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大沽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风土人情

Posted 大堤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跪求大沽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跪求大沽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风土人情

春天到了,大沽河两岸柳浪起伏,翠烟氤氲。

那细细的流水,像镶嵌在金色沙滩上的一条美丽的玉带,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

河水碧蓝,清澈地可以看清水中微小的生物。

河堤里边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丛丛的灌木,数不清有多少种野草、野菜,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树丛、草地间,时而飞起、时而落下觅食的那白色的、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鸟儿,在春天的花朵中尽情地展示着它们动听的歌喉,高音、低音、中音,唧唧喳喳地叫成了一片,像一首百鸟奏鸣曲。

春风徐徐地吹过,送来了野花的清香,是那样的令人心旷神怡。

大沽河的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但更让我喜欢大沽河的春天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沽河里那品种多得数不清的野菜、野草。

春天一到,野菜开始生长,小时候家里缺粮,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春天,是农家最难过的季节,河里的野菜便成了缺粮的最好的补充。

象荠菜、苦菜等是上等的食用野菜,这些菜挖没了,灰菜、银青菜又长出来了,也可以吃。

那时候家里很穷,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是养头猪和几只兔子换几个钱。

春天到了,也靠挖野菜、打野草喂猪喂兔。

那个年代,大沽河里的一草一木都归集体所有,谁都不能动,是禁止到大堤里边挖野菜的。

越是禁止,没人去挖,那野菜就长得越多、越肥。

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趁着看守河堤的爷爷在护堤房里睡觉之机,悄悄地潜入大堤里边挖野菜。

当挖满了篓子之后,便派一个机灵一点的小伙伴偷偷地溜出去“侦察”一番,只要爷爷不在,我们便像电影上当年的八路军穿过“鬼子”的封锁线那样,一窝蜂地冲出“鬼子”的防区。

如果看到爷爷在“坚守岗位”,我们就隐藏好盛野菜的蒌子,到河滩上去玩打沙仗、捉迷藏等游戏,一直玩到天黑再顺利地冲过“敌占区”。

干这种偷挖野菜的活,是非常刺激的。

除此之外,挖野菜中,还可以经常遇到一些可以吃的野菜,其中有一种绿叶上有一块黑紫斑的野菜叫“酸把酒”可以生吃,有一种酸酸的、粘糊糊的味道。

还有一种野草,好像是一种类似野芦苇一样的植物,当刚冒出嫩芽时,在绿叶里包着的草芯,可以生食,味道也很好。

这种草我们叫“茶叶老”,可惜这些野菜现在都很难看到了。

大沽河春天鸟的品种非常多。

那时候,地里没有农药,也没有哪么多吃野味的饭馆,各种鸟类数量非常丰富,捕鸟便是我们这些男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

我们用钢条圈成两个半圆型,套上钢丝弹簧,拴上个竹签,便做成了捕鸟的铁夹子。

用竹签把夹子支起来,放上鸟饵,选择鸟儿经常觅食的地方,用土把支起来的夹子埋好,边上还伪装一番,然后趴到远处静静地等待着鸟儿上钩。

山草鸡这样的鸟比较笨,特别容易上当,如果它不往夹子那里走,还可以发出一种类似鸟叫的声音,把它吸引到埋夹子的地方。

当鸟儿吃饵食时,啄开了竹签上的机关,便“叭”地一声,夹住了小鸟。

这时候,那心中的高兴劲儿,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在破坏环境,是对人类的朋友的一种伤害。

小时候不管这些,只看到鸟儿是那样多,用我们这种方法捕鸟,似乎也减少不了鸟的数量。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对此经验丰富,一个早晨可以捕好几只。

如果运气好的话,有可能捕到只斑鸠之类的大鸟,回家便可以有一顿美味享受了。

我捕鸟的技术太差,有时大半天也捕不到一只,但感到这种事情非常好玩,总夏天到了,大沽河的水开始增多。

大沽河两岸,白杨挺拔,垂柳婆娑,那大片大片的芦荻,长得齐腰深,青翠欲滴,风儿吹过,象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好看。

