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的经济

Posted 总产量

篇首语: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作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延川县的经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延川县的经济

粮食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生产处于广种薄收落后状态。

1946年,延川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万余亩。

1948年,因青壮年劳力支援前线,种植面积减为49万余亩。

新中国建立初,粮食生产仍受广种薄收传统观念影响,种植面积较大,1949~1951年均在40万亩以上。

1955年42.48万亩,1960年降为36.63万亩,1962年种植面积猛增至51.08万亩,1966年51.54万亩。

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制定“四五”规划,其中提出至1975年粮田退耕25万亩,到期未能实现。

1968~1976年,种植面积保持在46~48万亩之间。

1978年为52.22万亩。

1984年后再未突破50万亩。

至1990年,种植面积为45.37万亩。

延川县虽然耕地广,但土壤贫瘠。

1935年前,粮食亩产平均在40斤左右。

若风调雨顺,个别地块可达60斤。

若遇灾害,则仅能收20斤左右。

1935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政府号召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但粮食增产仍然缓慢,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明显上升。

1946年,延川县生产粮食2100万斤,平均亩产不足40斤。

1948年因劳力支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降为1168万斤,比1946年减少44%,平均亩产24斤。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产量呈曲线上升趋势,单位面积产量亦呈上升趋势。

1949年,延川县粮食总产量7865吨,平均亩产17.4公斤。

1950年,亩产提高为22.5公斤。

1955年,县政府制定亩产27公斤的计划,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平均亩产仅13.3公斤,全年生产粮食5645吨。

1958年,大力推广良种,且风调雨顺,粮食总产量上升为16655吨,平均亩产41.9公斤。

1959~1962年,农业生产因急躁冒进,违背客观规律,瞎指挥和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1959年总产量为12490吨,次年下降为9375吨,1962年降为8945吨。

1959年平均亩产为34.6公斤,次年为25.6公斤,1962年为17.5公斤。

1963年后,粮食产量开始回升。

1965年总产量达15265吨,次年亩产达45.7公斤。

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粮食产量下降,总产量10920吨,平均亩产22.5公斤。

1963年,县人委制定《延川县1963~1972年十年规划(草案)》,其中提出至1972年,延川县粮食总产量达24750吨,平均亩产50公斤。

1969年实现规划。

1970年7月,县革命委员会制定“四五”规划,提出至1975年,延川县粮食总产量50250吨,亩产100公斤。

到期未能实现。

1974年延川县粮食总产量25035吨,亩产52.9公斤。

1978年始,粮食生产稳步增长,1983年粮食总产48700吨。

1984年,亩产突破100公斤大关,为109.2公斤,总产52895吨。

1990年,延川县粮食总产量为58436吨,平均亩产128.8公斤。

小麦、玉米、谷子、黄豆是延川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作物。

随着良种使用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产量不断上升。

80~90年代初,县政府下达指令计划,安排部署小麦、玉米、谷子丰产方种植(联户、连片),采取选种、机播、农药拌种等综合性技术措施,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小麦尤为明显。

1949年,延川县小麦总产量为2250吨,亩产13公斤;1969年,总产量上升为7345吨,亩产45公斤;1990年总产量上升17070吨,亩产96.2公斤。

玉米亩产量,1965年为60.1公斤,1970年为113.4公斤,1990年上升为287公斤。

谷子亩产量,1965年为25.6公斤,1970年为42.8公斤,1990年上升为136公斤。

黄豆亩产量,1965年为23.9公斤,1970年为42.8公斤,1990年上升为103公斤。

棉花

延川县种植棉花由来已久。

1937年后,边区政府号召群众多种棉花,以满足边区军民之需要。

1939年延川县种植棉花1000亩,总产量120担,亩产12斤。

次年种植3000亩,总产360担,亩产12斤。

1941年,种植棉花11046亩,占全边区植棉任务22%,总产量1325担。

次年,延川县种植棉花27493.5亩,总产量3299担。

1943年,种植面积增加为41959亩,总产量达3356担。

1944年,下种6万亩,受灾3000余亩,实为56859.5亩,总产量3194担。

50年代初,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亩左右,收皮棉100吨左右。

1952年为290.5吨。

1953~1966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万亩左右,总产量最高是1953年的349.3吨,最低是1962年的0.6吨。

1978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由于棉花生产效益低,种植面积、收获量逐年递减,多为农民自种自用。

1990年,延川县种植面积0.24万亩,亩产23.8公斤,总产57吨。

油料

延川县种植油料历史悠久。

新中国建立前,种植面积与产量无考,群众用油完全自给,并有少量输出。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鼓励农民扩大油料作物种植。

