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

Posted 顾命大臣

篇首语: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朝历代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

2、皇上亲封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

历朝历代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

“顾命大臣”一般是由先皇亲自挑选的老成持重、才德超卓的大臣,以辅佐继位的小皇帝。他们代替皇帝执掌朝政,在朝中权高势大、说一不二,甚而能决定皇帝的废立。

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与风险往往是相伴相生的。透过“顾命大臣”的表面风光,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个险活儿,甚至是个玩命的活儿。南朝宋武帝刘裕临终前将少帝义符托付给徐羡之、谢晦、傅亮等,可刚过了两年,年少轻狂、行止悖乱的少帝义符就被这几位大臣废为营阳王,不久被中书舍人邢安泰活活用门闩打死。徐羡之等随即迎奉武帝第三子义隆入奉皇统,是为宋文帝。次年,徐羡之等奉表归政,文帝亲政。

又过了一年,徐羡之、傅亮、谢晦陆续被亲政后的文帝诛杀。为什么顾命大臣要废黜先皇遗训要辅佐的小皇帝而另立?为什么顾命大臣又被自己拥立的小皇帝要了性命?这看起来一团乱麻,实际上却有迹可循。宋少帝义符自小缺少管教,养成了荒诞淫逸的坏毛病,做了皇帝后更是肆无忌惮,干出了不少昏悖狂乱的事情。不过因为还没有亲政,所以对军国大政并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但是,“小时看大”,徐羡之等人不能不对他日后可能荒唐误国产生顾虑,而且这样一个昏乱的小皇帝一旦亲政了,会怎样对待曾经管束过他的顾命大臣们,实在是令人不敢想象。因此,为了家国黎民,徐羡之等人终于对宋少帝痛下杀手。我说徐羡之弑君是为了家国黎民,当然不是信口开河。

试想,如果仅为个人的权力和利益着想,顾命大臣们完全可以在废黜少帝后,选择一个年龄更小的傀儡来继位,这样就可以在较长时间里掌控朝中大权,甚至可以效法古人取而代之,改朝换代。但是,徐羡之等人没有这么做,而是迎立了只比少帝小一岁的义隆为帝。这个时候,义隆已经18岁,已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而且,义隆继位的次年,徐羡之等人就主动将执掌朝政的大权归还给新皇帝。这足以证明徐羡之等人既不想擅权,更无意篡政。

然而,即便如此,徐羡之等人也终于没能摆脱“顾命大臣”悲剧性怪圈的厄运。史载,少帝废后,傅亮亲往江陵奉迎义隆。义隆一见到傅亮,就痛哭流涕地问起少帝被废的情况,一旁侍立之人“莫能仰视”,傅亮则“流汗沾背,不能答。”(《宋书·傅亮传》)义隆这一哭,实际上表明,少帝被废黜虽然给他带来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但徐羡之等人的弑君行为已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进一颗钉子。在雷声隆隆的未卜前途面前,虽然深怀忧惧,但顾命大臣们并没有采取积极进取的抗争策略,而是选择了彻底退避,最终经过“三让”达成了归政的目的。然而,无条件投降并不一定能阻止胜利者的杀戮之心。

小皇帝登基后是一定会拿顾命大臣来开刀“作筏子”的,这可以一方面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方面化解摄政期间朝中大臣的怨气,同时也借机发泄自己深藏在心的仇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顾命大臣能逃脱这个法则?因此,归政次年,小皇帝义隆便颁下诏书,历数徐羡之等人的“弥天大罪”,一一予以剪除。徐羡之事先得到密报,逃出城,自己抹了脖子。傅亮也逃到兄长的墓前,被官兵捕获伏诛。

谢晦虽在外领兵,也最终被讨伐大军击败擒获。谢晦的兄子世基一同被擒,临死前作诗曰:“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谢晦续之曰:“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一句“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令人无限感慨。其实,这不正是顾命大臣身不由己、万劫不复的命运悲歌?

皇上亲封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

“顾命大臣”一般是由先皇亲自挑选的老成持重、才德超卓的大臣,以辅佐继位的小皇帝。他们代替皇帝执掌朝政,在朝中权高势大、说一不二,甚而能决定皇帝的废立。

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与风险往往是相伴相生的。透过“顾命大臣”的表面风光,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个险活儿,甚至是个玩命的活儿。

南朝宋武帝刘裕临终前将少帝义符托付给徐羡之、谢晦、傅亮等,可刚过了两年,年少轻狂、行止悖乱的少帝义符就被这几位大臣废为营阳王,不久被中书舍人邢安泰活活用门闩打死。

