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为什么要迎灶神 大年初四的习俗和禁忌

Posted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年初四为什么要迎灶神 大年初四的习俗和禁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大年初四为什么要迎灶神 大年初四的习俗和禁忌

2、趣谈春节习俗的由来 大年三十的守岁待“年”

大年初四为什么要迎灶神 大年初四的习俗和禁忌

大年初四农历一月四日,大年初四恭迎灶神,在位理学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有哪些习俗与禁忌呢?

【大年初四的习俗】

1.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2.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3.羊日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的禁忌】

1.忌出远门

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老北京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中国民俗特色。

2.正月不剃头

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

3.忌摔坏东西

平时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头。旧时民俗认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内会有不好的运势。所以打碎器物时要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者“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以作禳解。

4.丧家忌拜年

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不进屋内,而是站在门外说话。

5.忌吵架、骂人

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趣谈春节习俗的由来 大年三十的守岁待“年”

相传远古之时,“年”是一种深居海底的怪兽,每逢除夕,它就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一天人们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发老者没有随众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当“年”进到村口发现家家门上的红对联时,就浑身战栗。春节俗称年,既是具体节日的指称,即正月初一,也是一个时段的指称,即春节期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习惯,春节期间是从腊月初开始,直到来年正月底才结束。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规模最大的节日。春节里的很多习俗都源于古老的神话。

春节始于季冬之月,俗称腊月。腊月源于秦汉时期的年终大祭——腊。腊者,猎也,即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祀先祖。亦曰:腊者,接也,即新旧交接,故要大祭报功酬神。随着岁月的流逝,“腊祭”逐渐分化成了腊月中的三个主要节日:腊八、祭灶、除夕。腊八,也称腊八节,时间为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要进行祭神祭祖、驱疫辟邪、喝腊八粥等民俗活动。腊八祭神祭祖是最隆重的年终祭祀,目的是酬谢、报答神祇及祖先魂灵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对生灵的关怀、庇佑和赐福。《礼记·郊特牲》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祭祀对象是远古神话中的神农、炎帝及后稷等大神。是他们的福佑,人间才得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腊八祭转变为祭祀先祖,这大概因为那几位大神后来都演变为祖宗神的缘故吧。

腊八驱疫辟邪也是一种对健康与幸福生活的祈盼,主要方式就是“大傩”,驱逐对象是厉鬼和灾疫。《搜神记》云:“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儿鬼。”颛顼为神话中的帝王,其子常以灾神的面目出现。秦汉之时,腊八当日,民众击腰鼓、戴胡公头,做金刚力士以驱灾、逐疫、辟邪。现在,岁末大傩的习俗仍变形地遗存在湖北或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人们在腊八当日要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起源的说法很多,有说与佛祖成佛有关、与秦始皇修长城有关、与怀念岳飞有关。还有一种与神话有关的说法:传说颛顼的三个不肖子死后变成恶鬼疫害人类,但天不怕地不怕的他们却害怕赤(红)豆,于是人们在腊八这一天用赤豆等其他豆、谷物熬成粥,以驱鬼祛疫迎祥。

祭灶,即祭祀灶神,是小年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日期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小年日里,故小年节又称“灶神节”、“祭灶节”。灶神是谁?传统的说法是远古的大神。“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后来也有其他说法。“灶神姓苏,名吉利。”“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古语曰:“灶神晦日升天,白人罪。” 从先秦至今,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神升天日举行祭祀,用麦芽糖黏住灶神的嘴,让他到天帝那里不说人类的恶事,只说好事。这也是小年日里吃麦芽糖习俗的由来。

除夕,即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为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又叫“年”,俗称“年三十”、“年三十夜”。相传远古之时,“年”是一种深居海底的怪兽,每逢除夕,它就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一天人们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发老者没有随众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当“年”进到村口发现家家门上的红对联时,就浑身战栗。随后,村里又传来阵阵爆竹声。闻此,“年”掉头仓皇而逃。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岁待“年”。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更来源于神话。古时,在除夕当天或前一天要“设桃梗、郁垒、苇茭”于门上,《风俗通》云:“黄帝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性食鬼魅者也。”在门上画虎或神荼、郁垒兄弟像,便是贴门神的最初样式。唐以降,门神改绘为初唐名将秦琼(叔宝)、尉迟恭二人,此风俗一直沿传至今。桃木具有神性,在门上悬“桃梗”驱鬼。“桃梗”后来换成了“桃符”,“桃符”又称“桃板”,唐代时,在其上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五代时,有人在桃板上写吉祥字句,便成了春联的前身。自宋代开始,将春联写在纸上,贴春联的时间也改在了大年除夕,此亦相沿成俗。贴春联的目的主要是驱鬼,但现在已无此意,已演化为一种祈福纳祥的民俗文化活动。除夕,即辞旧岁,一切民俗活动的目的在于除旧布新、驱邪辟祟,除贴春联外,还有祭神祀祖、祈福纳祥、吃年夜饭、守岁、接年等民俗活动。除夕祭神除了祭祀天地和诸大神外,还有财神、宅神、路头神、田神、蚕神等。祀祖,即祭祀自己的先祖先宗,另外,还不忘祭祀孤魂野鬼,既表示慰问,也是防其作祟。祭神祀祖源于对神话神祖的崇拜。

