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的衰落从圣母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开始

Posted 清朝 垂帘听政 慈禧

篇首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朝的衰落从圣母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开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大清朝的衰落从圣母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开始

2、两宫皇太后之一的慈安真是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大清朝的衰落从圣母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开始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贵为圣母皇太后,三次垂帘听政,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将大清朝的命运掌握的手中长达四十七年。

其实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里,这么吊的只有两个,她就是其中之一。慈禧从“垂帘听政”开始,到撒手归西,到至今,不断受到各个方面的评价。哎,太复杂了,大家自己去看书吧。

下面我在简短给大家梳理一下本书的大致内容,不想看书的直接看下文,想更深入阅读的可以关闭看书去了。

1835年11月29日,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的一个普通旗籍官员家中,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在她呱呱坠地的时候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未来的大清朝的无冕之王。之后的童年更是不受人喜欢。

1852年6月26日,这一天是咸丰皇帝选秀的日子,未来的西太后叶赫那拉氏就在其中。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某些人的命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没人想到,咸丰皇帝的一个决定几乎左右了大清朝的命运。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

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慈禧开始了她的执政生涯,开启无冕之王时代。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为了让她的垂帘听政得到延续,竟然选择年仅4岁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

1881年4月8日慈禧的老对手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官方说法为脑溢血,民间野史认为是慈禧所害。哎,后宫争斗,权力争斗,她俩的撕逼事谁又能说得清呢。

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戊戌变法,一般人都把慈禧太后划归为极端的顽固派一流,认为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对抗是维新与守旧的窥看,而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也是守旧派与维新派之间的斗争,实际情况完全不是如此。对于慈禧而言,你爱咋变就咋变,只要我还是老大就支持;对于光绪帝呢,只要能把慈禧赶下台让我当老大,你怎么变我都支持。变法的目的、本质都有问题,变法能不失败吗,如果光绪是老大的话,也许就不会有这场戊戌变法了。

1901年2月14日,慈禧说了一句名言:之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欢心。当然了,这句话后来争议很大,有些人认为卖国,有人认为是减损。让他们继续撕逼去吧……(网上的一段话:慈禧的确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这是有案可查的。但是在辛丑条约谈判的过程中,而不是签订后。结合该谕旨的上下文:“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其含义是:奕劻等呈报的十二条大纲我已经准了,可以按照这个大纲去谈判。但仍然命令他将详细的细节内容仔细研究斟酌,要根据中国的物力去赔偿(以免列强狮子大开口),以保证各国满意。“量”这个字本身就不是“尽中华之物力”的意思,而是衡量,考量。笑国人百年来知以讹传和。)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至于为什么是溥仪,只因为这孩子和她的血缘关系最近,也许在慈禧看来,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必须要有叶赫那拉氏的血液在其中流淌。

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连称呼都那么牛逼。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哎,还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她和光绪的去世时间如此相近,其中的猫腻不可不说啊,想知道的问度娘吧。

1928年7月4日,军阀孙殿英盗墓辱尸,划破脸颊,取出口中的万年夜明珠,就这样,生前牛逼吊炸天的慈禧太后,死后却被一群士兵掳走随身的全部珍宝,扒光衣物,只剩下一条内裤,暴尸陵墓之中,何其凄凉!!!

两宫皇太后之一的慈安真是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两宫皇太后这词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在清朝历史上便有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之分,一般在皇帝年幼时共同垂帘听政,然而清末时期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就是所谓的两宫皇太后,所以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不一般,两人共同垂帘听政,至今有很多传言说慈安是慈禧太后害死的?那么历史真是如此吗?本人认为她们虽发生过不快,也不至于慈禧向慈安动杀手,毕竟慈安对慈禧构不成太大威胁。

慈安,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自从咸丰二年,慈安与慈禧入宫,在确定皇后时,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而慈禧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贵人,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母以子贵,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宫中后妃的等级森严,难以逾越。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六宫。在宫中即使是咸丰帝也颇为敬重慈安,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自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两宫垂帘,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退一进相得益彰。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记载:“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

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慈禧虽长慈安两岁,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这是中国历史上后宫生活中罕见的。

