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1-10课中心思想
Posted 孔子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7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1-10课中心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1-10课中心思想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要不断冲破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山:阻碍
海:成功 -------------在山的那边
本文通过记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好每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
蝉: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贝壳:贝壳的作者在海边拾到一枚小小的贝壳并仔细观察,同时引发了思考: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建立叱诧风云的丰功伟绩,因该像小小的贝壳一样,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
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
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
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怀有一颗童心,不为什活所累,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生趣。
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也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
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本课的中心思想是:
从不同的角度比喻理想,赞美了理想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用了顶真和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
全诗总结:号召我们扬鞭催马,趁着大好春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行道树》的中心思想是: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第一次真好》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
作者周素珊感叹: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及第一次的意义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珍重你的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本文虽是略读课文,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1.《白兔和月亮》的寓意道理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着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2.《落难的王子》的寓意道理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遭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揭示了厄运使脆弱的人能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
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
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1.科学研究需要自由。
居里夫人说她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自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
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在专制主义的干预下,是无法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
2.科学研究需要安静。
为了安静,就要避免人事纠纷,所以居里夫人甘愿逆来顺受,竭力克制自己,使自己温和沉静,受了刺激也不懊恼。
为了安静,她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3.科学研究需要时间。
为了赢得时间,居里夫人家庭生活力求简单,甘愿清苦,尽量减少家务。
为了赢得时间,她甘于寂寞,即使青春时代,也不图青春的欢乐,一个人专心致力于求学。
(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1.目标要始终如一。
居里夫人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著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
2.要有信心。
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
信心使人不怕暂时的失败,信心给人失败了再干的勇气。
3.要坚忍不拔。
工作条件再艰苦也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工作中挫折再多也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心。
4.要勤奋努力。
居里夫人致力科学研究近五十年,专心致志,勤奋工作,持之以恒,终于取得伟大成就。
学而篇第一
【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直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意译】----全部为吐血之作!!!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9年第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
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
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
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
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
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
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
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
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
因而颇具尖锐性。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望采纳、
水晶茉莉小女孩 ╰
◇、抄袭可耻!!!
相关参考
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最佳答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第1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2、世界上的
1、窃读记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的?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在书店“窃读”。不便之处:1、怕书被卖光了,没得看。2、怕被书店老板发现。3、要忍着饥饿。4、要一直站着看。5、要站在一个大人身边,假装是那
人生的寓言周国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更多追问追答追问要全文我知道题目追答白兔和月亮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一边无
一、《桃花源记》的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
少年闰土鲁迅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的过程:①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②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它宣称人们生来自
1.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重点笔记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三一建筑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
1.语文六年级上第十六课的课文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组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詹天佑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
第八课:文章通过讲述乔依在风雪中帮老妇人修车,却不要报酬,而后老妇人又帮助女店主---乔依的妻子的故事,阐明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的道理。第九课:课文讲述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