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前后课程结构的变化
Posted 课程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前后课程结构的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课程改革前后课程结构的变化
课程结构上的变化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在课程结构上的最大变化是引用了“学习领域”和“模块”两个概念。
那么,这两个概念与传统的“科目”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解读:学习领域的设置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
由于每个学习领域都代表对学生不同素养的要求,所以新课程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得获得一定学分,这可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学习科目过多,学生负担过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某一个领域的课程时,允许有不同水平的选择,这可使一般学生打好基础,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新课程结构中的科目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目或学科,其在一个统一的新的三层结构体系中处于中间位置,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元。
新课程的科目是在学习领域之下设置的,构成科目的模块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同一科目下的各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不像传统科目中各单元知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设置这种模式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解读:新课程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课程构成不同,高中新课程从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变革,突出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力图构建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学习范围。
学习领域的设计借鉴了国外高中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从更宏观的层面为课程结构的改善提供了保证。
学习领域设计合理了,科目设置才可能合理。
科目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是学习领域的构成单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构成一个学习领域;科目结构主要是科目之间的联系,在其之下,是科目内的结构,即通常所说的“学科结构”。
众所周知,学科结构问题通常被当成是一个教材结构问题,而教材结构问题又往往被当作是教材内容的增减问题,教材或科目在形式上到底应以什么方式存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但它却关系到学科的价值走向,是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必须予以关注的。
新课程在这一点上作了一次极具创造性的探索,即在科目之下设模块。
如果说设置学习领域更多是给教师和学生以价值引领的话,那么,将科目分解为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若干模块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调整上的重大举措。
为什么要设置模块?如何理解模块所体现的价值?
解读: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元,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的设置可以解决原有高中课程结构中缺乏多样性、选择性等问题。
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为了有利于学生灵活选择课程,实现有效学习,这次新课程改革将通常学生要持续2年~3年才能学完的科目内容分解组合为若干相对完整的模块,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在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下,不同的模块有着不同的主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甚至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选择。
模块的这种灵活性特征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
设置模块的教育价值在于:第一,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第二,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
第三,模块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性,有利于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四,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促进学校课程特色的生成。
新课程增设了哪些新的课程门类?增设这些课程的意义在哪里?
解读:在普通高中课程实质性结构改革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技术在促进文化融合和人们的理解与沟通方面也显得日益重要。
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其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其实践能力和信息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技术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所在。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在现行课程计划中就有,而通用技术课程则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通用技术课程设有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分为技术与设计Ⅰ和技术与设计Ⅱ,每个模块2个学分,共4个学分。
选修模块7个,分别为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新课程将“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并努力倡导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将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与传统的音乐、美术课一起纳入学校课程,这无疑从结构上弥补了以往高中课程不重视艺术教育的一大缺陷。
课程内容的变化
怎样理解新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句话?
解读:新课程内容的确定强调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原则,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把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的课程目标,并以此为标准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从而提出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要体现其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时代性意味着高中课程的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基础性意味着高中课程内容应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应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选择那些跨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观;应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及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强调高中课程的内容应“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强调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每一科目内所提供的选修内容应丰富多彩,富有内在吸引力。
新课程为什么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首次引入学分制
引入学分制的意义是什么?
解读:普通高中客观上要求采用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学分管理,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课程领域的学习情况,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了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各门课程要获得的学分和学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弹性课程管理制度。
它既是一种弹性化管理制度,又是一种量化的管理手段。
这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个人业务专长,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此前,有媒体对学生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解读为,学生只要修够144个学分就可以毕业,就是说,如果学生在高二年级修够了144个学分那他就可以提前毕业,这样理解正确吗?怎样正确理解学生修够144个学分方可毕业这句话?
解读:“学生只要修够144个学分就可以毕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应该是学生三年修够144个学分以上即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的学分要求。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均要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内总学分达到144个以上,并参加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且在高中三年内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以上,省教育厅才予以颁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这说明学生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必须在高中学习三年,且要同时具备达到三个条件。
修够144个学分以上只是达到毕业资格的一个条件。
根据选修Ⅰ和选修Ⅱ的学分说明,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选修Ⅰ虽然是选修课,其实还是国家课程,而选修Ⅱ才是学校自主开设的校本课程?
解读:是的。
必修和选修Ⅰ都是国家课程,由国家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并使用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只是必修课程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而选修课程Ⅰ学校可以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选修Ⅱ没有具体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学分要求。
选修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实践和办学特色,自主开发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专题或活动类的课程,一般不提倡编写校本教材。
每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和校风、学风、教风,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均有可能性。
各学校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发掘本校的课程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涵,以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风格。
相关参考
你好,楼主:对2011年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中国通史的知识结构特点分析新课标的中国通史淡化主题统摄、以点带面的特点,强调时序观念,突出以点汇线、以线贯通的特点。上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
福建文综卷题目结构福建新课程改革,09年的文综实行新模式,以后的模式也应该和09年差不多,提供09年的以供参考------1、选择题144分,共36题,按照地理、历史、政治的顺序,各12题,每题四分2
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用正确的工具经常梳理是非常重要的。你所需要的是钢齿梳,齿距最好在八分之一英寸左右。让松狮站在一个稳固不滑的台子上。首先将皮毛用低盐水擦扫以去除灰尘等,如果皮毛有混乱的地方应该非常温柔。然后用一只手将毛
趋向于综合化的课程发展,主要还是借鉴了西方和欧美等罚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人发展、回归生活、有效教学、从分科到综合、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被称为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历经十载有余,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今天,
1.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很高兴告诉你!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2001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终究要取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那么
欢乐的暑假只剩下一小截尾巴了,还有十天同学们就要回到学习的课桌前。高一开课在即,针对新生普遍存在对高中课程适应慢,解题比较困难的问题,哈六中数、语、外等9大学科的高一备课组组长为高一新生的新学期学习方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