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谁写的

Posted 《山海经》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海经》是谁写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是谁写的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

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

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

一曰在君子国北”。

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

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

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

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经》与东夷有关。

金荣权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

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

“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

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

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

其余的人没有帝称)”。

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

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

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

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

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

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

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

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

』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

』是古本有齿字之证。

“下有汤谷。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

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编辑本段地域范围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

《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

《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

《中山经》为中原豫州河南西南巴蜀一带。

《山海经》把巴蜀和中原同列为《中山经》体现了《周易》的西南得朋的华夏民族观念。

也有一说山海经中所述之处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国境内。

编辑本段历史考究

简介

根据以上背景和原则,我们通过研究鲁东南地区龙山时期(伯益为龙山文化后期东夷部落首领)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考察鲁东南地区沿海一带人文风物山川地理形势,发现《海外东经》描述的地域与《尚书》中嵎夷的地望以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分布极为一致,现报告如下: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王守功(10)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

这一区域的《尚书。

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

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

(一)《海外东经》描写的地理走向与鲁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理走向一致

《海外东经》:“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叙述了从东南方到东北方沿海一带的方国。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

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由于《大荒东经》也是按东南到东北方向进行描述,其中的少昊之国(行政版图)可理解为整个《大荒东经》描述的地域的总称。

鲁东南一带龙山时期的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南起江苏灌云县北至青岛市区一带,是《尚书。

禹贡》中的嵎夷所在地,在地形上也恰恰是东南至东北走向(图2 夏代地图),所以《海外东经》所描述的恰恰就是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在东部沿海一带方国的分布。

(二)在《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记载的方国中,有四个方国可找到比较清楚的史料佐证。

《大荒东经》中“有黑齿之国。

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帝俊的后裔叫黑齿,黑齿建立的国家叫黑齿国。

黑齿国地望应在赣榆枳汪镇到岚山安东卫、虎山镇一带。

证据如下:

(1)黑齿国为帝俊后裔姜姓之国。

(2)夏商时姜姓纪国故地在日照安东卫到江苏赣榆之间。

《左传·隐公元年》(15)孔安国疏引《世族谱》说:“纪,姜姓,侯爵”。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二“海州”条下云:“纪障城,在县(海州怀仁县,今赣榆)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

按《春秋·昭公十九年》:“齐师伐莒”《传》曰:“莒子奔纪障”即此地也””。

赣榆到安东卫的距离恰好是75里,所以今安东卫城正是古代纪障城。

也有人认为纪障在赣榆县界。

《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16)一文说:“《左传》记载:“鲁定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不事齐故),莒子奔纪鄣”;杜注:“纪鄣莒邑也,东海赣榆东北有纪城”;《路史禅通记》:“有纪氏,有鄣氏”;《通志》载:“纪,都纪,迁于剧,注,纪本在东海故赣榆县纪城是”。

“光绪《县志》载:界墙城,即纪鄣城。

“界墙城,县北六十里,东际海,西连山”,以东际海西连山的方位来测定,岚山头东南方向的海中古城遗址即纪鄣城无疑”。

“《水经注》载:“游水又东北径赣榆北,又东北径纪鄣城东北入海”;杜预《左传》注:“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鄣城,即此城也”。

这些记载,都说明纪鄣城址在今县城东北境内”。

但赣榆北60-75里的地望大约就在赣榆枳汪和岚山安东卫一带,二者相去并不甚远。

纪国大约在商末周初由纪障迁都到今寿光南部纪台村,鄣邑(旧都)仍属纪,春秋时归属莒国。

(3)古纪障之纪国的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

纪国姜姓为炎帝后裔的记载出现较晚,最早见于唐代《元和姓纂》(17)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18)所载,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 春秋时, 纪国被齐国所灭, 其后以国名"纪"为氏。

但有史料证明纪障(古纪国)之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

证据如下:

第一,《山海经》数次提到炎帝及其后裔包括在海岱地区的后裔,但在《海外东经》或《大荒东经》的地域内从未提到炎帝之姜姓。

例如:《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

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

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左传。

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叙述齐地沿革时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

