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创作背景

Posted 桃花扇

篇首语: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桃花扇的创作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桃花扇的创作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

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

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

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

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

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桃花扇》创作的成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

这显示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如同是武将,江北四镇都恃武逞强,行事、结局却不同:高杰无能,二刘投降,黄得功争位内讧,却死不降北兵;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矜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

侯方域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

这其中也反映出孔尚任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较其他传奇作家有着更自觉的意识,要将人物写活。

如同是权奸,马士英得势后横行霸道,而阮大铖则奸诈狡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剧中营造出生动的场面和气氛。

杨龙友的形象尤有特色。

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带人抓走李香君的假母,在马士英、阮大铖要逮捕侯方域时,又向侯方域通风报信;他趋从、奉迎马士英、阮大铖,在李香君骂筵中面临来身之危时,又巧言救护李香君,诚如《桃花扇·媚座》批语所说:“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他多才多艺,八面玲珑,表现一副政治掮客的圆滑嘴脸和老于世故的复杂性格。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

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

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

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

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

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桃花扇》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历史剧。

剧作的主题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说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作品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从而揭示了南明覆灭的根本原因。

作者从沉痛的故国哀思出发,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丑恶的本质,严厉地遣责了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同时,以激昂的爱国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和热爱祖国的下层人民。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也?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它说明,《桃花扇》是以侯朝宗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并把他们爱情生活上的波折与国家兴亡的命运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品展现了明末广阔的社会图景:朝政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尖锐,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垮台,清兵入关,马士英、阮大铖等勾结四镇拥立福王,建立了南明王朝。

但福王不思收复失地,反而贪恋声色。

马士英、阮大铖以迎立有功,操纵朝政,狼狈为奸,卑鄙地宣称:“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排挤忠良。

一些武将“没有阵上逞威风,早已窝里相争斗”,整个王朝君是昏君,臣是佞臣。

剧作以具体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南明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和日益走向腐朽的丑恶本质。

与此相反,作者以无限崇敬与沉痛的心情,塑造了史可法这个不朽的形象。

他在被马士英、阮大铖排挤,四镇将领不听调动万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敌,死守孤城,最后怀着满腔悲愤以身殉国。

《桃花扇》的伟大成就,还表现在热情地歌颂了下层人民的忠心坚贞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为封建统治阶级所鄙视的歌妓、艺人的优美形象。

李香君,这个温柔、美丽、多才多艺的少女,她虽是秦淮歌妓,但与之交往的多是复社领袖,受到了进步思想影响。

她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爱憎分明的感情,秉性正直、善良、刚强,不贪富贵,不畏强权,深明大义,嫉恶如仇。

当她知道阮大铖送来妆奁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侯朝宗:

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处也?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在这之前,李香君还只是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这之后,她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跟侯朝宗、跟复社文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为阮大铖迫害的对象。

她与迫害自己的黑暗势力展开不妥协的斗争。

她坚决拒绝嫁田仰,公开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

坚定的生活理想,志同道合的爱情,给她以“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的勇气和力量。

李香君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放射出特殊光辉的妇女形象。

柳敬亭,这个白髯飘飘、神采奕奕的民间老艺人的形象,也塑造得相当成功。

他技艺超群,但更可贵的是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痛恨权奸邪恶,深明大义。

当他知道阮大铖是阉党后,便马上拂衣离开舒适的阮家,宁愿“闲坐街坊吃冷茶”,并以说书为武器,宣扬公道,打击邪恶。

他对祖国的感情极其深沉。

当大敌压境,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而左良玉要领兵东下南京时,他不怕吃百般苦地跋涉千里万里,去阻止左良玉的轻举妄动。

明亡后,他泛舟江湖,做归隐的渔翁,而不甘心做顺民,并经常与朋友在一起,痛悼祖国之衰亡,倾吐怀念祖国的深情。

这些品质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家通过柳敬亭的形象,热情地讴歌了下层人民优秀的品质,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展示了他们的美好灵魂。

相关参考

《离骚》的创作背景 屈原写离骚的背景故事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血衣》的创作背景

《血衣》的创作背景:《血衣》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扩展资料:《血衣

保卫黄河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鉴赏创作背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

隋唐演义是如何被创作 《隋唐演义》创作背景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隋唐演义》就是这

《秦时明月》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该剧根据玄机科技同名动漫《秦时明月》改编而成。电视剧版延续了动漫版的精髓,同时将诸子百家思想、秦朝历史背景等结合在内,并且加重了浪漫武侠色彩,不仅有逗趣爆笑的桥段、纠结的情感关系,还有动人的英雄豪义情

《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原文:渔家傲·秋

罗中立《父亲》创作背景

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父亲》时,仍能领略一种逼人的烧灼感。“农民是这个国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黄

英国国歌的创作背景 英国国歌的广泛应用

  英国国歌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英国国歌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原名《天佑国王》,1837年至1901年在位时和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

芭蕾舞剧天鹅湖在创作时有没有什么背景

芭蕾舞剧《天鹅湖》由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1871年,三十一岁的柴科夫斯基来到妹妹家中小住。作为好舅舅,他决定送给可爱的外甥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根据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德国作曲家莫采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