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Posted 官二代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2、三国历史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清初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开篇论秦始皇功过。他认为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设置郡县,是“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那么何谓“大公”?王夫之解释说:“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谓而非天下之公乎?”“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才不能终屈于顽,而相乘以兴,又势所必激也。”

也就是说,在秦朝建立以前,中国社会的官员产生的主要模式是“生出来”:天子、诸侯、卿、大夫,几乎都是世袭,这一模式不独在中国,在世界许多民族也存在过。这种凭血缘而世袭官职的模式,其结果必然造成社会流动停滞、社会各阶层矛盾对立,如王夫之所说的那样“势所必激也”,社会陷于动荡。那么,不论出身,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当然是巨大的进步。秦国之所以能以偏僻之国而一扫六合,其中重要原因是它率先摈弃了“生出来”的任官模式,广聚天下人才为之所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依据战功授官爵。———“打出来”是官员产生的另一种重要模式。

官员靠“打出来”,是社会的变态而非常态时期的模式,如贫寒子弟对“生出来”的方式不满意,就只能靠造反来改变现状。造反成功,一批官员就“打出来”了。但这种方式代价太大,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新王朝的帝王将相往往是“打出来”的,但新政权建立后,几乎所有统治者都希望告别“打出来”的模式,断绝被人造反的途径。

始皇帝破官员“生出来”的模式,但来不及建立一种更为和平、稳定的模式,天下又是大乱。在参加反抗秦政的洪流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失去特权的“官二代”,即六国的旧贵族后裔,如项羽叔侄和张良。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再伟大的英雄也难以让历史倒退———偶尔开一段倒车,也必不长久。最终还是无赖刘邦得了天下,尽管汉代初期有过郡国杂处,但单纯靠祖辈的庇荫而一代代坐享其成、世袭官职的模式,只能成为支流、余绪、旧梦了。

王夫之说:“封建毁而选举行(此“选举”非现代语境下的“选举”,而是指选拔荐举),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当然是十分理想的状态,多数时候,一个人或一个阶层掌握权力,总希望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让权力能传之子孙。所以,汉以后的“荐举”很快就变味了,这种“推荐”的模式,理论上说是最科学的,能选出德才兼备、忠孝两全的人,但若没有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荐举权由豪门世宦把持是很自然的事情。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东汉末年的各州刺史世袭,相当于独立王国,两晋由豪门大族把持政权,实质上是在帝制时代,“生出来”的模式顽固地生存。但这种模式如果再成为主流,那么中华文明很可能会毁灭,民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为社会无法安定下来,统治者也没有办法长期维持这种格局:让无出路的寒门才俊为其效力,而让无德无能的“官二代”、“官三代”把持高位作威作福。

可以说,经过战乱不已、死者枕藉的南北朝,“考出来”的官员产生模式———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出现并延续了近1500年,是中国人经过反复折腾,总结了社会动乱教训而创建的伟大制度。在靠一张张选票“选出来”的制度还没有产生前,“考出来”的官员产生模式无疑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的。

如前文所述,当权者不会放弃让权力传之子孙的努力,即使在“考出来”的时代,“生出来”的死灰还会复燃,流行模式就是科举舞弊———即以“考出来”之名,行“生出来”之实。但这样做难度较大,因为唐以后,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知道维护科举的公正,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实则就是维护王朝的合法性,因此对科举舞弊严惩不贷。对皇帝来说,科举舞弊之罪,仅次于“谋逆”,而当一个朝代科举纪律松弛、舞弊盛行时,基本上可以说,这个王朝已是穷途末路了。因此在科举时代,“官二代”和平民百姓一样,要通过科举才能得官,而靠捐官获得的官职不可能太高,且被整个科举共同体所蔑视。

考不上举人、进士的“官二代”,无论其父、祖官职多高,也只能在家当个土财主或者靠家庭的权势做买卖。科举时代,中国严格来说,除了皇家,是没有贵族的,只有“文化家族”,即“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利用家庭优越的条件,聘请名师教育子弟,而子弟登科为官。如清代昆山徐乾学家族和常熟翁同龢家族。这类因家境造成受教育条件的差异,在任何一个时代包括选票为王的民主社会,都是存在的。但只要程序公正,多数人对这种的差异是能接受的。

三国历史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人们只知诸葛亮,却不知诸葛瞻,那个一辈子活在父亲阴影下,渴望证明自己的男人。

  诸葛瞻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给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写信:儿子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诸葛亮老来得子,47岁的时候才有的诸葛瞻,本该倍加爱护。只是他来不及教育儿子,就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了,留给自己儿子的只有一封家书《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出自诸葛亮写给诸葛瞻的家书《诫子书》,可惜的是8岁的诸葛瞻无法理解父亲的意思。

  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才思敏捷。由于父亲诸葛亮的贡献,他承袭了武乡侯的勋爵,但随之也承袭了蜀汉民众对于他如诸葛亮般的期望。

  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哪怕不是诸葛瞻所为,百姓们也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亮的儿子做的”。诸葛瞻每听到这种话,都很无奈。

  他的父亲太牛了,辅助先主刘备成就帝业,在外北伐中原,在内安定社稷。作为官二代,他估计自己一辈子都达不到父亲的高度,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要努力。

  承蒙父荫,他17岁时,皇帝刘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任命他为骑都尉。他从低级军官做起, 一步步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在34岁的时候,诸葛瞻累计升迁到了尚书仆射,他正式的进入了蜀汉的中枢机构,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

  他想有所作为,可是内有宦官黄皓弄权,朋比结党,他无可奈何,外有姜维北伐,致使国内疲弊,他无可奈何,他还能做什么?