《左传》杜注称:“逄伯陵,殷诸侯,姜姓”。

山东济阳县刘台子西周墓出土了属于逢国的青铜器,逢公为伯陵之后,姜姓。

尽管齐地与商周时寿光纪国接壤,历史上从未有纪国之姜为逢伯陵之姜的记载或传说。

第二,根据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西周初年炎帝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 的记载,即使有个炎帝的后裔受封的纪国,也只能是寿光的纪国,而不是纪障的纪国(假设有两个纪国的话)。

关于纪国之纪障古城,《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一文写道:“另据国名记载:“炎帝后,姜姓国”,但从史料考证,炎帝之后,周封国不在此地”。

第三,宣兆琦(19)在《从姜炎文化看齐文化的渊源》中写到:“纪国。

殷商时期,有一个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境内。

《左传·隐公元年》孔安国疏引《世族谱》说:“纪,姜姓,侯爵。”纪国为姜姓所建,并见于《史记》索隐及《路史》诸书。

金文将“纪”写作“己”。

在寿光县城南20里处,有旧城遗址,纪侯台遗址等。

己侯钟便出土于纪侯台下。

近年来,在寿光境内出土了一批纪器。

据寿光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均为商代末期的器物。

由此可知,西周前就有一个姜姓纪国存在,都城和疆域都在今寿光境内”。

这说明纪障之纪国更是早于殷商时期。

如果纪障之姜为炎帝之姜,就像逢伯陵之姜一样,《山海经》中应该提及。

也有另一种可能,寿光纪国为炎帝之姜,纪障纪国为帝俊之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二者混为一谈。

但不论那种可能,纪障之姜肯定不是炎帝之姜。

那么,纪障之姜只能是帝俊之姜。

第四,春秋时代,莱国与莒国尚夷风,用夷礼,因而为齐鲁等周王室或其诸侯国所不齿。

而纪国与莱国世代为通婚国,说明纪国与莒国一样,是周王朝所封的土著东夷方国。

第五,宋代《路史》(20)记载少昊后代有:“偃姓国22个,赢姓国57个,李姓国4个,纪姓国6个,蔑姓国2个,还有不知何姓的国9个。

总共6姓100个国”。

说明少昊之后有纪姓(姜姓,因国而姓)。

第六,从考古学的角度讲,炎帝文化属于仰韶时期的文化,与仰韶时期相当的海岱地区文化是大汶口文化。

如果炎帝后裔从黄河中上游迁移到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势必将仰韶文化带到海岱地区。

考古学证明,由一个族群和部落因迁移而形成的方国,必然留下该族群的文化痕迹。

因为除了迁移时携带的生活用品之外,即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本族群的文化在他们制造的生活用品上也一定会得到反应。

在整个海岱地区,特别是在日照一带已发现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各种器物,但迄今为止并未发现有任何仰韶文化的痕迹。

也就是说,海岱地区在龙山文化之前无炎帝之姜。

海岱地区即使有炎帝之姜姓古国,也只能是在夏商期间迁移而来。

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逢伯陵。

第七,许倬云(21)在《西周史》中列举了包括纪国在内的众多西周封国的迁徒,然后写道:“这些封国均曾远迁数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则随封君迁移的族群,一定是分封的主体。

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都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室建立新的藩屏。

在新的地方,这些族群叠居在原居民的上面,构成封建的统治阶层。

《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所谓“因国”,也就是这些分封族群所君临的土地。

统治的族群在“因国”集中居在都邑之中,是即“国人”,而“因国”的原居民,散居在各处的聚落中,是即“野人””。

这样,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的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的记载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也就是说,古纪障之纪国的前身为黑齿国,帝俊之后姜姓。

在殷商时期姜姓纪国扩展到了寿光一带。

后来周王朝将炎帝后裔作为统治者分封到了纪国,炎帝后裔成了“国人”,帝俊后裔则成了“野人”。

因此才有了纪国姜姓,炎帝之后的说法。

《淮南子·修务训》(22)提到黑齿国:“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

也明确说明黑齿国在华夏的东部。

4.十日国

《海外东经》“下有汤谷。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

有谷曰温源谷。

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就像帝俊生黑齿一样,羲和生十日表示羲和的后代建立了十日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在古人的眼中,太阳的变化是清晨日出时凉爽,尔后温度逐渐升高变得炎热直至落山,循环往复。

