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慈禧太后钦点的旗人状元,位极人臣,最终为何全家共赴黄泉?
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刘春霖是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而他能当上状元和慈禧有直接的关系…
末代状元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刘春霖的成功路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他家道贫寒,家里世代为农,父亲先后在济南、保定府衙当差,他母亲则在知府家中做女仆。刘春霖幼年时跟随父母在济南,因生活困难,6岁时被送回老家,托靠哥嫂抚养,8岁时入私塾读书。幸亏的是他天资聪颖,学习又刻苦,后来,父亲把他带至保定,入莲池书院读书,他连续攻读十余年,为科考做了充足的准备。有时候,成功不仅需要实力,运气也能让人瞬间开挂……刘春霖虽然有才,但他能状元及第实属偶然…
1904年7月,清廷照例举行殿试,主考官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看到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很是喜欢,但一看落款,气不打一处来。这位头名的举子是广东人,名叫朱汝珍,这个“珍”字真是太辣眼睛了。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和慈禧也有很多过节,慈禧对她简直恨之入骨……于是,朱汝珍的试卷被扔到一旁。
翻开第二份试卷,慈禧的心情终于好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刚好赶上大旱,急盼着一场春雨,这名字活脱脱的祥兆,而且“肃宁”这俩字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清朝更是一份吉利的暗示。慈禧大笔圈定,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状元,朱汝珍的名字屈居刘春霖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举制度随之彻底取消,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清代科举大金榜长什么样
1904年殿试,刘春霖为状元,朱汝珍屈居之后
清代科举大金榜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殿试的成绩榜就是“金榜”,“金榜”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0.8至0.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金榜”又有文科、武科之分,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
末代状元的官场路: 拒绝溥仪邀请?
刘春霖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1907年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多方招揽清朝遗老以壮声势,刘春霖曾一度隐居家中,继而出任袁世凯大总统府内史,每天须为袁编录一篇历代皇帝的言行录以供其赏读;1917年12月,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在徐世昌、曹锟当大总统期间,被授予总统府秘书帮办兼代秘书厅厅长,后又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等。他曾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并因此名噪一时。
刘春霖在大总统府和直隶省任职期间,目睹军阀混战、内部争斗、政治腐败的局面,1928年愤然辞官,他把自己在总统府任职比作“执戟郎官”。“满洲国”曾派人以溥仪的名义邀请刘春霖前去,许以伪满教育部部长之职,刘春霖严词拒绝。
末代状元的小楷简直登峰造极
刘春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楷尤为着名,笔力清秀刚劲,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深受推崇。晚年,他为了生存以写字卖文筹资,退隐后以有状元科名,润笔卖字,应接不暇。
慈禧太后钦点的旗人状元,位极人臣,最终为何全家共赴黄泉?
慈禧太后钦点的旗人状元,位极人臣,最终为何全家共赴黄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科举,无疑是古代士子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那些金榜题名的状元郎,更是凭借这场考试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壮举,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
不过,跳过了龙门,有人飞黄腾达,也有人摔得粉身碎骨。晚清时有一位状元,因为科举大富大贵,却也因此断送了家人的性命。那么,这位状元郎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旗人状元
1864年,一位名叫崇绮的蒙古正蓝旗小吏在科举考场上一鸣惊人,顺利进入了最后的盲选阅卷环节。
崇绮画像。
在这个环节,大臣们总共选出十分最优秀的试卷,然后密封好交给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由他们选出该年的一甲人选。
阅卷过程中,慈禧发现其中一份试卷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字迹十分工整,越看越喜爱,于是御笔钦点为状元。
一甲的试卷选出后,大臣们便将试卷拆封,准备张榜公布名单。哪知此时意外发生了,原来那份让慈禧爱不释手的状元文章,是蒙古旗人崇绮写的。
清军入关后,为了笼络汉族士子,定下了科举中“旗不点元”的规则。按理说祖先定下的规矩不可违反,但慈禧太后已经点好了状元,一时间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慈禧也发现了状元的身份问题,她犹豫片刻后,便将这个问题交由军机大臣和阅卷大臣商议处理。
虽说是商议,可又有哪个大臣敢公然让太后收回成命呢?结果大臣们略加讨论,就得出了“但凭文字,何论满汉”的结论。
崇绮书法。
崇绮就这么成为大清数百年间唯一的旗人状元,这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爆当年的文坛。崇绮也凭着打破“旗不点元”传统的强大实力,成为官场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二、后宫风云