然而,要说她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不愉快,那也是不可能的,有两件事情令慈禧耿耿于怀: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和为同治帝选后。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直隶南皮县人。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于是自残入宫做太监。他为人“艺术精巧,知书能文”,可以读《论语》、《孟子》这类书籍。他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欢”,并赢得慈禧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为此,无论是慈禧诛杀肃顺,还是打压奕訢、削夺其“议政王”的封号,安德海都参与其中。因此,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为靠山,他培植党羽,势焰熏天,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放在眼里。

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但是同治八年七月,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安德海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一路招摇,惊扰地方。他经过的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

对安德海在宫中拨弄是非、混乱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訢率领军机大臣持折请示两宫太后的行动后,她立即召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共同商议,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大家一致认为:“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慈安明确表态,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又大丢颜面、有苦难言,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但从而对慈安萌生了杀心又似乎与事实不符,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慈禧应该整治甚而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才对。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这位以“严刚有威”、清正廉明着称的贵州人此后虽不是官运亨通,却也屡有升迁,颇受重视。

1876年(光绪二年),做了近十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而且在这个令人眼热的肥缺上一干就是十年。1885年(光绪十一年),丁宝桢逝于成都,当时慈安及同治帝都早已不在人世,实权掌握在慈禧的手里。由于丁宝桢一生清廉为公,性情刚猛,在官场上得罪的人很多,死后有很多实权人物追着告他的状,慈禧都不予理睬,将丁宝桢追赠为太子太保、上美谥“文诚”,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地为其建忠良祠。由此可见慈禧在朝政的大局面前,具备令朝野上下信服的公正,待丁宝桢尚且如此,她又有何理由杀慈安呢?

慈安和同治帝在选后问题上与慈禧的意见有不一致,这对嗜权如命、颐指气使的慈禧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慈安联盟背叛自己;她也十分嫉妒慈安在儿子的心目中拥有比她更为尊崇的地位。她将这一切痛苦转嫁到阿鲁特氏身上,用变相折磨皇后的手段来恣意表达自己的不满。

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只得到了一个“嘉顺皇后”的封号,对自己前程感到绝望,“以寡嫂居中宫不成体统”,又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收到其父无字书信后吞金屑求死,抢救暂缓,又绝食。在同治死后七十多天的1875年3月27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寅刻,阿鲁特氏死于储秀宫,当时仅22岁。

嘉顺皇后一死,慈禧郁积心中多年的不悦也就渐渐舒解,二次垂帘后,慈禧风光无限,一切朝政得心应手,她没有理由依然为此怀恨慈安,动起杀心。

所以,传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说法,缺少说服力。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不可动摇,完全没有必要害死慈安。而且根据史料记载的慈安发病情况来看慈安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非他杀。野史说慈禧害死了慈安纯为荒谬之谈。

相关参考

揭秘为什么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却从未称帝?

...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顾命八大臣势力,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1908年11

历史解密:大清朝慈禧太后身世之谜_慈禧太后性秘密

  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紫禁城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氛,曾两度发动宫廷政变,四次垂帘听政,统治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太后,寿终正寝。随后,她被以皇帝规格葬于清东陵。在上,享受如此的女人

辛酉政变 慈禧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

...清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自此之后,开启了慈禧40多年的垂帘听政制度,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那么慈禧的这次政变是怎么成功的呢?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

慈禧垂帘听政到清朝灭亡之间大历史事件吗有哪些

由于不满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

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慈禧太后曾将咸丰宠妃砍成肉酱

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慈禧太后曾将咸丰宠妃砍成肉酱  慈禧是无辜的,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她选择了清朝,而是清朝选择了她。她走进深宫大院,除了为生存而夺取权力,还能做什么?她不具有一个君主应该有的高瞻远瞩和魄

清朝权利者慈禧垂帘听政的皇帝是谁

垂帘听政,就是太后或者皇后临朝听政,殿上得用帘子遮隔。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据说战国时期,国君去世后,如果继位的国君年纪小,可以由国君的母亲辅政。但是按宫廷的规定,因为

“老佛爷”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清朝慈禧太后的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

“老佛爷”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清朝慈禧太后的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

慈禧太后是怎么重新从恭亲王奕手中夺得权利的

恭亲王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强强联合,一举击败了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这次胜利为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赢得了“垂帘听政”的特权,更为恭亲王赢得了无尚的荣耀和权力。恭亲王被封为议政

清朝是如何衰落的

慈禧太后,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尽管中外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着实记载翔实。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