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冀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Posted 领导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冀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述冀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1673—2618(2010)02—0080一06 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边区主要包括河北省东 部的盐山、南皮、东光、沧县和山东省东北部的无 棣、庆云、乐陵、宁津、惠民、沾化、利津等县。

该边 区地处津浦路以东,黄河以北,它的南北两端紧逼 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据点济南和天津,东面则是 渤海湾,徒骇、马颊、南津等河流横穿其间。

八年抗 战,党领导冀鲁边区24个县、9 000多个村庄的600 万回汉人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 争。

由于冀鲁边特殊的地缘形势和当时特殊的政 治局面,冀鲁边地区中共党的领导曾呈现出较为复 杂的局面,本文以此为主线论述该区早期党的历史 发展面貌。

一、冀鲁边工委领导边区武装斗争。

开 创抗日新局面 日寇占领平津以后,沿津浦路南犯,冀鲁边最 先遭到日军铁蹄践踏。

我冀鲁边的党组织,坚决执 行了党中央的指示,迅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 亡运动。

冀鲁边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杜步舟回忆: 我党在这个地区的地下活动,最早的可 以追溯到1924年前后,到30年代初期,便建 立了中共津南特委和中共乐陵中心县委,由中 共河北省委领导。

……1937年七七事变后, 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很高,这时,津南特委要 求我们:继续扩大地下工作区,发展党的组织, 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相机建立革命武装,迎接 抗日战争的高潮。

河北省委领导下的津南特委的工作为该地区以后 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1937年3月,中共北方局决定,将原属河北省 委领导的津南特委转归山东省委领导。

山东省委 决定将原属津南特委领导的盐山、庆云、东光、宁 津、南皮等县加上乐陵、无棣、商河、惠民和阳信五 县,组成鲁北特委,于文斌任书记。

杜步舟回忆: 这年(1937年)初特委书记王奎章同志找 我,要我秘密组织武装力量,准备进行武装斗 争。

……古楼张的赵明新(原名赵杏村)从外 地回来了。

这次他是受中共山东省委派来家 乡开展工作的。

……不几天,赵明新领来了一 个中等身材的人,叫于文斌(原名于世保,河南 省息县人),他是山东省委派到这里作领导工 作的。

……1937年5月的一天,党的重要会议 在许家村小学一间破旧的东厢房里召开了。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意见,不成立鲁北特 委,同时取消津南特委,而成立冀鲁边区工委。

……会议决定由于文斌任工委书记,马振华任 收稿日期:2009一ll一15 作者简介:韩荣钧(1968一)。

男,山东枣庄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万方数据 第2期 韩荣钧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根据地组织史述论 81 组织委员,赵明新任宣传委员,邸玉栋任特派 员。

‘1〕 这是抗战期间首次公开使用“冀鲁边”之名,冀鲁边 区工委是由来自山东省委、河北省委两方的人员组 成的,主要接受山东省委的领导。

起义参加者李广 文回忆: 同年9月,中共山东唐委制定了发动抗日 武装起义的纲领和在全省分区发动抗日武装 起义的计划。

决定起叉部队用“山东人民抗日 救国军”或“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番号,冀 鲁边区的起义武装为第一军。

并先后派赵明 新、于文斌和红军干部郭盛云、周凯东到鲁北 工作。

赵明新、于文斌同津南工委的负责人马 振华会合后,建立了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的领导 机构——中共鲁北特委(亦称冀鲁边工委、鲁 北特工委),于文斌任书记。

〔21 两人回忆中有两处不同:一是山东省委派员的时间 不同。

由于杜步舟最早与赵明新、于文斌接触,李 广文所记恐不确。

二是成立的边区党组织名称不 同。

一般称冀鲁边工委,没有成立鲁北特委。

总 之,河北省委领导的地方党组织为武装起义做了大 量的准备和发动工作。

山东省委的派员领导加强 和统一了这一地区的党的领导力量,促成了武装起 义的成功进行。

救国会和救国军成立前后,中共宁津县委负责 人李广文、王见新、张策平,乐陵县委书记杜步舟, 盐山县早期党员崔岳南,沧县党员刘子芳,庆云县 委负责人范普权、王之翰、温佩青等,分别在当地组 织起抗日武装。

