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和平 唐太宗李世民

Posted 李世民 明君 唐太宗

篇首语: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缔造和平 唐太宗李世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缔造和平 唐太宗李世民

2、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他痴情吗?

缔造和平 唐太宗李世民

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的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修筑长城的狂潮,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中载到:“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

”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汉武帝更是修筑长城的积极推动者。此后的东汉、北朝、隋朝等也没有停歇下来,这其中仅隋杨坚父子统治的38年里就曾大规模修建过5次之多。

后到宋朝时期,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都是修筑长城的积极倡导者,据史学家考证:现在位于山西忻州市岢岚县境内的宋代长城,乃是杨业之妻佘太君的从弟、宋朝名将折御卿所修筑。到了明朝,再次创造了修筑长城的高潮,现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主要由张居正部下戚继光所督筑。至清朝,清康熙帝下令:永不筑长城。至此,大规模修筑长城才告一段落。

尽管如此,小打小闹却始终没有停歇,并没有做到所谓的“弃长城而不用”:康乾年间的清政府曾修筑长城个别关口和城墙,对山海关等重要关口和长城段,都有相当规模的修缮和使用,而位于河北西北的“大境门”就是这一时期修筑的最大长城关卡之一。

到了同治年间,还专门修筑了对付起义军捻军的清代长城,分布于现山东、安徽、河南、山西、河北之间,规模也不小哟。当然,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发起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可以这么说,修筑长城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史之中,成为历朝历代帝王端赖“举国体制”的“保留项目”,长城也成为官家颂扬的“专利”对象。

不过,纵览中国历史,我们惊奇发现:中国史上真正没有修筑长城的只有两个朝代:唐朝和元朝。现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唐长城牡丹江边墙(位于现黑龙江牡丹江市境内),乃是当时由靺鞨族所建立的东北亚封建割据政权渤海国所修筑,与唐朝本身无关。

元朝因为乃是北方游牧民族蒙古人所建立,其统治力量之强,统治地域之大,足见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那么,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唐朝又为什么不修筑长城呢?这就得从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谈起。

一代伟人毛泽东诗句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唯有唐太宗让修筑长城之举戛然而止是有原因的。唐高祖李渊依靠儿子李世民绝世的军事才能攫取了隋朝政权而建立了唐朝,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他老人家的主要精力还在于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统一战争,同时加强政权建设,也没有精力去修筑长城。

九年后,李世民即通过发动“玄武之变”从父兄手中血腥夺取了唐朝政权。唐太宗继位后随即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为政清廉,轻徭薄赋,团结各族人民,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但由于当时李唐王朝立国不久,尚处在外夷包围之中,北有东突厥,西北有高昌、西突厥,西有吐谷浑、吐蕃,东北有契丹、奚、高丽等。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唐朝与周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始终困惑着唐太宗。

在他继位第三年东吐厥首领颉利拥众犯边,唐太宗本着“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者,下也”的原则,以“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为理由,一口拒绝了群臣劳民伤财在中大漠边缘修一道长城的请求。唐朝是在隋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太宗冷静地总结隋炀帝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不能善待胡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他说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比避胡,终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达杀之。”他还告诫手下:“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这表明他决不步其后尘的决心,因为他看到了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

在历数隋炀帝所有不是的同时,面对朝廷官员借助秦汉抵御匈奴的历史经验而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请修古长城”的建言,李世民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他又对群臣说:“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这其中用意很明确,那就是用李世勣,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

在他看来,扫清外寇,消除边患,缔造和平,修筑长城并不是正确选择,人才与人心的作用才更强大而持久。当然,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与隋炀帝生母乃亲姐妹)、太宗之母窦氏都是胡人,身有一半有余胡人血统的李世民,在与对外政治、外交经济交往及军事斗争的过程中,在高祖的“天下一家”、“胡越一家”大家气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一种全新的“华夷一体”的安边理念,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思想无数放大,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他摒弃了历代汉人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偏见,打破了以长城限定南北的旧有模式,广泛竭诚地团结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国家,大肆任用少数民族官员,并采取了茶马互市、联姻和亲、结盟纳降、因俗而治等一系列措施,表现出他所具有的“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风范,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边区诸多部落国家纷纷并入唐朝版图或和亲称臣,尊李世民为“天可汗”;都城长安呈现出“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唐朝政权自此历经“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

君王有道三边静,何劳万里筑长城。在修筑长城问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别具只眼,特立独行。“我在,天下四夷有不安安之,不乐乐之,如骥尾受苍蝇,可使日千里也。”唐太宗在安边问题上突破了传统思路,没有将长城看作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他对长城的作用与意义评价自然也不积极,而且影响了唐朝政权后来的所有统治继承者。

当然历史上贬损长城的也还大有人在,尤以唐朝文人为甚(也许是在迎合拍马屁哟!)。唐代诗人胡曾在《长城》诗中写道:“祖舜宗尧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代诗人王翰在著名的《饮马长城窟行》吟道:“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这也大抵代表了当时的民意声音。

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他痴情吗?

