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Posted 土地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相关参考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
一、中国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社会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亦称土地革命,简称土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利
1.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信号第一次出现在北京播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1978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本是中国国民党立党纲领之一,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在同盟会的纲领中列入了“平均地权”的内容。北伐后,国民党宣布其农村政策:“改良农村组织,整理耕地,制定最高租额之法律,增进农人
序章:宋朝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因此,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和地方官员的亲信手上,这就使宋朝时期的农民不但要面对政府的苛捐杂税,还要被迫接受地主阶级的层层剥削。没有土地的农民就要租借地主的土地来种植
序章:宋朝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因此,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和地方官员的亲信手上,这就使宋朝时期的农民不但要面对政府的苛捐杂税,还要被迫接受地主阶级的层层剥削。没有土地的农民就要租借地主的土地来种植
遵义会议之后,中共中央逐步纠正过去的左倾政策。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又改变过去的阶级革命政策,转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此时,国民党被日本逼得走投无路,也试图与共产党合作。蒋介石有意
1.必修二历史常考的大题1.中国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3.汉武帝盐铁官营的原因,意义。4.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原因,就是导语那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