1949年,延川县种植面积1.64万亩,亩产9.9公斤,总产量162.2吨。

1950年,种植面积扩大为2.18万亩,亩产9.8公斤,总产量212.8吨。

1954年,播种面积减少为1.23万亩,平均亩产较1950年翻一番,为20公斤,总产量246.5吨。

1955年播种1.2万亩,平均亩产8.9公斤,总产量仅为106.8吨。

1958年播种面积为1.45万亩,亩产32公斤,总产量为463.5吨。

此后,种植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

1964年,播种面积为1.35万亩,亩产13.5公斤,总产量为184.8吨。

1975年种植面积1.32万亩,平均亩产17.1公斤,总产量为225.7吨。

1978年后,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开始增加,且以油菜、花生为主。

1982年,种植面积2.27万亩,平均亩产23.1公斤,总产量524.5吨。

1985年,县政府将花生定为延川县主要经济作物,延川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1万亩,平均亩产78.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为2432吨。

1986年油料仍被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但因销路、价格原因,种植面积下降为2.6万亩,亩产降为43公斤,总产量1115吨。

1990年,延川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3.94万亩,亩产64.8公斤,总产2553吨。

蔬菜

60年代前,种植品种少,产量低,基本是自产自食。

农民零星种植白菜、萝卜、韭菜、葱、南瓜、马铃薯等蔬菜。

1956年引进红薯,1965年引入马铃薯新品种,薯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冬春季节,城乡人民以马铃薯、萝卜为主菜,根本见不到鲜菜。

60年代始,部分生产队在水浇田种植蔬菜,固定专人务菜园。

社员分配所余,上市销售。

80年代始,延川、永平两镇人口增加到2万余人,每年约需蔬菜5000吨,延川县年生产量只有2000余吨,加上农村所需,蔬菜市场供不应求。

1985年,县政府批准延川镇上杨家湾、永平镇2、4队为专业蔬菜村。

1984年,县政府投资3000元,在专业蔬菜村的1.4亩地块里进行蔬菜栽培试点,建立塑料弓棚、温室,推行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同时,引进50多个蔬菜优良品种。

1985年,上杨家湾行政村共建塑料大棚2个,中棚18个,小棚60个,太阳温室48间,覆盖面积30亩,种菜67亩,收入7.8万元。

该村刘春利种菜1.72亩,覆盖面积0.14亩,收入2300元,人均1150元。

1990年,延川县蔬菜专业村发展为6个,亩产值数千元,总收入达60多万元。

1993年,延川县4个乡(镇)10个行政村推行蔬菜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共建大棚74个。

1994年,此项生产技术推广到9个乡(镇)144个行政村,共建大棚203个,面积200亩,亩产值1.2万元,总收入240万元。

延川、永平镇居民冬春两季可吃到新鲜蔬菜。

采种育苗

新中国成立前,延川县农民虽有采种育苗习惯,但栽植苗木多系插枝或挖取野生幼苗。

20世纪30年代初,县城附近村庄设有数处苗圃,1943年县城南北设两处苗圃。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国营育苗与群众自采、自育相结合的办法。

育苗种子主要依靠群众和中小学生采集,种子交给国家进行统一调配。

1956~1957年,国营贾家坪苗圃和城关苗圃相继建立,各乡镇苗木基本自给。

1964年始,队队设有育苗地。

1965年,各生产队均育苗1亩,延川县共育苗885亩,各社队苗木自给有余。

70~80年代,苗木种类发展有刺槐、苹果、红果(山楂)、侧柏、陕杨1号、陕杨2号、毛白杨、北京杨、油松、大桃、大杏、泡桐、酸枣等13个品种。

70年代各公社均成立苗圃,解决本社造林所需苗木。

1972年建立国营马家河苗圃。

1978年撤销禹居林场,改建为国营苗圃。

国营苗圃以育优种苗木为主,调剂各社队苗木余缺;同时开展县、社、大队、生产队、社员五级育苗活动,落实责任,定期检查。

1979年,延川县育苗面积达4160亩。

80年代,林业生产落实责任制,开展户包治理小流域造林,落实林业政策,以群众自采、自育、自造为主,逐渐形成国营、集体、个人三级育苗体系。

1983年,延川县有育苗专业户、重点户170户,育苗面积1140亩,占延川县育亩总面积的16.3%,产苗100万株,平均亩产800余株。

1985年国营苗圃开始采用塑料大棚、容器育苗和地膜育苗,苗木成活率提高61.6%。

1987年始,狠抓骨干苗圃建设,专门服务于工程造林。

1990年,延川县共有育苗地75处,育苗面积1066亩,全年总产苗木720.6万株,其中国营育苗占延川县苗木总产量的42%,乡办苗圃育苗占13%,“两户”育苗占45%。