其中乐陵县委在红军干部周凯东 的协助下,于7月在黄夹镇率先举行起义,树起“华 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6团”的大旗。

区内抗日武装 于9月间陆续汇集到盐山县圣佛寺村一带,发展到 约1 000人。

“同年10月(按:应为3月),由于抗日斗争的 需要,以及津浦路东、路西两个地区党的工作联系 不便等原因,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

把津浦路东的 盐山、沧县、宁津、庆云、乐陵、阳信、无棣、东光、南 皮、惠民等县党的工作交山东省委领导……冀鲁边 工委的建立,统一了津南、鲁北地区党的领导,为冀 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 础。

¨如这样,明确了冀鲁边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正 式确立了山东省委对该地区的领导。

12月间,为便 于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 同抗战,冀鲁边工委决定,在确保党对军队领导权 的情况下,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番号改为“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任命邢 仁甫为支队司令,马振华任政治部主任。

此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31支队连克4座 县城,军威大振。

队伍迅速扩大到24个路(未设第 八路),共约万人。

其基本力量仍是第一、二、三路 和特务团,共2 000余人枪。

此时由于隶属关系的更迭,冀鲁边党组织已与 上级失去联系。

“(1937年)12月初的一个晚上,边 区工委在盐山城东南杨小营村召开了会议,会议着 重讨论了革命武装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工委书记 于文斌同志主持了会议。

……会议决定派二团政 治部主任李广文通过冀南特委去太行山找八路军 司令部,派宁津中心县委书记王建新去找山东省 委。

研1〕“在此期间,特委书记于文斌不幸因枪走火, 头部受伤,于1938年3月间牺牲。

他的牺牲,使边 区党组织一时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加之山东省委 已转移到泰安地区,马振华几次设法与省委联系, 均无结果。

李广文在景县找到津南工委书记赵镩。

赵派刘淑清带李去天津找到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姚 依林。

“(1938年)4月26日,河北省委派李启华、杨 靖远等5名干部到冀鲁边区,任命杨靖远任31支 队副司令,李启华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并负责特委 的工作,史甄、赵焕文、吕器分别负责政工和文化工 作。

’,〔们这样,河北省委又加强了对冀鲁边的直接 领导。

1938年6月12日,顽固派刘景良纠集两旅兵 力围攻抗日救国军所在地庆云、乐陵县城。

在此危 急的情况下,李启华、马振华先后派李广文、冯景恩 向八路军129师告急求援。

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很重视对山东的开辟,此 前曾和陈再道、宋任穷、刘志坚一再商量过向东发 展的问题。

1938年5月13日,他们将研究的结果 报告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和邓小平。

徐 提议以曾国华支队及东纵第1团配给老连三、新连 二、机枪连一,组织挺进纵队,出胶济路活动。

两日 后刘伯承复电徐向前,同意徐向前提出的意见。

徐 向前考虑:开辟新区,不单是军事问题,还有党的问 题、政权问题,冀鲁豫省委派人去负起领导责任更 好些。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省委书记李菁玉时,李万方数据 82 滨州学院学报 第26卷 菁玉向他推荐了马国瑞(七七事变后,马曾担任冀 南特委书记,对该地区较熟)。

徐向前和刘伯承议 定的方案在执行时又有改动。

出兵部队不是曾国 华支队和东进纵队几个连,而是曾国华的第5支队 和先到高唐、夏津的孙继先的津浦支队;出兵方向 不是胶济路南,而是天津以南、旧黄河以北之冀鲁 边一带。

此时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沈鸿烈 插手指使鲁北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与共产 党摩擦。

刘景良以“统一行政”、“收复失地”为名, 两度围攻“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驻地庆云、乐陵。

