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爱妃帝位被儿子软禁 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

Posted 李隆基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失爱妃帝位被儿子软禁 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失爱妃帝位被儿子软禁 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

2、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能挽救吗 只是被李隆基作死作掉了

失爱妃帝位被儿子软禁 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

唐玄宗登勤政楼,追念往昔繁华;宋徽宗赴白矾楼,密会李师师……这两栋古代著名的“高层建筑”,被野史轶闻渲染得令人神往。其实,故事也为我们探究唐宋城市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线索,那时候,高楼可不是随便建、随便登的。

勤政楼,位于唐代都城长安东侧“三大内”之一的兴庆宫西南,据说是唐玄宗为了表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而专门建造的。建筑为二楼连体结构,两侧分别题有“勤政务本之楼”和“花萼相辉之楼”。白矾楼(后改名丰乐楼)则是北宋东京(今开封)与宫城东华门隔街相望的一座酒楼,经营有方,闻名遐迩,顾客盈门。两者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因都与皇帝搭上了关系,成为文人笔下的逸闻与野史。

唐代都城,普通居民建楼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因此富商大贾即使家财巨万,若想追求私人住宅的华丽壮观,也只能是在装修上下工夫,而不能起楼。对因为扩大经营面积而建造楼屋的邸店,也一律严加处罚。普通民居更是不能高于宫城的建筑,否则就是违反了法律。如果登高而俯视宫中,则判徒刑一年,若俯视殿中,处罚还要加重。当然,那些目无法纪的公主、贵族、高官,大肆建造别墅豪宅,肆无忌惮。如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长宁公主下嫁时“造第东都,作三重楼以冯观,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置酒赋诗”;武则天时的权臣许敬宗“营第舍华僭,至造连楼,使诸妓走马其上,纵酒奏乐自娱”。

宫城和皇城的建造是不受限制的,各主要城门也都建有城门楼。皇帝平时身居宫中,当有重大活动时,如:即位、立太子、大赦和赏赐、送行和迎接、国家祀典、节庆娱乐、宣慰和献俘仪式以及有关佛事的活动等,都会现身不同的城门楼。史载,唐太宗曾在承天门(楼)宣布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唐睿宗即位后,曾在承天门楼上宣布大赦;唐玄宗曾在开远门楼上观看献俘仪式;唐宪宗曾御驾通化门楼为李吉甫饯行……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及公卿卫士仓皇出逃,途中遇马嵬之变,大宦官李辅国联合禁卫军将士杀死杨贵妃和杨国忠,回兵北上拥戴太子李亨即位,遥尊已逃到蜀地的唐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回到长安,父子重逢,两相尴尬,在李辅国的主张下,将玄宗安置在偏离政治中心的兴庆宫。

失去了帝位,也失去了爱妃,“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郁郁寡欢的太上皇登临西南隅勤政楼,俯视着对面喧嚣热闹的东市,观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思绪万千。楼下市人及街中往来者,看见昔日“三郎天子”,不禁怀念开元天宝时的盛世辉煌,喜极而泣,感慨万分“不期今日再得见太平天子”,众人仰视楼上,“传呼万岁,声动天地”(《杜阳杂编》)。群众的山呼万岁,却引来了肃宗和李辅国的警惕,为防有变,将玄宗迁往大内,又将身边的亲信如高力士等流放远方,彻底截断了玄宗与民众的联系,虽然联系的方式只是高居门楼上的互动。不久,玄宗抑郁而亡。看来,贵为太上皇,楼也不是随便能登的。

白矾楼与皇帝也是有一段历史因缘的。白矾楼只是北宋都城开封府中七十二家正店之一。北宋东京商业性的酒楼、歌楼,遍布城中大街小巷,可以千万数,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东京梦华录》卷二),马行街“夜市酒楼极繁盛处”(《铁围山丛谈》卷四),各具其妙,各展风采。而白矾楼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具匠心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它的不同凡响。

白矾楼位于东京景明坊,与进出大内的东华门隔街相望。楼的名称“或者以为楼主之姓,非也。本商贾鬻矾于此,后为酒楼。本名白矾楼”(《能改斋漫录》卷九)。酒楼客人主要是来往京城的商贾,但也不乏进城公干的官吏、军将,人气极旺。

