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的名胜古迹
Posted 老子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楼观台的名胜古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楼观台的名胜古迹
一、台、寺、观、院、塔
说经台(即老子祠),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海拔580米高岗上,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
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重修扩建。
“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即终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说经台记碑》)。
明清有修葺,面积9432.5平方米。
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配殿、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
中心殿堂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
另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石狮2对,铁钟磬、铁狮、铁炉等。
大秦寺,在楼观台西约1.5公里的塔峪村南秦岭北麓,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始称景教寺(基督教)。
唐天宝四年(745)改称大秦寺。
唐宝应元年(762),郭子仪副使基督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4大景教寺之一,教士信徒开大会庆祝50天。
唐建中二年(781)建大秦寺塔,今存。
塔身正8角形,8层,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塔顶完好,塔底层有塔心室,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倾斜。
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公布大秦寺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出土震惊中外的《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叙述景教在唐朝150余年的历史。
(一说出土于长安)。
大秦寺有正殿3间,已改为佛寺。
苏轼《大秦寺》诗云:“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来”。
延生观,即玉真公主出宫入道处。
在楼观台西约3.5公里就峪口,曾称玉真祠、升天台。
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道成飞升……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
李白《玉真仙人祠》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
飚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化女泉道院,在说经台西南约!.5公里的前东明村南。
院内有化女泉两眼,传说老子植杖化为女子,以验弟子徐甲之心,及拔杖,水涌出,名化女泉。
泉水清洌,清甜爽口。
衣钵塔,位于说经台山门外山脚,为平面六角形三层楼阁式实心砖塔。
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高10米,边长0.95米。
每层塔角有砖雕斗拱,檐下有砖雕花草图案,攒尖顶。
底层南侧正中嵌石刻铭记两方,楷书。
记道士朱教先等为其师刘合仑建造祝寿塔缘故、经过等。
1990年修葺。
二、洞、池、炉、石、树
迎阳洞,在说经台东约6公里乡赤峪口内东山腰。
为唐末道教祖师之一汉钟离修道处,系天然石洞。
有人工修凿痕迹,高3米、宽2.5米、深4.2米。
洞口顶部凿刻楷书匾额“迎阳洞”,上款不详。
洞口原有砖木建门楼,已毁。
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的闻仙沟口,传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
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
清康熙年间知县马芝重修。
说经台老君殿东墙存《二仙图》,线刻汉钟离与吕洞宾图像。
明万历年间,刻《说经台吕公洞题咏》碣2块,1镶于道观庄房墙壁(今四圣殿阶前),1镶于说经台老君殿西墙。
吾老洞,位于楼观台西2.5公里西楼观山颠。
明代万历四年(1576)重修。
《重修吾老洞殿宇记》碑竖于吾老洞院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章泰重修。
吾老洞宽1.5米,高2米,深6米。
有1略呈圆形的大厅,可容20余人,然后直下3米,径1.5米。
前行,洞身拐向西南,径1.65米,冷风袭人。
清乾隆年间周至知县邹儒《吾老洞》诗云:“吾老古洞名,有墓称老子……遥遥几千年,竟作先贤累,难怪洞中风,昼夜号不止。”
仰天池,在今楼观台主峰东南7.5公里的显灵山巅,海拔1350米,有小道盘旋而上,池面积约2亩,深2米。
池旁八卦楼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亦称栖真亭,8角2层圆顶。
底层中安放老君石像1尊,明万历十四年(1586)造,高1.4米,彩绘,神态祥和,工艺精美。
据民国《楼观台志》载:仰天池,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其域南至十老岭,北至元始岭,东至短刹沟,西至清水沟。
相传为老君炼丹醮火之用。
清赵吁俊《仰天池》诗曰:“种竹连朝暮雨天,雨晴人在画图边。
朱楼翠阁山山寺,绿树清泉处处田。
径僻遥闻幽馨发,林深时见老僧还。
