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等名人的故事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周恩来等名人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恩来等名人的故事
一○七、让出教室
一九三四年,长征队伍来到湖南省通道城,红军总部驻扎在一所小学校里。
第二天,周恩来到部队去指导工作,刚出门,这所小学的几位教师就迎面朝他走来,告诉他:“两天前就听说要来军队,学生全吓跑了。
没想到来的是你们,你们纪律严,作风好,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和别的军队不一样,大家又都回来了。
现在想继续上课,可教室都让你们住上了人了。
想跟您商量一下,能不能让出几间教室来。”
他们刚刚说完,周恩来就立刻喊来号房子的管理员。
管理员认为部队只住几天,没多大关系,周恩来严肃地说:“同志,这是关系到人民军队和群众关系的大问题,怎么能说没多大关系呢!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该严格执行。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爱护群众的利益,要保卫学校。”看到管理员有了认识,周恩来命令说:“现在你去传我的话,动员大家马上把教室统统让出来,给学生上课。”
次日,学校开课了,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飞扬。
(徐必成)
一○八、取食留钱
一九三五年,红军进军云南。
当时,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斗争非常艰苦。
这一天,部队路过马龙县,在一个村子里休息。
周恩来又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还没吃上饭。
村里的老百姓都让国民党兵连吓带骗地跑空了。
几个警卫员跑遍全村也无法买点东西给周恩来吃,实在没有法子,只好走进老乡的屋里找吃的,没走几家,就找到两碗苞米饭和十个鸡蛋,见不到人,无法付钱,就想先让周恩来吃上饭再说。
做好饭给周恩来送去时,周恩来了解到没有付钱,立即严肃地要他们把东西送回去,又开导他们说:“咱们是工农红军,人民的子弟兵,绝不允许乱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必须牢牢地记住: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宣传。”后来警卫员恳求:“写个条子向老乡说明情况,多留点钱,东西就不送回去了。”周恩来才勉强同意了。
(徐必成)
一○九、备粮付款
一九三五年六月,部队行进到四川松潘、黑水芦花,当时在一方面军任营指挥员的彭绍辉接到周恩来的电报,通知他:军委明天通过这里,请他准备些粮食或其它食物。
彭绍辉立即带了一个连上山找粮,结果找到了两羊皮口袋青稞和一只羊。
刚刚下山,军委首长就到了。
彭绍辉着急了,青稞还没磨成面,怎么给首长吃呢?周恩来说:“告诉炊事员,把青稞煮成稀饭,羊肉切成块,放些辣子盐巴,煮烂就可以吃。”接着,周恩来又问:“青稞和羊,给钱了吗?”彭绍辉告诉他:“每一羊皮口袋青稞给了一块白洋,一只羊给了两块白洋。”听完,周恩来再三交代:“少数民族地区要注意民族政策。”
(徐必成)
一一○、赔桶道歉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部队行进在甘肃的山区,爬了一天山,仍然没有走出山去。
晚上就在一个小村宿营。
这地方,喝水比吃油还困难。
全村几十户人家就靠一口十多丈深的水井,一下子住了那么多部队,吃水就更加困难了。
周恩来在路上渴了一天,一住下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连一口水还没有喝上。
两个警卫员向老乡借了一个水桶,抬着两盘井绳到井台上去打水。
因为井太深,一个不小心,他们把水桶摔掉了底,一点水也没有打上来。
只好又另外去借了一个水桶,打回水来,烧开了,周恩来九点钟才喝上开水。
他对晚吃饭、晚喝水这些事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对摔坏了水桶这事却象每次他们弄坏了老百姓的东西一样,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们做事情为什么总是不小心?打坏了水桶叫人家用什么?你们要负责挽回影响,马上去问问多少钱,赔人家,并且要好好地向老乡道歉!”
(徐必成)
一一一、回区借锅
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长征的红军进入了甘肃的回民集居区。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此司令部专门讲了几次课,介绍回族人民的信仰和习惯。
同时,部队还特别制订了几条新的纪律。
周恩来也常给周围工作的同志们讲:“回民同胞的风俗习惯与我们汉族不一样,我们是工农红军,一定要尊重回民同胞的风俗习惯。
注意影响。”
有一次宿营后,警卫员们要给周恩来做饭,借用一家老百姓的锅,说什么他们也不肯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有个警卫员发了句牢骚:“这里的老百姓真怪。”不料让周恩来听见了,他说:“不借就不用,再另想办法嘛!何必这样呢?”那个警卫员还不服气:“没有锅怎么做饭?不做饭吃什么?”周恩来又很严肃地说:“宁肯不吃饭,也不能违反政策。
同志,这是我们红军的纪律,你不懂吗?”