初夏时分,大沽河的水流仍然十分清澈。

女人们在河里洗衣,花花绿绿的衣服晒在长着野草的河滩上,挂在丛丛灌木上。

小孩子们在水中尽情地嬉戏抓着那些总也抓不着的,在水中箭一样的速度游动的小鱼。

男人们则到水深的地方捕鱼,时而能捕上一条大一点的金黄色的鲤鱼,那高兴的笑声,便会在河里荡漾。

夏天的大沽河是孩子们的乐园。

我小时候的夏天的中午,基本上是在河里度过的。

那时候家里很热,又没有个风扇、空调什么的,乘凉的最好办好是到河里去泡在水里。

小伙伴们在河里“打水仗”、抓小鱼,挖一种叫“鲜子”的小蛤蜊。

进入汛期时候,河水满槽,小伙伴们经常一块比赛谁先游到河东岸去。

河里水流很急,为了到达对岸的指定地点,必须往上游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开始渡河,这样在水流的作用下,才能到达河对岸的河口。

我那时候的水性不好,游上几十米就打了退堂鼓,赶紧返回。

看到小伙伴们一个来回的横渡,心里十分羡慕,可是我的泳技不知为什么一直长进很慢,在汛期一次也没敢横渡大沽河,这成为我多年的遗憾。

秋天的大沽河,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大沽河里是五彩的。

河流变得清澈,河滩上的灌木丛开始变黄,河堤上的山草变成了暗红色,那长得比人都要高的芦荻,开满了紫色的荻花,秋风吹来,荻花的絮绒便在风中飘舞。

初秋时,两岸一片青翠,到深秋,才是以黄色为主。

初秋往往是汛期,一九七四年我刚高中毕业,水文站里缺人手,我去水文站当了两个月的临时水文员。

那时候,我测量水位,经常在芦荻和深草中穿行,大沽河岸边青青的树,茂密的草,十分美丽。

记得在我们的水文站小屋西边不远处是村里的护堤房。

在护堤房里居住并负责看护大堤的是位街坊老兄,他家中十分贫穷,四十多岁的人仍然是光棍一条。

由于身体长年有病干不了重活,生产队便让他住到护堤房里,负责看护大堤。

他虽然贫穷,但喜欢读书,古今中外的书还真读了一些。

他小屋的后墙上有一块小黑板,老兄爱吟诗,一旦诗兴大发,有诗出来,便写在黑板上。

有一天,看到初秋的大沽河向南流去,两岸绿树苍翠,即可吟出一首诗曰:“沽水南流照红霞,浒林荣茂色绿佳,遥看坝上合欢树,游逢柴扉是吾家。”这首诗描写了沽河秋天美丽的景色,所以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我尚不知何为合欢树,老兄指着他小房前的芙蓉树告诉我,此即合欢树也,使我对他更增几分敬佩。

老兄一生贫困潦倒,吃不饱饭,娶不起妻。

过了几年,我参加工作了,有一次回家到大沽河的护堤房中去看望他,护堤房的主人已换,一问才知道,他已于两年前,在孤苦、凄楚中离开了人世。

我听后唏嘘不止,他是第一个写诗赞美大沽河美丽风光的人,那首诗也是我读到的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大沽河的赞美诗。

冬天的大沽河,虽然树木凋零,比较荒凉,但此时的大沽河十分辽阔。

站在大堤上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金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

河里的流水大部分已结冰,蓝色的玉带变成一道白练。

河里已经没有了孩子们的嬉闹声,是那样的安静。

河口渡河的地方,有人用木桩打进河滩,木桩上,放上就地取材的树木,再铺上稻草草包做桥面,一座小木桥便搭好了。

过一次桥,那在桥头河滩草棚中的守桥人出来收上五分钱的过桥费。

我们小孩子没钱,可以免费过桥。

我和小伙伴们经常通过小桥,自由自在地往来于沽河两岸。

冬天河里结了冰,我们去河里滑冰,河里水浅,不用担心掉到冰窟窿里的危险。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年,在我家乡沿青沙公路南行五公里,在大沽河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的南沙梁,建了一座水泥大桥,那桥现在看也就是百八十米,但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却是最宏伟的大桥了。

有的小伙伴去看过桥,便对我们这些没见过大桥的大吹特吹那大桥有多么壮观,说得我们直想马上就去看一看。

不知是谁提议,我们从河里滑冰去看大桥吧!于是,大家登上用两块木板固定上去两道粗铁丝做的冰鞋,用木棍在头上钉上一个磨尖的钢钉做冰杖,便沿着结冰的河道,一路滑去,终于来到了南沙梁大桥,目睹了大桥那令我们“惊叹”的风采。

