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朱瞻基事件的教训
篇首语: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得到评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朱瞻基事件的教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朱瞻基事件的教训
早些年初中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言文《促织》,文中提到了一位爱斗蛐蛐的皇帝,当年学习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只觉得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不靠谱的坏皇帝。但随着知识地不断增长,后来知道,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年少时很优秀,不但聪明伶俐,还被朱棣认为“类己”,应该说他的残疾老爹朱高炽能够顺利从朱棣手中接过皇帝的接力棒,还真是借了儿子朱瞻基的光。当年,要不是大才子解缙那一句“好圣孙”响彻在朱棣耳边,也许,皇帝的接力棒就轮不到朱高炽,而很可能转移到他的弟弟朱高煦手中。
关于这哥俩的皇位之争,在明史中记载颇多。马上皇帝朱棣对残疾并肥胖的安静的大儿子朱高炽,很不喜欢,却喜欢勇武的朱高煦,多次起意要废长立幼,并且太监黄俨、淇国公丘福等人也力挺朱高煦,而朝中有一批文臣却有不少人支持朱高炽。一时之间,朱棣陷入困惑当中。正值朱棣左右为难之际,大才子谢缙脱口而出的“好圣孙”一词,一下子击中了朱棣的心坎儿,遂下定决心将皇位传于朱高炽。
可惜朱高炽的福运确实不够厚,他登上皇位,仅十个月就暴病而亡,及时向朱瞻基递上了皇帝接力棒。朱瞻基继位之初很英明地解决了两位叔叔的藩王不轨事件,消除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等藩王的势力,开创了国内安定团结政治氛围。
朱瞻基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等贤臣,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注意节俭,致力于太平社会的建设。在他统治的十年中,国家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这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唯一的爱好就是斗蟋蟀。继位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但所干的最大的坏事却不是这个,而是遗祸子孙的“培养太监处理政务”这件事。
就朱瞻基自身来讲并没有受到太监的过度干政影响,但他为太监开辟的“太监培训班”制度,使得他的后世深受太监“干政”之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宦官干政的危害认识很深刻,他不但用铁牌明确规定禁止宦官干政,甚至还规定宦官识字也不可以(这一点很高明,纯文盲的太监,再坏也干不出高明的坏事)。
但朱瞻基需要信得过的宦官去处理他大量的文件,这就需要这些宦官得有一点文化,纯文盲是干不了的。但可怕之处就在于此,有了一点文化的死太监,自然很难有治国理政的高手出现。报应也真快,朱瞻基培养的宦官王振,在几年之后,便把大明皇帝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送到了蒙古人那里当俘虏,几乎葬送了大明江山,多亏力挽狂澜的于谦,才避免了明朝的覆灭。好圣孙朱瞻基总体上算一个好皇帝,但他缺乏远见的不经意之举,却贻害子孙后代和千万黎民百余年,还真是打了不少折扣。
不怕甚至纵容武官犯错,就怕武官有功还不犯错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他在位十年,与父亲十月天子明仁宗的统治时间加在一起仅仅为十一年,但父子俩的成就被评价为「 ”功绩堪比文景”,也就是说他们父子俩堪比汉朝的文景二帝,史称他们的统治时间为「 ”仁宣治世”,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治世。 可以说明宣宗是一个很不错的守成之君,按说像这样优秀的皇帝,怎么说也是赏罚分明。但纵观明宣宗一朝的官员犯罪案件,武官犯罪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比之于文官犯罪来说,明宣宗对于武官的处罚相对来说很轻,虽然有些纵容的成分。 像当时军队中最大的贪污犯就是镇守宁夏的宁阳侯陈懋。陈懋是随着明成祖多次北征的老将,因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曾随着明宣宗朱瞻基讨平了朱高煦叛乱,所以负责镇守当时的西北重镇宁夏。 陈懋能镇守宁夏,不只是因为他的能力,更是说明皇帝对于他的信任。所以陈懋仗着这份信任,在天高皇帝远的宁夏开始贪污起来,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 陈懋不只是纵容手下强占民田,让手下离职经商什么的,更是胆大包天的将重要的战略物资军粮给倒买出去了。 还有当地对于没收贪污犯的钱财和赃物,按规定来说一般是要充实国库,由皇帝和朝廷支配。结果陈懋是将钱财还有好东西都自己笑纳了,将没用不值钱的东西上交给朝廷和皇上。 明朝的盐业由朝廷控制,一般来说盐商是需要拿着钱到产盐区,去购买朝廷下发的「 ”盐引”也就是贩盐许可证,凭着这个盐引支取食盐,然后运往各地贩卖。 在这方面陈懋也很不客气,直接将朝廷的盐引拿来贩卖充实自己的腰包,史称「 ”私中盐六千七百引”。当时一张盐引的利润大概为十两银子左右,以这个来看陈懋是光是以此就贪污了六七万两银子。 因为陈懋的种种贪赃枉法行为,所以到了宣德六年,陈懋被人一纸揭发告到了天子御前。但明宣宗的反应很是宽容,仅仅是将告状信抄写了一份,让陈懋自己看,让他自己说明是否属实。 后来陈懋的罪行被朝廷派到宁夏的御史证实,并且比告状信中所控的罪行还要严重。明宣宗一看事情闹大了,而且陈懋这老小子也的确过分了,所以才开始收拾陈懋。 但明宣宗很明显是轻拿轻放,念在陈懋昔日的功劳,又是高级武将,只是要求陈懋追还赃物。陈懋一看明宣宗这是有意偏袒他,就开始胆大起来,面对追缴赃物的官员竟然说道自己的所有赃物都花光用完了,什么都没有,这些官员不敢惹陈懋,只能如实上报,明宣宗知道以后念在陈懋多年的功劳,又特别下令对陈懋免除追究,不予处罚。 就这样明宣宗在位时期武官中最大的贪污犯陈懋,竟然是平安无事。 再纵观明宣宗在位时期,被逮捕入狱公侯一级的将领,也就是镇守广西的镇远侯顾兴祖一人。而且还是因为事情闹大了明宣宗为了平息民愤,不得不处罚他才逮捕入狱的,但不久后明宣宗又赦免了他。 所以说在明宣宗一朝,明宣宗对于武将是相当宽容甚至是放纵的,这无疑是很反常的现象。 