“危急关头,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李启华和马振华先 后派李广文、冯景恩到冀南,向徐向前报告情况,请 求支援。

徐向前得知这一情况后,才把出兵方向向 北调整了一下。”(钉 129师副师长徐向前通知他们,党中央已经决 定派八路军挺进山东,将冀鲁边区划归北方局和 129师领导,并派115师第5支队(曾国华、李宽和 部)、129师津浦支队(孙继先、潘寿才部)增援冀鲁 边区。

“6月下旬,这两个支队的先遣部队抵达夏 津,刘景良闻讯急令围困庆云、乐陵的部队撤回惠 民。

冀鲁边区抗战形势转危为安。

螂〕“7月,冀鲁豫 边区省委派代表马国瑞随军来边区指导工作。

随 即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马国瑞任 书记。

’虻63158 当年9月北方局批准建立了统一津南和鲁北 地方党组织的新的领导机构——冀鲁边区特委,该 特别委员会以李启华为书记,周东光为组织部长, 李广文为宣传部长,马振华为民运部长。

暂由冀南 区党委领导,马国瑞同志为冀南区党委驻边区代 表。

此间,冀鲁边区党组织处在北方局的直接领导 之下,军事上则受129师指导。

徐向前认为要派一名旅级指挥员去冀鲁边。

“他先打算派徐深吉去,但由于青年纵队离不开他, 只好另择。

这时,邓小平正在冀南,他们研究后,便 向中央、总部提出了请115师派一旅级司令部、政 治部机关去领导冀鲁边斗争的建议。

这个建议被 采纳了。

115师决定派萧华到冀鲁边去。

帕〕2“ 1938年7月初,129师、115师派出东进部队孙 继先、胥光翊“津浦支队”和曾国华、汪乃贵“永兴支 队”到达冀鲁边。

两支队与31游击支队会合后,转 战于南皮、宁津、吴桥、乐陵一带地区。

9月27日, 萧华率领343旅旅部机关100余人抵达乐陵。

八 路军主力的增援,使冀鲁边区抗战局面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

边区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健全 了经北方局批准新建的冀鲁边特委,成立了八路军 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和军政委员会, 对当地抗日武装进行了整编,“华北民众抗日救国 军改编成第6支队,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 五”〔7〕。

冀鲁边军政委员会1938年9月27日成立 于乐陵,萧华、符竹庭先后任书记,委员有萧华、符 竹庭、马国瑞、杨靖远、李启华。

嘲马国瑞把军政委 员会的工作交给萧华之后,则以省委代表的身份专 做地方党的建设工作。

萧华在扩大的军政委员会上,传达了北方局、 129师首长的指示,明确了冀鲁边的隶属关系:“冀 鲁边区是一个统一的战略地区,因115师尚未开入 山东,暂由129师领导,冀南区党委代北方局领导 冀鲁边特委,将来交山东分局领导,并建立一个战 略区的区党委组织。

帅1这样,北方局经由冀南区党 委加强了对冀鲁边地区的领导。

1938年12月,党 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统一指挥山东我 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由于冀鲁边的特殊情势, 该区的武装力量没在这次整编之内。

同月,中共山 东分局成立,书记郭洪涛。

山东分局成立初期把工 作中心放在苏鲁豫边区,冀鲁边区仍由冀南区党委 领导。

1939年9月4日,八路军总部向115师发出指 示:萧华活动之冀鲁边地区粮食困难,敌人封锁严 密,应以一部转入鲁西地区。

根据八路军总部这一 指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和曾国华支队分批进 入鲁西。

冀鲁边军政委员会书记由符竹庭担任。

二、冀鲁边划归山东分局领导 中共冀鲁边特别委员会原归冀南区党委领导, 1940年春划归山东分局领导,书记李启华。

这样, 冀鲁边区和山东分局及115师的联系增强了。

由 于与河北方面的历史联系,一大部分干部系河北方 面所派,河北党组织尤其是冀南区党委仍发挥重要 指导作用。

1940年10月,由于鲁北地委辖区狭长, 不便领导,分为两个地委,即冀鲁边二、三地委,津 南地委改称一地委,3个地委仍由冀南区党委代 管。

中共冀鲁边一地委机关主要活动在宁津和乐 陵边界一带。

辖南皮、东光、新海、鬲津、沧县、乐 陵、宁津县委。

书记李启华(兼,1940年12月离万方数据 第2期 韩荣钧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根据地组织史述论 83 职)、刘青林(1940年12月任职)。

