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华人
篇首语:与其积攒满箱子的金银,不如积攒满肚子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加坡华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加坡华人的历史沿革
最早出现于中国史籍中的新加坡称为龙牙门、凌衙门、单马锡、淡马锡、息辣、息力和石叻等。
在新加坡出土的文物有宋朝真宗(998-1022年)、仁宗(1023-1063年)的铜钱与瓷片,证明了宋朝已有中国商人到过新加坡。
南宋赵汝适于1225年写成的《诸蕃志》明确记载着商船从泉州港抵此的航行过程及贸易情况,其中的《三佛齐门》篇记载中国商舶到三佛齐贸易,必先在“凌牙门经商三分之一”,然后才到三佛齐。
《南洋测蠡》记载新忌利波已有中国人的坟墓:“有唐人坟墓,碑记梁朝年号及宋代咸淳”。
梁朝为中国五代的后梁(907-922年),咸淳是南宋度宗的年号(1265-1274年)。
这点可证明907-1274年间,新加坡是有中国人居住的,并在死后葬在这里。
1615年成书的《马来纪年》,记载12世纪中到14世纪中叶,新加坡由信诃补罗王朝统治,为中国元朝藩属国,1320年“有元朝曾到龙牙门索象”。
1325年龙牙门也遣使者朝贡等记载。
元朝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述了他在淡马锡的所见所闻,其中记载包括了见过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侨。
在14世纪,新加坡因受爪哇满者伯夷与暹罗素可泰王朝的侵略,于1377年和1391年遭毁灭性的破坏。
古新加坡被破坏后,便少有中国人在新加坡的足迹记载。
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在他的航海图上亦曾提及它的古称“淡马锡”。
1420年,郑和第六度出使印度洋也曾途经新加坡,但未有中国人的记载。
史料说明新加坡在莱佛士开埠本地前,已有华人居住。
1819年,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为英国人在远东地区寻找能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新商站与值得开拓的新殖民地,1月28日发现新加坡,次日与柔佛王朝驻新加坡的统治者天猛公阿都拉曼签订租借新加坡做为商站的条约,并于1824年正式与由英国人拥立的柔佛苏丹东姑隆签订把新加坡永久割让给英国人的条约。
英国人设立商站时,居于新加坡的多为海人,为渔夫及一些海盗,居住在小屋内。
人口约150人,其中30个左右中国人,其他是马来人。
新加坡开埠时,岛上只有几户中国人家,人口少。
新加坡成为商站后,第一批到来的华人来自马来亚。
其中以来自马六甲的居多,亦有些来自槟城。
之所以是马来亚华人先到新加坡,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莱佛士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槟城副秘书,任期长达6年。
另一开埠新加坡的功臣威廉·法古哈(William Farquhar)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驻马六甲的代表,在马六甲工作与生活长达7年。
因此当新加坡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另一商站时,莱佛士与法古哈都极力游说他们所熟悉的槟城、马六甲与马来亚其他地方的商人到新加坡发展。
其二、1403年马六甲王朝成立,在全盛时期乃闻名于世的港口及贸易中心。
15世纪初开始便与中国有频繁往来。
郑和下西洋多次便到过马六甲。
当时马六甲受中国保护,周边国家不敢侵扰,因此国家安定、贸易繁荣。
1511年成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1641年成为荷兰人殖民地。
在1819年转成英国的殖民地前早已发达,多有成功的华商。
槟城1786年由英国人开埠。
比新加坡早开发多年,也因此早有更多华人在那里居住、经商。
马六甲及槟城的成功的商人中,许多为海峡华人,第二代或多代以上的移民。
祖先可能是郑和下南洋时,留在马六甲的随从,也可能是元、明朝间,到该处经商、居留的中国商人的后代。
最先到新加坡的华人应该为海峡华人。
新加坡由莱佛士开埠、大量马来亚土生华人商贾及欧洲商人来到,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出现契约劳工(猪仔)的买卖,也常称为苦力。
这类猪仔由华人契约劳工贩商带到新加坡,以12个月的酬劳抵消他们的路费。
每年东北季候风时带来中国船,买者上船寻找最健康者,付一笔钱便可买下。
那笔钱扣除旅费与其他费用,仍可为贩商带来可观的盈馀。
有时这些劳工,亦按劳工的手艺,标上不同的价码。
直到1877年新加坡委任威廉·必麒麟(William Pickering)为首任华民政务司(Protector of ),贩卖劳工的活动才减少,并在1914年,废弃猪仔、契约劳工。
但一直到日治昭南时期以前,都例常会有船只,以合理价格运送劳工往返新加坡与中国。
由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有海禁条例,人民不可自由出入。
因此契约华工都是经由葡萄牙人管控的澳门到海外,或由猪仔贩商到中国收买地方官员放人出洋。
以此推测,在19世纪初期,要有大量华工出洋的情况并不太可能。
这种情况一直要到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后才形成大规模华工出洋的情况。
1860年中英、中法与中国满清政府签下的《北京条约》,买卖人口合法化,华工出洋一时达到高潮。
十九世纪至20世纪前半叶,从中国到新加坡的华人被称作“新客”(Sinkeh)。
“新客”有一大部分是契约劳工,包括扛包头的苦力、轮船的烧炭工、在街上待聘的杂工等。
有些则是因为中国家乡贫穷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而南下南洋。
而其他则是为了逃离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各种的战乱而来到了新加坡。
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南部沿海地带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心系“唐山”(中国的别称),认为自己是华侨。
而土生华人或在新加坡繁衍过好几代的华人,并且受过英文教育的华人则称为“老客”(Laokeh), 或海峡华人(Straits born )。
他们一般心系大英帝国, 不认同自己为华侨。
1942年-1945年(日占时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击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打响。
日本的目标是要通过攻占东南亚,来取得当地的天然资源,以应付自身的战争需要;因此,作为盟军在东南亚极为重要的据点,日本势必拿下新加坡。
这里华侨人口密集,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的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侨筹赈总会”仅抗日义捐一项便发动八百万东南亚华侨为中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
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侨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刚刚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疯狂报复(新加坡大屠杀)。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