徐羡之等随即迎奉武帝第三子义隆入奉皇统,是为宋文帝。次年,徐羡之等奉表归政,文帝亲政。又过了一年,徐羡之、傅亮、谢晦陆续被亲政后的文帝诛杀。

为什么顾命大臣要废黜先皇遗训要辅佐的小皇帝而另立?为什么顾命大臣又被自己拥立的小皇帝要了性命?这看起来一团乱麻,实际上却有迹可循。

宋少帝义符自小缺少管教,养成了荒诞淫逸的坏毛病,做了皇帝后更是肆无忌惮,干出了不少昏悖狂乱的事情。不过因为还没有亲政,所以对军国大政并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但是,“小时看大”,徐羡之等人不能不对他日后可能荒唐误国产生顾虑,而且这样一个昏乱的小皇帝一旦亲政了,会怎样对待曾经管束过他的顾命大臣们,实在是令人不敢想象。因此,为了家国黎民,徐羡之等人终于对宋少帝痛下杀手。

我说徐羡之弑君是为了家国黎民,当然不是信口开河。试想,如果仅为个人的权力和利益着想,顾命大臣们完全可以在废黜少帝后,选择一个年龄更小的傀儡来继位,这样就可以在较长时间里掌控朝中大权,甚至可以效法古人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但是,徐羡之等人没有这么做,而是迎立了只比少帝小一岁的义隆为帝。这个时候,义隆已经18岁,已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而且,义隆继位的次年,徐羡之等人就主动将执掌朝政的大权归还给新皇帝。这足以证明徐羡之等人既不想擅权,更无意篡政。

然而,即便如此,徐羡之等人也终于没能摆脱“顾命大臣”悲剧性怪圈的厄运。史载,少帝废后,傅亮亲往江陵奉迎义隆。

义隆一见到傅亮,就痛哭流涕地问起少帝被废的情况,一旁侍立之人“莫能仰视”,傅亮则“流汗沾背,不能答。”(《宋书·傅亮传》)义隆这一哭,实际上表明,少帝被废黜虽然给他带来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但徐羡之等人的弑君行为已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进一颗钉子。

在雷声隆隆的未卜前途面前,虽然深怀忧惧,但顾命大臣们并没有采取积极进取的抗争策略,而是选择了彻底退避,最终经过“三让”达成了归政的目的。然而,无条件投降并不一定能阻止胜利者的杀戮之心。

小皇帝登基后是一定会拿顾命大臣来开刀“作筏子”的,这可以一方面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方面化解摄政期间朝中大臣的怨气,同时也借机发泄自己深藏在心的仇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顾命大臣能逃脱这个法则?

因此,归政次年,小皇帝义隆便颁下诏书,历数徐羡之等人的“弥天大罪”,一一予以剪除。徐羡之事先得到密报,逃出城,自己抹了脖子。傅亮也逃到兄长的墓前,被官兵捕获伏诛。

谢晦虽在外领兵,也最终被讨伐大军击败擒获。谢晦的兄子世基一同被擒,临死前作诗曰:“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谢晦续之曰:“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一句“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令人无限感慨。其实,这不正是顾命大臣身不由己、万劫不复的命运悲歌?

相关参考

自古以来顾命大臣表面风光其实是个“玩命活儿”

“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尚书·周书》是一篇周朝初年的重要文献,记载着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的过程。从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顾命大臣一说,而这时的顾命大臣不过是辅助

奥斯特里茨战役真有那么辉煌吗

  奥斯特里茨战役  史称“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是体现军事天才的典型战例。那么在史学家看来,这场奥斯特里茨战役真的有那么辉煌吗?  奥斯特里茨战役真有那么辉煌吗?  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拿破仑最辉

为什么说古代顾命大臣的命运大多很悲惨呢?

“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尚书·周书》是一篇周朝初年的重要文献,记载着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的过程。从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顾命大臣一说,而这时的顾命大臣不过是辅助...

为什么说古代顾命大臣的命运大多很悲惨呢?

“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尚书·周书》是一篇周朝初年的重要文献,记载着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的过程。从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顾命大臣一说,而这时的顾命大臣不过是辅助...

郝昭怎么死的 三国郝昭真有那么厉害吗

三国郝昭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司马懿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郝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身长九尺,猿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文/炒米视角古人的嫡庶观念不是强不强的问题,而是关乎道统。商朝时嫡庶分得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有个例子:商朝君主帝乙有三个同父同母的儿子,分别时子启、中衍、受德。但是由于生前两个孩子的时候,母亲还只是一个

蜀国真有五虎上将吗

蜀国真有」五虎上将「吗?《三其国演义》大家在熟悉不过了,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七分史实,三分演义」,说明该书还是基本忠于史实的。那么,《三国演义》中刘备进位汉中王一回中有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答先帝的托孤之恩,杀了皇帝

历史上很多皇帝驾崩前,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所以会留下顾命大臣。但是顾命大臣不好当,因为他是代行皇权,权力太大,很容易引起继任皇帝的不满,最后落个灭门的下场。连一代名臣霍光死后,

咸丰皇帝的遗嘱真的出自顾命大臣之手吗

有的记载上说咸丰皇帝的这两份遗嘱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仅次于肃顺。咸丰皇帝临终之际口宣末命,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

咸丰皇帝的遗嘱真的出自顾命大臣之手吗

有的记载上说咸丰皇帝的这两份遗嘱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仅次于肃顺。咸丰皇帝临终之际口宣末命,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