酒楼的装饰和经营方式独领京城时尚,楼群的格局是“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用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明人冯梦龙所辑《古今小说》中“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一篇中提到白矾楼:“原来秦楼最广大,便似东京白矾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閤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桌凳。”可见规模不小。

东京酒楼普遍雇佣“三陪女”以招徕顾客,白矾楼当然也不例外,“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歩,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东京梦华录》卷二)。坊间野史轶闻,盛传当时名动京师的名妓李师师就在“矾楼”与风流天子赵佶幽会,据传还有秘密通道从大内直达白矾楼,最终宋徽宗是爱美人而丢了江山。

这样一个繁华富丽的大酒楼,却还有违章建筑,其中“内西楼”最高处可“下视禁中”,即可以登高临视大内。不管是唐律还是宋律,都有明文规定,俯视大内是要判刑的。唐朝长安宫城两侧都是宽阔的街道,民居不许向街开门,对起楼有严格的限制,不仅是临视大内要判刑,私宅起楼临视别家住宅,也会遭到投诉。曾有李晦,虽贵为宗室,但私宅所盖的楼可以俯瞰邻近的酒肆,酒肆老板特地等候李晦,对他说:“微贱之人,虽则礼所不及,然家有长幼,不欲外人窥之。家迫明公之楼,出入非便,请从此辞”(《旧唐书》卷六),李晦当天就拆毁了自家的楼阁。不过,白矾楼并没有因此遭到毁拆,只是“禁人登眺”,限制顾客而已。看来,因为唐宋城市管理的尺度有了天壤之别,坊间盛传的宋徽宗通过秘密暗道与李师师幽会于矾楼,也就并非空穴来风了。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能挽救吗 只是被李隆基作死作掉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安史之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学家都喜欢将唐朝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安史之乱”之前的盛世唐朝,一个是“安史之乱”后衰落的唐朝。

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当时的主政者唐玄宗李隆基是主要的罪人。毕竟安禄山能领这么多的兵,还是他允许的结果。

而安禄山同权臣杨国忠一早有矛盾,李隆基也没进行处理,反而做大两人的实力,允许他们互相牵制,但造成当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最终以安禄山的起义为爆发。

实际上,无论是李世民时期,还是武则天时期,都曾经出现过不少内乱,类似夺嫡事件,反叛事件是不少的,但他们都能解决,而李隆基面对前期的“安史之乱”,也不是注定会导致唐朝一跃不振。

也就是说,李隆基是有机会打败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的。

面对前期安禄山发动的叛变,李隆基是可以解决,但他没有进行正确的补救,反而拼命“作死”,这才导致“安史之乱”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李隆基的性情变化

后期的李隆基不像过去一样,过去的他曾经解决过韦后之乱,也解决了自己姑姑太平公主扰政的局面。

如果没有这两次清理事件,后期的李隆基也无法真正统治好大唐王朝,更加不可能创立“开元盛世”这样的局面。

但李隆基在后期好大喜功,即使对于自己从小养到大的义子王忠嗣他也不讲什么情义,王忠嗣说明攻打吐蕃不是好时机,李隆基不但不听,还想杀死他,后期他派其他的将领过去,最终大败归来。

为此他也没想过自己的问题,只认为他创下了这个盛世,就应该战无不胜,国泰明安,早就抛弃过去姚崇,张说和张九龄等贤臣的理念。

“安史之乱”的爆发

后期的李隆基听信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臣的谗言,那时候的李隆基不是没脑子,他知道这些人的做法不是正确的,但是他就喜欢听这些。

安禄山和史思明原本都是普通人,甚至安禄山还是被抓住的战俘,要不是张守珪留他一命,安禄山这个人就不会被记载在历史上了。

不过安禄山有个优点,就是特别能说好话,这些阿谀奉承的话语,恰好对后期的唐玄宗很有用。

而安禄山又是一个肥头大耳之人,整天笑嘻嘻,还是个能跳舞的大胖子,这就很讨喜了,也难怪他能成为李隆基的义子。

只是后期他权力逐渐做大,遭到李林甫的嫉妒,他深受其迫害,而后期张国忠代替李林甫,也没有改变这样的局面。

最终张国忠和安禄山有水火不容的局势,李隆基为了权衡两人的实力,就将安禄山任命为三镇节度使。

但这也无法解除安禄山同张国忠的矛盾,也正是他们两人的矛盾,直接造成了安禄山的起义。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不是补救,而是“作死”

