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名称的由来
Posted 大街
篇首语:“善与恶皆为上帝的成见。”蛇如是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府井”名称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府井”名称的由来
“王府井”名称的由来
明朝时期,这里建造了十个王府和三个公主府,故称为王府大街。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为王府井大街,一直沿用至今。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罗艺之帅府”就在这里,至今仍有帅府园之称。
罗艺是《隋唐演义》小说中罗成的父亲,唐高宗封罗艺为燕王,总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随着紫 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据《明成祖实录》载,这里被称十王府、王府街,民国时期,帝王时代结束,百姓渐渐淡忘了这些,在当时,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时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饭,而饮用水都是去卖,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推着水车卖水的人,其实卖的水也不过是相比之下苦涩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名为甜水,其实就是无色无味,相对来说,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据清光绪十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共有水井数一千二百五十八个,大多水质咸苦,只有极少数甘甜,能饮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则在甘冽可用之中。
在威莎(WEEKEND)店之前有用铁链子圈起的井盖,记录着王府井得名的缘由。
此街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公园一二六七年),历有“十王府街”、“王府大街”之称。
据考证,得名“王府井”,渊于明中叶以来街上的一口水井。
《乾隆京城全图》和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均绘该街只有一井并明示位于此处。
此井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湮没,一九九八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时被发现,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进行了保护,井可以说是这条街的根。
其实还有更古老的遗存,一九九六年东方广场施工,发现了旧石器晚期距今二万五千年的文化遗址,距地表十二米,有两层灰褐色文化层,表明古人类曾在王府井地区生活、栖息,在约两千平方米的面积上,发现了两千多件文物,这也是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存。
王府井大街的历史渊源
王府井大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北京内城的一条重要南北通道;到15世纪初,这条大街称“十王府”和“十王府街”;1905年,改十王府街为王府井大街,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王府井大街的商业活动最早出现在15世纪中后期,到了1903年,在清朝八旗兵神机营废弃的练兵场上建起东安市场。
也就是在这前后,伴随着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形成,一些为外国人服务的银行、商号也落户王府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府井大街的商业进一步发展,跻身于北京四大商业区行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一度实行计划经济,当时的王府井大街是中国最著名的商业街,共有商场101家,商业设施规模约9万平米,以 “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而闻名国内外,到北京的游客必到王府井,北京人购物也以王府井为首选。
参考资料:更多请查看乐途旅游问问 ://my.lotour/ask/AskTopicInfo.aspx?id=309870
相关参考
十堰地名由来:十堰历史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
习礼王村孔子周游列国,行走中来到了现在芦岗乡习礼王村头一片树林里,阵阵凉风令人十分惬意。一行人就在树林中休息起来。孔子与众人在谈论中不知不觉地议论起以德治国的重要,特别议论起了礼仪,从天子礼仪说到诸侯
“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古往今来,陈运和等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
涟水曾先后叫“淮浦县”、“北东海郡”、“襄贲县”、“海西郡”、“海安郡”、“涟水县”、“涟州”、“金城县”、“涟水军”、“安东州”、“安东县”、“涟东县”等。为什么叫这些名称呢?一、淮浦县汉武帝元狩六
十三翼之战中成杰思汗的十三翼是怎么划分的?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役之一。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次年,札木合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
...贸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然而有关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知道内情者恐怕寥寥无几。今天追溯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不得不提起一百多年前的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旅行家,他正是“丝绸之路”的命名者。生于183...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
马日事变发生于1927年5月21日,顾名思义,所谓的马日应该就是指21日,但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历史根据呢?其实是有的,只是鲜少有人知道罢了。尽管学术界讨论不多,但马日事变依然是中国近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