大沽河是孩子的乐园,也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

大沽河的物产十分丰富,听大人们讲,早年间大沽河里盛产一种十分鲜美的鲻鱼,这种鱼在淡水与咸水交汇处产卵、生长,长大后顺流而上,可以游到我家乡的河段,素有“沽鲻淮鲤海中鲳”之说,鲻鱼是排在第一位的。

现在,由于大沽河长年干枯,大沽河鲻鱼早已成了一种传说了。

大沽河水流的沙子里,有一种大沽河特有的黄绿色的小河鲜,实际上是一种指甲盖大小的小蛤蜊,我们当地人叫这种小河鲜为“鲜子”,味道十分鲜美。

小时候,我们小孩子经常到河里捞“鲜子”,有时一次可以捞到一脸盆,回家做汤菜,炒鸡蛋,是难得的改善生活。

大沽河的水非常甜。

冬天里,河水非常干净,清澈见底,过年时,我会到河里去挑上一担河水,用来煮年除夕的饺子,饺子煮熟后,河水饺子汤也非常好喝。

用河水泡茶,那茶水格外的清冽,清香扑鼻。

大沽河里生长的棉槐、柳树,是集体的重要财产,一到初冬,便开始割棉槐条和柳条。

棉槐条子用来编小推车上专用的偏篓或者粪筐,河滩上的柳条则去皮后,用来编成非常漂亮的柳条篮子,用去了皮的柳条编织的篮子十分细致、光滑和干净,是年轻媳妇回娘家时,用来盛礼品用的。

一进入冬季,大沽河的芦荻、山草便分给社员。

那时候,农家做饭全用草,每年分一次河草,可以烧半年。

我对小时候在大沽河里分河草的感受十分深刻。

河草是按人头分,生产队长带着会计、保管等一班队“领导”们,用脚步丈量。

一般情况下每人一步,用步子量出后,便在边界上用铁锹掘起一堆土做记号。

各家各户从记号开始,先用镰刀割出一道分界线,各家分的草从河堤可以一直延伸到河滩。

如果有的户分的草薄,“队领导”们现场办公可以决定适当多分几步,以作补偿。

但总有一些沟沟坎坎的地方无法分,那便是公共草场,待各家各户分的草割完后,队长一声令下,宣布可以进去随便割了,这时候,青壮年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冲进公共草场,挥舞镰刀,一展身手。

而我家这样的弱势家庭只能望草兴叹,不用说是去抢割,就是自家分的草场有时因为动作太慢,往往被人家两边一挤,也就所剩无几了。

如果运气好的话,所分的草场中能遇上一片茂盛的芦荻,那芦荻割下后,打成荻箔,可用来晒粮食等。

芦荻又结实又耐烂,用来盖房子,做房顶是上等的好材料。

割下的山草可以用来坯屋当屋草,也可用来压墙头,当墙头草。

大沽河对人们贡献最大的当属灌溉了。

六十年代末,在开展“学大寨”运动时,生产队修起了一条五、六里长的土水渠,从河里用抽水机抽上来的水,通过水渠灌农田。

现在看来,用那种土水渠实在是太浪费水资源。

但那个年代,没有喷灌、底灌这样先进的技术,又修不起水泥的水渠。

那时候,大沽河里长年有水,也不怕浪费。

后来,河里的水越来越少,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那水渠便失去了它的作用,后来被推平了。

