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Posted 酷刑 孙可望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2、大西政权将领孙可望简介 孙可望是怎么死的?

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但是两个人的气节和结局都是不一样的。孙可望被批抗击清军,一心想自己称帝,最终在内斗中失败,投降清军后被杀。而李定国则坚持反清复明,最后兵败病死。

孙可望和李定国两人都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他的心腹大将,孙可望居首,李定国居次,两个人是名义上的兄弟。张献忠死后,他们和另外两个张献忠的义子实际上掌握了张献忠的军队,并推选孙可望为首领。

但是在战略上孙可望和李定国出现了分歧,孙可望希望去广东一带,如果军事上失败了就乘船出海;但是李定国却认为现在是民族矛盾,要求联合明朝抗击清朝,最终孙可望妥协,几人联合明朝军队抗击清朝。

在作战中由于李定国的功劳要比孙可望高,孙可望为了打压李定国曾经设计陷害,但是被李定国识破。为了保持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李定国忍耐了孙可望,但是孙可望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而是变本加厉。

随着军事上的成功孙可望产生了称帝的念头,但是他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最反对的就是孙定国。于是孙可望开始改变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挟持了永历皇帝朱由榔,想以此来控制住局面。

但是最终永历皇帝逃脱,孙可望和李定国开战,临战孙可望的几员大将趁势反叛,孙可望自己逃脱头像了清朝,在一次围猎中被射死。

孙可望剥皮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经常有很多惨无人道的惩罚方式来惩处那些犯了律法的人或者是惹恼了掌权者的人。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的“满清十大酷刑”,其中包括了腰斩,车裂,凌迟等各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残酷刑罚。这些酷刑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不会让人很快死去,而是让人在受尽痛苦和折磨之后慢慢地死去,可以说比砍头要严重得多。

这其中跟凌迟处死所受的痛苦程度相近的一个是剥皮了。剥皮这种刑罚一开始不在官方对犯人的处罚方式之中,应该是后来才加进去的。剥皮这种刑罚,处理方式应该是从脊椎开始动手,先用一刀把背部的皮肤砍成两半,然后慢慢地分开皮肤跟肌肉,剥的时候就像蝴蝶伸展双翅那样地撕开来。还有另一种剥皮的方式是把人除了脑袋之外的部分全部埋在土里,然后在头顶上用刀切成十字型的伤口,把头皮拉开之后向里面灌水银。因为水银的比重很重,这样一来皮肤跟肌肉逐渐分离,身体会从肛门处整个跳出来,而皮就留在了土里面了。

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方式在史书中有记载。比如说明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张献中的部下同时也是他的养子的孙可望,在投降南明政权之后就曾经对不少人使用过剥皮这种处理方式。有一次身为御史的李如月向永历皇帝弹劾孙,但是永历帝可不敢惹恼这个秦王,于是打了李四十大板。但是这件事被孙可望知道之后,他勃然大怒,马上命人剥了李的皮。李如月也是一个硬骨头,他被剥皮的时候还不屈不饶地痛骂孙是一个奸臣和反贼,至死都不曾向孙求饶。

经历了历史的千百年来的积淀,这些酷刑到现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启示。

孙可望战斗力

在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的背景下,百姓们纷纷起义反抗腐朽衰败的明朝政权,一时之间出现了几支实力强大的起义军,在这其中,除了著名的“闯王”李自成所领导的军队之外,曾经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军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张献忠的下属之中,尤其以他的四个养子的才能和实力最突出,而作为长子的孙可望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孙可望此人,虽然身材并不高大,相貌也并不英俊,但是他从小就喜好舞刀弄剑,长大之后又因为经商的关系经常到各地走动,因此他的阅历是非常丰富的。之后便参加了由张献忠所统率的农民起义军。他能被收为张献忠的养子和他再战场上的勇猛表现是分不开的。他再战场上勇敢,又不失机灵,每次遇到敌人总能沉着应对,化险为夷,在军中享有“一堵墙”的称号。

等到张献忠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而亡之后,孙可望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队首领。他率领着起义军南下,在贵州轻取了当地的武装力量,之后又进入云南,平定了沙定州的叛乱。就这样占领了整个云南和贵州。之后又确定了“联明抗清”的策略,归顺了南明朝廷。但是因为孙的自私狭隘,他与同为张献忠养子的李定国起了冲突,怒而拔刀相向,结果不敌英勇善战的李,一怒之下,他向清军俯首称臣。而正是因为他向清军详细吐露了南明政权的情况,才使得清军最终剿灭了南明政权。

应该说孙可望是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和军事才能的,但是因为他的高傲自满,心胸狭隘,他也注定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或许向清军投降可能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大西政权将领孙可望简介 孙可望是怎么死的?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中的主要将领,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政权中的权臣,与李定国共举。

