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被诸葛亮拒绝呢? 曹操三顾茅庐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会被诸葛亮拒绝呢? 曹操三顾茅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为什么会被诸葛亮拒绝呢? 曹操三顾茅庐
曹操请诸葛亮的背景
在刘备驻兵新野,任命徐庶为军师的时候,曹洪领十万来袭,却大败而归,曹操很恼火。这时谋士程煜替曹洪讲情,说徐庶是当世人杰,此败不怪曹将军,我愿推荐一人,处处都比徐庶高一筹,他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诸葛亮,也是我的师兄,现在隐居在卧龙岗。曹操早先就听闻诸葛亮有奇才,这次程煜又推荐,于是决定请诸葛亮来当谋士
三请诸葛亮的过程
第二天,曹操领着程煜、曹洪等人,带着金银财宝、绫绢绸缎启程,赶到卧龙岗时候,已经人困马乏,就在路边的茶馆歇脚。吩咐曹洪去请诸葛亮到茶馆叙谈,没多久曹洪就回来了,对曹操说先生不在家,书童说他到山上去了,我在山腰吆喝半天无人应答就回来了。程煜说:我师兄喜欢安静,莫非将军莽撞无礼?
曹操听后,又派程煜去请诸葛亮,没多久程煜回来了,恼火地说:好不容易找到师兄,说明来意,他却不理不睬,锁上柴门,不见我。曹操心想诸葛亮怎么这么大的架子,到底有多大本事啊?看样子还得我亲自出马。
曹操一行来到柴门前,看到大门敞开,诸葛亮在草堂读书,曹操进屋时都没起身让座。此时曹操强忍着火,笑着问:请问你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吗?诸葛亮头也没抬,回说不敢,我是个山村野夫,听说丞相远道而来,特地在这里静候,说完合上书,望着曹操。曹操看着诸葛亮仪表堂堂,气度非凡,叫人将礼品抬上来,说:早闻先生大才,专程登门相请,希望先生为我一统大业。诸葛亮哈哈大笑说道:丞相花这么大的代价请我一个山村野夫,不怕丢面子吗?我实在不敢受这一请,说完又连连摇头大笑。
曹操本就多疑,看着诸葛亮又是摇头又是大笑,分明是在下属面前羞辱自己,但又不方便发火,只好吱唔说:看来先生也有为难之处,那就不必勉强了!说罢灰溜溜地走了。
一代枭雄就这样被诸葛亮拒绝了,究其原因,从两个方面说
1.曹操方面
曹操是个知人善用之人,曹操请诸葛亮真的是有爱才之心,通过曹洪、程煜、再加上自己前后三次足以说明诚意,但仍然放不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对于曹操来说,有诸葛亮可能锦上添花,没有诸葛亮也不打紧,所以受到考验时容易退却。
2.诸葛亮方面
对于诸葛亮来说,曹操孤傲自负未必看得上无名无分的乡村野夫,曹操身边的谋臣又太多,去了未必受到重用,更关键一点是曹操猜疑心很重,跟了他结局未必好。(另外,小时候诸葛亮险些惨遭曹操毒手,此事也对诸葛亮有影响。)
如果曹操换成刘备,这些问题都不存在,所以诸葛亮等来了刘备。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突袭长安
诸葛亮是一个大才,他对时局的分析能力非常强。刘备三顾茅庐之时,他尚未出山,便定了三分天下之计;荆州投降曹操,他又力劝刘备火并刘琮;遭到拒绝后,他孤身出使东吴,力劝孙权联刘抗曹,等等。可是这样一个奇才,却一直因为两件事情,被后人诟病,其一是他没有知人之明,其二便是他不敢犯险,没有魄力。
今天我们抛开第一点不谈,单来说一说,世人论证他没有魄力的论据,即不同意魏延经子午谷,率兵奇袭长安。诸葛亮为什么要拒绝魏延的提议呢?真的是因为他没有魄力,不敢犯险吗?
