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贾诩还有他 在三国里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的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除了贾诩还有他 在三国里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除了贾诩还有他 在三国里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的
《三国演义》里谋略第一的,统称是诸葛亮。但史书上来看,诸葛亮的战略固然天下无双,但战术却一般般。在三国里,真正做到算无遗策百不失一的,我印象里仅两人:贾文和,李儒。
贾文和下回谈,单讲李儒。
后来看演义,董贼有俩女婿。一个是牛辅,智商很低,武力也烂,跟吕布一挑就败,被人砍了首级。纯粹是白痴。而另一个就是李儒。那厮显山露水地劝董贼:“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相当简洁了当但富有力量的语言。后来又说:“丞相欲得天下,何惜一马?”我当时就对这小子有了一点点感觉,不算喜欢,但多少觉得他挺聪明的。后来曹操行刺被他看破,董贼军败又建议迁都,临了不忘埋伏在荥阳大破曹操(这也是历史上战无不胜的曹操少有的大败)一系列的动作,使他在董贼军团中显得真是鹤立鸡群,跟郁保四站在一群武大郎身边似的。一直到后来,凤仪事件了,李儒显示了真正的天才。当董贼嚷着要把吕布怎样怎样之时,李儒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什么。于是他立刻建议把貂蝉赐给吕布,还煞费苦心地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就是绝缨会。那时我真感觉李儒是个优秀的国家机器。这个人没有感情,因而没有任何弱点,极适合去搞政治这一套。倘若他在曹操手下讲这个故事,曹操会大叫一声,说:“多亏你提醒我啊!”然后立刻把貂蝉赐了了事。
可惜他面对的是董卓。
于是董卓对李儒冒出一句经典妙句。对李儒而言是噩梦,对政治家而言是十足的蠢话,但也是我对董卓仅有的一点点好感的来源:“汝之妻肯与吕布否?”
李儒语塞。董卓于是得理,把他赶了出去。
李儒说了一句:“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后来在下邳,陈宫在吕布不听己言时也如是说过。
然后李儒死了。和他的丈人一起去了西天。
终其一生,李儒一直是一个优秀的谋士,一个专业的、合格的、优秀的谋士。因而他也不得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里,陈平曾言:“我一生设阴谋太多,绝后嗣。”果然没后代。李儒和陈平相比,阴险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自从董卓踏进洛阳的那一天,李儒就该知道自己的下场。即使没有貂蝉,董卓也会死,也许不是死在吕布手上,而是李郭樊张的任何一人。这是必然的。而李儒在这个历史故事中担演了一个不漂亮的反角。
大时代的文人总是脆弱。终魏晋时代,遁世的文人除了管宁,没一个成功,孔融和杨修是最典型的,即使阮籍最终也还是屈服于司马昭。身在乱世,其实总是一死,不过或迟或早而已。我想李儒在这一点上应该多少清楚。所以他才会预言自己的死亡。他的生命力在乱世中已经不属于脆弱者。至少,他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这一点,他比杨修强得多。
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三国最善权变的谋士贾诩
贾诩是三国曹魏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三国志》把他排列在荀彧荀攸之后,三人同传。陈寿评曰:“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但是认真说来,贾诩“经达”尚在其次,“权变”倒是他的特长。
所谓“经达”,就是能宏观长远地看问题,所谓“权变”,就是能因势利导,权益变通。那么贾诩在汉庭和曹魏提出过什么“经达”的重大主张没有呢,没有,或者说很少。相反,他倒是权变有术。
首先说在汉庭,贾诩原为奸贼董卓部将。董卓死后,贾诩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挟献帝以自保。这就是典型的权变之策。对此,裴松之在注释中批评:“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裴松之论虽然是站在汉统的立场,但贾诩此谋不惜生灵炭涂,当然算不得经达,只能说是很毒的权变。
再说贾诩劝张绣归顺曹操,固然显示其识主揣君之明,他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去投降曹操,无非是看重曹操有三点优势,一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二是曹操目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人;三是曹操野心很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这说到底也是为自己寻求靠山的投机权变之谋,所以曹操只是说:“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曹操对贾诩封侯迁牧,但所迁之牧是当时为袁绍所占冀州,后来打下冀州曹操又自己兼任州牧,这说明曹操对他也不是真的很看重。
最重要的是贾诩辅佐曹操的一些计谋,都不是阳谋大略,而多是一些阴谋诡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这番话显然不是什么重大战略调整,而是要曹操搞点灵活机动的战术,瞅着空子突袭偷袭甚至是小偷小摸。曹操也是精于此道的,当然称善,后来偷袭乌巢,最终战胜袁绍。