  孙可望,原名孙可旺,生年不详,普通白身出身。崇祯三年,跟随张献忠发动起义,因为骁勇善战,表现优秀,被张献忠重用,后来受封为平东将军。张献忠后来收他为义子,为其改名张可望。

  清顺治三年,清军大举入关,李自成自缢于九宫山,张献忠也在川西的凤鸣山战死。当时张献忠一部,威望最高的就是孙可望和李定国。所以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十分顺畅的接手了张献忠的力量。

  李定国和孙可望二人商议决定,进军云贵地区,以此作为根据地。清顺治四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一起称王,孙可望成为国主,年号兴朝。

  也是在顺治四年,大西政权在李定国的推动下,实行联明抗清政策,以云南为根据地,联合南明军队共同抵抗清军的进攻。虽然联明抗清的决定,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认可,但是孙可望却并不赞同这个策略。

  孙可望当时的想法,实际上是死守根据地,保住最后的领地和势力,并不想参与进明朝和清朝的争斗之中。但是因为李定国的想法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支持,孙可望无可奈何之下,才同意了此项策略。

  就算同意了,但是在与明朝联合,接受调配的时候却十分不配合。一直到清顺治六年,孙可望才派人与永历帝谈判。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还打了其他的主意。在幕僚的建议下,想要效仿曹操,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

  永历帝识破他的打算,密令李定国前来救援,才得以摆脱傀儡的身份。当然因为这样,孙可望越发不满意。清顺治十年,有了将李定国召来军中,然后秘密杀害的打算,此举因为有人提前告知李定国而失败。

  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因为士兵感染瘟疫,清军增援,己方陷入危难。李定国写信请求孙可望增援,然而孙可望不仅没有前往增援,因为过往恩怨,甚至拔刀指向李定国。在李定国率部逃脱之时,下令将李定国所过之地的粮食烧毁,切断李定国的补给。

  李定国最后逃脱,但与孙可望可以说是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在应对清军的同时,也与孙可望一部对上。

  清顺治十三年,孙可望与清军在宝庆激战,败于清军之手,损失惨重。清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又率军攻打李定国一部,再次迎来失败。此次失败之后,李定国十分干脆的投敌清朝,希望借兵攻打李定国。

  清朝朝廷封孙可望为义王,而因为他泄露西南军情,而受到清军猛攻的李定国,走向节节败退,最后失利的结局。

  南明势力覆灭之后,孙可望对清朝的利益就被榨干了,于是崇祯十五年开始,不断有朝臣以各种理由弹劾孙可望。孙可望也因此受到处罚。

  清顺治十八年,孙可望突然死亡。官方给的说法是病死的,但是史学家又提出了一个结局。孙可望是在随行狩猎之时,被一支飞来的箭矢射杀的。

  台湾政权郑经在回复清朝招安信之时言:“贵朝宽仁无比,远者不问,以所闻见之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竭诚贵朝者,今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明晃晃的点明清朝狡兔死走狗烹的面目,同时也似乎隐射了孙可望死于非命的结局。
 

相关参考

死因究竟是什么? 孙可望之死为何颇受争议

...可望在这场起义运动中,涌现出了李自成,张献忠等著名将领。而在张献忠所领导的农民军中,孙可望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将领。孙

死因究竟是什么? 孙可望之死为何颇受争议

...可望在这场起义运动中,涌现出了李自成,张献忠等著名将领。而在张献忠所领导的农民军中,孙可望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将领。孙

孙可望大杀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

  清十一年(1654年,南明永历八年)三月初六,南明将领孙可望杀害了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孙可望是一个充满了政治野心和帝王欲望的人物。他早年参加义军,投入明末农民大起

为何说抗清名将孙承宗是拯救明朝的最后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孙可望是何许人

玷污陈圆圆的其实是孙可望,而不是刘宗敏。但是估计对孙可望有所了解的人还不多吧,那么这孙可望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明末农民军起义,以李自成与张献忠两支义军势力最大,而李自成自称闯王,张自称八大王(一说是八达

孙可望是何许人

玷污陈圆圆的其实是孙可望,而不是刘宗敏。但是估计对孙可望有所了解的人还不多吧,那么这孙可望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明末农民军起义,以李自成与张献忠两支义军势力最大,而李自成自称闯王,张自称八大王(一说是八达

浑身清凉,太爽了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为了惩戒贪官,肃清腐败,对腐败之人大开杀戒,不少人惨遭剥皮之刑,而到了南明时期,权臣孙可望为了巩固地位,树立威信,不惜大肆虐杀南明大臣,甚至活剥,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在《且介亭杂文·病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