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Posted 导弹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导弹的发展历史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导弹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导弹的起源与火药和火箭的发明密切相关。
火药与火箭是由中国发明的。
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叶,火箭技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
约在13世纪,中国火箭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
18、19世纪火箭武器进展不大,直到1926年,美国才第一次发射了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20世纪30年代,由于电子、高温材料及火箭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39年发射了A—1、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经验应用到V—1导弹和V—2导弹上。
1944年6~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
V-1是一种亚音速的无人驾驶武器,射程300多公里,很容易用歼击机及其他防空措施来对付。
V-2是最大射程约320公里的液体导弹,由于可靠性差及弹着点的散布度太大,对英国只起到骚扰的作用,作战效果不大。
但V-2导弹对以后导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均未投入作战使用。
弹道式地地导弹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导弹,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分别用德国的器材装配了一批V-2导弹做试验,并着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导精度。
50年代出现了一批中程和远程液体导弹,这批导弹的特点是采用了大推力发动机,多级火箭,使射程增加到几千公里,核战斗部的威力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吨梯恩梯(TNT)当量,已成为一种极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由于氧化剂仍是液氧,制导系统的精度还不很高,导弹还是在地面发射的,地面设备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生存能力不高。
所以这批导弹只解决了有无问题,还不是有效的作战武器。
60年代改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或固体推进剂,制导系统使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发射方式改为地下井发射或潜艇发射。
这些变动简化了武器系统,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使导弹成为可用于实战的武器。
此后,导弹技术集中到多弹头导弹的发展,一个导弹运载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可以瞄准各自的目标。
这样,不增加导弹的数量,就能大幅度增加弹头的数量,提高了突破反导弹防御体系的概率,增加了受到一次打击以后生存下来的弹头数,也给打击更多的目标提供了可能。
多弹头分导的技术基础是高精度制导系统和小型核装置的研制成功。
美国首先于1970年在“民兵”Ⅲ导弹上实现了带3个子弹头,随后美、苏在新研制的远程导弹上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随着进攻性导弹精度的提高和侦察能力的完善,从固定基地发射的导弹越来越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采用加固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存能力低的问题。
机动发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较小的导弹多采用机动发射。
大型多弹头导弹比较笨重,陆地机动发射会遇到许多困难。
一些国家转而研制便于机动发射的小型单弹头洲际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50年代初,导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各国从德国的V—1、V—2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使用中,意识到导弹对未来战争的作用。
美、苏、瑞士、瑞典等国在战后不久,恢复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进行的导弹理论研究与试验活动。
英、法两国也分别于1948和1949年重新开始导弹的研究工作。
自50年代初起,导弹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及多种战术导弹,并相继装备了部队。
1953年美国在朝鲜战场曾使用过电视遥控导弹。
但这时期的导弹命中精度低、结构质量大、可靠性差、造价昂贵。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导弹进入了改进性能、提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时期。
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使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采用地下井发射和潜艇发射,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性能。
巡航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和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末制导技术,采用效率高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比威力高的小型核弹头,大大提高了巡航导弹的作战能力。
战术导弹采用了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惯性制导,发射方式也发展为车载、机载、舰载等多种,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低空作战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70年代中期以来,导弹进入了全面更新阶段。
为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一些国家着手研究小型单弹头陆基机动战略导弹和大型多弹头铁路机动战略导弹,增大潜地导弹的射程,加强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
发展应用“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研制机动式多弹头。
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为例,从1957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国共研制了20多种型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30多年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表1)。
在此期间,战术导弹的发展出现了大范围更新换代的新局面。
其中几种以攻击活动目标为主的导弹,如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反飞机导弹,发展更为迅速,约占70年代以来装备和研制的各类战术导弹的80%以上。
面对尖锐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为了自卫,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导弹。
经过20多年的努力,1966年10月27日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1980年5月18日成功地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1982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潜地导弹。