特别是曹操与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的渭南之战,贾诩出的主意更是属于下三滥的阴招。当时马超受挫,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暗中积极准备,并且采用很损的离间计。曹操采用他的阴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然后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在帮助曹操确立后继人的问题上,贾诩本来早就支持长子曹丕而且对他加以指导,但当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时,贾诩却闭口不答,后来转弯抹角地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当然知道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搞乱了套的,于是大笑,立曹丕为太子。这说明贾诩即便有经达之见,也是首先出于明哲保身的权变考虑的。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即便策谋深长,也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时时处处谨小慎为。
废汉称帝,是曹操一生未能如愿的最大心机。曹操死后,贾诩赞成曹丕称帝,其实也是一种权变之谋。特别是他要曹丕假装再三谦让,并且采取由汉献帝主动禅让的方式,更是一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卑鄙政治权术。
当然,贾诩也给曹操出过一些经达的主意,在曹操占领荆州之后想乘机顺江东下的时候,他曾经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后来曹丕问计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反。但就贾诩一生来看,他最擅长的还是权变,而且他的权变往往是既不讲道义也不顾生民,阴谋多于阳谋,最根本的利益考量是为其自谋。
所以,尽管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保全身家,别的谋士大都惨遭杀身之祸而他却能得以善终并且位列三公,但这样的谋士之道其实是不值得称道的。对于这样的人,历史也是不该、也不会给予很高的评价的。
相关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贾诩,字文和,是东汉凉州武威姑臧人。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个逆乱乾坤,搅动天下的关键人物。纵观整部演义,所出的计谋不多,却算无遗策,但由于谋算直刺人性要害,为达目的不考虑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贾诩,字文和,三国第一“毒士”,这不是说他善于用毒,而是说的他算无遗策。贾诩原为董卓手下,在董卓被杀后,他成功地劝说其部将李傕、郭汜、
《三国志》对贾诩评价极高,奈何贾诩的名声还是臭,被称为 ”贼”
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陈寿作《三国志》,将他和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荀彧及其侄子荀攸合传,说:「”荀攸、贾诩,庶
...史,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的谋臣基本很厉害,尤其是哪些算无遗策的人,比如曹操手下的郭嘉、荀攸、贾诩等,董卓手下的李儒,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在演义之中,无所不能,正史中没有),不过这些人是通过其才智,能够推算出...
...,是指发生在东汉末期的一场掠夺东汉天子的事件。因为贾诩的字是文和,所以称为文和乱武。虽然贾诩字文和,他的行为可是与“文和”没什么关系。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
...,是指发生在东汉末期的一场掠夺东汉天子的事件。因为贾诩的字是文和,所以称为文和乱武。虽然贾诩字文和,他的行为可是与“文和”没什么关系。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江山,开创大明王朝,除了他个人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那些文臣武将的辅佐。在明朝那些开国功臣当中,刘伯温的贡献和知名度极高,也是朱元璋的心腹谋臣,一生几乎是算无遗策。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刘
三国中顶级谋士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司马懿,但是有很多前期不怎么出名的谋士其实丝毫都不输给诸葛司马。其中有一个就是贾诩,用“乱世谋臣”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其人决定聪明,被人赞曰“算无遗策”,可惜
三国真正的“毒士”并不是贾诩,如果董卓肯听此人之言,早已称帝
现在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毒士”是贾诩,因为其曾经献计给李傕洗劫长安,导致长安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因而被封为“毒士”;但是要说真正的“毒士”,恐怕贾诩最多算是自私,一切为求自保而已,纵观贾诩一生,似乎也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奇人,贾诩。我们不能简单的用道德来评价他,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追求功名,但是却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似乎都没有真正的感情,他的选择只从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