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Posted 学生
篇首语: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进入初中,七年级学生接触到一门新课程――中国历史。
如何使学生快速对本门学科感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不够“配合”,不够活跃,凡此种种。
老师有此等感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言而喻。
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一名优秀的称职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关注他,重视他,肯定他,他的努力是有观众的。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无从谈起。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比如,刚接到班级时,教师应迅速而准确地记住并叫出学生的名字。
如此学生会加深对该教师的亲近感和对其所教学科的兴趣。
若想使学生持续保持对该学科的兴趣和新鲜感,则仅凭叫出学生名字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在课堂上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好学。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这些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上课之前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准备。
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而且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例如可以在课堂中巧妙利用情景导入,把学生引入与本课历史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
比如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时,可让学生先听一首歌曲:林俊杰的《曹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不需要多说一句话,脍炙人口的歌曲定会将学生带到那尔虞我诈、雄争霸的年代。
此外,可在课堂中就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兴趣。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中战国七雄时,可以根据七国位置关系编撰顺口溜如下:
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可将七国进一步形象记忆为:
东南西北上中下,亲属请宴招胃寒(即齐楚秦燕赵魏韩)。
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中秦灭六国顺序时,可编撰顺口溜如下:
汗招味,初咽气。
(即韩赵魏楚燕齐)。
学习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关系》时,为使学生快速记住四个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大致分布,可编简单顺口溜如下:
东南西北,南吐回
即:东(东北)南西(西北)北,(H)南(南诏)吐(吐蕃)回(回纥)。
这样既能快速记住少数民族的名称,又能记住各个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大致分布。
在课堂中还可以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效果不差。
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前秦苻坚,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王羲之,入木三分。
这些典故,既是成语,又是故事。
教师除了讲故事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课堂上讲给其他学生听。
当然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历史故事的真实性,不能歪曲历史。
如此学生既了解了历史,又学习了成语,一举两得。
我发现,在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顺口溜和典故成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既能提高学习成绩,又能提高对该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历史探索世界。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的积极性放在课堂首位,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有趣的、快乐的、简单的,久而久之,他们会自觉投入课堂,爱上历史,学好历史。
相关参考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
1.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网站成长后来随着对历史教师个人网站的进一步了解,我把网站发展的目标锁定在视频库和历史flash资源库的建设上,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素材能给历史多媒体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容易调动学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产生探究思维,善于去探究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要史料的真伪,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
有一句话论从史出,这句话的论就是结论,史就是历史证据。历史证据有这几种:1、考古挖掘,2、文献记载,3、影像资料及图片等。在初一第一节历史课堂里,为了尽快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
历史教育者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领新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中导入设计恰当的话,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
一、有利于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以往的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客体,使学生形成了机械性记忆,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束缚。随着考试体制的改革,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相比中学其他学科,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历史素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但现实教育体制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
如何进行历史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整合,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