  在他内外周旋的时候,邓艾奇袭阴平,进入了蜀汉地界,他急忙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可是他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他父亲的能力,倒是学会了他父亲的谨慎。

  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他偏偏不听,白白让出了战略要地。邓艾长驱直入,诸葛瞻只得退守锦竹。

  邓艾写信劝降诸葛瞻,诸葛瞻把信撕碎了扔到邓艾使者的脸上,下令斩杀使者,率军出战。他要证明自己,他虽做不到父亲的智慧,但能做到父亲的忠义。

  诸葛瞻在绵竹坚守阵地决战邓艾,终因不敌,战败而亡。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也冲入阵内战死。

  临死前,诸葛瞻悲愤地说:“我对内不能除去黄皓,对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父亲,我生活在你的阴影下,却远不如你,有什么面目去地下见你。”

  作为一个官二代,诸葛瞻没有什么喜悦的事,蒙父亲庇佑,他从小继承父亲的勋爵,却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对内既不能稳定朝堂,对外又不能征战沙场,简直是悲哀。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为诸葛瞻立传时,说诸葛瞻只工于书法,名过其实。

  诸葛瞻真的名过其实吗,恐怕不是吧。后主刘禅前半生受诸葛亮约束,哪那么容易放权给诸葛瞻。诸葛瞻经过努力做到尚书的职务,还是有些本事的。

  只是他接触的时间太短了,刚进入权利的中央,还没来得及熟悉,就不得不面对能和姜维棋逢对手的邓艾,能不战败吗。只能说,父亲诸葛亮既成就了他,也造成了他的悲哀。

相关参考

古代“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清初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开篇论秦始皇功过。他认为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设置郡县,是“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那么何谓“大公”?王夫之解释说:“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

蜀汉阵营中的官二代为何普遍不如曹魏

作者:热血三国系列页游今天我们来谈谈蜀汉和曹魏的「”官二代”差距问题。私以为与家教无关、与基因无关、与父母无关、与个人禀赋无关……蜀汉政权不是只有先主刘备的儿子过于平庸,而是整个集团所有的二代人物都不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人们只知诸葛亮,却不知诸葛瞻,那个一辈子活在父亲阴影下,渴望证明自己的男人。  诸葛瞻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给远在东吴的

唐朝时的官二代、富二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要说到唐朝的山水田园诗谁写的最好,恐怕非王维莫属了,但如果要找出几个能与他并齐名的山水诗人来,那应该有这几个人:孟浩然、柳宗元还有韦应物。关于孟浩然,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今天我们来聊聊韦应物:韦应...

唐朝时的官二代、富二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要说到唐朝的山水田园诗谁写的最好,恐怕非王维莫属了,但如果要找出几个能与他并齐名的山水诗人来,那应该有这几个人:孟浩然、柳宗元还有韦应物。关于孟浩然,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今天我们来聊聊韦应物:韦应...

曹操官二代,孙权王二代,也就刘备身世最寒酸

刘备本是皇室后裔,却沦落到街头以卖鞋为生。正是这个街头卖草鞋为生的人,却成了蜀汉的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满传奇色彩。虽然他的起点很低,但是他的成就却很高,和三国中其他枭雄比起来,他的成功更是来之不易,经过

揭秘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大司农桓范指天疾呼: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你们的父亲曹真,一代将才,生出你们两兄弟,竟然是两头蠢猪,坐着等别人来灭族啊!)每每念此语,心潮起伏,不该啊,实在不该,为什么会

曹操的家教 曹操是如何教育官二代曹丕曹植的?

曹操的家教。现在的中国,有了太多的富二代、官二代,其实也不就是像古代的那样吗?古代也有官二代、富二代,更有的事尊贵的皇二代。别的不说,就说曹操一家,曹操是官,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就是他的官二代。对于官二代

周瑜之子周胤竟是三国官二代的始祖

如今官二代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把官二代推向了潮头,成为史上最牛官二代事件,其实李刚们并不知道,早在17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已经演绎了一幕更牛的官二代事件,那就是三国时周瑜的儿

历史上看不起政治暴发户的官二代有什么下场

一夜暴富者古已有之,有的是抽大奖,有的是娶个有钱的媳妇,有的是嫁个有钱的老公,有的是天上掉下一大叠钞票。不过这样的人难以跻身贵族之列,纵然脑满肠肥富可敌国,有时照样被人看不起。且说南北朝时期,有个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