(徐必成)
一一二、守梨办公
红军部队进入甘肃境内时,已是一九三五年中秋时节,当地群众正在收摘梨子。
那时,老百姓门前树上挂满了果子,屋里梨子成堆。
经过连续长途行军的战士,真想吃它几个。
当时,周恩来刚刚病愈。
部队休息时,他一手端着开水,一手拿着铅笔,坐在挂满梨子的大树下,专心致志地看地图。
同志们说:“周副主席病成那样,都不吃群众一个梨子。
我们要学习周副主席这种时时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尚品质。”就这样,部队经过盛产梨子的地方,同志们没有吃老百姓的一个梨。
(徐必成)
一一三、观当戒衣
为了工作方便,警卫员几次要周恩来买套新衣服,实在没办法,周恩来领他们到了当铺前。
只见那个掌柜先生一边拨算盘,一边从眼镜框上打量一下顾客。
一个瘦骨伶仃的男人吃力地递上一包棉衣说:“掌柜,我这棉衣,求您再多给两毛钱。”“三毛就三毛,一文也不能多,破衣烂衫。”周恩来走上前去问道:“你把衣服当了,天冷穿什么呢?”“没办法啊,得先填肚子,一家五口,离乡背井,活一天就得要一天饭……。”
这时,典当衣服的人越来越多,满脸愁容,大半是逃难的。
在回来的路上,周恩来沉痛地说:“什么叫民族灾难?什么叫国破家亡?你们看清楚了吧?人民在受苦,在流浪,没吃、没穿,无处安身啊!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大众生存而奋斗的,在这样的时刻,同志们,我们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你们说说。”
警卫员低着头,轻轻地说了一句:“首长,我错了……”。
(田俊翘)
一一四、长沙脱险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军由武汉南下,攻陷岳阳,长沙告急。
聚集在长沙的军政机关纷纷撤退。
周恩来和叶剑英紧张地安排撤退工作,一直到深夜。
凌晨两点多,他们刚睡下不久,突然城内到处起火,烈焰把天空映得通红。
随从人员急忙冲进卧室,把他们叫醒,从大火中冲出去。
原来,这是国民党地方当局实行所谓“焦土抗战”而下令放的火,长沙全城笼罩在一片火光和浓烟里。
周恩来、叶剑英等人沿湘江步行,走出城外,才搭上了卡车。
路上,有些国民党伤兵哀求着把他们带上,警卫人员考虑到首长的安全,拒绝了他们。
周恩来却对同志们说:“先让他们上吧,能挤几个就挤几个,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抗战的力量嘛!”到达衡山后,周恩来就长沙大火事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三点善后建议:一、拨款救灾;二、调集民工清理街道,安置灾民;三、惩办放火首犯。
(高凤)
一一五、胜似亲人
一九三九年初,周恩来视察新四军。
他常常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深入到群众当中,倾听群众的意见。
每逢他散步在河畔或山间小道时,常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欢天喜地地围着他,他同孩子们有说有笑,亲热得犹如父母与儿女一般。
当年的儿童团员董井源回忆说:“周恩来同志当年同我们在一起时,根本不像个做官的,真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呢!”
在中村俱乐部,周恩来还同当地的基层干部聚餐。
他亲自夹菜给大家吃,还向妇抗会代表了解妇女工作情况,询问当地群众有什么困难。
周恩来还多次到医院看望医护人员和伤病员,鼓励伤员们安心养病。
回到驻地后,周恩来还专门派通讯员送来一个鸭嘴水瓶和一盒沙利文饼干。
(高生)
一一六、修堤移民
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国民党当局为了抵挡日军的进攻,扒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河水决口,改道南流,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四十四个县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八十九万人死亡,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为发动内战,策划要使黄河重归故道。
这样,不仅可以淹没黄河故道两岸的解放区、还将把山东、豫东、苏北等解放区同华北解放区分割开来。
这是一个重大的阴谋。
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问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四六年三月三日,周恩来同马歇尔、张治中到新乡视察时,提出:“黄河问题必须由国共双方洽商解决。”并应坚持“先复堤后堵口”的原则。
经过多次谈判,双方同意这一原则。
六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政府悍然撕毁协议,迫不及待地下令花园口工程立即抛石合龙,企图赶在洪水季节到来前把决口堵复,使黄河重归故道,水淹解放区。
事关解放区黄河故道两岸七百万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周恩来在六月二十九日、七月八日、七月十日为此事连续三次向马歇尔致送备忘录,严正驳斥了立即堵口的论调,坚持在堤岸修复、居民迁出以后,方可堵口放水。
七月十八日,周恩来同有关人员到开封,对花园口进行实地视察,同时指示解放区军民抓紧时间抢修黄河大堤。
经过调查,开会,终于达成协议。
确定“先修故道,后堵决口”的原则。
这样,就把花园口堵口的工程日期大大推迟了,为解放区黄河沿岸军民争取到抢修故堤和转移居民所必需的宝贵时间。
相关参考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
周恩来的名人名言有: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意思是说只有真正矢志不渝地了解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在无论身处怎样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遇到何种艰难困苦及挫折的情况下,依然会坚定信念拼
南开大学的名人有:张伯苓、严修、陈省身、胡世华、姜立夫、张伟平、吴大任、江泽涵、龙以明、孙昌璞、周恩来、于方舟、徐绍史、王安顺、杨明生、乔保平、李祥林、彭文生、王丽丽、李振江、尹沧海、鲁园等。一、周恩
石家庄有座幽静的小院,它在70年前接待过周恩来、朱德等大人物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大隐隐于市,在石家庄新华区西建街13号石家庄市中医院旁的一栋小楼在近70年前
一、中学历史名人故事我只说经典的“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
核心提示:“文革”开始后,有人向周恩来发难,要追查李克农的历史问题。周恩来怒目正色地说道:“在上海,如果没有李克农他们,恐怕你们今天来也难得见我了!”很快,毛泽东也赞扬李克农:他打入国民党徐恩曾那里是
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6期,原题为“北京:柯西金与毛、周的较量”19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苏共高层中的“鸽派”柯西金曾多次到访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数度会晤,其间一些颇有意思的故事
《感恩老师》故事一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