面对安禄山造反,李隆基一开始还不相信,而到了安禄山的军队打到了都城,这才让李隆基认真起来,他首先调来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这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将,本来他们抵御地好好的,李隆基就是无法忍受,直接杀死他们,换来了哥舒翰为主将。

而哥舒翰也采取防守,毕竟那时候他阻挡了安禄山的大军,另外一边的李光弼和郭子仪领兵击退史思明的军队,眼看就要两军会师,安禄山必败无疑。

李隆基再次“作死”,他又干扰军政,直接任命哥舒翰领兵正面杠安禄山的军队。

这一杠,直接导致唐军大败,甚至连都城长安都没守住,直接加重了“安史之乱”,虽然后期太子李亨称帝,他给李隆基接下这个烂摊子,但当时的割据局面已经形成,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下去,但造成的乱世已经无法逆转了。

结语

孟子就在战国时期说过,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隆基就很好地诠释这个道理,过去的他不仅为获得至高皇权,同时也是为了生存,他用有力的手段解决自己伯母韦后和姑姑太平公主的内乱。

真正掌权后,他能勤政,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敌国的侵犯,甚至扩大自己的领土,使得万国来朝。

但后期的他喜欢上别人说的好话,也不管是不是真实,反正他就认为自己很强大,这也造成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没有沉着冷静,而是自认自己强大无比,必定能胜,才会“作死”,打乱将军们原本的战术。

相关参考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能挽救吗 只是被李隆基作死作掉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安史之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学家都喜欢将唐朝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安史之乱”之前的盛世唐朝,一个是“安史之乱”后衰落的唐朝。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存在各种各样的原

权力受限、谋臣被除,被架空的李隆基靠什么反败为胜、诛杀太平

大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二十八岁的李隆基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他终于登上了渴慕已久的皇位。但同样,这一天也是他最痛苦的一天,因为这段日子,他时刻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不会

年龄相差很大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真有爱情吗

李隆基之恋并不怎样,杨玉环之恋又当如何?这就更好说了,只要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即可:李比杨大了33岁有多。天宝四年(745年),杨晋封贵妃时,只有27岁,李已60出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甲老人”。叫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隆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人民安乐、百姓富足、国泰民安,开创了如此盛世的李隆基,看似一代明君,竟是如此冷血,在一日之内亲自下旨,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处死。而他唐玄

不可正面迎敌,否则必败无疑

唐朝取代隋朝以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等到唐玄宗在位时期,大唐国力达到鼎盛,放眼天下无可匹敌。古人常说,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居安却不思危的李隆基,因错用了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的浩劫,这把火终结了大唐盛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宝14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而来,燕山铁骑踏破了唐朝几十年以来的太平盛世,也踏碎了长安城内的《霓裳羽衣曲》,惊醒了醉生梦死的李隆基。自天宝以来,唐玄宗设立10节度使,节度使一手管着地方的军权结果给胡人...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宝14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而来,燕山铁骑踏破了唐朝几十年以来的太平盛世,也踏碎了长安城内的《霓裳羽衣曲》,惊醒了醉生梦死的李隆基。自天宝以来,唐玄宗设立10节度使,节度使一手管着地方的军权结果给胡人...

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 宰相系列

武则天有个亲戚,是个小女孩,因为父亲很早去世,按照传统,进入皇宫,由武则天负责带大,随后在公元705年,到公元713年,风云变幻,各路人马都走到了台前。大唐的权力,从李显传到韦后,从李旦传到李隆基,最后打败太...

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 宰相系列

武则天有个亲戚,是个小女孩,因为父亲很早去世,按照传统,进入皇宫,由武则天负责带大,随后在公元705年,到公元713年,风云变幻,各路人马都走到了台前。大唐的权力,从李显传到韦后,从李旦传到李隆基,最后打败太...

揭唐中宗皇后韦氏乱政夺权之谜 唐朝韦后之乱

...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