〔1叨冀鲁边二地委 辖德县、平原,陵县、禹城、临邑、德平、济阳等县委, 书记杜子孚。

中共冀鲁边三地委先后辖庆云、商 河、阳信、无棣、沾化、滨县和现属河北的盐山、靖远 等县委,书记李广文。

〔10〕22 1940年10月,冀鲁边的主力部队整编为第 115师教导第6旅,并兼新建的冀鲁边军区。

辖区 在德州、沧州、沾化、齐河之间。

司令员邢仁甫,政 治委员王叙坤,(后)周贯五(1940年12月任)。

冀 鲁边军区下辖三军分区:第一(津南)军分区:司令 员石景芳;第二(鲁北西地区)军分区:司令员龙书 金(兼);第三(鲁北东地区)军分区:司令员杨铮 侯口〕5“。

自此,冀鲁边的主要武装力量纳入115师 建制,党、军隶属关系基本理顺。

1940年冬,中共北方局派以张晔为团长的北 方局巡视团到冀鲁边区检查工作,并经北方局批准 于1941年2月在中共冀鲁边特委的基础上建立了 冀鲁边区党委。

区党委辖由冀南区党委代管的冀 鲁边一、二、三地委;并直接领导盐山和青城县委。

区党委建立后,又重新归属山东分局领导。

由宣传 部长李启华主持区党委工作,北方局巡视团团长张 晔任组织部长。

1941年4月中旬,“冀中党、政、军 领导机关派第八地委书记翟晋阶、第八军分区政治 部主任张逊之、军区作战科长高存信、宣传科长魏 泽南等组成参观团,赴津浦路东之渤海地区参观考 察。

当时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有意将该地区 划归冀中领导,故组织了此次参观考察。”〔1u 6月中 旬敌“扫荡”该地区,翟晋阶在盐山县大单庄战斗中 牺牲。

其他同志于2个月后返回冀中。

对冀鲁边划归山东党组织领导,山东方面表示 了热烈欢迎。

并由山东战工会致电晋冀鲁豫边区 政府表示同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杨主席、薄、戎 副主席勋鉴:顷接尊电,告以原辖冀南主任区之冀 鲁边第六、七、八三个专员公署划归山东领导等由, 敝会深表同意,除派员前往该会接洽工作外,敬祈 电知各该专署知照,以便敝会派员到达该区时,径 行接洽各种关系。”n23可见,冀鲁边此前曾纳入冀南 区行政管辖序列。

1942年6月,继敌人对冀中“五一大扫荡”之 后,德州、沧州等地日伪军又集中2万余人,对我东 光、南皮、沧县一带实行空前残酷的“拉网扫荡”,持 续时间达50多天。

扫荡后,敌在边区增加据点100 余个,成为山东敌伪据点最多的抗日区。

全区完全 被敌封锁分割。

“冀鲁边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 候,得到了上级党的关怀和支持,得到了冀南、冀 中、清河区等友邻地区的支援。

1941年底,山东分 局派巡视团来冀鲁边,巡视团的干部彭瑞林、于继 禹、曹戎等全部留边区工作。

冀中区党委派张永 逊、李雪炎、戴夫等留下任职,从而充实、加强了冀 鲁边党的领导。

1942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派王卓如 为冀鲁边区党委书记,实行了各级党委领导一元 化,边区党委领导得以健全和加强,这对于冀鲁边 克服困难,坚持斗争,起了重大作用。”〔1们 这样,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开始由中共中央北 方局委托冀南区党委领导,后来归山东分局领导, 成为山东所辖6个战略区之一。

