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太宗为啥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Posted 李渊 唐太宗

篇首语: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密唐太宗为啥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解密唐太宗为啥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2、解密:魏明帝曹叡为何执意弄死皇后和侍从?

解密唐太宗为啥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

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他与裴寂密谋在晋阳行宫招待父亲,并使裴寂启用宫人私待李渊。李渊与裴寂也是老熟人老相识,话语多起来,愁苦之事烦恼之事也尽上酒席,不知不觉便醉去,而裴寂则使宫人侍奉。就这样李渊不知不觉中睡了皇上的床,还睡了皇上的女人,在这紧要关头,死罪是绝对有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听二儿子的话太原起兵弄翻他杨隋自己称王称帝。

李唐王朝怎么弄死杨隋摆平各路反王烟尘的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单说李唐王朝事成之后,李渊登基称帝,秉承隋朝优秀制度,并建立了新的王朝秩序,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即将到来。谁曾想打江山容易管理儿子难。老二李世民在李唐王朝兴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渊反隋,没有李世民更没有李唐王朝,不能不说李世民做的这一切也是奔着皇帝的位子去的,然而基业已成,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虽然被封秦王、册封天策将军,可江山跟他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李世民集团显然很不满意。再加上裴寂和刘文静争斗中,李渊借故杀了李世民的亲信刘文静,李世民更不能干了。

他借着在东都洛阳开天策府的名义以及自己的威名迅速建立了五十人的政治军事集团,许多人都是隋末唐初的杰出人物,如杜如晦、候君集、柴绍、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等五十人集团。当然太子也不是吃素的,身处长安的他身边亦有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人相助。两个集团一经成立便暗自剑拔弩张。身处皇宫的李渊无计可施,他的优柔寡断再次体现出来,一度曾想将东都洛阳送于李世民了事,但又恐天下分裂。就这样他一面安抚李世民一面稳定李建成,一时间表面上看起来和和气气。

武德七年六月初四这天一切担心都被一场兄弟厮杀摆平。这便是天下尽人皆知的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登上皇位的终极一战。他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并迫使父亲李渊退位。胡戟、胡乐在《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中说:“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其实,在李世民的眼中他才是李唐王朝真正的开国皇帝。

这个思想当然不止此事。到了李世民晚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李世民搞这个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以及自己对李唐王朝的功勋。这个做法比起陵制事件而言,他做得非常成功,毕竟后世一提到凌烟阁都会提到二十四功臣像,而这二十四功臣大都是他亲王府的亲信之人,换句话说,这一行为一直在谆谆告诉大家:我才是李唐王朝第一人!

民间文学也对于太宗对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进行过描绘。敦煌出土的市井文学《太宗入冥记》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李世民到了阴曹地府判官问他: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满头大汗而无言,崔子玉代为回答:大圣灭族安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抽空再谈。

李世民固然创造了中国最伟大的贞观之治,但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这也是唐太宗心中最大的郁结。李渊驾崩后,李世民找到了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于是将其堆土为陵,却让自己开创李唐王朝以山为陵的形制。

解密:魏明帝曹叡为何执意弄死皇后和侍从?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景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37年),魏明帝曹叡摆驾北园,临行前特意嘱咐左右千万不要把自己游北园的消息泄露给毛皇后。俗语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毛皇后很快便知道了,在第二天见到曹叡时,问道:“陛下,昨日在北园游玩可尽兴?”曹叡吃惊之余,一口咬定是左右之人给毛皇后通风报信的。盛怒之下的魏明帝下令赐死了毛皇后,杀死了十几位侍从。

皇后是众妃之首,“帅六宫之人”(《周书》),更是母仪天下之人,难道曹叡就因为毛皇后知道自己游北园之事并在事后询问,便轻率赐死了她吗?生命诚可贵,侍从也是人,难道曹叡不知无故滥杀手下会使天下人不服吗?身为帝王的曹叡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那他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弄死皇后和十几位侍从呢?

有人说这是争宠惹出的祸事。理由就是,曹叡带着毛皇后的情敌郭氏游北园,却不允许毛皇后一块去,甚至连消息都不让她知道。其实此言差矣,这与争宠没有多少关系。如果是争宠的话,必定是两人互不相让,在史书上就不会有“郭夫人请延皇后”(《资治通鉴》)这样的记载。争宠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最终因为什么,都多多少少与“帝弗许”(《三国志》《资治通鉴》)有瓜葛。

那么,曹叡究竟是为何执意弄死皇后和十多位侍从呢?笔者的结论是,魏明帝曹叡在北园做了见不得人的荒淫事情,理由有如下四点。

其一,曹叡贪婪享受,已是本性难移。曹丕给曹叡留下来的这个江山并不稳固,对立政权依然存在,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曹叡即位之前,还曾“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惟潜思书籍”(《资治通鉴》),欲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在日后有所作为。可在即位后不久,曹叡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因无人管束自己,便越发的放纵起来,开始享受人生,享受皇权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三国志》),“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习伎歌者,各有千数”(《三国志》)。

其二,臣子屡次劝谏,曹叡早已不耐烦。天子不作为,直臣便进宫面圣,好言相劝,说万万不可因此误国。当曹叡要大张旗鼓的修建宫殿时,王朗出来说话了,希望陛下不要铺张浪费,要“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资治通鉴》);当曹叡借妇人再配他人这个幌子,行选美女入宫之实时,张茂站出来说话了,委婉劝谏,“陛下不兢兢业业,念崇节约,思所以安天下者,而乃奢靡是务……然亦足以骋寇雠之心矣”(《三国志》)……一旦曹叡做事稍有出格,臣子们就挺身而出,劝谏他不要执迷不悟,要好好治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魏明帝的耳朵里面难免都生出茧子来,听这些劝谏话,听都听烦了,但又不能直截了当的把臣子们轰走,只能采取“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的对策,听之任之,随他去吧。所以在后来,曹叡不让人告诉毛皇后也有惧怕其告诉其他臣子再来劝谏的成分。