要知道自汉唐崇文尚武以后,到了宋朝开始重文轻武,明清朝代其实也是隐性的重文轻武,只不过这两朝重文轻武并不是那么严重,只是为了统治需要,避免武将拥兵自重而已。 像明朝开国初期武将地位很高,但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以后,武将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被分割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规定五军都督府管军籍,掌军政,但没有调兵之权,而六部中的兵部则掌管铨选和军令,等于是将五军都督府的军权分走一部分。 到了明仁宗时期更是确定了文臣独重的局面,因为明成祖永乐时期,很多武官勋臣都支持明仁宗的弟弟朱高熙为太子,所以明仁宗继位以后,便不再重用武官,军国大事的决策,武官基本上都是不能过问的,等于是连议政权都没有多少了。 所以说明宣宗在当时重文轻武的环境下,相比于文官犯罪,如此宽容甚至放纵武官犯罪,是一种很反常的情况。 那么明宣宗为什么要这样区别对待呢? 首先是因为《大明律》中有相关规定,武官犯罪和文官犯罪的处罚方式不同。当然这不是关键,因为再不同,也不能像明宣宗这般放纵,肯定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而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就凸显出了明宣宗高超的帝王心术。 明宣宗之所以这样做,有三点原因:一是明宣宗认为这些武官镇守边境,能够完成守边任务就算是尽职了。其他方面不能再拿法律标准约束他们,使边境军心稳定,以达到巩固边防的作用。二是明宣宗认为「 ”武人得官甚难”,如果非要讲究那些条条框框的,那么武官肯定要经常性受处罚,本来地位已经下降了,如果再下降,那么影响更不好了,恐怕会进而影响到军心,所以要宽容。三是明宣宗受爷爷明成祖朱棣的影响,对于武将颇有好感,认为让有罪的武官戴罪立功,比之那些功高还没有错的武官要容易驾驭,效果要更好。 说白了明宣宗是在玩平衡之道,毕竟已经重文轻武起来,如果武将地位再降低,那么文臣真的一家独大了,所以要制造一种平衡。 同时明宣宗的统治艺术也很高,深谙「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不怕武官犯错,就怕武官有功还不犯错。所以并没有对武官过分要求,反而刻意放纵,使其犯错以后自己再宽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不然下面的武官都是有功劳,还不犯错,跟完人似的,那么明宣宗怕是天天都睡不好觉了。 由此可见古代皇帝的统治艺术,不喜欢完人,喜欢有错误官员。因为完人没有缺陷没有弱点,而有错误的官员,有缺陷有弱点,自然好控制。 像历史上为什么很多人被莫须有的杀死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太完人了。为什么很多贪赃枉法的人可以得以善终呢,因为他有缺陷有弱点,只要不过皇帝的底线,就是一颗好棋子,所以自然得以善终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相关参考
...断增长,后来知道,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年少时很优秀,不但聪明伶俐,还被朱棣认为“类己”,应该说他的残疾老爹朱高炽能够顺利从朱棣手中接过皇帝的接力棒,还真是借了儿子朱瞻基的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三十一):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在北洋史上,一蟹不如一蟹的军阀武夫横行辖境,地盘能够做到刮地三尺,但是也有一座城市堪称是「”心头好”,那就是天津。毕竟津门是「”北洋团体
土木堡事变发起公元1449年7月1日,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七月一日,蒙古哇瓦剌部落的首领也先,率领蒙古三部兵分三路对明王朝发动战争。这三路分别是由蒙古傀儡可汗脱脱不花率领的鞑靼(da)兵马,进攻明
土木堡事变发起公元1449年7月1日,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七月一日,蒙古哇瓦剌部落的首领也先,率领蒙古三部兵分三路对明王朝发动战争。这三路分别是由蒙古傀儡可汗脱脱不花率领的鞑靼(da)兵马,进攻明
对于太监,大部分人都是带着蔑视的目光去看的,而且还有瞧不起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太监却是很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秦朝的灭亡就是和一个太监赵高有关的,可是后来的皇帝不仅没有汲取这个教训,反而对太监十分得...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他在位十年,与父亲十月天子明仁宗的统治时间加在一起仅仅为十一年,但父子俩的成就被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也就是说他们父子俩堪比汉朝的文景二帝,史称他们的统治时间为「”仁
明、清时期,皇宫里的太监都是要去读书的,明朝文人刘若愚在《明宫史》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皇宫里太监读书的详细情形。据《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太监读书是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开始的,当时,明宣宗命令
明朝时期,宦官的权利达到巅峰,不仅是因为太监能够传达皇帝的旨意,更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太监手中握有实权,这种权利可怕到连慈禧太后驾崩前留下3条遗命之一:预防宦官干政。可见明朝宦官猖狂至极,这就不得不提到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清朝左宗棠被太监敲诈事件是真的吗?欢迎阅读哦~其实左宗棠和李鸿章到底有没有被敲诈过,说实话无人可知。现在网上流传的关于左宗棠被太监敲诈的版本可谓是多种多样,有说在当年左宗棠因平定捻
不怕后宫通奸:古代日本为何没有太监 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日本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国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独特的地方。比如,中国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