三、冀鲁边与清河区合并 清河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坚持游击战 争的战略区之一。

抗战以前,中共鲁东工作委员 会,领导寿光、昌邑、潍县、益都、广饶、临淄、博兴各 县的秘密工作;在淄博矿区建立了矿区工作委员 会。

1938年5月前后,山东省委决定成立清河特 委,统一领导这一地区的工作。

1939年初,根据战 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又作了调整:胶济路以南为淄 博区,路北为清河区。

1939年7月,清河特委改为 清河地委,1940年10月改为清河区党委。

清河区抗日军民在胶济铁路两侧的发展遭到 挫折。

清河区党委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指 示,于1940年春,选择小清河人海处的寿光、广饶 边区一带敌人控制薄弱的地方,和小清河中段邹长 边区陶唐口地区,同时作为突破点,分两路渡过小 清河,向北发展。

东路进至广饶北部和博兴、蒲台 广大地区;西路进至邹平、长山北部高苑、青城地 区。

我军东西呼应,很快控制了西起高苑,东至广 北小清河与黄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从而使我军摆脱 了机动范围很小的小清河以南狭长地带,进入回旋 余地较大的广(饶)、博(兴)、蒲(台)、高(苑)地区。

经过数次战斗以后,我军控制了小清河以北地区, 与小清河以南地区连成一片。

为了便于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清河区党委 和部队领导机关决定采用积极防御的方针,派部队 进驻利津东部之八大组(即永安镇),解放了以八大 组为中心的黄河入海口右岸广大地区。

随后,又解万方数据 84 滨州学院学报 第26卷 放了黄河左岸的广大地区。

从此,垦区成为我军的 后方,对支援前线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河区抗日力量的发展和北上,鼓舞了冀鲁边 的抗日军民。

在边区遭到敌人残酷扫荡、日渐困难 的情况下,边区领导决定,开拓黄河通道,打通与清 河区根据地的联系,遂有数次南下战斗。

1941年2月,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第16 团、第17团和旅特务营执行南下任务,于2月17日 在孔家镇、徐家一带遭敌包围。

八路军指战员浴血 奋战,突出重围,返回基本区。

3月初再次南下,因 日伪军“扫荡”和顽军张子良、刘景良部进攻,部队 又只好撤回,南下未果。

6月初,第16团1个营继 续南下,为敌所阻,转至大湾(惠民城西南)一带活 动,又遭顽军刘景良2个营进攻。

第16团的这个 营奋起反击,将其全歼,与在清河区的山东纵队第3 旅第一次取得了联系。

后因敌人“扫荡”,又中断联 系。

7月20日,八路军乘顽军何思源部在清河区遭 到山东纵队第3旅痛击之机,第3次派第17团1个 营南下。

当部队进至胡家集(惠民城东南)时,遭顽 军何部4个团包围,双方激战于马夹河,伤亡惨重。

教导第6旅部队第3次南下受挫。

根据前3次受挫的教训,教导第6旅决定以无 棣、沾化、利津以东沿海地区为第4次南下路线。

在清河部队配合下,从9月23日开始,到9月25 日,经多次战斗,击溃何思源、张子良部的拦阻,终 于打通了与清河区的联系。

两战略区的联合,使该 地区抗日力量得到有效增强,敌我态势大为改观。

为了使冀鲁边区迅速摆脱困境和积极准备战 略反攻,中共山东分局特致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建 议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两区党委、军区合并。

