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发展史

Posted 农业

篇首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发展史

一、政府对农业的扶持

美国实行的是“以工补农”政策,发达的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扶持起了一个发达的农业。

扶持体现在各方面,主要是农村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的直接补助;较低的农业税收政策;良好的技术服务;积极开拓农产品国内、尤其是国际销售市场等。

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政府的补贴占24%。

这为农业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农民的负担较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乡村道路建设、电网改造等,在有些地方还需要农民出资,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销售不畅,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实现现代化发达的农业是不可能的。

在发达国家是这样,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二、不断延伸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美国农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完善、升级的过程。

182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商品化阶段,农业不仅是生产问题,而且开始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方面延伸。

到了1860年,美国第一次农产品过剩危机爆发,促使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 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融合。

目前,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但是,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

在美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体系,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都很健全。

这些体系与农业生产体系密切相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体系。

这一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有力地支撑着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目前的问题是,产业体系内部的有些体系还不健全,体系之间联系不密切,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美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近70%,而我国只有40%。

科技在美国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贡献率高,除了政府对农业科研、教育的重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比较健全,作用发挥的好。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由州立大学的农学院承担。

大学教授有1/3时间从事教学,1/3时间从事科研、1/3时间从事推广工作。

大学与地方郡政府联合组建郡农技推广中心,负责本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人员由大学教授和地方招聘的科技人员组成,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郡政府分别承担。

在郡里,有一个由大学、政府、技术推广和农民代表组成的农业推广指导委员会,他们定期沟通各方意见,审定推广工作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对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估、监督、指导。

这种体系真正做到了科研、教育、推广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促进,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

大学除了为农民推广技术外,现在也为种子、农药、化肥等有关涉农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通过这些企业为农民提供物资服务的同时,提供技术服务,达到推广的目的。

我们也不一定要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我国有一个独立的推广体系,目前的问题是,这个体系与科研、教学部门的结合不紧密,工作的经费没保证,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农民参与推广的程度很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政府负责的程度远大于对服务对象农民的负责程度。

科研、教学部门受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政策导向的影响,专家、教授从事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可以设想在省、县组建农业技术推广委员会,及时沟通各方面的情况,研究解决推广中的问题。

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要制定政策,鼓励和要求专家、教授除了科研、教学外,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做到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发展服务。

国家应该保证农业推广的工作经费,推广部门要真正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

四、农业经营有一个适度较大的规模

美国地多人少,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在不断的分化减少,农业经营容易形成规模,获得规模效益。

美国以家庭农场为主,而且兼业农户较多,平均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在200公顷左右,养殖户一般养奶牛1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率2000头以上。

明尼苏达州有8万多个农场,纯经营农业的只有2万多个,占25%。

我们没有那样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不可能形成很大的经营规模,但是,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农村人口的分化,按照“自愿、条件、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以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可以大力发展兼业农户,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效益。

如果不向这方面发展,让广大的农民只停留在人均0.1-0.2公顷的耕地上做文章,那只能是维持简单的生产和生活,农民富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很难的。

五、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我们走访了哈奔歧尔德农场。

这个家庭农场有5口人,经营了400公顷耕地,其中280公顷耕地种玉米,120公顷种苜蓿,养牛800头。

从建农场时就考虑到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种植的玉米全部用于青贮喂牛。

牛粪尿通过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施于农田,沼气用于发电。

电除了满足自己用外,有一半卖给了电力公司,每月的卖电收入就有3000美元。

把冷却牛奶的冷却水,再用来冲洗牛舍,废水排到沼气池又被利用。

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既解决了牲畜粪便的臭味和污染问题,又解决了农田的用肥问题,保护了生活环境。

交谈中农场主告诉我们,他在努力使资源能够得到多次利用,以减少浪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增加收入。

我国人多,相对资源贫乏,更应重视生态农业,引导农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还应重视农民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相关参考

北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着怎样的发展

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只是在西晋的太康时期一度有恢复发展,此后经八王之乱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破坏,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北魏统一以后,社会比较稳定,情况稍有好转。孝文帝改革以后,才开始有所发展。1、农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农业大改革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1931年,毛泽东制定土地纲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的开展激发

政治改革民生,十八大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有什么新的提法

十八大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有什么新的提法?以及对民生方面有什么新的政策?新提法:经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

北京农商行历史

一、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历史中国农业银行最初成立于1951年,1979年2月再次恢复成立后,成为在农村经济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专业银行。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设,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

孝文帝改革的两面性,发展北方经济是其中之一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北魏也由此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但是也难免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孝文帝改革的正面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

如何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在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提高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进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充分利用工业化、城镇化、

浅析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影响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农业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和创造,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是大有益处的。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我认为

汉代悠久的农业文明,在农业道路上,似乎就没有背离过这一方向

正是在汉代,中国的统一在经过秦朝的短暂统治后得到了巩固;也是在汉代,中国文明似乎才确定了它发展的方向。因此,着眼于汉代,来考察中国历史所呈现的基本现象之一,悠久的农业文明,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中国

兰台说史•取消农业户口区分意味着什么

引言:日前,一条新闻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北京日前宣布将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中国大陆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已有30省市自治区提出将取消农业户口。这项重大的改革关系到每个普通居

中国核能的发展历史论文

1.中国核电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做出了自主设计、建造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和引进建设大亚湾1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战略决策。继1991年秦山核电站和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运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