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决定真的正确吗?

Posted

篇首语:这个世界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决定真的正确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决定真的正确吗?

2、揭秘汉朝一代名将周亚夫真的死于自杀吗?

揭秘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决定真的正确吗?

辽沈战役:谈到解放战争,一定会谈到三大战役,谈到三大战役,一定会谈到辽沈战役,说到辽沈战役,一定会谈到锦州战役。今天我们就谈谈攻打锦州。

辽沈战役的意义我们就不多谈了,战役之后使国共双方军力数量上第一次出现逆转,此役之后,国民党在大陆已呈必败之态。说到辽沈战役,我们先从决战的背景方面谈起。辽沈战役前,国民党在全国虽然不能发动大的攻势,但是国民党在兵力数量上是高于共产党的。但是在东北,由于林彪的军事才能,共产党的军力是占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对比100万对60万,并且占领东北90%以上地区,并把国民党几大军事力量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几个城市。正是由于有林彪的百万雄师,当时中央军委才敢制定5年内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大战前的国际背景,在东北,其实是三国四方的博弈。国共自不用说。对苏联方面,战争对他没有影响,胜负皆可,均可坐收余利。共产党胜,自不用说,苏联是共产国际老大。国民党胜,苏联最多再给共产党以支援,但是代价可能除去外蒙独立外再加上新疆或者东北成为苏联帝国的第N个加盟国。如果双方打平,建立两个政府或者两个中国,这是美苏两个大国最欢迎的。美国方面,杜鲁门早就已经有意放弃蒋介石政府,蒋也心知肚明。美国的军事顾问史迪威将军更不讳言要求蒋介石放弃东北,谋求联合政府或者两个中国。但是美国方面忽视了蒋总统其实是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决不容忍国家在他手中分裂。大战前,蒋对部下直言:要我不战而丢掉东北九省我心有不甘,以后如何面见总理云云。包括日后在台湾听到蒙古独立,怒斥美国不讲信义,并大骂驻美大使无能,召回并撤职,这是后话。理解了蒋介石的这个性格,就不难理解日后为什么蒋没有采取放弃华北华东,将大军南下划江而治的战略方针。说的远一点,东北决战前,美国正在选举,竞选双方是杜鲁门和杜威将军。杜鲁门不用说了,由于杜威曾对蒋政府承诺,上台后会加大对华援助,所以蒋介石就搞了政治投机,不远万里派人到美国支持杜威竞选,让杜鲁门大为恼火。才有了后来宋美龄访美,杜鲁门只接见了半个小时不到,更罔谈援助了。

了解了战役背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辽沈战役。林彪的意图是先吃掉长春郑洞国,再图整个东北,东北吃掉后,百万雄师一入关,那国民政府注定倒台。毛一意孤行要打锦州,事后都说毛棋高一着,战略眼光真是高啊,了不起。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关于战略问题,林彪和中央军委(主要是毛)电报上谈了半年。林彪之前之所以由于不打长春,是想对长春围点打援,可惜东北剿总卫立隍不上当,怎么都不派人解围长春。没有绝对优势林是不会打无把握之仗的。五成把握就去打,那是赌徒,五五开,林彪才不干呢。稳扎稳打,东北这块肥肉早晚是林的,没的跑。

后来林见长春不好打,就在犹豫中南下北宁线围攻锦州,寻找战机。这个过程中林彪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吃下锦州。为什么呢,因为一打锦州,就让东北决战提前到来,锦州绝对是个火药桶,锦州是东北的门户,以蒋的性格,绝对不肯把整个东北和60万大军白白送给林彪。会从葫芦岛增兵,另外关内傅作义兵团30万大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增援,另外仅仅在关外,林彪还要分兵继续围困长春,防止郑洞国突围,以及沈阳卫立隍驰援。关外还有廖耀湘10万机械化精锐兵团,需要林彪对付。补给方面,林彪南下北宁线战线过长,补给跟不上,甚至辄重部队汽油只有单程的,只能打赢,打不赢的话,汽车,坦克,重炮等等辄重全部要丢给国民党。所以正如林彪所说:准备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攻打锦州事实上就成了毛和蒋的一个大赌局。本来蒋在东北已经输红了眼,要在最后一注跟毛赌身家,结果毛同意了,林硬着头皮都要上,不想打也要打。林彪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整个东北林彪兵力数量占优,但在辽沈战役尤其是攻打锦州战役中兵力是吃紧的,可以说是不够用的,所以后来就有著名的也是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三大战役为什么辽沈战役最困难,就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是占优势的,海空优势,装备优势,兵力优势。从来不说狠话的林彪对负责防守塔山的四纵下了死命令:只许胜,不许败,拿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们的脑袋。另外,林彪本来想用六个纵队攻锦,不得不抽出一个作为总预备队。攻城兵力如果不能战绝对优势,战斗一呈胶着状态,那后果不堪设想。林彪可能一生都会后悔四平攻坚战中,没有听信邓华建议多投入一个纵队,若如此,历史将会改写,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会少一个上将,多一个战俘—陈明仁。

