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是怎么死的?他的一生是悲哀的么?
Posted 徐渭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徐渭是怎么死的?他的一生是悲哀的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徐渭是怎么死的?他的一生是悲哀的么?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同时还拥有众多别号,如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他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书画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可谓全才。明末清初之际,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正所谓乱世出英豪,文人才子也是不少。不过在众多文人骚客中,像徐渭那样文武双全,诗书画兼修,还精通军事谋略,就连戏剧都有所成就的文人,还是极为难得的。更何况徐渭所带来的各方面的革新,对后世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袁中郎赞徐渭的诗全明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他的画成就极大,就连后世追捧的郑板桥和齐白石都赞叹异常,甚至说出甘为徐渭门下狗的话来,由此可见徐渭在书画方面的极深造诣。
公元1521年,徐渭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出生,父亲是徐鏓,母亲是徐鏓的一个小妾。徐家是官僚世家,因此徐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徐渭本身就极为聪慧,堪称少年天才,名声颇远。史料机记载,徐渭“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十岁的时候更是模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受到众人称赞。想想我们十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再想想别人过目不忘的本事,天才之名无可厚非。
徐渭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戏曲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天才才子,却自始至终都没有高中进士,一生只是一个秀才。
公元1541年,徐渭迎娶同县潘克敬的女儿为妻,此后就开始了他满满科举之路。史料记:“再试有司,皆以不合规寸,摈斥于时。”,连续考了八次,次次不中,让人称奇。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公元1561年,徐渭四十岁的时候,才考中举人,与当时的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炼、钱鞭、姚林、诸大绶、吕光升等人,号称“越中十子”。
高中举人之后,徐渭给浙闽总督作幕僚,后来胡宗宪任浙江总督时,也曾入胡宗宪幕府。据传胡宗宪一切计疏,都是徐渭为其谋划,就连击败臭名昭著的倭寇徐海,也是他的功劳。
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作《十白赋》哀之。后来严查胡宗宪案,徐渭一度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甚至多次自杀,精神近乎崩溃。史料记:“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
嘉靖四十五年,精神癫狂发病,杀死继妻张氏,一直到万历元年大赦天下,才状元张元汴等人救出,出狱时已经53岁。
经过这么一系列的凄惨遭遇之后,徐渭的晚年生活过的极为贫困,生活潦倒。痛恨达官贵人的他,浪游金陵、宣辽、北京,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万历五年回到绍兴,从此以卖画为生,而痛恨达官贵人的他,就算生活已经穷到揭不开锅了,也坚决不给当政官僚作画,显示了他对政府黑暗的痛恨。
“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畴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寝”,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是徐渭晚年生活最真实的反应。公元1593年,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徐渭,最终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自己流离跌宕的一生。而让人感慨异常的是,尽管这位大才子,文学成就极高,受到诸多人的赞扬,死时却那么悲戚。没有人照拂,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是个怎样的人?徐渭一生有何成就
徐渭是明朝大才子,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文风极盛的浙江绍兴府,其文学成就极高,其书画、戏剧都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甚至开创了明末清初新风气。
看徐渭这个人,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绝对是一个天才。史料记载徐渭“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不要以为它像是我们今天看的作文,作为后世科举八股取仕的必读书,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想必不用小编多说。而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日诵千余言,实在惊人。更别说学写字的时候,老师教一遍,立马就能背诵出来,过目不忘便是如此。
其次,徐渭尽管是一个文人,但是却心怀天下,可惜的是他承受能力不怎么样。也不能说他承受能力不好,大概每个天才骨子里都带有一丝癫狂吧!俗话不是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徐渭虽然从小极为聪慧,并且在许多个地方都颇有建树,但是大多数都是极具艺术性的,并且他自己本人就极为洒脱,所以遇见约束性很高,规定了范式的东西,就很吃亏,比如说“科举”。
科举制度是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的,最开始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才能的官员,不过发展到后来科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范式——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之际科举考试的文体,这种文体是一种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八股文实际上就是考试的学生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无论你对题目有什么样的想法,最终都只能归咎到前人。所回答的答案,必须是圣人所说的话。如果是一般人考,那没什么多大问题,但是关键是徐渭他不是一般人。
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天才,当然不擅长只是代圣人说话,而无关己身。所以这就造成了他科举考试的失败,徐渭一共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次次失败,到四十岁的时候,才好不容易考取了举人。
徐渭中举之后,就在浙闽地区当上层官员的幕僚。当初胡宗宪为浙江总督的时候,徐渭就曾是他帐下极为仰仗的幕僚,许多计谋都是徐渭出的。这个时候的徐渭,应当是很有志气的,虽然自己没有当官,但是他还是在做对国家好的事情。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胡宗宪因为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对此感到极为伤怀,后来徐渭自己也牵扯到其中,受到各种审查,连番的打击让徐渭精神崩溃,以致后来出现了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将自己继妻张氏杀死的情况。
徐渭是一个厌恶官僚之人,这种厌恶增恨在他晚年时期。早些年的徐渭自己都想进入官僚体系中,报国报民,自然不会厌恶官场。但是后来等看清整个官僚黑暗的纠葛之后,徐渭对官宦再没有想法,甚至在晚年靠卖画为生的时候,再穷再吃不起饭,也绝对不为达官贵人作画。
徐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在诗书画,甚至是戏曲方面都颇有建树。在诗词方面,徐渭向来倡导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极为反对对前人诗词的完全模仿。他认为模仿前人再好,始终还是前人的东西,没有一丝的进步,因此徐渭的诗词往往都是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注重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个人情感。
在书画方面,徐渭超越了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徐渭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也将书法排在前列,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而他的画又兼具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就是在今天我们极为推崇的画家齐白石和郑板桥,都对徐渭的画作极为仰慕,甚至说出甘为徐渭门下狗的言语。
在戏剧方面,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
相关参考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同时还拥有众多别号,如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他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同时还拥有众多别号,如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他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同时还拥有众多别号,如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他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
徐渭是明朝大才子,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文风极盛的浙江绍兴府,其文学成就极高,其书画、戏剧都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甚至开创了明末清初新风气。看徐渭这...
徐渭是明朝大才子,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文风极盛的浙江绍兴府,其文学成就极高,其书画、戏剧都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甚至开创了明末清初新风气。看徐渭这
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一辈子都在跟他的命运作斗争:从小被迫离开生母,不满10岁又死了父亲;登基后,把持政权的是养母和她的一帮亲戚;好不容易从外戚手中夺回政权,正待大展宏图时,却又一病不起,年纪轻轻就
柴荣的后人还有在开封的么柴荣就是后周皇帝,他的后人应该还是有的在开封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开封是他的发迹之地,以下是柴荣的相关介绍周世宗(921~959)中国后周皇帝。即柴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
徐渭是一个极有天赋的一个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不管在哪一个艺术领域,徐渭都有很好的作品呈现给世人。可以说,徐渭是一个生时寂寞,死后让后世人顶礼膜拜的一个艺术家。徐渭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年幼时,就...
徐渭是一个极有天赋的一个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不管在哪一个艺术领域,徐渭都有很好的作品呈现给世人。可以说,徐渭是一个生时寂寞,死后让后世人顶礼膜拜的一个艺术家。徐渭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年幼时,就...
水浒传终局死的死,伤的伤,之前那么厉害的人,九死平生,在最后几集,命就跟草芥一般,说没就没了,让人唏嘘,尤其是宋江招安,更不克让人懂得。提起梁山英雄招安,我们总喜欢把这笔账一股脑儿算到宋江头上,斥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