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赵云为何位列“五虎上将”之末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常胜将军赵云为何位列“五虎上将”之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常胜将军赵云为何位列“五虎上将”之末
提起刘备的“五虎上将”,不少三国迷都熟悉,称为“关张赵马黄”,这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排位”。正史记载则是:关、张、马、黄、赵。怪哉,大战长坂坡、浑身是胆的英雄赵子龙怎么排到了末位?这还须细细道来。
刘备虽称不上政治家、军事家,却会“知人善任”,有其自称先祖的刘邦之风。刘备手下能人不少,他用起来得心应手,武将授衔他有主见不听诸葛亮的掺乎,他还总能摆平上下左右的关系,这不是一般人手腕能玩转的。
关羽生前是武将最高的“前将军”,排在第一。排第二的是右将军张飞,第三是左将军马超,第四是后将军黄忠,第五是军衔最低的镇军将军赵云。拿咱们今天来比,前四位军衔都是上将,赵云也就是个中将,你说他冤不冤?
这当领导的都有点儿“任人唯亲”,刘备把关羽、张飞排在前头,那是和他白手起家,出生入死的老哥们儿,但刘备也不全念旧情,他还是依据关张二人的军功和表现封官,不然大伙也不能服气。
先说“老大”关羽,他跟随刘备多年,不避艰险,被封为荡寇将军,驻守长江以北,统领荆州军政事务,后晋升前将军,授予符节黄钺。关羽主要战功是,被曹操活捉后,帮助曹军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回归刘备后,在樊城攻打曹仁,援助曹仁的于禁七路兵马被水淹没,关羽收降于禁,又杀了将军庞德,威震中原地区。关羽腹背受敌失去荆州,战败身亡后,蜀国追赐他为壮缪侯。
这老二张飞,是有名的雄壮武夫,他与刘备同乡,年轻时就和关羽一起侍奉刘备。他曾在当阳长坂坡据水断桥,瞪圆眼珠挺直长矛,冲着曹军大喊:“我是张翼德,你们可与我决一死战!”曹兵无人敢靠近,刘备才得以逃脱。张飞主要战功是入川打刘璋时,活捉巴郡太守严颜。他与曹军将领张郃作战,将其击败巩固了蜀地。刘备封张飞右将军,后升为车骑将军,晋封西乡侯。
马超17岁时就异常勇猛,随父亲马腾南北征战,后独立带领军队,被朝廷任命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这是汉献帝的正统授封。马超一生大部分时间搞单干,与曹操打了几年仗,胜少败多,最终被曹操击溃。他依附汉中张鲁后,不被信任心情郁闷,进退两难之际投降刘备。马超主要战功是带领兵马直取成都,城中守将震惊恐怖,刘璋当即出城投降。刘备拜马超为左将军,又提升骠骑将军,晋封斄乡侯。
老将黄忠原是刘表部下,后归顺刘备,随其进入巴蜀,回师攻打刘璋,常常冲锋陷阵,英勇果毅为三军之冠。黄忠最大战功是汉中定军山攻打夏侯渊,《三国志》有真实描述:“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于是刘备让黄忠与关羽等人地位相等,封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赵云原来属于公孙瓒部下,后追随刘备。当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追赶,丢下妻子儿女向南逃跑时,赵云亲自抱着刘备的儿子,保护了甘夫人,使他们都免于祸难,升为牙门将军。赵云随诸葛亮进蜀,平定了各个郡县,升为镇东将军。后来赵云在与曹真作战中打了败仗,被贬为镇军将军,去世后追谥顺平侯。
从正史记载来看,赵云在“五虎将”中排末尾,一点儿也不冤,他除了长坂坡救了领导家属外,基本上没有大的战功,还受过降级处分。刘备也没有因为处境危难之时,赵云舍命救过自己老婆和孩子,就徇私情破格提拔他。所以赵云的军衔和爵位,明显低于关、张、马、黄四人。
我倒觉得有点儿“冤”的是黄忠,他在刘备军中一贯奋勇当先,尤其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大获全胜,这个战功无人可比,他却不如马超的地位。
夏侯渊是何等人物?此人是曹操的同乡、连襟,自从跟随曹操起兵,在与黄巾、袁绍、孙权、韩遂、马超余党、匈奴和氐羌部族等战争中屡次打胜仗。曹操下令说:“宋建叛逆作乱三十多年,夏侯渊一举消灭了他,称雄关西地区,所向无敌,我和你们都不如他。”
在曹魏军中,夏侯渊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是显赫的大都督、征西将军、都护将军,著名大将徐晃、张郃等人都是他的部下。这样一位百战成名的勇武将领,竟一战败于黄忠并被斩杀,让曹操痛心疾首。纵观蜀国所有将领,谁创下过如此战功?中国第一部电影,便是黄忠的《定军山》。
马超投降刘备轻取成都之后,就没再发过“神威”,也没有什么功劳。而刘备十分关照他,给予了极高的军衔和待遇。马超是将门之子,其父又曾与刘备相识,虽然他在刘备手下的时间比黄忠少得多,也不比黄忠的功劳大,仍然爵位、排名都超过黄忠。这表明刘备的门第观念,当然与封建时代的阶层意识有关,尽管刘备本人还出身“织席贩履”。
从“关张马黄赵”的地位来看,刘备主要根据他们的实战功绩和军旅威望,并没有全凭关系和私人感情,对待赵云就是如此。哪个将军能“横空出世”?授军衔不是靠捧出来的,要有真本事。所以我说,刘备的“五虎将”授衔是合理的。
三国历史 如果魏延位列五虎上将,关羽还会不满吗
如果魏延位列五虎上将,关羽还会不满吗?