平生最惬瞿云里,到此浑忘浊世缘。”
卧牛池,清康熙《周至县志》载:卧牛池在宗圣宫西南百步。
老子入关驾车之牛,徐甲牧之,卧于此地。
上善池,在说经台前西凉亭南侧,始建于元,亭为8角形,八卦悬顶。
池用石砌,8角形,径2.75米,深2.22米,内壁石龙吐水,终年不涸。
世传老君炼丹药溶于其中。
元至元二十年(1283)曾以此水化解时疫。
元翰林院学士赵孟頫书“上善池”3字铭石,竖池北亭内,今存。
老君炼丹炉、晒丹石、丹井,位于说经台南炼丹峰顶,海拔950米,距说经台1公里余。
相传有炉两座,上日金炉,下曰银炉,皆为老君炼丹的八卦炉。
今峰颠之炉,是明代所建,砖砌炉灶形建筑。
坐北向南,南面辟砖拱卷门,砖砌穹窿顶。
炉内原有老君石像,已佚。
清乾隆《周至县志》载:在县东南三十里有晒丹石,又有丹井,老子炼丹于此取水。
民国《续仙境志》录旧志云:丹井在说经台下,其旁有晒丹石,上有炼丹炉,皆仙迹也,今尚存。
响石(碾药石),原置说经台老君殿后院中央。
世传为老子炼丹碾压之石。
8角形,取八卦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之意,以木击之,锵然响亮,清越韵长。
今存老子祠后。
古银杏树,在宗圣宫遗址北。
为雄性,高16.2米,胸围323厘米。
日本有此树的记载。
1978年失火,仅残留半边烧空的树身和几股枝杈,依然葱笼挺立。
系牛柏,在楼观台北1公里处,传为老子系牛之柏。
清康熙《周至县志》载:系牛柏在宗圣宫山门内偏东,元至元元年(1335)三月,皇子安西王特遣提举段德,断石为牛安置其下,以显当时之迹。
元元贞元年(1295)夏立《古楼观系牛柏记》碑于宗圣宫山门内东侧。
今柏高15米,胸径1.3米,古貌苍苍,枝叶繁茂。
《陕西森林》中的陕西古木,楼观台有:
三鹰柏,树已枯,老枝虬结曲伸,极象3只雄鹰踞于枝头,相互顾盼。
雌银杏树,在说经台前院,高27米,胸径1.23米,树龄680年。
青檀,说经台前有2株,高12米,胸径0.3米,树龄五六百年。
黄连木,在道观西,高25.5米,胸径1.04米,树龄500余年。
皂角树,在说经台院内,高27.8米,胸径1.03米,树龄约四五百年。
大榉树,楼观有数株。
说经台前的1株,高31.8米,胸径1.72米,树龄500余年。
榔榆,说经台前有10余株,最大的1株高20米,胸径1.72米,树龄500余年。
1987年森林公园新建迎旭亭,怀苏亭,聚仙亭,松涛亭,观鱼池,遇仙铁索桥等。
宗圣宫遗址,在说经台北1公里今楼观镇西行村。
元中统四年(1263)《重建宗圣宫记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
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
占地18150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又名四圣殿等。
“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诗句)。
“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诗句)。
现均已毁。
三清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可见琉璃建筑构件,覆盆状石柱,莲花、龙纹瓦当,以及条砖、板瓦等。
另存宋、元、明、清诸代碑石15通,石牛1对,石狮2对。
会灵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200米闻仙沟东岸,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元至顺二年(1331)毁于水灾。
面积约350平方米。
存殿堂基座,平面呈长方形,约50平方米。
另有元大德四年(1300)立《重建会灵观记碑》及莲花纹、龙纹瓦当。
会灵观塔60年代尚残存3层。
为正方形阁楼式砖塔,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存塔基,40平方米。
另有条砖及塔基压阑条石3件。
吕祖洞道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百余米。
传说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曾于此修道。
唐僖宗乾符年间凿3孔土崖洞。
明万历年间加建道院,占地290平方米,原有石牌坊、七星阁、八卦亭及围墙。
存明《重修吕祖洞碑》,石牌坊构件及条砖小板瓦。
玉华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北近百米,是唐景云中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
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为仕途之事,来此拜会玉真公主,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慰张卿》2首:“秋坐金帐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元至无二十三年(1286)扩建,清同治初毁于兵燹。
面积1000平方禾。
中间可见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100平方米,砖石砌,高0.50米。
另有条砖、板瓦、花草纹瓦当及长芳形石条等。
原始玉清宫遗址,在楼观台东5公里外今集贤殿镇村南300米。
建在原始台商阜上,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1966年被拆除。
占地4500平方米,中部可见砖石砌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
存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宫记》碑,另有仰莲、石柱础、透花脊饰及条砖、筒瓦等。
遇仙桥遗址,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就峪河上。
据《周全县志》载,建于元代,传有神仙于此相遇。
原系半圆拱单孔石桥,东西向,长11米,宽3米,60年代被洪水冲毁。
今存东西桥墩,系天然岩石稍加雕凿而成,高约2.2米,宽2.5米。
老子墓,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