植树造林

延川人素有“四旁”(村、路、水、宅)植树习惯,每逢清明节前后,人们各自在房前屋后、田埂地畔、河边渠旁插柳栽杨,移植桃、杏、梨、枣等树木。

1937年,县政府号召每个劳力栽树10株。

大生产运动期间,群众植树积极性高涨,三年植树16.57万株。

1944年,清延区四乡刘占亮栽活柏树100株。

1950年,延川县“四旁”植树4.68万株,1952年达7.83万株。

1955年后,年均“四旁”植树在15万株以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植树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一度挫伤群众植树的积极性。

1976年林业普查,延川县“四旁”植树实有52万株。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群众植树积极性再度高涨。

1978~1980年,“四旁”植树200.4万株,年均66.8万株。

据1984年林业区划调查统计,延川县“四旁”植树保留树木为71.46万株,木材蓄积量约21552立方米,覆盖面积11837亩。

“四旁”用材树44万株,覆盖面积7200亩;经济树木27.46万株,覆盖面积4637亩。

1949年开始成片造林,1952年造林1300亩,1953年造林4200亩。

1956年,在延安召开的西北5省(区)青年造林大会的鼓舞下,年造成片林1.4万亩。

1957年,延川县造林面积发展到2.19万亩。

1958~1960年,由于“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和砍树炼铁的影响,林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1961~1966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导下,社队林场开始建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林累计面积虽大,可成活保存率甚低。

1976年造林2.45万亩,据当年林业普查表明,1949~1975年延川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仅为2.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92%。

1978年后,县政府不断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促进林业发展。

1982年颁发林权证2.5万份,划定自留柴山11.95万亩,延川县造林面积达4.92万亩。

迄1984年,延川县给969个生产队24090户社员划定自留柴山18万亩,造林6万亩;给23183户社员承包荒沟2.3万条,面积达50万亩,造林4.9万亩;在自留柴山和支毛沟造林10.9万亩,占延川县历年来造林总面积的34%。

相关参考

延川县的历史

今延川县辖地,夏代为雍州属地,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商代后期至西周初期属翟国范围,春秋时期由白翟族占据。隋代,全国设州(郡)、县。开皇三年(583),取消郡制,以州统县。废文安郡,始置延川县,县治迁建于

延川县的历史把我弄蒙了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仔细看看这个能捋顺了北朝西魏时期,文安郡所统领的文安县辖今延川县西部和宝塔区东北部,义乡县辖今延长县西部,广安县辖今延长县中部。境内安民县(隶属安宁郡)辖今延川县东南部。  隋开皇三年(583)裁文安

天水市张家川县离天水市张家川县恭门镇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87.6公里起点:张家川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3.5公里,左转2.行驶25.7公里,直行进入S3043.沿S304行驶670米,过右侧的甘谷桥南新兴创维专卖店约100米后,右

开放神奈川县两个港口与美国通商

神奈川条约:开放神奈川县两个港口与美国通商神奈川县是日本的一级行政区之一,位于东京西南部50公里处广大地区,面向太平洋。该县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几乎不下霜;拥有日本最大的贸易港,丰富的旅游资

伊川县周村历史

1.伊川县历史典故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肥腴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成为先民较早的栖息地。伊川

宾川县的行政区划

2006年,宾川县面积2627平方千米,人口34.06万人。辖8个镇、2个民族乡;14个居委会、71个行政村。名称面积人口下辖镇政府驻地金牛镇238平方千米8.80万人牛井、桑园、大新、太和、李湘、金

急求广西省临川县大圩镇的资料

首先,大圩是灵川县的,古镇来着,过河有个毛洲岛,可以吃烧烤,还有古东瀑布什么的。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面

箱根历史天气

1.12月份箱根温泉的天气比较冷的,毕竟靠近圣诞了。箱根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神奈川县西南部,距东京约90公里。神奈川县始建于1868年,明治以后改称“神奈川县裁判所”,后称为神奈川县,县厅所在地横滨市。箱

攀大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有没有跟宾川县有关系吗

(二)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及主要控制点:路线总体走向为由南向北,起于大理市,经宾川县抵达永胜县。路线具体起于大理市的滇西水泥厂接大丽高速公路K19+200处,在该处设置十字型立交连接大丽高速及规划区道

不按常理出牌政坛怪杰

小泉1942年出生于神奈川县,跟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是老乡,他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小泉纯一郎是个政治世家,他的祖父小泉又次郎和父亲小泉纯也在二战前后叱吒政坛多年。正因为如此,小泉经常被视作世袭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