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关于宰相名称的变化过程

Posted 宰相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关于宰相名称的变化过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上关于宰相名称的变化过程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一:宰相制度的变迁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

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

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

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

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

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

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

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

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

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宰相制度遂废。

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

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二 <<宋代的宰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

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

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

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

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

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

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

“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

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

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

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参考资料:://bk.baidu/view/27657.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上宰相

一、中国历史上宰相有哪些称谓丞相制度缘起于战国时代的秦国,但它是皇帝制度的重要补充,所以丞相的称谓应从秦代确立皇帝制度之后开始算。秦代设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三公制,构成中央权力机构。以后名称上虽

我国的资源税的调整和改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一、我国资源税制度的演进轨迹资源税,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至周朝的“山泽之赋”,此后历朝历代在不同程度上都对矿冶资源、盐业资源等课税。但我国现代资源税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征的盐税,大致经

历史上有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它们的名称是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

中国历史上宰相有哪些称谓

丞相制度缘起于战国时代的秦国,但它是皇帝制度的重要补充,所以丞相的称谓应从秦代确立皇帝制度之后开始算。秦代设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三公制,构成中央权力机构。以后名称上虽有所变动,但三公制大体一直沿

清代全部的文官与武官的名称?

清朝的官制一、中央官制1.不设宰相,但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的宰相。清设大学士四人,协办大学士二人。2.雍正后别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定制为六人,但忌满六人。领班由亲贵大臣担任,领军机大臣满二人,汉二人(南北

“公孤官”一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公孤官”,这是一个对于大家而言相对陌生的古代官职名称。实际上公孤官历史上起源较早,也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宰相”是怎么演变的

中国古代“宰相”是怎么演变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先秦时期有相国、相邦等名称,但它们跟丞相一职确有不同,据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着的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当是

苟坝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苟坝会议后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变化

 宁都会议中,毛泽东在党内的军事指挥权被剥夺,直到遵义会议,他才成为周恩来军事指挥的帮助者,而毛泽东真正重掌军事指挥权则是在苟坝会议。从这一角度看,苟坝会议的作用和意义绝对不亚于遵义会议。那

山西晋城名称演变历史

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开皇初年这里就设置州府,称为"泽州"。以后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

从师生之谊到同级官员

曾国藩与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吒风云的人物,都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二人的关系,经历过复杂的演变过程,由师生、到上下级再到同级,关系的变化,自然会在交往过程中引起微妙的变化,既要践行师生之伦,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