报 告称: (一)冀鲁边因严重的被敌分割封锁,已完 全变成游击地域,部队均以〔已〕精干。

(二)小部队以〔已〕分散坚持活动,主力已 抽调一个团及教导队到清河垦区整训,后勤均 已移到垦区与清河合并。

冀鲁边与清河联系 已经打通,中间虽仅有数十里之敌区,为配合 各政治攻势,现已打开工作局面。

(三)为考虑到该区情况的发展,为着继续 坚持该区斗争,使冀鲁边有依托,贯彻精简及 加强下层分散独立的领导,保存各部起见,决 定将冀鲁边与清河合并成一个战略单位,合并 (为)渤海区党委与军区,并决定以原清河区委 书记号晓村任书记兼政委,冀鲁边区书记王卓 如任副书记,原组织部长杨国夫任司令,龙书 金任副司令,原冀鲁边政委周贯伍任军区政治 (部)主任。

Ll副 北方局很快复电同意合并。

1944年1月,中共 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军区公布:清河区与冀鲁边 区两区党委、军区合并,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 军渤海军区。

新成立的渤海区东临渤海,西枕津浦 铁路,南接济南至潍县的胶济铁路西段,北逼天津, 处在冀中、冀鲁豫、鲁中与胶东4个抗日根据地之 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月,两区合并工作会议在 广北县辛集、牛家庄一带召开。

会议正式宣布中共 渤海区委员会、渤海军区成立。

〔153辖区在潍邑、济 南、德州、沧县、黄骅之间。

1945年8月,部队发展 到3.5万余人。

主力部队整编为山东军区第7师 和警备第6、第7旅,组成第四路大军,参加对日战 略反攻,其后并在解放战争中作出了辉煌的贡献。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作为山东6大战略区之一, 率先举起了抗日武装起义的大旗,与日寇及反动派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冀鲁边辉煌的历史功绩 的取得是与勤劳、善战的边区军民分不开的,是与 中共中央、北方局、山东分局、河北省委、山东省委、 129师、115师的领导分不开的。

冀鲁边的顽强战 斗精神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今人珍视和 继承。

相关参考

冀鲁豫区抗日军民在艰苦的反“扫荡”年代中是如何坚持斗争的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从1941年初起,冀鲁豫区抗日军民也进入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年代。1月11日,日军

主角被活活打死

  194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十六。  横岭上村,位于晋冀鲁豫边区晋东南的辽县(今山西省左权县),一个仅13户人家的村庄。  这天晚上黑极了,月亮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位于村中心位置的民革室里,5名

抗战中的马步芳和马家军! 马步芳军队抗战纪实

...青海积极准备抗日的过程中,“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国民政府”命令青海省代主席、八二军军长马步芳派兵出省参加抗战。马步芳先后派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分别是暂编骑兵第一师和暂编骑兵第二师。...

德国法的历史地位

一、简述魏玛宪法的历史地位魏玛宪法又称《德意志宪法》,是德国立宪会议于1919年8月在魏玛城通过的。由于这部宪法是在推翻帝国政府和群众运动蓬勃发展条件下制定的,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进步意义。它的主要内

延安历史战争

延安重大历史事件延安重大历史事件如下:1、红军长征到达延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

三英战吕布是哪三英 三英战吕布故事简述

三英战吕布是哪三英三英战吕布故事简述在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章节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小说的情节推断,无论张飞还是关羽,单挑肯定打不过吕布(但吕布也不是能轻易就拿下这哥儿俩中任

简述我国会计法发展历程

西周时期有了会计立法的雏型:周朝中央政府设立了会计主管官员———“司会”一职,它是会计的最高长官,主要职责是利用账册、数字、公文、户籍、地图等文件中的副本,考核各级官吏的工作,并检查、听取他们的会计报

古田会议在我军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如何认识古田会议决议在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929年12月毛主席主持制定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确立和阐明了“党指挥枪”的党对军队领导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支部建在连上”实践的理论总结,从

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

十六国时代的开启,简述晋朝和内迁少数民族之间的对抗性关系

在西晋末年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战火燃烧了整个中国的北方地盘,在这个时候迁徙进入西晋内部区域的少数民族,在晋朝内部溃逃的时机动员战争意图竖立本身的国度。这在魏晋时期的汉人看来属于绝无仅有的事件,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