古人对太阳在一天之内的温度变化不理解,因此产生了太阳女神羲和在甘渊中浴日,使其降温的传说。

这表现在《山海经图》中就是有一女子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浴的场景。

到了文字《山海经》,就成了“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根据黑齿国在“汤谷上(南)”,汤谷地望应在黑齿国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对应的是日照市的尧王城遗址,这就是所谓的“十日国”,羲和之国。

而汤谷就是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

尧王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

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该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当与两城镇遗址面积相仿。

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土坯房建筑,特别是奠基石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在建筑领域举行奠基仪式的先河。

墓葬的葬俗独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围镶陶片构成方形墓框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

该遗址出土的铜渣,表明该地最先迈进了铜石并用的文明时代。

根据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与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普查结果,尧王城周边地区为三级聚落分布。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尧王城遗址面(东)向大海,背(西)靠老牛头顶,双山,白云寺等山系,右(南)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北)为傅湍河和奎山。

十足的帝王之气和风水宝地。

(四) 其它方国地望的推测。

在奢比尸国(今江苏连云港连云区到赣榆一带)之南,有嗟丘和大人国。

《海外东经》“<长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

甘果所生,在东海。

两山夹丘,上有树木。

一曰嗟丘。

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荒东经》:“东北(疑为“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

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

百谷所在”。

《大荒东经》:“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该“嗟丘”似为“皮母之丘”。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一曰在<长差>丘北”。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

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嗟丘和大人国的地望大约在江苏灌云县大伊山一带。

该区域的考古文化为大伊山新石器时代石棺葬遗址,该遗址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大伊山东南角山麓台地的青风岭上。

遗址揭露面积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石棺墓葬”64座,随葬文物150余件。

大伊山遗址反映出典型的大汶口等北方文化的类型特征,又含有苏南文化的某些因素,是东夷文化的前沿。

在赣榆之尸国之北,黑齿国(赣榆枳汪镇到岚山安东卫虎山镇)之南,除了青丘国之外,尚有君子国和困民国。

《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大荒东经》:有东口之山。

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珂案:说文四云:「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

」而博物志外国云:「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

土千里,多薰华之草。

民多疾风气,故人不蕃息。

君子国的地望似乎应在连云区和赣榆青口镇之间(二者距离60公里)。

该区域的考古文化有如下代表:北青墩庙遗址(含苏青墩遗址),系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城头镇青墩庙村北,为一大河湾沙滩,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盐仓遗址(含庙台子遗址),该遗址位于海头镇盐仓城村,史载为春秋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驻城,为一东西走向的台地,长120米,宽115米,高3米。

《海外东经》“在其北,各有两首。

一曰在君子国北”。

《山海经图》上有彩虹的虹字,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图示古汉字,熊国英著)。

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把彩虹描述为虹虹“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是彩虹呢,还是有两首的怪物。

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在工虫北两水间。

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朝阳之谷位于君子国和黑齿国之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又“逮于海隅,遂登之果,昭临朝阳”,此朝阳或许彼朝阳也。

《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一曰禹令竖亥。

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大荒东经》有困民国,勾姓而食。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

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

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据此,王亥的困民国应该是竖亥的方国。

远古时期人们的地理顺序是南、西、北、东,也就是说,《山海经图》与今天的地图恰恰相反,即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根据“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推测,困民国当在青丘国之西,正是临沂地区。

临沂是龙山时期尧王城类型的另一个中心区,也是殷人先祖聚居的地方。

在十日国(尧王城古国)之北,有雨师妾国、玄股国、毛民国和劳民国。

《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

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郭璞云:「雨师谓屏翳也。

」郝懿行云:「楚词天问云:『蓱号起雨。

』王逸注云:『蓱,蓱翳,雨师名也;号,呼也。

』初学记(卷二)云:『雨师曰屏翳,亦曰屏号。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本句指的是嵎夷之地(龙山尧王城类型)先民的图腾与崇拜。

