孩子文采风流、聪慧绝伦,年纪轻轻就主持编撰了《括地志》,皇子当中最得宠。 李泰是大胖子,可李世民想到的不是高血压、高血脂,而是这孩子上朝时不方便。 于是送了他一顶轿子。 够溺爱了吧。 李承干被废后,李泰感觉机会来了,他对李世民说:「 ”如果我做太子,一定会杀掉儿子,把皇位传给李治。” 他是想传递兄友弟恭的信息,以此来安慰李世民的心灵创伤。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 自己就是亲手杀死兄弟才上位的,对于兄弟、父子的感情顺序,没人比他体会的更明白。 李泰说杀子传弟,骗鬼去吧。 哎,最宠爱的儿子,终究靠不住。 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中,只剩下年纪最小的李治了。这孩子从来不争不抢,表现的最没有心机,要不就他吧。 李治做太子,大家都能接受: 首先,他是李世民的嫡子,在法理上能说得通,可以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其次,他是长孙无忌的外甥。 长孙无忌不仅是母族势力,又是开国功臣的代言人,只要得到他的认可,也就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最后是李世民能接受。 他一辈子杀伐果决,又在玄武门杀兄逼父,一辈子打下万里江山,内心最缺乏的却是家族亲情。 李承干发动政变谋反,李泰为了太子位不惜诋毁兄弟,甚至还承诺杀掉儿子,无疑是在李世民的伤口上再捅一刀。 此时的李世民,最需要温情和孝顺。 虽然李治懦弱,但李世民却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册立李治为太子,将来继承大唐皇位。 李承乾和李泰争斗多年,最终便宜了李治。 妥协。 可不就是妥协么。 五、 在帝制时代,太子是利益争夺的焦点。 除了表面上的嫡长子继承制,暗流汹涌下的潜规则,其实也有迹可循。 强大母族、自身实力、妥协机会...... 这三项基本条件,符合的条数越多越有机会做太子,将来保住皇位的机会也越大。 姬宜臼、刘盈、刘琮只有母族势力,自身实力并不强,最终都沦为母族操控的玩物,结局都不太好。 李世民则是三条尽占。 他的母亲出身于关陇门阀的核心家族,这条关系,对于获得关陇门阀的支持至关重要。 自身实力就不必说了。 至于妥协机会,李世民杀掉兄弟后,他还有其他竞争对手吗? 而李治、李隆基各自占了两条。 话说回来,太子是一个危险的职业。 能当上太子很难,想保住太子更难,表现优秀的话皇帝不放心,表现不好的话是能力不行,皇帝和大臣更不放心。 太难了。 归根结底,这种事情也得看机缘,得到就好好做,得不到也莫强求。 恐怕也强求不来。 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了一辈子,大部分都落得圈禁幽死,一世荣华富贵如水东流。 李成器知道争不过李隆基,果断放弃。 他反而终生荣宠不断,每年过生日时,李隆基都要亲自到府里庆贺,宫里有什么好东西,也总有一份给李成器。 不仅生前受封宁王,死后还得到「 ”让皇帝”的谥号。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相关参考

大清王朝皇帝挑选接班人为何也有潜规则?

清之先祖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崛起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比中原王朝要更富于竞争意识乃至忧患意识,也更重视领袖作用。两军交战勇者胜,如果主帅既无勇又无谋,大家跟着吃亏。所谓立储,等于是在选择民族的领头

清朝皇帝挑选接班人时为何也有潜规则

清朝皇帝挑选接班人潜规则:清取代明,从宏观的体制方面,袭用了前朝之衣钵。本来是件很省心省力的事情。打江山的人却不满足,在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上又谋求变革,企望制度能更完善。且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好点子

太监与宫女的潜规则

在深宫内院,太监不仅要伺候皇帝,还要伺候皇帝的嫔妃,有的小太监还要伺候嫔妃的贴身宫女。长此以往,太监伺候后宫嫔妃逐渐形成了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一、寂寞嫔妃催生“上床太监”在明、清两朝,通常由敬事房太

同治皇帝竟然是慈禧太后与他偷情而生的?

...后”、“那拉太后”,咸丰帝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武则天”式的人物,她虽然没有称帝,但把持朝政近四十年,操纵了三代皇帝,做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在私生活上,奢侈淫乱,还效仿武则天,做出许多不为人齿的淫秽...

彼此找安慰 太监与嫔妃之间的那些“潜规则”

太监,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我国历代太监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多,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

曾国藩如何应对官场上的 ”潜规则”

通过禁止迎送仪式,拒收礼品,约束工作人员等方面,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清官,为官场带来一阵新风。但是人们在历数清代著名清官时,很少有人会提到曾国藩,因为除此之外,曾国藩做官,还有另外一面,就是与其他官员

官场情妇必须遵守的规则 细说古代潜规则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古代的男权社会,官场也依然少不了女人的身影。古代官员们家中除了三妻四妾,他们的生活里还少不了情妇的身影。只是,在古代做“情妇有风险,入行须谨慎”,因为在当时社会做一名成功的情妇似

越战有此潜规则

原题:老山第一杀手向小平不杀越南女兵?只因对越反击战中有这个潜规则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80年代的中越老山之战,基本上是一场男人的战争。但是,越军那边却还有为数不少的女兵。众所周知,越南

清代监狱“潜规则”

在清代,监狱的非正常死亡是非常严重的,当时这叫做“瘐毙”,即在监狱里病死了。曾经当过四川按察使(相当于主管政法的副省长)的清人张集馨在其自撰年谱上说:“前此通省瘐毙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一个省每年非

曾遵循潜规则参加科考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2008年第3期(篮版),原题为:“李白参加过科举考试”唐代大诗人李白才高八斗,壮志凌云,要么当高官做大事,不然就从道参禅,浪迹山水。由是,不少人(包括研究他的专家学者)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