其三,毛皇后正派,曹叡早有不满之心。她虽出身低贱,但却为人正派,不愿看到自己的丈夫灯红酒绿、自甘堕落、荒淫误国。毛皇后如果知道曹叡将在北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三国志》),必定会出手阻拦,到那时,曹叡的雅兴可都让她给搅了。魏明帝也曾深爱毛皇后,要不然他不会立其为皇后,却不立虞氏,但后来却也变了。这只怪帝王身边多美女,把毕生心思都放在一个女人那真是少见,在中国古代皇帝历史中这样的例子凤毛麟角。对于女性,你再漂亮,也有衰老的那一天,可内涵会伴你一生。只可惜魏明帝不吃这套,只会把天生丽质的女子搂在怀中,把人老珠黄的女人干巴巴的丢在一旁,怎其风吹雨打,也与自己毫无关系。毛皇后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帝之幸郭元后也,后爱宠日弛”(《三国志》)。

其四,魏明帝心虚,怕人知道自己荒淫。虽然史书上没有直接写曹叡那日在北园做了些什么事,可通过史书中的只言片语还是能推断出来的。魏明帝做贼心虚,生怕自己与妃子在北园花天酒地这件事让毛皇后知道,让臣子知道。一旦传出去,自己又要受折磨,听那些冠冕堂皇之词,实在不能再忍受。王朗已经说出“然虽弥猥,而就时於吉馆者或甚鲜,明‘百斯男’之本”(《三国志》)这样的话,蒋济也已经说出“又欢娱之耽,害于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三国志》)这样的话,魏明帝真不敢想象在他们知道自己与妃子在北园风花雪月这件事后,还能说出怎样的强势之语,弄不好要用死来逼迫自己改掉这个习惯。

对于毛皇后,曹叡计划视而不见,不愿搭理她。可心高气傲的毛皇后哪里肯示弱,牺牲自己是小,可不愿看到皇帝的沉沦。当知道皇帝和一帮妃子在北园娱乐时,当知道皇帝不让自己知道这个消息时,毛皇后恍然大悟,自知自己不可能阻止皇帝的疯狂之举,但又不甘心看到丈夫的堕落,便在第二天见到他时,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昨日游宴北园,乐乎?(《三国志》(《资治通鉴》)”毛皇后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句平常话,竟然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心中的不满达到了极点,曹叡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鸡儆猴,便下令赐死了母仪天下的毛皇后,杀死了十几位侍从。我连皇后都弄死了,连心腹都弄死了,看谁还敢把这件事的真相给抖搂出去。试图掩盖事实的曹叡,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事情的真相还在那里。帝王多有这样的心思,干了坏事,却又不愿承认,怕在史书上留下记载,招来后人的唾骂,便费尽心机把自己做坏事的记载抹掉。但其实呢?这样做恰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可笑之举,到头来,白忙活一场,反而更能引起后人的关注。你说可笑,不可笑。

相关参考

隋末手握重兵的窦建德为啥还是输给李渊父子?

窦建德是隋末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在推翻隋朝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一位有名的农民领袖。与李世民父子是世代贵族不同,窦建德是真正的平民,他自幼家境贫寒,为人厚道,很为乡亲敬重,他完全是看不惯隋末

唐宪宗李纯为何执意终身不立一位皇后

唐朝传二十一帝(不含武则天),在这些众多李姓皇帝中,能够得到后人较高评价的,仅太宗、玄宗和宪宗三人。唐太宗打造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宪宗能够与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有

为啥唐太宗的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

原标题:为啥唐太宗的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为啥唐太宗的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唐高宗李治,字为善,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在东宫的丽正殿出生。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

历史上第一个执意表示不立皇后的皇帝

  唐太宗打造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宪宗能够与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有不同寻常之处。在执政方面,唐宪宗锐意改革,平定藩镇,重振中央政府威望,使唐朝在颓势中出现中兴气象

引导唐朝中兴的唐宪宗李纯为什么执意不立皇后

唐朝那么多皇帝中,除了武则天,能得到后人好评的大概只有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三人。唐宪宗实行政改,平定藩镇,使颓废的唐朝慢慢出现中兴现象。然而,对于她终身不立皇后,后人匪夷所思。他为什么执意不立后呢?

一生尽忠却没防住小人陷害 李道宗

...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王,李韶论辈分江夏王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父,但是他的年纪却又跟李世民相仿,所以成年后跟随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李道宗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后,...

一生尽忠却没防住小人陷害 李道宗

...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王,李韶论辈分江夏王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父,但是他的年纪却又跟李世民相仿,所以成年后跟随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李道宗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后,...

唐宪宗李纯为什么执意不立皇后

...那么多皇帝中,除了武则天,能得到后人好评的大概只有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三人。唐宪宗实行政改,平定藩镇,使颓废的唐朝慢慢出现中兴现象。然而,对于她终身不立皇后,后人匪夷所思。他为什么执意不立后呢?虽然...

唐太宗为啥被叫唐童呢?唐童是什么意思

  说到唐太宗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其实还真的是很给力的一个人,话说唐太宗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外号,那就是他被誉为是“唐童”,那么有的人就要也问了,这个“唐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

一代明君唐太宗,竟因 ”玄奘取经”而死

唐代最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时代,最后却落得了英年早逝,52岁便命丧黄泉,而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足足活了71岁。关于唐太宗死亡的原因,众说纷坛,《旧唐书》里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