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都有哪些传统民族节日 佤族节日简介
Posted 佤族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都有哪些传统民族节日 佤族节日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佤族都有哪些传统民族节日 佤族节日简介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 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多于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进行。届时,首先由村寨头人会议确定拉木鼓的时间及主祭人(出牛,承担活动费用的人),准备好要剽杀的水牛数头、取肝看卦黄牛一头,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的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壮年上山砍伐已事先选好的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全寨的男女老少(有的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着节日盛装,前来拉鼓,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将木鼓拖拉向寨子。但木鼓当天不能进寨,要停放在寨外,需杀鸡祭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新鼓进寨之日,举寨欢腾。邻寨的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大家载歌载舞,剽牛、杀猪、饮酒娱乐。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20余天。
抠凿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房周围,再次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谈情说爱“串姑娘”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的。结婚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的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
“串姑娘”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单独活动的较少。在此活动中,男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串姑娘主要在晚间进行。没有特定的场所,多在姑娘家中进行。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们便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伙子们弹着三弦、吹着笛子,到等候他们的姑娘家里去。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互赠烟草、槟榔,男女相互梳头,嬉笑打闹,送秋波,诉衷肠。经过若干次串姑娘,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后,就会送些手镯、项链、梳子、头巾等礼物给她。如果几天或一段时间内不见姑娘退还礼物,便可以认定她已对自己情有独钟,愿意作为自己的恋人了。
而姑娘则来者不拒,不管谁送的礼物都会一一收下。因为他们认为,送礼物的小伙子越多,说明自己的相貌、人品等条件越好,越感到光彩。姑娘的父母也会为串女儿的人多而高兴和自豪。但对不想继续发展关系的小伙子,礼物会很快退还给他的。也有的是在串姑娘的过程中,小伙子若看中了某位姑娘,便会趁机抢去她的首饰、头巾等物,表示向她求婚。此时,姑娘不管愿意与否,都会大嚷大叫,佯装反抗。
如果两三天内不去索取的话,就表示接受了小伙子的求爱。确定了恋人关系的青年男女,便会脱离群体,开始单独交往。进而正式托媒求婚,订婚、结婚,喜结连理了。新米节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传统的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
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谷神,敬献祖先。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之后,主人才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的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于是人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则杀鸡、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的喜悦。
佤族“摸你黑狂欢节”是怎样的 佤族节日
2009年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于5月2日至3日在沧源佤族自治县隆重开幕,这个狂欢节是自04年以来云南沧源县着力打造的一个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于每年的5月1日到4日在美丽的佤族聚居地沧源举行。
“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摸你黑”是从佤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这儿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所期待的,坚持下去吧,坚持到永久永久”。节日上,人们互相涂摸,互相祝福。摸给老人,祝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祝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祝小孩健康成长。通过万众涂摸,祈得来宾游客开心快乐、万事如意,祈得佤乡人民幸福安康。被摸得越黑表示得到的祝福越多。“五一到沧源“摸你黑”,将黑色狂欢尽兴到底!”已成为很多游客每年的期盼。
狂欢节用的是纯天然药物配置的涂料,参加狂欢的人们互相涂抹,相互祝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古老的习俗,“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沧源的旅游业。仅2008年,到沧源县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3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1亿多人民币。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节庆盛况多次在国内知名媒体上广为传播,深受美、英、法、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广东等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被评为云南省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十大民族节庆”之一,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到沧源参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不仅可以体验民族节庆盛会的欢乐气氛,同时也可以品味民族文化盛宴的多姿多彩和沧源自然风光的美丽神奇。
届时,人们不仅可以亲身参与摸你黑激情狂欢的美妙;同时,在气候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高达70%的沧源,可以漫步著名的崖画谷鉴赏3500年前佤族先祖留给后人的神秘文化,更可以到中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后一个佤族原始部落翁丁寨做客,品尝佤王宴,体验古朴、独具魅力、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文化。
相关参考
短笛短笛,佤族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部分村寨。竹制,管长约16厘米,设一方形吹孔,横吹,开四个按孔。音色高亢明亮。吹奏时,用右手拇指堵住左端筒孔,食指和中指按上两孔,左手食指,中指按下两孔。...
...体调合而成。在灰色的石灰岩崖壁上赭红色的图画,当地佤族人称为“梁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图案中可辨认出1099个图形,其中人物813个,动物109个,房屋26座,道路15条,各种表意符号37个,还有树木、舟船、太阳、云朵...
...体调合而成。在灰色的石灰岩崖壁上赭红色的图画,当地佤族人称为“梁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图案中可辨认出1099个图形,其中人物813个,动物109个,房屋26座,道路15条,各种表意符号37个,还有树木、舟船、太阳、云朵...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各种民族器光中,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
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在这三大节日中,历史悠久的当属纳吾鲁孜节。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开斋节)这个名称来自波斯语音译,而阿拉伯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沧源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属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岗里”历史传说梗概是远古的时候,...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沧源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属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岗里”历史传说梗概是远古的时候,...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把菜、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的烂饭。其他也区的佤族则多吃干饭。一般说来,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吃二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用木难现吃现舂,佤族男女老幼...
...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