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要杀死袁崇焕
Posted 太极
篇首语: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为什么要杀死袁崇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为什么要杀死袁崇焕
反间计这个故事最初就是清军入关以后给皇太极写实录的时候编出来的,仔细看看就知道这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之明朝版。
《三国演义》那是清朝初级高级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一本(在明朝充其量也就是小说 毕竟人家文化水平跟不上)。
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但是翻翻《三国演义》,再去把崇祯收拾魏忠贤的过程拿来对比一下就很无语了。
真正杀掉袁崇焕的罪名不是“通敌谋反”而是“结交近侍”,因为袁崇焕私底下和内阁大学士钱龙锡的关系极好,据某些言官的情报还说袁崇焕给钱龙锡送过三万两银子(...),那就是定了。
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皇帝残暴还是仁慈,英明还是昏庸,但凡敢于触碰当权者的权力的,或者对当权者产生威胁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
当然啦,袁崇焕并没有这种想法,行贿的事情应该也是被扩大了,但是还有两个人为了自身利益还是要拔掉袁崇焕,其实他们的目标是钱龙锡,因为明代内阁制度是走一个旧的进一个新的,现在内阁人很多,这两个兄弟进不去。
那就把钱龙锡拉下来吧,他不是和袁崇焕关系很好吗?袁崇焕出了事情然后就疯狂炒作,越闹越大最后钱龙锡走人,袁崇焕凌迟!钱龙锡走后周延儒入阁,又过了几个月温体仁入阁。
反正无论如何,袁崇焕就这么死了,温体仁和周延儒的意思就是把钱龙锡拉下来就行了,袁崇焕死活没关系,不死也行,但是袁崇焕还是死了。
而崇祯要杀袁崇焕原因也无非是“众怒难犯”,袁崇焕押到西市行刑的时候也没有像我们今天想的那样无数百姓哀嚎为袁崇焕鸣不平之类的。
一路上都是唾骂,不少人还很高兴大明又铲除了一个奸贼。
当初皇太极打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就一直跟在皇太极后面,任凭他烧杀抢掠,然后把皇太极引道北京再一阵乱打。
这样那些在北京郊区外的百姓自然骂袁崇焕。
皇太极过来抢的时候你不打,非要把人引道京城去,你要干什么?而且很多官老爷也是把家安置在郊区的,他们也被抢了。
最后袁崇焕下狱的时候,骂他要处死他的那些奏折真是一个铺天盖地比魏忠贤还多。
祸闯成这样了,你自己拿脑袋去顶吧。
这才是崇祯的想法。
而且袁崇焕虽然不是汉奸叛徒但是他也不是什么民族英雄。
别的不说了就说皇太极的这次入侵吧。
皇太极以前都老老实实的在辽东呆着(最多也就是去锦州啃砖头 只能啃砖头),这次怎么能绕到蒙古画个圈跑这么远的路来京城?还不是你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未经请示)!我们在百度百科搜一下辽东就能看到一张地图,也就是天启末年至崇祯初年辽东的情况。
努尔哈赤时期每次努先生出去抢东西的时候,在皮岛的毛文龙就去他地盘上“闯祸”了(有次还闯到了萨尔浒)。
这回皇太极居然敢跑这么远的路,如果毛文龙还在他要是不去沈阳和赫图阿拉溜一圈应该是很对不起他自己的。
但是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这一下子皇太极高兴了,后顾之忧解除了就可以放心的去北京了。
而且袁崇焕下狱的时候,继续平定“己巳之变”并且接替袁崇焕当上辽东总督的是孙承宗(袁崇焕的老师兼上级)。
这个明末唯一的超级猛人就不多说了,只需要告诉各位关宁防线是他建的袁崇焕是他一手提拔的,辽东的一切几乎全是他整的。
大致就是这样了,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皇太极打到了北京,袁崇焕想把他引到北京结果搞定官民不聊生。
再后来因为涉嫌结交近侍被人揭发之后下狱,然后被温体仁等一干人猛踩,死了(死后还给清朝当了挡箭牌 不知道能不能气活过来)。
虽然袁崇焕不是个民族英雄,但是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国家和百姓,他的心中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能够再创大好河山,并且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愿望,从这一点上来讲他还是个英雄。
但是他不上道,不懂得规则,不懂得要想获得就必须“付出”,最终也只能成为这个黑暗世界的牺牲品。
之后清军入关,他们为崇祯皇帝尽孝服丧,以便获得明朝人心。
但是亡国的君主不能太伟大,不然新的王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可毕竟人都夸了,如何勤政云云........ 反过来只能用软刀子捅人,于是他们找到了袁崇焕,因为袁崇焕让崇祯杀了,只要死命的追捧袁崇焕就可以否定崇祯。
而袁崇焕最后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反倒成为强盗们否定崇祯和明朝的理由,泉下有知,恐怕也不会甘心吧。
相关参考
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等于自毁长城,这话应该这样说才通顺.皇太极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件事很值得大书一番,这就是巧设反间计,除掉袁崇焕。事情要从源头说起。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
熟悉晚明史的朋友知道,崇祯与袁崇焕的反目,发生在后金军偷袭、京城被围。而后,袁崇焕驰援解围。结果,救驾者不仅没有立功,反而被新账旧账一起算。崇祯皇帝以议饷之名召见袁崇焕入城,实施诱捕。拿住袁崇焕的崇祯
在袁崇焕死后一百多年,乾隆皇帝在看历史书时发现,原来袁崇焕是死于反间计,于是人们以后在说到袁崇焕的死因时,自然只能是因为反间计了。在乾隆皇帝发现这个千古冤案前;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袁崇焕之死竟
崇祯刚愎自用,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皮肉已尽,叫声不绝,身死国灭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袁崇焕不是死于反间计,而是死于“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死真的是一个惨!凌迟至死,凌迟是古代最重的一种刑罚,只有行为及其恶劣的人才会被判凌迟处死的刑罚。袁崇焕在死之前共被割了3543刀,
本文摘自《品明朝:明亡往事》,夏维中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皇太极相比,崇祯帝的表现要差多了。各路兵马的败报频繁传来,令崇祯帝又急又恨,而更多的是无奈。他一度竟躺倒不干了。他不理朝政,不见群臣,急得大
明末将领当中,袁崇焕的下场最惨,他没能像卢象升、孙传庭那样战死沙场,而是被皇帝凌迟处死。虽然崇祯疑心较重,但他并不是傻,更不会无缘无故杀掉可用之才,如此等同于自断手臂。处死袁崇焕之前,崇祯给他定了两个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大旱,巡按马懋才上奏朝廷百姓剥树皮,挖草根而食,更有甚者以观音土充饥,最后膨胀而死。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大明朝廷太大的关注。因为这年八月,还有另外一件震惊整个大明朝政的事情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北京城一派肃杀,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受后金军队骚扰的北京吏民无不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入室的汉奸终于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袁崇焕是以勾结后金、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画像)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
皇太极突破宁锦防线,除去袁崇焕,纳降祖大寿外,还靠一重要法宝
撰文/赵立波崇祯四年的七月,除了天气亢旱外,大明与后金即将再度发生激烈的军事争夺。已经是后金汗皇太极亲率大军,对明发动了大凌河之战,虽然此战在清朝开国史上不算是著名战例,但是它不仅从战略、战术多侧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