除夕过完,便进入正月初一,即为春节。春节为一年之始,人们不仅要敬神祭祖,更要拜长望幼。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标示着农耕和春牧的开始,在接下来的春日里,以农立国的华夏民族要有一系列的农事活动。首先要祭祀农具之神,其次要祭天祈年。祭祀农具之神,即是“祭耒”,传说炎帝“制耒耜,教民农作”,故被视为农具之神和农业神而受祭祀,人们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天祈年源于神话时代对天的崇拜或曰对日的崇拜。远古之时,人们靠天吃饭,故把天视为神。祭天也就是祭太阳,因为太阳带给世间光明、温暖,给万物以生存。而在古代神话里,太阳是由盘古大神的左眼所化,又说太阳是帝俊之妻羲和所生。另外,古代神话里的大神炎帝、黄帝、祝融都被视作太阳神,祭祀太阳神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其仪式便形成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结彩夜游娱乐的风俗。正月十五有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等游娱活动,是由古人对抗九头鸟的仪式演化而来的。据传,九头鸟啄人害畜,它鸣叫时嘴流血,血滴到地上五谷不生。人畜沾到它的血,身体会溃烂而死。但九头鸟斗不过龙、狮,也害怕声响,水能溶解它的血所带来的瘟疫。于是,人们就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与九头鸟展开斗争,结果九头鸟不敌而死。年复一年,这种斗争的仪式被当做一种娱乐活动保留了下来。

正月的最后一天有送穷的习俗,即“晦日送穷”,送穷完毕,春节才结束。古曰:“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号曰穷子。其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晦日送穷”源于神话,是由弃旧迎新和祭火神两项习俗复合而成的。南朝楚人祭火神由来已久,因为楚人是高阳氏的后代,而火神——祝融、重黎、吴回是高阳氏的第三代孙。正月祭火神的习俗,近世遗存于汉族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中。春节习俗历史悠远,神话作为重要源头之一催生并丰富着春节习俗,成为习俗信仰与传承的主要内容,并为节日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相关参考

趣谈春节习俗的由来 大年三十的守岁待“年”

相传远古之时,“年”是一种深居海底的怪兽,每逢除夕,它就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一天人们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发老者没有随众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当“年”进到...

羌族有何礼仪文化 羌族习俗简介

...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历正月初一前,腊月二十八日吃挂面、荞饼。二十九日吃荞麦菜饼。三十日将五代祖宗名字写在纸上,在角角神前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举行家拜礼,...

羌族有何礼仪文化 羌族习俗简介

...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历正月初一前,腊月二十八日吃挂面、荞饼。二十九日吃荞麦菜饼。三十日将五代祖宗名字写在纸上,在角角神前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举行家拜礼,...

刘大年

  刘大年(1915~),中国历史学家。湖南华容人。1938年赴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等职。1947年着手研究中美关系史。所著《美国

消失近200年後 故宮掛宮燈過大年

共產黨員  消失近200年後故宮掛宮燈過大年  故宮博物院乾清宮12月26日開始試掛宮燈,爲即將開幕的“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系列展覽布展。此次展覽意在將相關文物還原到歷史本來的場景中去。立天燈

消失近200年後 故宮掛宮燈過大年

共產黨員  消失近200年後故宮掛宮燈過大年  故宮博物院乾清宮12月26日開始試掛宮燈,爲即將開幕的“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系列展覽布展。此次展覽意在將相關文物還原到歷史本來的場景中去。立天燈

清朝乾隆皇帝大年夜怎么过

 清朝乾隆皇帝大年夜怎么过?  每年的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

看侯门公府过大年三十,才知道古代过年太繁琐,太热闹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公爵府,先祖是宁国公和荣国公。府第是皇帝敕建,家庙也是皇帝敕建的。交游贾府的人们用一副春联来形容最得当不外“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意思是在座的人文采了得,言谈字字珠玑

看侯门公府过大年三十,才知道古代过年太繁琐,太热闹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公爵府,先祖是宁国公和荣国公。府第是皇帝敕建,家庙也是皇帝敕建的。交游贾府的人们用一副春联来形容最得当不外“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意思是在座的人文采了得,言谈字字珠玑

古人是如何过大年的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图/拜年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