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长官被当场打死 明朝最严重的朝堂斗殴
篇首语: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锦衣卫长官被当场打死 明朝最严重的朝堂斗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锦衣卫长官被当场打死 明朝最严重的朝堂斗殴
大家从很多新闻中都看到过台湾“立法院”的政客们因为政见不同而大打出手,将会场变成了斗殴的场所,然而在明朝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最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导致三位官员当场被打死。
这次着名的斗殴发生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年明朝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受太监王振怂恿而御驾亲征瓦剌的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最终二十万大军被击溃,随驾的文武大臣几乎战死或被杀,明英宗则做了瓦剌的俘虏。
英宗被俘之后,朝廷群龙无首,还好英宗出征之前安排了他的弟弟朱祁钰(后来的景泰帝)监国,这场朝堂斗殴就是发生在英宗被俘之后、朱祁钰监国期间。
事情的导火索是八月二十三日的朝会之上,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请求处置专权并且胡乱指挥导致英宗被俘的大太监王振(其实此时王振已经在土木堡被杀),而刚刚代理皇帝的朱祁钰还不敢对此事下决断,让百官稍安勿躁,但是由于民愤极大,百官们群情激奋,一时间朝堂上痛苦声、大骂声不绝于耳。
原本,如此僵持下去也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这个时候一个不识趣的人站了出来,让百官们闭嘴退下,这无疑是在这个火药桶旁边点燃了一根火柴,导致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斗殴,并且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这个不识相的人叫马顺,时任锦衣卫指挥,是王振的死党,曾经为王振控制朝政干了很多坏事,只不过因为之前有王振撑腰,大家对他敢怒而不敢言。现在王振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他这个王振的走狗还敢如此嚣张,自然让大家的愤怒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正当马顺还像以前那样得意洋洋的训斥着朝臣的时候,一个言官冲向了他,揪住他的头发,猛击其头部,最后还动嘴咬了马顺,按说马顺作为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不可能打不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言官,但是马顺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言官居然敢在朝堂之上如此放肆,敢当着皇帝(监国)的面动手打人,有人带头,其他的官员们也纷纷加入战斗。
瞬间朝堂就变成了斗殴的场所,可怜的马顺成了百官们发泄的对象,他们将对王振的愤怒全部发泄在他的走狗身上,可怜的马顺很快被百官们你一拳我一脚的打死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百官们打红了眼,一个马顺根本不解恨,他们紧逼监国的朱祁钰交出王振的其他同党,其实朱祁钰也很冤枉,他又不是王振的同党,而且也刚刚代理朝政,但是没办法,谁让你官最大。
还好伺候朱祁钰的太监比较机灵,赶紧让人去找了王振的另外两个走狗毛贵和王长随,二人被推进朝堂,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百官们冲上来一阵猛打,最后二人也被乱拳打死。
打死三条走狗之后,百官们才稍稍平复了许多,而朱祁钰也反应过来了,当场宣布这三个人罪有应得,并且表示要严惩王振(鉴于其已死,由他的侄子代受凌迟之刑),最终,在付出了三条人命之后,这次明朝历史上最严重的斗殴才告结束。
明朝朝堂斗殴血案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杀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瓦剌军进逼明都北京。噩讯传来,京师震惊,百官恸哭。国不可无主,皇太后孙氏命J王朱祁钰监国,并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八月癸酉(二十三日),朱祁钰“摄朝午门”,设立临时朝堂,准备商议如何击退瓦剌军。群臣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土木堡之变”导致皇帝被俘、明军溃败的罪魁祸首是王振,如今擅权乱政的王振已死,但其亲信党羽还在,应该彻底清算,当务之急是铲除朝中的奸恶势力。
当天,在一片哭声中,“群臣劾王振误国罪”。都御史陈镒代表群臣上奏,历数王振犯下的滔天罪行,请求朱祁钰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陈镒的奏言,说出了群臣的心声,众人纷纷响应。朱祁钰不知所措,下令择时改议,群臣则不依不饶。没办法,朱祁钰只得派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负责籍没王振全家,并要求群臣退下。
马顺是王振的党羽成员,之前帮王振迫害过不少大臣。群臣认为,派马顺去执行任务,显然不妥,要求派陈镒去。朱祁钰不听,一味地要求群臣退下,马顺也趁机厉色呵叱群臣,一下子激起了群愤。给事中王f虽然是文臣,却也是个“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的血性汉子,本来就对马顺不满,如今见他狐假虎威训斥群臣,更加愤怒,于是小宇宙爆发,“奋臂起,鬯撤……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
