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大小排名

Posted 官职

篇首语: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官职大小排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官职大小排名

古 代 职 官 介 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 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 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 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 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 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 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 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

《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

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 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

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 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太 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 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

“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

《〈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 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 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

《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 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 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 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 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

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 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

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 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 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 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

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 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 守】参见“刺史”条。

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范晔曾任宣城太守。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 督】参见“经略使”条。

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 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

《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 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

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 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 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 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 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 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 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 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相关参考

国民党少校是什么官职,国民党将官官职大小顺序排列

国民党将官官职大小顺序排列将官:特级上将5颗星,一级上将4颗星,二级上将3颗星,中将2颗星,少将1颗星。中华民国历史上特级上将仅授予蒋中正一人。“特级上将授任条例”因不合时宜,已于2000年11月1日

中国机场面积大小排名是怎么样的

中国机场规模大小排名是:北京首都(PEK)、上海浦东(PVG)、广州白云(CAN)、成都双流(CTU)、深圳宝安(SZX)。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机场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位于中国北京市顺

清朝正一品官员名单,清朝的官员官职大小顺序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是有满族人建立的。满族原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勇猛好斗、野心勃勃、善于领兵打仗且对于与他相邻的明朝的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以

清朝官员级别大小排名衣服,清朝的官员等级制服是怎么分的

清朝的官员等级制服是怎么分的?1、文官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三品孔雀补

唐朝武将排名,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包括谁

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包括谁?主要包括李靖、李世绩、苏定方等。唐朝有哪些武将官职?唐朝武将官职:正一品:天策上将(唯李世民一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大都督、大都护;

我国古代官职主要有哪些

我国古代官职主要有哪些?古代中央官职介绍  我国古代官职在各朝各代都有所差别。自秦始皇开始,古代官职开始出现。三公九卿制的设立,为后来古代官职的衍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朝代的官职,大多以三公九卿为蓝

十二金仙简介十二金仙如何排名

【十二金仙简介】十二金仙如何排名  十二金仙排名  《封神演义》中的十二金仙是元始天尊的十二个弟子,十二金仙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十二金仙的排名是根据入门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并不是依据个人的能力大小排名

中古古代各朝代的官职大全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

古代的知县与县令哪个官职大

知县与县令都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官职,不过受到历史剧和一些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知县与县令是同一种官职,都是一县之长。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知县与县令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那么

古代武将官职

1、元帅元帅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元帅”一词源自上古德语中的“马”和“仆人”。元帅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