   李世民,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任用人才,从谏如流,完善制度。①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③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⑤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历史书上简直将李世民捧成了千古一帝,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了李渊的某些业绩之后就会发现,前两点基本是站在在父亲的基业上,在贞观后期这两点中的很多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废止和倒退,除了“加强监管机制和纳谏”,但在后面也有倒退。只能说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十分善于用人,再完美的人也会有松懈的一天。就像现代官场,有谁是一上去就贪呢,有些贪官被扒出来,人们甚至有点不可置信,平时塑造的形象太好了。
 
  我们来说说大家最感兴趣的,武则天和李世民的关系吧。李世民的妃子中的确有武则天,那时候她还不能被称为武则天,只是一个才人。但是却有证据表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并未宠幸过武才人。而,武则天虽然是李世民的妃子,其主要职责是内宫的“机要秘书”。这个嘛,其实就是一个帮着提提意见的人。
 
  并且,武才人进宫正值豆蔻年华,太宗皇帝也春秋正盛,可为什么没有结果呢?历史记载的李世民所有的子女,没有一个是武才人所生,太宗皇帝在人生后期也有生子女的记录。可是武才人跟在太宗身边长达七年,却没有一男半女。然后转折点来了,武则天后来在感业寺被李治幸御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弘。足以说明,李世民和武则天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空有名头而已。而且,李世民喜爱的并不是武则天,后宫中那么多美人,武则天凭借什么出彩呢?
 
  贞观十年(636),李世民贤德的长孙皇后去世。太宗由此很是悲伤。当然,男人失去心爱女人的悲伤总会过去的,李世民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但他在对待美色上也不是一个伪善者,只要是美丽的女人,不管这个美女所处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 都将会成为他宠幸的对象。
 
  只能说帝王的通病,也只能说是人类的通病,有哪个人,不喜欢美的东西呢。追求美,是人之常情,因为人,有审美的需要,需要通过美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然后有一个人进入了太宗的视线。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大家还记得么?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满门全灭,除了几个女儿,李元吉的妃子被纳入后宫。立为“婕妤”,倍加宠爱。这种做法,本身就为人所诟病,杀了亲身弟弟,还娶了弟弟的老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杨氏的光彩在李世民的眼中显现出来,准备将这原本是自己弟媳的杨氏立为新皇后。
 
  魏徵毫不留情地进谏道:“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辰嬴自累!”这个辰嬴是谁呢?春秋战国时,有这么一个故事:秦穆公将女儿怀嬴嫁给了在秦作人质的晋公子圉。后圉逃归,怀嬴不从。再后来圉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很欣赏重耳,认为他有王霸之相,于是将女儿怀嬴更名辰嬴嫁给了重耳,后又连续将四位秦宗室美女嫁给重耳当妾。
 
  也就是说,历史上有名的重耳娶了哥哥的女人,后世也将此作为其笑柄。唐太宗想要做与唐虞比肩的明君,怎么能去立弟媳做皇后。为了自己的名声,直到他死,也心念杨妃之故,他再也没有动过立皇后之念。如此在乎名声的太宗,怎么会派跟自己的确有关系的武才人去照顾太子在禁宫中的生活呢。只能说,太宗的确没看上武才人,赐一个跟自己没关系的,又能干的宫中人去照顾李治,是太宗的做法。却也是造成后世传言的源头。

相关参考

武则天赦免全国囚犯充军迎战契丹 演义趣闻

...不凡。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他的功绩。唐代的契丹族,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归附唐朝。但到了武则天时期,由于不甘受压迫,契丹人以李尽忠、孙万荣的带领下,向官府发起攻击,得到了其他各族的支持和响应,一时间声威大震,...

武则天赦免全国囚犯充军迎战契丹 演义趣闻

...不凡。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他的功绩。唐代的契丹族,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归附唐朝。但到了武则天时期,由于不甘受压迫,契丹人以李尽忠、孙万荣的带领下,向官府发起攻击,得到了其他各族的支持和响应,一时间声威大震,...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探親,相約秋後自覺歸來處死,結果何如

太宗似乎像天命所歸的人物,對他而言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他是社會的拯救者,也是統一與和平的恢復者。——(美)菲茨傑拉德在李建成的逼迫下,李世民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先發制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皇帝是谁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妃子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哪个,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最爱的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和汉高祖刘邦攀比,他比什么那你说他还能比啥在他以前大一统的除了秦始皇就这个流氓了汉难道他和司马家比在来一个五胡??再看《唐太宗李世民》,也谈李世民最爱是谁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什么地方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电视剧12,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电视剧,拍过哪几部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电视剧,拍过哪几部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个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出色皇帝,关于他的各种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那么,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电视剧,到底拍过哪几部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

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

李世民简介_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

唐太宗李世民全部配乐,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的背景音乐

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的背景音乐额……不记得具体是哪段音乐了这部剧的曲子我只有爱不释手爱上你给的痛还有一个碎花发现《大明宫词》原声里有个插曲叫做《母亲》的,挺像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感觉(肯定不是这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