七十年代中期,公社在大沽河上游建起了座拦水坝,枯水季节,拦水坝蓄起的水用来浇地,那河水从河里放出,沿青沙公路两边的大沟流向我家乡的农田,基本上可以实现自流灌溉。

家乡的土地本来就很肥沃,水利条件又好,便成了旱涝保丰收的粮仓。

大沽河是美丽的,温顺的,但也有怒吼咆哮的时候。

大沽河,在养育了一方百姓的同时,早年间也曾给两岸的百姓带来过灾难。

解放前,大沽河由于疏于管理,堤坝失修,河防不坚,一到汛期,经常出现冲毁堤坝,淹毁村庄、农田的情况。

解放前的大沽河,是一条害河。

解放后,人民政府兴修水利,高度重视对大沽河的治理,从我记事起,就再没出现过汛期出河的事。

大沽河的水好像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似乎每隔十年便有一场大水。

听母亲讲,大沽河最后一次出河,是1954年的夏秋之交。

那年的雨下得特别大,连续十几天没停。

发源地涌出的山洪象脱缰的野马,从河的上游奔腾而下,百姓在政府的组织下,奋起抗洪。

大堤在一点点的增高,但河水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大堤增高的速度。

就在这危急的关头,镇粮管所一位姓张的所长,打开粮管所的仓库把上千条麻袋发给群众,这些麻袋盛上土,在村头筑起了临时的挡水坝。

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深夜,两岸的堤坝终于承受不住洪水的冲击而溃塌。

洪水冲毁农田,我们村是靠大沽河最近的,由于在村头有挡水的麻袋包,大部分民房才逃过厄运。

但一些地势洼的住房被冲毁了。

大家抢着家中值点钱的东西,到处躲避洪水,幸好我家的住处地势高一些,家中只是积了膝盖深的水,房子还是保住了。

苍天有眼,出河后,那雨很快便停了,河中洪峰退去,村里才没有倒塌更多的住房,但那年被淹的春季农作物大部分都绝产了。

从那时起,政府加快了兴修水利的步伐。

河堤加高了很多,而且在大堤上种植了棉槐及根系发达的山草等,对河道进行了清浚。

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时期,大沽河的上游修起了产芝、尹府等几个大型水库,这些水库涝时蓄洪,旱时浇地,调节着大沽河的水势,所以,以后几十年来大沽河再没出过河。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水,是在1964年。

那年的夏天,大雨也是下了好多天,大沽河的洪峰一次高过一次,最大的一次,我在河堤上看到,原来十几米高的白杨在大水中只露出一点树梢。

浑黄的河水里漂浮着若干漂浮物,一泻而下。

大水离大堤顶部只有一尺左右。

一阵涌浪过来,那大水便在大堤上伸舌头,十分骇人。

公社里组织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24小时吃住在大堤上,各种草包、木桩、铁丝等防汛物资,在大堤上一堆一堆的。

晚上,大堤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盏不怕风雨、用乙炔做燃料的电石灯,照得大堤上明如白昼,人们在不断地加高着大堤。

这年的水势比五四年出河那年,可是大多了。

据说在最紧急的时刻,县里曾经做好了炸开上游水闸泄洪的准备。

由于众志成城,昼夜苦战,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堤。

随着洪峰的退去,大家才舒展开了紧锁着的眉头。

十年后的1974年,又遇到了一次大洪水,那时我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劳动。

正好水文站招汛期的临时工,经生产队批准,我去水文站干了两个月的临时水文员。

那两个月我是在大堤上度过的,所以那场大水是亲眼所见。

1974年8月13日夜,大雨已下了两个整天,河里水位陡涨。

我身穿雨衣雨裤在河边看水尺。

开始是每半小时看一次记下时间和水位的刻度,随着水位上涨的加快,每十分钟看一次。

乌黑的夜晚,我带着手电筒,整夜地蹲在河边,眼看着由低到高的水尺一个一个的被洪水淹没,大雨还在紧一阵、慢一阵地下着,时而一道道闪电亮起,一声声巨雷炸响,远远近近的蛙声响成一片。

黑夜,大雨,闪电,雷鸣,蛙叫,一个人孤独地蹲在河边,那种滋味是刻骨铭心的。

洪水还在涨,雨还在下,为了获取河中各处不同的水文资料,要到河里去取水样。

我和水文站的同志们一起驾起拴在跨河的空中钢缆上的木船,撑起木篙,向对岸划去。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雨声中面对着面说话都听不清,大家勉强地把取水样的仪器放到水中,艰难地工作着。

天太黑,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也弄不清船的方向。

过了好长时间,终于到了对岸了,可用手电一照才发现,我们不是到了对岸而是又返回了西岸,没办法,我们驾起木船,重新前进。

又是一番与风雨艰难地搏斗,终于完成了取水样的任务。

雨下得小一点了,大家轮流到大堤上的水文屋里休息。

一会儿雨停了,我打开手电从大堤上下到河边看水位。

当走到大堤下面,两边是一人多深的山草,中间一米多宽的小道上,借着手电光,我看到了一条首尾都在草中,身子横在路上的一条一把多粗的红花蛇,顿觉毛骨悚然,吓的马上跑回小屋,抄一把铁锹回到那里时,红花蛇早已不见了踪影。