1942年1月31日,战争开始仅55天,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亚半岛。
日占时期是新加坡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日军,尤其是宪兵队,做出了诸多暴行。
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白思华中将向日本陆军的山下奉文将军投降后,日本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
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新加坡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肃,
肃清以下新加坡华人
1. 曾经在南洋华侨筹赈会中积极活动的人士
2. 曾经最慷慨地捐输给筹赈会的富裕人士
3. 南洋华侨救国运动领袖陈嘉庚的追随者
4. 海南人 (在日本人眼中,海南人均属共产党分子)
5. 凡在中日战争以后来到马来亚的中国出生华人(他们被认为或参加过抗战,或厌恶日军侵略及逃避日军征用而离开中国的人)
6. 凡是纹身的男性 (在日本人看来,纹身的男子都是私会党徒)
7. 凡是以义勇军之身份,帮助英军抵抗日军者
8. 公务员以及可能亲英之人士
9. 凡是拥有武器,并尝试扰乱治安之人士
最后,日军抓走约二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都被带到偏远的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建造 “死亡铁路”。
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
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由于资源严重缺乏,致使许多民众不得不在自家花园里种植木薯、番薯、香蕉等农作物。
随着日本投降,新加坡人民无不高兴。
最终,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厦举行了受降仪式。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3年半的期间,至少有5万名新加坡华人惨遭杀害。
日军集中屠杀华侨的地点多达几十处,包括榜鹅海滩、旧樟宜海滩、圣淘沙海滩、东海岸靠近码头的地方都是当时的屠杀场地。
二战以后,在新加坡多个地方相继发现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于是成立了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遗骸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 也于1967年2月15落成,矗立在美芝路。
纪念碑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铭文,中文部分这样写道: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军占领新嘉坡,我平民无辜被杀者,其数不可胜计。
越二十余年始得收敛遗骨,重葬于此,并树丰碑永志悲痛。”
此后,新加坡每年都要在纪念碑旁举行悼念和祭祀活动,以缅怀在日本占领期间惨遭杀害的平民百姓。
对新加坡日占时期的历史有兴趣的话,请搜索新加坡电视剧《和平的代价》视频。
这部连续剧真实的反映出当年的境况,岁月无声,人间有情,历史决不容忘怀,陈嘉庚和林谋盛烈士等历史人物和新加坡先辈的抗战经历和苦难使新加坡后人深为感动。
二战以后新加坡人民开始有了政治觉醒,这次的沦陷让新加坡人民开始相信要靠自己保卫这片土地,间接促成新加坡脱离英国的统治走向独立。
战后期间,新加坡仍处于动荡时期,50及60年时常爆发华人及马来人的种族冲突。
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后,政局开始趋于稳定,新加坡逐步实行了和谐种族的政策,之后并没有爆发任何种族冲突。
新加坡在建囯独立之后,开始建立了新加坡华人对于新加坡这个国家与新加坡人的认同,在新加坡出生的公民,不管是马来人、华人还是印度人,大家一律是新加坡人。
1945年之前从中国过番到新加坡的华侨,其后裔在新加坡独立后成了新加坡公民。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李光耀在致欢迎词中说: “告诉我们的贵宾,新加坡没有华侨。”李光耀也在祝酒之前的发言中,措词小心地提醒他的贵宾:" 华裔新加坡人有着他们自己的不同的经验和历史。
不管这种历史是多么短,与大陆的中国人比较起来,仍然是不相同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为自己的东南亚创造一种独立的和持久的未来。
他们必须与马来裔和印度裔新加坡人平等地分享这种未来。
"
华裔新加坡人一般都会先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然后才是华人,但也有人会同时认同两种身份。
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华人,经过一两代或多的繁衍,一般称之为“新加坡本地华人”。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从中国移居新加坡的华人被称作“新移民”,20世纪末的“新移民”主要来自香港与中国的一级城市如北京、上海。
21世纪初的“新移民”来自中国各地,丰富了新加坡的多元性。
相关参考
作为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炎黄子孙,或因外出通商、和亲联姻、流浪谋生等缘由散落海外。其中有些会选择落叶归根,重归故里;而有些则就地生根,可能受困于满地荆棘,凋零在他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有大约14亿的人口,也就说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据说在联合国的任何文件都要留一份中文版的去存档。汉字和汉语经过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沉淀,也承载了中国悠
一、新加坡历史古时新加坡的马来语名为NegeriSelat。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唐书》称“萨庐都”,《宋史》称“柴历亭”,如今新加坡仍有华人称新加坡为石叻
1941年11月11日,德国人截获了一份英军的秘密情报,其中记载了英军在新加坡布防以及防御弱点的绝密信息。德国人将情报转交给日本人,很快,日本就制定了入侵新加坡的计划。由于多年的侵华战争,日本的军事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新加坡运用的汉字大都是简体字,这对于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来说有无比的亲切感。那么新加坡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简体字的,为什么不是繁体字呢?中英文公告显然繁体字-简体字的演化不是一蹴即至的,
新加坡历史-谁知道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
一、新加坡历史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
1.新加坡的历史简介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Ujong“之对音。“蒲罗中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
1.求新加坡英文简短介绍(中英对照)Singapore,officiallytheRepublicofSingapore,isanislandcountrylocatedatthesouther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