1999年8月2日发射了新型车载远程地地战略弹道导弹。
中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不同类型的中远程、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及其他多种类型的战术导弹。
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问世以来,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得到很快发展。
导弹的使用,使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成,它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导弹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导弹技术还是发展航天技术的基础。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150余种运载火箭,共进行了4000余次航天发射活动。
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83.6千克发展到10010千克以上;火箭的飞行轨道从初期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太阳系深空间轨道。
以运载火箭为主要支撑的航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它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环境和资源的高级经营,是一项开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综合技术,它不仅为人类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开拓性贡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效益。
因此,当今世界的航天技术领域已成为各技术先进的大国角逐的重要场所。
综观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史,几乎都是与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是由SS—6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成的,以后又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了“东方”号、“联盟”号和“能源”号等运载火箭,在航天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也是以“红石”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改制成的,以后又在“雷神”、“宇宙神”、“大力神”等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德尔塔”等系列运载火箭。
西欧诸国早期联合研制的“欧洲”号火箭,也是以英国的“蓝光”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发展研制成功“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
同样,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是在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展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军事科学理论(包括新的战争理论),新的军事技术与工业技术成就,必将为导弹武器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未来的战场将具有高度立体化(空间化)、信息化、电子化及智能化的特点,新武器也将投入战场。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导弹正向精确制导化、机动化、隐形化、智能化、微电子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战略导弹中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车载机动(公路和铁路)发射,以提高生存能力;加固固定发射提井,以提高抗核打击能力;提高命中精度,以直接摧毁坚固的点目标;采用高性能的推进剂和先进的复合材料,以提高“推进-结构”水平;寻求反拦截对策,并在导弹上采取相应措施。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美、俄两国服役的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性能将得到很大提高。
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并减少附带伤害;携带多种弹头,包括核弹头、多种常规弹头(如子母弹头等)和特种弹头(如石墨战斗部),提高作战灵活性和杀伤效果;既能攻击固定目标也能攻击活动目标;提高机动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微电子技术,电路功能集成化,小型化,提高可靠性;采用新型发动机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打击的突然性;实现导弹武器系统的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简化发射设备,实现侦察、指挥、通信、发射控制、数据处理一体化。
相关参考
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的德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
中国的导弹研究是一九五五年钱学森从美国返回中国以后开始的。在火箭推进动力学和工程控制论方面钱学森有著很深的造诣。在一九四五年,钱学森曾经以美国空军上校的身份参与接收德国的火箭技术。钱学森后来受到美国极
‘冯.布劳恩’.人类导弹技术的开创者,1936年在德国佩内明德的火箭研究中心建立的重点项目,由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计划,他作为主导者领衔执行V—2工程。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
近代中国面对世界时,已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其首要原因是社会生产水平仍停滞于落后的农耕方式而错过了工业化大潮,军事上也错过了热兵器、机械化这两个历史发展机遇。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忙于内战,国家始终处于
古巴导弹危机(英语:CubanMissile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
1957年,前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的首颗人造卫星送上近地轨道,开启了持续至今的太空军备竞赛。次年,美国人也立刻做出回应,将探险者1号卫星送上太空。两大世界级强权的军备竞赛,也就从海平面下的深渊,被瞬间拉升
保国庆导弹营部署北京“抢残骸”苏联人如获至宝50年前,在首都北京的防空作战中,解放军空军的地空导弹部队第一次使用萨姆-2型地空导弹,击毁了美蒋集团的RB-57D高空侦察机,让国民党空军对大陆的高空侦察间断了两年多...
作者:SOUL迪尔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大军压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飞毛腿导弹,目的在于迫使以色列参战。而以色列一旦参战,就可能导致一些阿拉伯国家对以
美苏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到白热化。美国空军侦察机黑鸟sr71,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一代传奇。它有一个十分自豪记录,从未在执行侦查任务中被击落过,尽管说有40%的该机型在意外事故中损失了
962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古巴导弹危机总共持续了13天。哈佛大学教授、肯尼迪总统特别助理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不仅是美苏冷战年代最危险的时刻,而且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刻”。世纪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