未经许可,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群臣将马顺殴打致死,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是最为严重的一次恶性朝堂斗殴。马顺之死,“朝班大乱”,朱祁钰吓得急忙起身躲避,群臣则紧跟其后,紧追不舍。朱祁钰内心恐慌,忙派人问群臣,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群臣异口同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要求法办王振的其他余党毛贵、王长等人。朱祁钰下令让毛、王二人出来受审,二人刚一露面,就遭到群殴,“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该血案因发生于午门,故称“午门血案”。随后,马、毛、王三具尸体被挂到东安门上,官吏军民争相击打不止。群臣在朝堂之上殴打击杀奸恶官员,虽然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但毕竟不合规矩,践踏礼仪,违背律法,无视监国朱祁钰的存在。为防止朱祁钰日后算账,兵部侍郎于谦力劝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朱祁钰明确表明不再追论后,群臣才放心离开。
在“午门血案”中,朱祁钰扮演了一个胆小怯懦的角色。不过,群臣的忠心,于谦的力劝,最终打动了朱祁钰。随即,朱祁钰又“命脔王山(王振侄子,锦衣卫指挥)于市,并振党诛之,振族无少长皆斩”。铲除王振余党后,孙太后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力以赴筹备抵御瓦剌军。由于瓦剌军攻势凶猛,京师大乱,为了应急,为了大局,群臣联合奏请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九月癸未(六日),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帝。此后,朱祁钰、于谦带领军民奋战,最终获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从而挽救了大明朝。
明朝血案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上,朝臣斗殴事件并不少,但明英宗时期的一次斗殴事件绝对史无前例,因为群臣在朝堂上当场打死三位官员,场面之血腥,令人瞠目结舌。说起这件事,还得从一次著名战事说起。公元1449年,瓦剌族首领也先率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
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
明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三日,是明朝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天,當日群臣在朝堂上群毆,文武大臣全體參與,當場打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等三人,史稱「”血漬廷陛”。堂堂大明官員為何不顧禮儀,在朝堂之上大打出
明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三日,是明朝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天,當日群臣在朝堂上群毆,文武大臣全體參與,當場打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等三人,史稱「”血漬廷陛”。堂堂大明官員為何不顧禮儀,在朝堂之上大打出
应该是明代吧!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惩戒贪官,创造了「剥皮实草」的酷刑。并将剥下来的人皮挂在各个衙门,以示警戒。又设置各种尺寸不一的廷杖,杖责臣僚。常有年迈的大臣被杖毙。又增创「锦衣卫」一职,如同今日的特务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纪纲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老魏自称九千九百岁,只比皇帝的“万岁”少了一百岁。可见他的权势已经达到了不把皇帝放到眼里的地步。实际上,明朝还有一个人,可以称得上是魏忠贤这些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在历史上这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存在了276年的时间。到了明末时期,问题就接连不断地出现,这时候的明朝出现了严重的党争,由此明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这时候的名称风雨
厂卫指的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简称,均为明朝特务组织,所执行的职务不尽相同。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
相信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对那些权倾朝野、飞扬跋扈的大太监和鲜衣怒马、神出鬼没的锦衣卫记忆犹新。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和器重,太监组织东、西厂以及充当耳目和打手的锦衣卫在二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