事实上战斗一打响,正如林彪所料,侯镜如东进兵团向塔山猛攻,战役前,廖耀湘西进兵团已经攻占了彰武,切断了北宁线,彻底掐断了林彪的补给线。但是廖耀湘一直在救援锦州还是南下营口中间犹豫不决,对蒋的命令阳奉阴违,率领十万大军“武装大游行”,给了林彪机会。我一直在想,如果把廖耀湘换成邱疯子邱清泉,或者其他人,哪怕无能只要听命,林彪还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吗?整个锦州战役,林彪虽然赢了运气成分有多大?假如傅作义出兵东北呢,假如廖耀湘毫不犹豫西进,假如国民党烟台增援的39军不是由于风浪太大,不能靠岸,及时赶到塔山呢?当时塔山防线已经快守不住了,事实上侯镜如军团已经几次突破塔山防线,但是由于后续部队跟不上,让缺口又补上了。当时塔山防线就是一个中国的凡尔登搅肉机。后来又有人纂文说,塔山共军已经兵力不济,路过一个团是执行其他任务的,临时拉上去打,才顶到锦州城破那天。

锦州拿下了,辽沈战役胜利了,毛赌胜了,蒋彻底败了。双方都明白锦州就是一块多米诺骨牌,问题是向哪边倒下。现在是向国民党方面倒下,随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一下子就没有大仗可打了,中国大陆比军委预计提前4年解放了。

回顾辽沈战役,最无能的就是廖耀湘,十万大军无所作为,结果让林彪在攻打锦州结束后第六天就给包了饺子。如果说他想保存实力,那就在锦州大战时直扑营口也好,起码也算为国民党留下了一些精锐。林彪后来就嘲弄廖:廖耀湘回沈阳也好,下营口也好,五天前干什么去了。廖没有想到他的对手林彪这么厉害,攻打锦州后不用休整直接能吃掉他这个王牌,而且是一口吃掉。当时战役前让林彪夜不能寐的就是这个廖耀湘兵团,林曾对同意军委意见,坚持攻打锦州的罗刘说:“以一个纵队阻敌一个兵团(廖兵团),谁有这个把握”。所以林在攻打锦州过程中对付援军制定的是“南抵(侯)北拖(廖)”的战略。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我在想,如果让历史重演,即使知道这个结局,还会不会有这个锦州战役。

揭秘汉朝一代名将周亚夫真的死于自杀吗?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汉朝历次战役中屡立奇功。汉景帝的爹就曾经耳提面命的告诉过他,“国有难,找亚夫。”但是周亚夫有一个大的弱点,狂傲自负。他平定七国之乱用了多长时间?三个月。这样一位军事奇才,何以以如此凄惨的方式结束一生?在史学上一直是个谜。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去“细柳营”实地勘察过,他们发现一个问题,“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汉文帝没有责怪,反而说“此真将军也!”汉景帝有没有记恨在心,这就不好说了。反正周亚夫得罪汉景帝有的是机会,不着急,咱慢慢来。

司马迁偶尔也挺八卦,他在《史记》里写道:“周亚夫早年有人为他算命,说他会封侯为相,贵重无比,但最后会饿死,后来果然饿死。唐人《独异志》里记载周亚夫,汉景帝将他交付廷尉,不给他九十日,然后饿死。也有史书记载说,他是绝食而死。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周亚夫在立储一事上,得罪了汉景帝。当时栗妃和刘荣已经是弃子,汉景帝想立王美人(王皇后)的儿子刘彻(彘儿)为太子,丞相周亚夫坚决力挺刘荣。汉景帝不乐意了,你什么意思?跟我作对是吗?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你这么护着刘荣,说什么不能废长立幼,没这个规矩,是不是串通刘荣想谋反啊?

