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知青和插队知青有什么不同之处

Posted 兵团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团知青和插队知青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团知青和插队知青有什么不同之处

1、政治背景不同

插队知青出现于1955年,但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9年中苏关系对立,毛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一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组建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

也就是兵团知青。

2、生活条件不同

插队知青的生活条件完全取决于所在农村的生产条件。

兵团知青发工资或者发生活津贴,准军事管理,因此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

3、业余活动不同

插队知青的业余生活是贫乏的。

既由于知青居住的比较分散,又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

兵团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冬闲的时候,以团为单位组织宣传队到各处演出,而且不同级别还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

4、政治境遇不同

插队知青,在当时,有一部分青年是“满怀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所谓“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

但更多青年是在政治环境的强迫下,在上学无路就业无门的无奈下到农村插队的。

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其性质决定,它延续着从60年代开始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对政治审查比较严格,只有家庭出身好的才能够被批准加入兵团。

因此能被批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让人感到是一种近似参军的荣耀。

5、劳动环境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兵团的劳动强度和生活的艰苦程度,有时候超过插队知青,尤其是在兵团初创的时期。

在艰苦的劳动中,知青们有时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方面兵团整体上所面临的危险更大一些,例如内蒙古兵团69位烈士牺牲在扑灭草原烈火之中。

插队知青中也有人牺牲在劳动之中,但是都是单个的案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插队

相关参考

6070年代知青插队是什么为什么要插队有什么意义

1966年文革爆发,中国的社会陷入停顿,就业机会大幅降低,社会上闲置无业的年轻人逐年增加,於是从1968年起,将两千万都市里16~20的年轻人以「插队落户」为名丢到乡下,名曰「上山下乡」、「向贫农学习

知青“反动”组织事件

1968年9月2日,一大批北京知识青年来到我们县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大队分来了12名知青,其中男青年8人,女青年4人。知青由生产队的老农带着参加劳动,白天学习农活技术,晚上参加大队组织的政治

金沙江边当过知青的人,这辈子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

苍茫的远山,奔腾的江水,古朴的村落……1969年,金沙江畔。我曾在这里插队落户,当了两年知青,留下一段人生难忘的经历。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高音喇叭里,时时回

北大荒兵团情欲事件

2012年8月20日,原兵团54团第一任团长章某病逝于辽宁,享年86岁。5师的上海知青陆建东给我介绍了一篇回忆他的文章,是现居美国的原54团章团长的警卫员、北京知青俞晓阳写的,读来令人感叹。这里节选部

什么是知青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

知青用手榴弹击沉苏联巡逻艇

渔业连陈庭华向知青讲述勇斗苏军炮艇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群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祖国的最北端,怀揣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的壮志,时刻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当以往电影中的战斗画面真的

涉县知青历史

下乡知青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

1970年代红色游击队境外受挫 大清洗当场枪毙知青

境外知青在执行护送首长的任务20世纪70年代初,境外知青的革命热情遭受严重挫折,红色游击队陷入南下战役失败的困境之中。许多老知青向我感慨说,如果南下战役取得胜利,革命成功将不是一句空话,一个革命党领导

十张女知青老照片,带你看看不一样的芳华

一位美丽的女知青照片,看着面容非常的纯真【绝版珍藏:十张女知青老照片,带你看看不一样的芳华】图为在湖南的女知青合影照片,照片上青春的脸庞,全是满脸的朝气,只是不知道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绝版珍藏:十张

女知青遭干部强奸 哪位领导发怒要大开杀戒

在“文革”时期,出现过许多奇怪的事和人,李庆霖就是一个。李庆霖(1936年-2004年)福建莆田人。1952年任福建莆田县某中学校长,1957年被划为右派,受到降职降薪处分,被分配到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