又过了十年,到1984年和1985年,连续两年的水都比较大。

我已在县公安局工作了。

84年的水很大,当时县领导与部门共包可能出现险情的河流和水库,公安局就负责大沽河。

我陪同老局长下乡检查防汛,只看到水已到大堤边,但没造成险情。

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的9号台风袭来,在我家乡上游仁兆镇那里有几个紧靠河边的村庄出现了一些险情,个别地方还出现了一些较小的溃堤,导致部分村受灾,果树被淹,当时仁兆派出所的民警同志们曾去帮助抢过险。

再以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大沽河连年治理,河道畅通,上游水库发挥作用,遇到雨量大的年份,也未出现险情。

这二十多年里,大沽河未出现水患,但大沽河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由于建设的需要,来大沽河挖沙的人多起来,过去总认为那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黄沙,一下子成了人们为发家致富而争夺的对象。

沿岸开了众多的沙场,各种各样的挖掘机、抽沙机、载重车,昼夜不停的轰鸣,把个大沽河掏了个底朝天。

黄沙资源在一天天地减少,过去一望无际的金沙滩,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经百孔千疮,金沙滩变成了一片一片的黑窟窿。

茂盛的芦荻、婆娑的杨柳、丛丛的灌木早已不见踪影,每次我走进大沽河,甚至找不到一块干净的黄沙,可以脱衣洗澡的地方。

无比美丽的沽河被糟蹋到了这种地步,我仿佛听到了大沽河在哭泣,我的心在滴血。

近些年,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大沽河的黄沙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对采挖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昔日挖空了的河床,正在整平,金色的沙滩正在一点点地恢复,绿色的植被重新进行了培育。

每次看到这些都感到了一丝宽慰。

但愿这养育了我们的母亲河能够早日恢复她青春靓丽的容颜。

啊!家乡的大沽河,你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河;你是一条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比快乐的河;你是一条平静下来比少女还温柔妩媚、咆哮起来比猛虎都威风八面的河;你是一条造福家乡人民,但也曾给家乡带来过灾难的河;你是一条曾经受尽磨难创伤累累在痛苦中呻吟而如今在春风中挺起你的胸膛,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的河!

家乡的大沽河,愿你永远美丽,造福我的家乡!

作于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相关参考

此河徑流量是黃河的7倍,流域面積遠超長江,但卻一直被國人忽略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一望無垠的土地上有著富饒的自然資源,其中水資源在我國的所有資源中佔比巨大。我國河流體系眾多,有長江、珠江、松花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等諸多河流,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華夏兒女

胶州大沽河历史和传说快快快快

大沽河为省辖河道,古称“姑水”。发源于烟台市招远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处的山溪之中,自招远市由北曲折南流,途径招远、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等市(区)流入胶州湾。全长179.9公里,属常年性河流

大沽口炮台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大沽位于海河入海口,早在明朝时期,沿海地区就面临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明朝政府开始在大沽口设防,大沽口炮台应运而生。不过早期的大沽口炮台和日后渐成规模的炮台相

乌河的明代历史

站在溡源桥头从辛店乘车向西顺牛山路经齐园过二化行驶6公就到了临淄辛店街道办矮槐树村站在村南高高的柏油路上朝北望去但见一泓池水在春风中荡漾上前一问才知原来水的两侧就是乌河村东有一跨河古桥因乌河又称溡水据

泰安卸甲河的历史典故

卸甲河是古老的河。上接荆州,下连武汉,贯通江汉平原,曾经是荆楚大地的交通命脉,其历史的悠长和遥远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史载:屈原被谗,离开郢都,是沿着这条河东下,过洞庭湖南来的。楚辞中的“沧浪之水清

第一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56年4月,克里木战争参战各方签订《巴黎和约》,战争结束;次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正式提出生物

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

跪求——历史的故事

靖康之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当金兵攻入东京时,整个赵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个侥幸逃脱的皇子就是赵构,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属更是不计其数,而他们大多都被变卖作了家奴,有些低级妓院

巴彦淖尔岩画历史

一、巴彦淖尔市的文化发展状况我感觉你应该去看看百度百科阴山岩画阴山岩画是古代先民凿磨在岩石上的美术图画,它以形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

跪求柏林墙的兴衰历史、以及历史意义

百科名片柏林墙柏林墙(德语:BerlinerMauer;英语:Berlin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