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Posted 散文

篇首语: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余秋雨的散文特点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余秋雨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一、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二、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三、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叙事的小说化特点。

余深谙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他凭借小说这种文体,使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首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余是一个比较善于构建故事,甚至是很多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如《莫高窟》写到乐尊;写《上海人》,思绪飘逸,引叙出徐光启的故事,进而更深意义阐述上海人文化性的构成;其次小说的要素之二是细节。

余的散文中常常见到栩栩如生的描绘,靠细节构筑成优美深邃的诗情画意。

2) 余散文中的剧场效果

余在创作文化散文之前是从事戏剧理论创作,对于戏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在他的文化散文中,他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戏剧效果。

他也曾说:我在散文中追求的场景,会使有些段落写法上近似小说,但小说的场景是虚构的,而我的散文中的情景,则力求真实。

这些话我们可以从《文化苦旅》中找到印证,如《都江堰》那久久伫立的仪态,复杂的心理情绪都可作为剧场的一个场景。

还如《白发苏州》、《信客》等篇章,只要略改一下就可搬上舞台。

因此,这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文章,充满了阅读张力,常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境界。

相关参考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1、散文从形式上看是纪游性散文:但却不是纯然的游记散文,而是以记游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中国历史与现实进行的文化思考。2、由于余秋雨的游历主要是一种“人文山水”,便决定了他的散文所具有

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

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阳关雪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

余秋雨的散文有哪些不足之处

余秋雨的散文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历史史实的讹误(即文化硬伤),篇章结构的雷同,情感表达过于夸张等。再加上余秋雨本人经常参与大众传媒的活动,被喻为“文化明星”,文艺界对其及作品的批评、非议也与肯定、赞

今日人物8月23日,余秋雨、颜真卿,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生]73年前,1946年8月23日:data-filtered="filtered"散文家余秋雨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余秋雨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

余秋雨《废墟》赏析

最佳答案初读《废墟》,我便被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所打动。有人说余先生的文字很“性感”,已带有些贬义;但是,感受余秋雨的散文,确实仿佛有一种热的生命在跳动;落差之间造成的气势、豪情,十分契合我们浮躁的心镜—

秦观的词 秦观散文特点

  秦观  秦观在政治上颇不得意,一生坎坷不平,官途不顺。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入词作之中,每逢读阅秦观的词,后人总有一种切身的体会。  秦观的词  秦观现存的作品中诗有四百三十多首,留下的文章有二百五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

文|餘秋雨(本文來源於1997年餘秋雨在臺灣高雄中山大學的演講)各位朋友:中山大學我一定會來,原因之一是余光中先生在這裡。我在《山居筆記》後記中曾經寫到,自己的散文集在臺灣出版,生怕有幾個人看到,首當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

文|餘秋雨(本文來源於1997年餘秋雨在臺灣高雄中山大學的演講)各位朋友:中山大學我一定會來,原因之一是余光中先生在這裡。我在《山居筆記》後記中曾經寫到,自己的散文集在臺灣出版,生怕有幾個人看到,首當

开国中将余秋里是怎么失去左臂的

  1935年5月,在著名的忠堡战斗中,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在团长贺炳炎、政委余秋里的指挥下,奋勇杀敌,以少胜多,打败了国民党军张振汉的部队,受到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的高度赞扬。1936年3月中旬,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