《三国志》注引《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魏镇守长安的将领夏侯楙,怯懦不堪,而且没有谋略。魏延请求诸葛亮分给他五千兵马,经子午谷奇袭长安。这样夏侯楙必然会吓得弃城逃走,长安可得。与时同时,诸葛亮从斜谷出兵,两方汇合之后,可以一举伐魏成功。经过公元263年,邓艾的亲身实践,我们不难得知,偷渡奇袭的策略,是完全适用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听魏延的建议呢?是因为他不信任魏延吗?还是因为他怕了呢?小编认为,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他不同意魏延的建议,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一、兵力不支持
魏延的计划固然好,然而并不现实。此时蜀汉仅据有益州和汉中之地,又在五年前经历了夷陵之败,不管是人口还是兵力,都与曹魏没法比。据说当时蜀汉的兵马总共才十万。而这十万人并不能,全部投入到北伐的战场上,毕竟成都需要有人留守,东吴也需要有兵马进行防御,也就是说诸葛亮能够带去北伐的人并不多,最多三到五万。可是曹魏方面却有近四十万的兵马,就算曹魏也要留出兵马,守卫后方,也要留出兵马,预防东吴趁火打劫,甚至还要分出兵马,镇守北疆,但是如果蜀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他们能够开赴前线的兵马,比起蜀汉,绝对只多不少。
那么,就算魏延成功的拿下了长安,又能如何呢,这对曹魏而言,并非灭顶之灾,但是如果魏延失败了,蜀汉就玩完了。此事风险太大,不是诸葛亮不敢赌,是他真的赌不起。
二、子午谷道路不通,十日可达长安是妄想
奇袭的首要条件,便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点需要速度的支持。如果真如魏延所说,他能够十日之内到达长安,或许还能有所建树。然而魏延是注定无法效仿韩信的,毕竟韩信当年出子午谷的时候,道路通畅,没有阻碍。到了东汉中期,此地却因一场地震而变得崎岖难行。他想要率大军快速通过此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日夜兼行,勉强保证了速度,他的军队到达长安之时,还有战力吗?
三、诸葛亮料到了曹魏早有防范
另外,魏延之计并非原创,而是参考了当年韩信的做法,正如他自己所言,“如韩信故事”,可是难道世上熟读兵书的,仅是他一人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想暗度陈仓,还未实施,便被曹真提前料到,便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子午谷之计,魏延能够想到,曹魏必然也能想到,并提前做好了防范措施。正如诸葛亮提前,在阴平留下一千守将,抵御曹魏一般。而且因为子午谷难行,魏延军出谷之后,曹魏兵马以逸待劳,将其全歼都是有可能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制而不许”,并非因为他怯懦,不敢赌,而是赌不起,毕竟当时蜀汉的情况,根本无力一口吞下曹魏。更何况,魏延的想法太过理想主义,根本不可能实现呢。所以就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拒绝魏延的提议,却是正确的选择。
相关参考
曹操请诸葛亮的背景在刘备驻兵新野,任命徐庶为军师的时候,曹洪领十万来袭,却大败而归,曹操很恼火。这时谋士程煜替曹洪讲情,说徐庶是当世人杰,此败不怪曹将军,我愿推荐一人,处处都比徐庶高一筹,他就是水镜先...
说到三国演义中最爱才惜才的人,一般人都会想到刘备,因为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顾茅庐”的故事太出名了。但,历史上的曹操比刘备更加爱才惜才,为什么诸葛亮这样的大才,他却一直没有赶在刘备前面、抢先请他
诸葛亮是一个大才,他对时局的分析能力非常强。刘备三顾茅庐之时,他尚未出山,便定了三分天下之计;荆州投降曹操,他又力劝刘备火并刘琮;遭到拒绝后,他孤身出使东吴,力劝孙权联刘抗曹,等等。可是这样一个奇才,
大家知道,三国初期的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势力最弱。而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刘备呢?曾经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决意出山辅佐刘备。
有人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只是感激。而带百姓逃亡患难见真义,才是诸葛亮死心塌地追随刘备的根本原因。这件事指的就是赤壁之战前,刘备在随时会被曹操追兵歼灭的情况下,坚持带百姓一起逃亡日行十里。最终惨败的事
...明,并要求刘备亲自前往请见。于是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段小说中生动演绎的桥段,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这点在正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得到求证。其实,关于三顾茅庐的
...明,并要求刘备亲自前往请见。于是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段小说中生动演绎的桥段,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这点在正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得到求证。其实,关于三顾茅庐的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只得投靠刘表。而曹操为了得到服务于刘备的谋士徐庶,就偷偷地控制了徐庶的母亲,并称其母重病,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得知自己此行将难以返还,就向刘备推荐了
“三顾茅庐”典故说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争夺天下的故事,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然而,最近翻阅一些资料,却意外的发现,“三顾茅庐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