崇绮做了状元后,先后担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等职务,成为随龙伴驾的重要人物。
当时同治皇帝已经到了婚龄,需要选择一位家世良好、温柔端庄的女子为后。而崇绮的女儿无论是年龄还是相貌都非常符合皇家的条件,又有“状元之女”的名号加持,很快就得到慈安太后的青睐。
想当年,崇绮参加科举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一顶状元的桂冠,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仕途,也改变了女儿的整个人生。
影视剧中的同治帝与皇后。
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入宫后,很快赢得同治帝的喜爱,夫妻俩恩爱有加,举案齐眉。然而,这一切却引起慈禧的不满,毕竟婆媳关系,从古到今都是家庭的难题。
慈禧强迫同治帝疏远皇后阿鲁特氏,去宠幸自己为他选定的慧妃。这一干预私人生活的举动惹得同治帝非常不满,为表示抗议,他干脆一个都不宠幸。
在同治帝婚姻生活遭受挫折之后,外界传言他微服出宫,到京城青楼妓馆寻欢作乐。一来二去,他在其中感染梅毒。
当然,这种传言属于无稽之谈,同治帝确实染病,但他得的是天花。
一旦染上天花,在当时条件下死亡率极高。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很快含恨辞世,留下皇后阿鲁特氏成天以泪洗面,在后宫中苦苦挣扎求生。
慈禧太后画像。
饶是如此,慈禧依旧不愿放过阿鲁特氏,她责怪皇后“克夫”,害死了皇帝。更要命的是,慈禧选了载湉继任为帝,让阿鲁特氏成为不伦不类的皇嫂,接着又暗示崇绮去劝皇后随先帝而去。
君命难违,崇绮不得不忍痛去见皇后。阿鲁特氏听父亲说明来意后,为保全家人毅然同意了慈禧的要求。
她问:“父亲,我该怎么做?”
崇绮答:“嗯……不吃行不行?”
父亲看到女儿被婆婆逼得活不下去时,唯一能帮女儿做的事就是出主意让她死得体面些。这真是难以想象的情景。
不过,这点帮助对于皇后来说已经足够了。崇绮走后,她很快绝食而死。
三、全家死节
或许是皇后死得足够壮烈,又或许是崇绮办事听话的表现赢得了慈禧认可,总之,光绪时期,慈禧又继续重用起崇绮来,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让他位极人臣,仿佛两人从未有过矛盾。
同治帝画像。
1900年,庚子国难爆发,慈禧带着光绪皇帝匆忙西狩,而崇绮则带着皇帝銮驾南奔保定,用疑兵之计迷惑八国联军。
哪知列强进京后并不急着追赶慈禧,反倒肆意骚扰起留在北京的官员家眷来。崇绮的妻子为保清白,命人在家中房间里挖了两个大坑,全家人按照昭穆顺序依次入坑,然后让仆人填土掩埋。
仆人不敢奉命,崇绮的儿子就自己点燃了窗户,然后全家老幼都坐在坑中岿然不动,最终阖门死难。
消息传到保定后,崇绮如遭雷击。当天晚上,自缢在保定莲池书院,追随家人同赴黄泉,结束了他一生的传奇。
相关参考
皇帝的对联都对不上为何能当状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可谓是最有才华的一个,而且其文学,汉字功底,丝毫不亚于
慈禧太后钦点的旗人状元,位极人臣,最终为何全家共赴黄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科举,无疑是古代士子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那些金榜题名的状元郎,更是凭借这场考试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壮举,就此改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殿试,状元是刘春霖,这是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公元1872年-1944年),河北肃宁人。据说当初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可慈禧一看就恼了。有说因为名字里这个“珍”字,
导读:刘春霖,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今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状元后,第二年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他便成了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被称为末代状元。慈禧太后钦点的末代状
此人因名字难听,被慈禧太后取消了状元资格,后来差点娶了宋美龄
今天全国各地陆续颁布了高考分数,相信很多考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后都能高兴的跳起来。不过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他就没这么好运了,当年他也是寒窗数十载,终于考取了状元,但是却因为一个荒唐的原因被踢出状元人选,他就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高高站在科举功名的金字塔尖,状元身份尊贵、备受荣宠。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荣誉。从童试到殿试,状元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独占鳌头。...
这位大清朝的最后一个状元便是刘春霖,说来很有意思,据说他的这个状元是意外得来的,本来呢,他被主考官选定为第二名,第一名是来自广东的朱汝珍,在主考官把最后的名单呈请给当时最高的统治者"慈禧皇太后”审阅的
奸臣后代参加科举考试,只对皇帝说了“七个字”,立马被钦点为状元
自从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直至清朝灭亡的一千多年间,它一直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状元都由皇帝钦点,不仅要求考生智商过人,对人品及家庭背景也有很苛刻的要求。若祖上曾触犯过律法,或
在中国古人的眼中,人生有四大幸事,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这四大人生幸事当中,金榜题名则最为重要,只要能够成功考取一定的功名,其他事情都将迎刃而解,迎娶美丽娇妻更不是事
武状元,首先想到的是苏乞儿,但是那都不是真实的。科举武举,是为了选取军事方面的人才的考试科目,开创于武则天,于1901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武举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二百多年,对中国的历史