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得到过黄马褂具体到姓名

Posted 光绪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有哪些人得到过黄马褂具体到姓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有哪些人得到过黄马褂具体到姓名

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

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

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

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冠县柳林人武训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武训是清末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武训原本没有正式名字,他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都是那种“穷得连名字都没有”的贫民。

因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

武训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个赐名,在他老年时,朝廷为嘉奖他的兴学义举而给他取名为“训”,以示朝廷对他创办义学来训导贫苦学生的支持和鼓励。

武七自小家境贫苦,7岁丧父,随母亲乞讨为生。

每次随母亲路过学堂的时候,幼小的武七都要驻足良久,他总是为里面的朗朗读书声深深吸引。

然而在当时,就武七的家庭条件,上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已。

14岁后,武七多次到大户人家当佣工,经常受到欺侮。

辛辛苦苦干完三年,到了领工钱的时候,大户人家伪造了一本假帐,欺武七不识字,谎称所有工钱早已支度完毕。

武七据理争辩,却被诬为“讹赖”,并遭到家丁的毒打。

气得他口吐白沫,大病一场,在破庙里一连三天不食不语。

思量之余,武七方悟以往受尽欺辱,皆因吃了不识字的亏。

他又想,周围像他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如果不念书,穷人永远没有出路。

于是他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目标,武七便以贯穿其一生的苦行和执着来实现这个目标。

自古以来,学堂除了官办,就是民间殷实人家集资兴办。

以赤贫之身而兴义学之举,旷古未闻,其难度可想而知。

一个乞丐,不图名,不为利,抱有这样的大志,固然值得佩服,然而,这个志向对他来说是不是过于“远大”?可以实现么?

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七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伟大”计划,到各地去行乞集资。

他头发脏乱,面目污黑,烂衣遮体,但却很快乐,一边走一边唱着自己编的歌谣,四处乞讨,“边乞边佣”。

几年下来,这个苦并快乐着的乞丐,足迹所至,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每次讨得较好得衣物和饭食,他就设法卖掉换钱。

而自己则象一个苦行僧一样,只吃最粗劣的食物,边吃还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

他有时还象个江湖杂耍艺人一样表演锥刺身、刀破头、扛大鼎等节目,甚至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以取赏钱。

他还将自己的辫子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装扮成戏里的小丑模样,以获得别人的施舍。

武七白天乞讨,晚上纺线绩麻,边做活边唱:“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在农忙时还经常给富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各种歌谣唱给众人听。

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信史,以获谢礼和佣钱。

经过多年的辛劳,武七终于积少成多,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

由于他居无定所,钱款无处存放,就打算找一富户人家来存放。

他打听到本县有一位举人杨树坊,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武七觉得这个人值得信赖,于是跑到杨府求见。

由于他是乞丐,主人拒而不见,他便在大门口一跪就是两天,最后终于感动了杨举人。

武七把乞讨积钱、兴义学之事原原本本叙述一遍,杨举人大为感叹。

杨举人不但答应帮他存钱,并且表示要助他办学。

随着款项的增多,武七开始典买田地,备作学田。

同时他以三分息给他人放贷,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在他49岁时,武七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

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的财力了,可是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乞丐身份而选择享受,他继续过着赤贫的生活。

这时他觉得时机已经来临,决定创建义学,于是他向杨举人提出建义学之事,杨举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武七应先娶妻生子,武七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

兴建义学

光绪十四年(1888),武七花钱4000余吊,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

武七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他的理想,在这三十年里,他受尽苦难,但始终坚定的一步步迈向他的目标。

学校建成后他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

当年招生约50余名,依循惯例分为蒙班和经班,学费全免,经费从武七置办的学田中支出。

每逢开学第一天时,武七都要先拜老师,次拜学生,这种仪式持续多年。

每次置宴招待老师,他都请当地名绅相陪,而自己则站立门外,专候磕头进菜,待宴罢吃些残渣剩羹便匆匆而去。

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课的老师,他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老师,他跪求警觉。

有一次老师睡午觉睡过了头,学生在学堂内打闹,武七径直来到老师的房前,跪下高声唱道:“先生睡觉,学生胡闹,我来跪求,一了百了”。

老师十分惭愧,以后再也不敢疏懒。

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

就这样,义塾老师对他十分敬惮,而学生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家都严守学规,努力上进,学有所成者甚众。

光绪十六年(1890),武七与寺院合作,在馆陶县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七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在临清县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

武七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他一生不娶妻、不置家。

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都被他拒绝,他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

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

其名声由此大振.

相关参考

能穿黄马褂的都是什么人? 黄马褂的神秘面纱

...看到,每逢皇室有重要活动的时候,下面的官员都会穿着黄马褂。第一感觉能穿这个肯定是立过大功之类的人物。小编就来揭开关于黄马褂的神秘面纱。赏穿黄马褂”又有两种。其中一种时打猎校射时所赐,例如大家在电影里看...

唯一被载入正史的乞丐,行乞38年建三所学堂,光绪御赐黄马褂

说起古代最著名的乞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朱元璋和苏乞儿。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当过和尚,也做过乞丐,最终成了皇帝,一生也颇为传奇,所以称他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乞丐丝毫不为过。而苏乞儿原名苏灿,是著名

唯一被载入正史的乞丐,行乞38年建三所学堂,光绪御赐黄马褂

说起古代最著名的乞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朱元璋和苏乞儿。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当过和尚,也做过乞丐,最终成了皇帝,一生也颇为传奇,所以称他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乞丐丝毫不为过。而苏乞儿原名苏灿,是著名

清朝赏穿黄马褂的人是什么人在社会的地位高不高

我们通过史料可以了解到,如果在清朝,会发生很多情形下都能看到穿着黄马褂的人,那可是朝廷给予大家的一个特殊的荣誉。我们再综观一下清朝的历史,大家会发现凡是著名的大人物,基本上都是可以穿着黄马褂的,比如说

清朝时什么人才可以穿黄马褂

  清帝国除了皇帝穿的龙袍,最上等的褂子非“黄马褂”莫属了。>>  马褂是满族人常穿的一种衣服,袖子只到肘部,主要是为了骑马和射箭时方便,满洲话叫“额伦代”(“额伦代”是短袖马褂,长袖马褂叫做“倭拉波

世界历史上人为灾难TOP6

世界历史上人为灾难TOP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6、"爱沙尼亚"号客轮15556吨的"

邹夫人很受宠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邹夫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张绣的婶子姓邹,具体姓名史上没提及过!容貌甚美。三国里称为祸水!其夫张济战死后,一直守寡未嫁!寡居宛城。公元197年,曹操去攻打张绣,张绣听

清朝的黄马褂为什么是一种权威的象征

平时大家看到清朝是宫廷剧中的画面,都会出现一种服饰“黄马褂”,这种服饰,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里,这简直就是皇权的象征,穿着黄马褂,走到哪里,官员百姓,见了都得下跪。走在路上,畅通无阻。

隋唐时期的第一女将,为嫁心上人投降献城,却被心上人杀害?

前两年《隋唐英雄传》最红的那时候,网编也追随时尚潮流看过这部电视剧。整部影视作品将隋朝時期,不断涌现出去的全部的英雄两者之间产生的历史大事件逐一呈现出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当谈到隋唐

查询历史短信

一、如何查询历史手机短信可以在移动的网站或者是营业厅查询到近期发出过的短信的时间和收件人,至于短信的内容和接收到短信的信息是无法查询到的。可以查询的短信一般在本月起往前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具体可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