老子即李耳、字聃,生卒不详,吞秋晚期(前500年左右)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任东周柱下史。
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五千言。
道教尊为经典。
《水经注》载:就水出南山,北迳大陵四,世谓老子陵。
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依山为陵,陵山海拔730米,顶有天然石洞,高2.18米,宽1.40米,深不可测。
据明《重建吾老洞殿宇记》碑载,洞内有石函,葬老子头盖骨。
原有吾老洞道观,已毁。
存有《重建吾老洞殿字记》碑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2通。
尹喜墓,在楼观镇西行村南200米,相传尹喜为春秋时潼关令尹,春秋时天文学家。
生卒不详。
墓地面积180平方米,有清道光年间立墓碑1通,青石质,残泐较重,另有石羊1对,已湮没于地下。
1968年平整土地时被毁。
墓碑现存宗圣宫三清殿西南,圆首,无碑额碑座,碑面雕有丁字纹图案边,中央隶书“周大夫尹喜墓”6大字。
尹喜祠,清康熙《周至县志》记:在县东南30里三清殿北,文始殿即其故址。
明《终南仙境志》云:汉武帝立宫于观北,曰:文始祠。
唐初始建文始殿,金末毁废。
元大德间重建,大德七年(1303)落成,于殿前立《古楼观重建文始殿记》碑,碑额雕文始真人坐像,碑阴书文始之殿4字。
文始先生即尹喜。
后毁于清。
南溪亭,楼观东南。
宋嘉祐七年(1062)二月,苏轼奉诏减决囚犯到周至。
苏轼说:“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有“投稿披绿荇,濯足乱清沟,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之句。
南溪亭即苏轼醉游濯足处,今废。
五郡城,《陕西通志》云,五郡城在周至东30里,与古楼观相近。
《长安志》言其城周三里。
《名胜志》沿旧说,云兄弟5人并居,此后为道观。
东坡《五郡城》诗曰:“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苏自注,“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一言五郡即五郡庄。
民国22年(1933)著名历史学家向达考察,今塔峪村即五郡城遗址。
楼观另有企秀轩,今遗址不详,有元张立道《企秀轩》诗等。
再生柏,清康熙《周至县志》载:“再生柏在说经台老子庙前。
有二,一曰针,二曰灸,世传老子驻军说经于此,见二柏枯,即针灸之,复生,人以为灵异。
其后灸柏毁于寇,今唯针柏存焉”。
乾隆《周至县志》载:“针柏毁于兵火”。
洪妙庵,元初,楼观主持李志柔修复道观有功,诏封同尘洪妙真人,赐金冠锦服,洪妙庵为其祠庙。
始建于元初。
至顺二年(1331)山洪暴发,冲毁洪妙庵。
明弘治十八年(1505)复建,正德十年(1515)竣工。
有《重修洪妙庵记》碑。
今碑及庵址无存,楼观文管所存明碑拓片1张。
据考,洪妙庵遗址在说经台东300米的山麓。
相关参考
沈阳有一鬼楼在十几年前所法神的事情,也是让我们更加的想要知道则个鬼楼真实的审视,为何会在晚上出现女人的哭泣声,那么沈阳铁西鬼楼事件,铁西鬼楼为什么不拆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沈阳铁西鬼楼事件,
沈阳有一鬼楼在十几年前所法神的事情,也是让我们更加的想要知道则个鬼楼真实的审视,为何会在晚上出现女人的哭泣声,那么沈阳铁西鬼楼事件,铁西鬼楼为什么不拆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沈阳铁西鬼楼事件,
火烧赵家楼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为止,国内也出过不少报道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这一事件。本文将为读者整理一些视频和图片,以便读者对这一事件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和认识。火烧
济宁太白楼简介位于济宁市中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路中段路北。太白楼名传于世千余载,乃任城(今济宁)古八景之一,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即“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
杨月楼冤案在清末时期最著名的四大冤案之一就是杨月楼冤案。那么杨月楼冤案是怎样发生的呢?杨月楼图片杨月楼本来就是一代名伶,他文武全才,长相风流倜傥,而且演技非常棒,因而,他在当时的名怜中脱颖而出,红极一
真实的历史上没有此事。演义中的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
五四运动期间,梅思平作为一个爱国青年积极参与,他也是震惊中外的火烧赵家楼事件的参与者之一。但让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当年高举爱国旗帜的青年在抗战时期竟然成了第一号大汉奸,就连自己的女儿都看不起他。这是怎
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从前有个功臣楼。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后,下令建造的。听到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太祖英明。只有军师刘伯温忧心忡忡,来到皇宫,见了
1.开平碉楼的历史价值开平碉楼与村落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
宣化清远楼的作文来到宣化市内,眼前一座古建筑,高大的方型砖石台基像座堡,四面有门洞开。清远楼竖在其上,楼体为三层绿瓦飞檐环抱,活像造刑别致的宝塔。只见在大厅的地面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坑,长足有一百多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