周亚夫的位置很尴尬。他太能干了,是古今少有的名将。我们知道,在权势面前人都是疯狗,见谁咬谁,很难有那种极其有操守的,坚持保护当朝皇帝,永远不生二心的。周亚夫是这样的,但你也得看,皇帝他信还是不信?周亚夫不是个善于处理事情的人,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封外戚为侯,并非没有先例,但景帝估计周亚夫不会同意,就先去找他做工作。果然,周亚夫断然否决,他说:“高祖皇帝曾经与诸大臣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

汉景帝气的要吐血了,说你是个二愣子,你说话还真有道理,毫无缝隙,无法回击。为什么周亚夫如此缜密又如此单纯?真是因为他单纯,所以才会说的在理,有私心的人是不可能这么面无愧色,掷地有声的。可惜,汉景帝终于不是汉文帝,他为了私心可以杀了他的恩师晁错,又何在乎一个周亚夫?周亚夫不让王信封侯,将王信得罪惨了,王信又跟梁王关系很近,他们都巴不得周亚夫死,挖空心思想着对付他。周亚夫说要告老还乡,因为他感觉到了汉景帝对他的讨厌和疏远。但,就这样,汉景帝还是没打算放过他。

周亚夫罢相后,汉景帝在宫廷内部赐宴,亲近的大臣都来赴宴,周亚夫来了后,发现自己面前有一道菜是一大块整肉,没有分割,也没有筷子。他转头看见了主席官,便对他说:“请拿双筷子来。”主席官早受了景帝嘱咐,装聋作哑,站着不动,周亚夫觉得景帝在戏弄他,忍不住就想发火,正要再说,景帝忽然插口道:“这还未满君意吗?”周亚夫一听,又愧又恨,只好起座下跪谢罪。景帝才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就起身而去,再也没有说话。

汉景帝望着他的背影说:“此泱泱者非少主臣也!”

不久,周亚夫的儿子被告了,罪名是“为父买宫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目的是提前为父亲准备随葬品。廷尉带人冲进周亚夫家里,指着周亚夫问道:“你是想谋反吗?”周亚夫鄙夷的看着他,轻飘飘地说,“我买甲楯是随葬品,何谓反邪?”廷尉完全成了受人唆使的疯狗,他说:“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完全是丧心病狂的诽谤,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周亚夫此刻心里完全明白了,明镜一般,他明白,自己大限的日子到了。兵器之事只是最后的引爆点,很可能从很早的时候,汉景帝已经起了杀心了。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而死。那么,为何后人仍认为这其中有阴谋,周亚夫是汉景帝毒死或者饿死的呢?

其实,是因为他的幕后主使者就是汉景帝,汉景帝欲置他于死地,又怕背罪名,所以不欲用刀锯,那么利用他刚直的性格,冷落他,再激怒他,让他自取灭亡,最后出于尊严而自杀,是最好的办法。狡黠心狠如汉景帝,也是没有谁了。史书含糊其辞,最终给周亚夫带上“自杀”的帽子,也正是汉景帝要的效果。

周亚夫死因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正是汉景帝望着他的背影说的那句话:“此泱泱者非少主臣也。”他都压制不住的人,刘彻能压制住吗?周亚夫是匹好马,可惜他们都驾驭不了。一代名将周亚夫,就这样凋零了。隔着历史,我们仍想说一句:“周将军,你受委屈了。”

相关参考

如果刘邦死于鸿门宴 项羽的命运真的会不同吗

李江涛教授新书《领导者的战略思维》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先破咸阳。项羽本来就很生气,后来又听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就更是怒不可遏,下令第二天就去攻打刘邦的军队。刘邦

土城战役历史作用

1.土城战役的历史作用最后要指出的重要一点是:我们今天提出研究土城战役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它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使其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一次较大的升华。由于土城战役的战略目的和决战性质决定了该战

林彪基本不看战报 为何独研究粟裕战例

核心提示:辽沈战役对于攻打锦州,林彪迟疑不决不敢冒险,而淮海战役粟裕则是险招迭出,硬是解决了一锅夹生饭。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林彪基本不看,唯独粟裕的战报林彪却都认真研读。粟裕资料图本文摘自:凤

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决定了 ”官渡之战”

历代诗·三国(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相信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首战。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完全击溃袁绍的

命运的5分钟是真的吗

  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  中途岛战役争议:命运的5分钟是真的吗?  经过3小时激战,日本的防御屏障似乎证实牢不可

全营阵亡超95%,包括营长仅6人能站起来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浩浩荡荡南下北宁线,准备发起攻打锦州的战役。锦州是东北与华北间的咽喉要道,只要攻占锦州,那么龟缩于东北几个大城市的敌军就无法南下,华北的敌军也无法进入东北。届时,东北野战军将对

原创 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真的存在吗

献帝初平,公元190年正月。因为董卓暴行,各路诸侯构成关东联军伐罪董卓。在演义小说中一共有十八路诸侯联盟。实际上算上曹操、孙坚、张超也只有十三路军罢了【渤海太守袁绍、代理奋武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广

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

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

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