句芒(或名句龙)是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

死后成为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

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

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

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

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历史

 说起《山海经》,国人大都知道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奇书、怪书。

此书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

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无经,所以,《山海经》的书名虽最早见之于《史记》,但司马迁观之却叹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因此,直到约百年后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才将此书公之于众。

《山海经》涉猎之广,内容之奇杂,从古至今使人对其该归于何类多有分歧。

《汉书·艺文志》将它列入形法家之首,《隋书·经籍志》以下则多将它归入地理书,但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却谓其为"小说之最古者尔",鲁迅先生则将它视为"古之巫书"。

因此,《山海经》问世之后,围绕其内容、成书时间的争论,对它的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是个谜,乃至酿成学术界中千年未解的悬案。

按照刘向、刘歆父子和东汉王充的"正统"说法,《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们在《山海经》中却找到了发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后的史实,因此"禹、益作说"受到了质疑。

此后,隋朝的颜之推虽坚持旧说,但面对难以掩盖的漏洞,他只好用"后人羼入,非本文也"来作掩饰。

所以,《山海经》的作者便成了众多学者考证的对象,种种假说纷纷而出,如"夷坚作说";"邹衍作说";后人综合炎黄两族的传说而成说;南方楚人作说;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等。

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实际上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期一人所作。

编辑本段《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

《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马红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是在网贴的基础上,对《南山经》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以独特的角度对《南山经》中容易引起歧义的名词进行了进行了分类解释,从而证明了《山海经》的真实性,是对《山海经》的“去神话考证”。

作者从汉字的字形、语音、语义入手,通过对经文逐字逐句的研究,共考证了12种疾病、13种地形地貌、9种矿物、13种植物、43种动物、71处山川河流,创造性的对《山海经》进行了全新解读。

其中植物、动物的考证配有真实的图片和经文进行一一对比,特别是麒麟、九尾羊、九尾狐、旋龟、凤凰等传说中动物的考证,让人豁然开朗。

山川河流的考证上,作者也从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矿藏分布、动植物分布等方面,把经文和现实中的山河一一进行了匹配.

相关参考

《荀子》是谁写的

《荀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人定胜天、性恶论、隆礼敬士、尚贤使能、重法爱民、节用裕民、开

小说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

小说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红楼梦真正的作者长久以来,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所补,有人认为程伟元也参与了撰写。一般认为,曹雪芹把自己的家族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中。在20世纪初,“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为什么只剩残稿了?《资治通鉴》残稿是怎么样的?《资治通鉴》我们都知道,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写,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资治通鉴》至今为止还留存有一些残稿,是当年司马光手写的真迹,这可以说是非常

风行一时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谁写的

  徐进是浙江慈溪人,生于1923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和看戏。他的父亲当过钱庄的会计,家里有些藏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红楼梦》等,徐进虽然似懂非懂,却如饥似渴地把它们都读了个

《三国演义》中前面那首词是谁写的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这首词出自《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杨慎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湖广

评价过邓小平的历史文献(书籍)有哪些是谁写的啊急需

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这是谁写的,快带他来见朕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明君的代表,他礼贤下士,虚心纳谏,最终开创了一番伟业,被西域各国称为“天可汗”。贞观五年时,唐太宗向群臣布置了一项“作业”。他要求群臣讨论朝政得失,以此来查漏补缺,更好的治理国家。说是

孙子兵法,是孙膑写的还是孙武写的

【孙子兵法】相信作为国人都听说过,甚至外国人也在研究,那么这本著作到底是谁写的呢?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自称鬼谷先生。是著名的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大家,纵横家,甚至到了如今社会我们也认为他在哲学和

七侠五义是谁七侠五义的作者是谁

  【七侠五义是谁】七侠五义的作者是谁?七侠五义到底是谁写的,是什么时候写的?  <<七侠五义>>原著作者是石玉昆先生他笔下五鼠栩栩如生如同从纸上走了下来各个性格鲜活生动惟妙惟

三国之最经典的六句话

第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