刘备拿下益州,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因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五人共同列为一传,姑且称为“五虎上将”。
关羽得知黄忠与自己同列,非常不满,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试想,如果魏延取代黄忠,位列五虎上将,关羽还会不满吗?
关羽不满黄忠为后将军的理由是,黄忠是一个老兵。
《三国志 费诗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既然说是老兵,就说明在关羽眼里,黄忠没有什么战功,年纪又大,关羽看不起。不肯接受刘备的任命,后来,费诗说,君侯您和汉中王就像一个人,在汉中王眼里,其他人能比得上你吗?关羽这才接受任命。
事实上,黄忠虽然老一点,但是,人家战功也大,每次冲锋陷阵,黄忠都是冲在最前面,勇冠三军,定军山一战,刀斩夏侯渊,立下大功,封后将军完全够资格。
试想,如果把黄忠换成魏延,关羽能满意吗?
我想,关羽应该是满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什么?
首先,魏延不是老兵,人家年轻,血气方刚,其次,魏延是有战功的,正史记载,魏延带着部下跟随刘备进入益州,多次立下战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如果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那么,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证明关羽不会有意见。
那就是魏延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镇守军事要地汉中,当时,连张飞都以为会派自己,结果刘备却任命了魏延,如此重要的任务,关羽也没有说不满的话。
要知道,对刘备来说,军事要地汉中的重要性仅次于荆州,按理来说,张飞应该是不二人选,但是,刘备偏偏选了魏延,关羽没有说什么,可见,他也是认可魏延的。
以魏延的勇猛和军事才能,魏延完全有资格位列五虎上将。
如果按演义中说的,那就更有意思了,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
那要是黄忠换成魏延,关羽就更不会反对了,因为关羽率军攻打长沙,是魏延砍死韩玄,献城投降关羽的,魏延和关羽的关系好着呢,根本就不会反对。
相关参考
赵云为何成不了五虎上将 对于赵云是不是五虎上将这个问题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只是记载了刘备封了前后左右将军为: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 在厦门大学易中天教师对于三国的解读中,认为刘备所
无论正史还是小说演义,赵云都是勇猛无敌的形象。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其「”强挚壮猛”,小说《三国演义》说赵云「”一身是胆”,位列五虎上将最后一名。然而就是这样一员虎将,刘备称帝时却没给其封侯。刘备称帝
此人比赵云勇猛,为刘备卖命三十年,战功显赫,却是杂牌将军
我们经常说三国时期蜀国有五虎上将,其中赵云也是五虎上将中很厉害的一个,然而事实上,蜀国根本就没有五虎将这个说法,赵云说到底也是个杂牌的将军。这让很多人都为赵云觉得不值,赵云跟着刘备,忠心耿耿为其卖命,
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五虎大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他们五人不仅是蜀国最厉害的将领,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人,能和他们过上几招。可就是这勇冠天下的英雄,出的后人却有点窝囊,没有一个人干出点什么大事...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战将是非常的多的,除了拥有的五虎上将之外,还有魏延、李严等大将,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很多人都会想对于三国时期,五虎上将中张飞、马超、赵云三人,谁的武力最厉害。对于没
赵云乃是蜀汉难得的大将,位列五虎上将。早在他投奔公孙瓒后,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依然最终投奔刘备。而当时公孙瓒被袁绍攻击,处于危难之时,也正是正是用人之际。那么公孙瓒为什么会放任勇猛而又忠诚的赵云离开
五虎上将排名五虎上将谁最厉害 五虎上将一般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各有所长,骁勇善战,因此后人经常会拿几个人进行对比,来比较五位
既然说起了五虎大将与五子良将,不防先来具体了解一下他们十个人。五虎大将是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子良将是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张辽、乐进、于禁
蜀汉五虎将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原标题:刘禅为什么不重用五虎上将的后人?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